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用“公园城市”定义成都未来生活

2020-12-25 12:30:01
相关推荐

从世界最长绿道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雪山阳台、绿道骑行、夜游锦江……大手笔擘画、前瞻性布局,成都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在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城市雏形中,亦再一次用“公园城市”定义成都未来生活——城市就是公园,公园也是城市;人在城中走,园随人在游。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如何营城,如何聚才?成都早已深谙,未来的城市,一定是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我们看到,从成都东部新区谋篇布局伊始,建设具有天府文化特点、公园城市特质的高品质生活典范区,打造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就成为成都东部新区的新定位之一。

此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成都经济观察》持续聚焦面向未来而生的成都东部新区。今日,我们将聚焦其新定位之五“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邀请5位本报首席观察员,看看在他们眼中,在成都东部新区这座未来的城市里,应如何用“公园城市”定义未来生活。

成都东部新区将建成山水园林式的公园城市新区

定义:链接与镶嵌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杨继瑞:

地理空间高水平

大地美学优生态

“成都东部新区作为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其亮点在于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地理空间高水平和大地美学优生态的‘链接’与‘镶嵌’,即将绿地资源、山水资源进行全方位排列组合,将成都东部新区范围内广袤的林地、田地、绿地、湿地、水域、廊道、街区、学校、医院、道路、机场、园区以及各种公共基础设施有机合成的一个庞大的公园城市系统工程。”上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杨继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成都东部新区大都属于浅丘台地,山水资源十分丰富,美好家园的绿色生态本底得天独厚。建设成都东部新区不仅拓展了成都极核空间,而且有助于延伸和保持休闲之都生活城市品质。”杨继瑞指出,成都东部新区以山水园林式的公园城市新区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城市形态,更好地诠释公园城市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和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引领成都都市价值新方向,塑造成都竞争新优势。

塑造体现天府风范、山水风韵、时代风尚、新区特色的公园城市美丽新家园,有何意义呢?杨继瑞阐释说,“这将吸引企业和人口聚集。”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不断增进市民福祉,使公园城市宜居生活特质与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山水呼应、蓝绿相融、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城市意象,将为成都东部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气是成都东部新区的活力源泉。为此,杨继瑞建议,成都东部新区要围绕人的需求实现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的转变,增强空间归属感、场景体验感,围绕公园城市绿色空间全面营建生活、消费、创新等多元场景,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宜居、在公园中享受服务,探索现代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系统推动城市营城模式变革,加快塑造美丽宜居城市形态和高品质生活典范区,吸引企业和人口的聚集。

乐业才能安居。他建议说,成都东部新区作为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要把产业发展和公园城市新区作为一对伴生体来抓,靠产业发展吸引人口集聚,靠人口集聚彰显新家园的魅力。公园城市是城市的高级形态。城市的本质和核心是人,城市人口的密度效益、规模效益是公园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他特别指出,推进成都东部新区人口聚集最主要的是推进青年人聚集工作,因为青年人的理想志气决定了城市的发展高度,青年人的激情活力决定了城市的发展脉动,拥有了优秀的青年队伍,就拥有了制胜未来的先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才能改善人口结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提升成都东部新区的创新活力。“让产业、人口与城市一道跨越龙泉山,形成成都东部新区公园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源泉。”

定义:尊重历史规律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贸区综合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霍伟东:

公园与城市

多层次、多维度融合发展

“成都东部新区将‘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作为其新定位之一,既具有先天自然基础和优势,也符合‘公园-城市’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更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转变的客观要求。”近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贸区综合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霍伟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他分析说,成都东部新区规划构建公园城市具有先天自然基础和优势。基于优良生态本底,成都东部新区以龙泉山和沱江为生态骨架,保护并修复河湖水网,形成渗透全域的生态绿楔和网络化生态廊道,构建“一山一水三廊多湖”生态格局,塑造“山水公园城、时尚新天府”的总体城市风貌。

在这个先天基础和优势上,成都东部新区规划构建公园城市亦符合历史规律。霍伟东告诉记者,纵观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公园建设的发展历史,可以将“公园-城市关系”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有园林、缺公园”的发展阶段,城市公园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为主体,多为特权阶层服务,缺少真正意义上为普罗大众服务的“公园”。第二个阶段是“有公园、无系统”的发展阶段,公园建设强调对城市风貌形象的影响,并不重视普通市民公共性的休闲游憩需求,公园绿地在城市中多作为点块状空间分布,难以形成城市公园系统。第三阶段是“有系统、非引领”的发展阶段,居住、工作、游憩、交通被认为是城市最基本的四大活动,作为满足游憩活动的空间载体,公园系统逐步成为城市规划的专业系统之一,城市公园建设主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主导方针得以确立,但公园系统并不能引领城市空间布局。第四个阶段是“有引领、非融合”的发展阶段,将公园建设视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内容,公园绿地建设由于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土地升值,进而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城市和公园的规划建设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园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城市生态环境退化、城市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城市自然文化风貌特色趋弱等问题。”他特别指出,当下成都正在建设的“公园城市”就是第五个阶段。“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公园体系与城市空间结构耦合协调,实现公园与城市的多层次、多维度融合发展。

定义:注意“两有两无”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

四条标准

建设公园城市新家园

“公园城市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对于城市发展定义的一个进步,甚至是一个飞跃。将公园与城市这两个不同概念融合在一起,体现了21世纪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看来,成都东部新区以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作为新定位之一,未来将以此为优势,吸引更多人才资源要素聚集,一个生机无限、蓬勃发展的新区正在走来。

