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心底是兰州(我与一座城)

2020-12-25 21:10:01
相关推荐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开栏的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60%。大大小小的城市,不仅是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也是我们体察社会风情、感受时代脉动不可或缺的窗口。

今日起,大地副刊开设“我与一座城”专栏,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相遇、相伴、相知、相依的情缘故事,折射中国当代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我与一座城”,期待您的讲述。

兰州,是一个长满兰草开满兰花的地方吗?

1985年秋天,怀揣兰州大学录取通知书,我从中原大地搭乘向西的列车,奔向那个陌生的城市。

哐当当、哐当当……铿锵之声周而复始,一天一夜,我就伏在小桌板上,望着窗外。风景从平原变成山峦,从绿色变成土黄。穿越了一个个隧道,经停了一个个车站之后,我拖着僵硬的双腿,踏上了兰州城的土地。

已是次日下午。斜背军挎包,我站在兰州火车站广场举目四望。斜阳正浓,阳光穿越干燥的空气打在脸上,有些疼。眼前,一条宽阔的马路笔直向北,路的尽头,隐约现着一脉远山。转过身,看见候车大厅上面遒劲的“兰州”二字,接着视线就被一座土黄大山阻隔。广场到处是拉脚的三轮车,蹬车人甚至能将一侧的车轮翘起来,穿越看似无法通过的窄道。

“师傅!三轮的一个坐上!”伴着方言,一个瘦小伙儿将三轮车停在我面前。他侧伏于车把,上下打量我。我也看着他:绿军帽,宽裤脚,鞋很惹眼——黑色布面、鞋跟高而白。我摇摇头走开了。之后才知道,这种装束是当年兰州小伙时髦的标配。

夕阳余晖里,我在兰州大学新闻系接待处报到。刚刚还饥肠辘辘,现在却突然不怎么饿了,尽管周边弥漫着蒜苗和牛肉的清香。来到宿舍,我爬到上铺,胡乱铺开被褥,倒头便睡。

梦里,我没有见到兰草。

日子一天天过去,陌生烟消云散,兰州一点点融入我的心中。我开始喜欢她了。

牛肉面的清香打动了我。一个周日上午,我走进街边一家小店。“宽的么细的?”店里的小伙子问。我如堕雾中,只好指指旁边一位的碗:“这样就行。”

几分钟后,一碗浮动着红色辣椒油、飘散着香气的牛肉面摆在我面前。我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抹抹额角的汗珠,咂咂唇齿间余留的香味,留下三毛钱,走出小店。

从此,我与牛肉面结下不解之缘。兰州人对牛肉面的爱深入骨髓,从黄发垂髫到青壮汉子,从都市白领到市井商贩,没有人不喜欢牛肉面。他们的一天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开始,没有早晨这碗面垫底,一天就少了精气神;没有这碗面伴随日常,兰州人就觉得生活少了滋味。

1988年春天,我在兰州晚报实习。一次,我写一篇关于兰州牛肉面的稿子,采访了好几位拉面师傅,翻阅了不少资料。原来,兰州牛肉面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之说——汤清、萝卜白、辣油红、蒜苗绿、面条黄亮;还有大宽、薄宽、二柱子、三细、二细、韭叶、细面、毛细、荞麦棱等多种品相,宽若皮带,细如游丝,粗可直立,真正形色各异,款款有致。

那年暑假,一位美国眼科专家来兰州访问,我陪着她到位于盘旋路上的和平饭店,品尝大厨精心拉制的牛肉面。只见汤色清亮,面呈微黄,碧绿的蒜苗和朱红的辣油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饭店用的不是市井大碗,而是口径若拳头般的小碗。那位专家吃完一碗又叫一碗,仍意犹未尽。我问她味道如何,她露出洁白的牙齿,高兴地说了一个词:delicious(美味)!

前年春节,我和弟弟带着家人自郑州一路南下自驾游。大年初一清晨,我们在古城扬州幽静的瘦西湖畔徜徉。忽然,一丝久远而熟悉的香味飘过眼前的拱桥,热情地拥抱了我。兰州牛肉面!

