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走进成都(我与一座城)

2020-12-25 21:20:01
相关推荐

1997年春,我第一次到成都,是参加四川师范大学自考毕业论文答辩。在同乡带领下我去了杜甫草堂。其时,杜甫草堂远在荒郊,游客稀少。游玩的细节早已模糊,却记得我们在一本游客留言簿上写下“茅屋人去诗作主,草堂我来风开门”的字句。几日里,我们还去了槐花初放的狮子山、人头攒动的地下商场和芳草萋萋的天府广场。离开成都前,我在川师大校园里买了本论文集,在扉页写了句“锦城虽云乐,还须早还乡”。然后,便在客车颠簸中回到偏远的乡村小学继续教书。

后来,我考调到县城,结束了七年教师生涯。三十岁出头时,我跟两位同事到成都参加公招考试。其中一位同事考进了成都,我们很是羡慕。从此,我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静心写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有省级机关需要能写公文又热爱文学的人,就这样我幸运地调到了成都——我与成都终究有缘。

刚到成都生活时,天天都在街上走,对这座城市充满新奇。想到可能要在这里生活几十年,那真得好好地融入这个陌生的城市才行。我像记忆乡下老家那些田地、河沟、山垭的名字一样,开始细心观察并牢记成都的建筑、街巷以及历史掌故。

那时,每天一早,我就换上运动鞋,从成华区人民北路步行到万福桥,接着左转沿府河前行,经过星辉桥、北门大桥、活水公园、太升桥、武成门桥,然后右拐穿过几个小巷抵达单位。单位的小院曾是熊克武的公馆。小院南面的学校原叫志诚法政学堂。街对面是清代名将岳钟琪的故居,街名也因此叫岳府街。有时,我也跟那些老市民们一起晨跑、吊单杠,体验成都的日常生活。我还下载了叫车软件,一到周末便抱着体验生活的想法客串司机,不花油费就摸清了成都的东南西北。

后来,女儿转到成都上学,学校在锦江区。每天早上,从出租屋把女儿送到学校后,离上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我便从女儿学校步行到单位,每天穿行不同的巷子,寻找每一条街巷的名胜旧事,比如玄奘年满二十岁受具足戒的大慈寺,石达开就义的科甲巷,名声在外的春熙路,后来红遍网络的太古里……冬去春来,终于把锦江区的街巷走了个遍,也留下了很多关于它们的生动记忆。

再后来,我在驷马桥边羊子山路买了房。羊子山土台,据说是古蜀国所建的祭坛。那时地铁3号线刚刚开通,每天早上七点,我便带着女儿赶乘地铁。一上地铁,我就背诵那些陌生的站名,对应地面上的街道、楼宇和曾经的故事,同时细心观察地铁上人们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以及表情神态,枯燥的行程因此变得充实。

地铁7号线开通后,出门换乘方便了不少。然而女儿已经小学毕业,初中学校在武侯区,著名的武侯祠就离学校不远。学校离家有十多公里,我们只得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房,每天早晚接送。早上七点女儿进入校门后,离我上班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咋办?走!成华区走了,锦江区走了,武侯区接着走!

从广福桥向北,穿过榕树遮蔽而成的绿色隧道武侯祠横街,正对着的就是古柏森森的武侯祠。旁边是古巷锦里。巷子里,早起的摊主正在准备糖油果子和伤心凉粉,三五个工人在清洗青石街道,等待南来北往的游客……古旧的街道,熟悉的烟火,让人猜想古时的早市或许就是如此。

我每天换一条路线行走,一次次在陌生的街头偶遇早年看到过的词语和故事,自己仿佛也是历史的剧中人。黉门里、洗面桥、衣冠庙、万里桥、玉林路……远去的、当下的,悠久而鲜活的成都故事扑面而来。黉门即为校门,身入黉门,便是天子门生。黉门街因在清代陕甘总督杨遇春旧居兴办存古学堂而得名,存古学堂后改为四川国学馆,并入国立四川大学,后几次易名,至今仍是莘莘学子求学之地。洗面桥边的雕塑,再现着刘备到衣冠庙祭拜战死沙场的关羽时在此洗面沐浴的传说。北行不远,街口有巨船形建筑,碑刻说当年费祎出使东吴,诸葛亮在南河桥头饯行,费祎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从此老南门桥便称万里桥。江边,粗大的黄葛树结出一串串红红的果实,草木葳蕤的锦江绿道上,有晨跑者不时经过。

走!人生旅途一直走下去,就是胜利。现在,我每天要给女儿煮早饭,下班还要到学校接她。躺在出租房客厅的行军床上,想着两年后女儿就要上高中了,那时,名校云集的青羊区是否也有机会让我每天走一走呢?

每到周末,我还会带着尚未上学的儿子,也在成都这座城市里走一走,他由此知道了春熙路、天府广场、宽窄巷子。我的出生地他一次也没有去过,他自己出生的县城,估计也没有多少记忆。想起同村的那些伙伴,中学毕业后外出广东、福建和江浙等地打工,几十年难回老家,他们的孩子也在城市上学、成家,日渐老去的叔伯们有的也随子女在城市里长住。人生短短数十年,村民们大部分时间已经生活在城市,他们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那些孩子,如何确定他们的家乡?

在我看来,生我之地是家乡,养我之地亦是家乡。那些承载着我们喜怒哀乐的起居之地,保留着个人丰富记忆的生活之地,就是人生无法抛却的家乡。时代发展,四海为家已成常事。每居一地,我们都要改变寄居心态,积极融入参与,不做旁观者,而是做尽心尽力的建设者。

吾居之地亦家乡,吾念之地皆故乡。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5日 20 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们是一家人作文 写一篇三百字的作文 我的端午节400字作文 克服困难英语作文 流鼻血作文500字 关于母爱的小标题作文 静候花开作文 作文800字大全 假如我变成了作文400字 环境的重要性作文 拨动我的心弦作文 生活启示作文 观察狗的作文 珍惜时间的作文题目 关于唠叨的作文 审视自我作文 感恩母亲节作文 三年级秋季作文 意想不到的收获作文 图文并茂的作文 我的故乡300字作文 我的作文集封面图片 窗外高中作文 原来这么简单作文600字 风波作文800字作文 高考全国卷英语作文 介绍乌镇的作文 以自由为题的作文 老师迟到了作文 我的母亲作文400字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