抛开诸多学术定位,詹国枢认为,公园城市标准不必设定得太复杂,只须4条,“两有两无”即可。两有,有绿树,有活水;两无,无污染,无噪音。

一是有绿树。他告诉记者,公园城市应该是绿树成荫,绿树环绕,出门见绿,满目是绿。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具体指标,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百分之多少,不能种几棵树就算了事。二是有活水。“公园城市必须有水,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我认为,还须有两个指标,第一,水的面积要大,须占城市总面积的一定比例;第二,还得有活水,让城里的水流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流水潺潺,顺水推舟,这个城市才有活力。”三是无污染。他强调说,凡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和单位,一律不准来,过去进来的应请走。这也得有指标,一级二级空气良好率,应该达到多少比例,半点也马虎不得。四是无噪音。公园里除了花香鸟语,儿童嬉戏玩耍,是容不得噪音的。这就要将产生噪音的根源,尽量清除。包括城市交通要尽量减少私家车,多使用地铁和新能源公交车。环境一旦静谧,心情自然放松,优美环境的魅力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期待成都东部新区加快塑造美丽宜居城市形态,建设具有天府文化特点、公园城市特质的高品质生活典范区,给已经来到和即将来到这里的人们打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新家园。”詹国枢如是说。

定义: 打造城市新名片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陈光:

建立成都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评估体系

“‘公园城市’是现实与未来交织的生活场景 —— 城市就是公园,公园也是城市;按照公园的理念规划、维护和发展城市家园,定义美好生活。”对于成都东部新区“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的定位,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陈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成都东部新区”作为“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来设计和建设,再次印证人们对城市历史和功能的深邃洞察。

相关分析发现,当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时,人们开始重新定义城市与乡村,重新开辟城市发展空间、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陈光表示,2014年成都城镇化率就达到70.3%,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7%,成都的城市发展已经走到需要蜕变和华丽转身的历史时刻。“目前可用平坦地域、城市人口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已经成为制约成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一条满眼绿色、充满诗意、充满生活气息的道路。新区建设能否成功,不仅要看城市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更要看百姓的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是否显著提高。”

穿过世界最长1.69万公里的市域三级绿道,今天的成都又跨越龙泉山,为公园城市建设祭出壮举,绵延1500公里的龙泉山脉,山水交融、多彩弥漫,横贯于成都的现实与未来之间,将形成“一山两翼”的城市大地景观。陈光认为,要充分意识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对于成都千年之变的世界级价值和意义。

“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宜居生活环境和核心竞争优势,为生态文明时代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成都案例”。陈光建议,要按照申报新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设方向,做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相关工作。同时,要科学系统部署森林公园生态价值转换工作,重新界定和丰富“生态产品”“生态产业”的现代内涵,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融入大地自然造化、生物化学循环、人类劳动凝结的多重属性,充分体现循环、再生、减量、绿色、永续的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特性。

陈光表示,还要建立成都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评估体系,尽快建立“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的框架体系,从生态产品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价值3个方面,形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和应用体系,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方式,建议超越传统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生态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水权交易、开发权交易、碳汇交易以及绿色金融、森林生态银行、生态移民和市场化机制等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除此之外,陈光强调,还要积极争取成都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可在“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率先部署,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成为成都城市发展的“新名片”,这也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发展策略。

定义: 做好多选题

人民日报社会版主编李智勇:

城、湖、山交相辉映

这个新区令人向往

“城市建得像花园,甚至每家每户都处在一个小花园中,这种画面,想想就让人神往!”人民日报社会版主编李智勇如此评价。

一个多月的成长足迹中,成都东部新区“骨骼线条”愈发硬朗。6月10日召开的成都东部新区建设推进工作专题会透露,一个月来,成都东部新区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经验做法,持续梳理研究公园城市理论基础、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从起势阶段就注重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积极探索现代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这为新区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李智勇说。

“过去,看《老残游记》,说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可是那是农耕时代,没有工业。既要发展产业,又要环境友好人宜居,这道多选题,做起来并不容易。”身在北京的李智勇,时常关注成都。“当今城市发展路径已然发生改变,营城模式变革势在必行。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成都近年来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为未来城市发展探索方向。正因如此,成都吸引了不少人到此‘蓉漂’,城市也因此而更具活力。”

李智勇注意到,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将持续深化天府绿道、公园绿地、社区街景设计,构建“生态路网+条形公园+社区绿地”绿色空间体系。完善人车分流系统,打造以生态绿道为特征的独立慢行网络。还将进一步强化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规划管控,打造以天府黄为主色系的新区主题色彩,凸显拥江城市格局,展现沿江景观风貌,强化新区“城、湖、山交相辉映”的自然特质。“美丽是一种竞争力,期望看到新区早日吐露芬芳、绽放美丽!”

【来源: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优秀作文议论文 让爱永驻心中作文 写母亲的作文600字 春姑娘来了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作文 以幸福为主题的作文 自从有了你作文 有关坚持的作文素材 学会放下作文 以春为主题的作文 青春仪式作文 端午节划龙舟作文 青春的脚步作文 缩写作文300字 以读书为主题的作文 美丽的语言作文 小学六一儿童节作文 去动物园的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演讲稿格式 关于家乡美食的作文 和成长有关的作文 六上第一单元作文 我眼中的幸福作文 创新与发展的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800字 可爱的小鸭子作文 书籍伴我成长作文 感动的事作文400字 我想握住你的手 作文 出去玩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