于是,在离家千里的扬州城,我和家人沐浴着新年的阳光,围坐在兰州牛肉面馆门前的小桌,吃了一顿难忘的早餐。

这么多年,走遍大江南北,眼见着兰州牛肉面“越拉越长”,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远渡重洋,在许多国家地区扎根。但是不管走到哪儿,那独特的香气总带我瞬间回到兰州,回到那青春飞扬的年代。

黄河,是融化在我血脉里的母亲河。少年时,我喜欢在晴朗的午后坐在姥姥家的堂屋门口,目光越过邻居家屋顶,看远处悬在“天上”的黄河。粼粼波光中,白帆片片日边来。多少次,我幻想自己跟随一片白帆,从西往东,顺流而下到大海。

到兰州读书后,我终于踏上了著名的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站在这座建造于1907年的桥上,脚下是滔滔东逝水,我的目光随一片落叶顺流而下,乡思缕缕。我在想,这片叶子会穿越激流险滩一路东去吗?它什么时候到达我的家乡呢?

摆弄着借来的照相机,我和另两个同学依次坐在铁桥南岸的桥墩上,抬头望远,意气风发,留下难忘的瞬间。那胶卷送到了兰大对面的照相馆。那之后每天傍晚,我都会站在照相馆的阔大橱窗前,想象着柜台后面那一排小纸袋里,有一个坐在铁桥桥墩上的我。

几天后,我拿到了那张不足巴掌大的照片。第一眼,我看到了高大的铁桥,黑色铁栏纵横交错,仰拍的视角让它十分巍峨,滔滔河水从桥下通过,在远处呈现一带亮光。我看到了桥头的自己,尽管豆人寸马,依然须眉毕现。过马路走进邮电所,把这个小小的自己装进信封,投进邮筒。我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翻山越岭,顺着黄河回到故乡,回到日夜牵挂我的父母的怀抱。

四年似在转瞬间。毕业前夕,我又一次踏上兰州铁桥。前途漫漫,此次一别,不知何时归。伤感袭来时,看见远处河滩上,有汉子扛着羊皮筏子走向流水。那筏面方方正正,与十几个黑乎乎圆滚滚的吹胀羊皮捆扎在一起,朴拙而简约,别具一格。走过去招呼,递根烟,说要离开兰州了,想坐一下羊皮筏子。那红脸膛的筏子客爽快,冲我一歪头:师傅上来!

但见他推着筏子推着我,在看得见卵石的浅水里一阵跑,然后轻轻跳上了羊皮筏子。顺流而下,筏子越行越快,铁桥越来越远,岸边树木行人纷纷后退。我索性躺下来,面朝天空,闭上双眼,听着耳边哗啦啦的水声,恍惚间变成了少年时的那片白帆……

一别三十年,再回兰州时,已是“华发春催两鬓生”。去年秋天,我和妻子送儿子赴兰州大学读研。

走出站台,伫立兰州火车站广场举目环顾。眼前一切熟悉又陌生,阳光明媚,空气清润,绿树葳蕤,鲜花明丽。顺着宽阔的天水路放眼北望,车流滚滚如水,远山隐隐如黛;转过身,目光越过候车厅高大屋宇,竟与绿色的皋兰山撞了个满怀。它是当年那个光秃秃的大山吗?一瞬三十年,古城换新颜。

接下来的两天,我领着妻儿,循着记忆的小径走回过去,又沿着崭新的路标来到现实。那个傍晚,我们怀着感佩的心,沿着杨柳依依的滨河路,听着黄河绵绵不绝的滚滚涛声,走过美丽的白塔,走过阔大的水车,走过雄健的中山桥,来到青春依旧的“黄河母亲”雕塑身旁。我紧紧地偎依着她,让相机镜头定格这难忘的瞬间。

多想,再回到当年,还是那个坐在桥头意气风发的少年!

转身的当儿,我看见了一大片美丽的兰花。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1日 20 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父亲节祝福语作文 迎国庆贺中秋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渴望什么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一幅画作文 写一篇关于新年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四百字 西湖游记作文400字 新年感悟作文600字 关于写人的作文五年级 关于诚信的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好开头 可爱的小狗作文100字 河源的变化作文 2050年的地球作文 今年吉林高考作文 难得这样作文600字 走进大自然作文600字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我有一个梦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450字 快乐春节500字作文 母亲让我自豪作文 写去哪里玩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什么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今年中考的作文是什么 关于冬的作文600字 有关科学技术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