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水浒传》宋江主张“招安” 错了吗?不能以“投降主义”来观照

2020-12-25 22:35:01
相关推荐

特定的历史背景,会产生特定的思维和行动,也因此产生不同的结果。

积弱不振的大宋,灭于金人之手,并陷入到一个极为特殊的窘境中:一方面,北方沦陷,但许多忠义之士仍留在中原,在兵荒马乱中继续奋斗,他们仍未忘记自己是宋朝子民。他们奋斗的目标,不仅限于自保,还有对宋室延续的捍卫。

另一方面,南迁的宋高宗内心也许投鼠忌器,担忧徽、钦二帝一旦被释回,可能危及自己的帝位,但表面上他仍高喊“恢复北宋江山”的口号。既然口号喊得响亮,总免不了要有点儿作为。

虽然,抗金的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南宋朝廷也并未记取北宋灭亡的教训,真心加强军力,而仍旧疲弱不振。

于是乎,借重民间武力,便成了当下值得考虑的方法。

《水浒传》剧照

如何利用那些“军贼”和“游寇”?招安啊!

当时民间武力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军贼,一是忠义军。

由于宋代的积弱不振,对外的战争总是失败多于胜利。吃了败仗,军队溃散而到处流窜,在宋代的公文史籍中一般称之为“军贼”或“游寇”。

这些军贼毕竟都是勇武之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战斗力”,聚众一方,所构成的威胁亦实是不可小觑。

“朝廷议失律兵将之罪……副统制张师正统‘胜捷兵’屯大名府札下……后为韩世宗招降者是也。”

上述这支“胜捷军”,原是童贯的亲兵,《宋史》记载:

“贯在西边募长大少年号胜捷军,几万人,以为亲军,环列第舍,至是拥之自随。”

“胜捷军”从朝廷的军队转而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侵扰人民,像这样军贼为祸的例子,在当时可说是比比皆是。

童贯剧照

军贼为乱的情况在宋代十分严重,就如郦琼、李成、孔彦舟,他们也都是属于军贼,只不过他们最后都降了金。

比起其他军贼而言,他们不但在自己的国家聚众作乱,更是倒戈相向,帮着敌人攻打自己的国家,对国家的杀伤力更是强大。且看《金史》对这三人的描述:

“郦琼……宋宣和间,盗贼起,琼乃更学击刺挽强,试弓马,隶宗泽军,驻于磁州……戍军乱,杀其统制赵世彦,而推琼为主。琼因诱众,号为勤王……有众万余。”

“李成……勇力绝伦,能挽弓三百斤。宋宣和初……成乃聚众为盗,钞掠江南……”

“孔彦舟……亡赖,不事生产……已而杀人,亡命为盗。宋靖康初,应募……率所部,劫杀居民,烧庐舍,掠财物……”

朝廷要应付这些军贼是十分头痛的,因此,若能将这些溃军收为己用,问题似乎便可获得解决。

当然,朝廷要收编他们,不给予一些甜头又如何能引诱人心?“招安”,此刻就成了朝廷手上一个相当有利的筹码。

岳飞剧照

像宗泽招降王善、杨进、丁进等大寇以为己用;岳飞招降洞庭湖之盗,平洞庭湖之乱……这些都是善用“招安”来壮大自己的兵力,进而能百战皆捷。

两宋时期,尤其是南宋,在无法镇压、杀尽起义之人的时候,便招抚之。这是相当普遍的社会心态。

如何客观评价《水浒传》中“宋江主张招安”的行为?

皇帝未必真有诚意,受招安的人也不尽然都真心,而且,他们也时而归顺、时而反叛,反反复复,立场并不坚定。

尽管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招安在宋朝,的确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所以,当我们回头对照《水浒传》中“宋江主张招安”的这件事,就能够给予它更客观的评价了。

宋江剧照

招安绝对不是“投降主义”,反倒是具有积极的意义。接受招安后能名正言顺地帮助朝廷对抗外侮,这不啻是对国家尽忠的表现,更是由旁门左道跻身正道的一个良好途径。

至少,这是宋人普遍的价值观,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这样的价值观,只一味去打压宋江的性格,认为他是猥琐而不光明的。

宋江坚持走上招安之路,从梁山弟兄后来果真为国出征、奋勇杀敌的表现来看,足以验证——这个坚持是“善”的,并且具有积极奋斗的意义。

然而,宋廷对类似宋江这样的散兵游勇,其实并不算仁慈,郦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宋江剧照

郦琼叛变——武将如何不被猜疑?

郦琼叛变是所谓的“淮西之乱”,而“淮西之乱”的导火线,就是朝廷对郦琼等骁勇善战之将心存猜忌。

“(绍兴七年)王德……举止骄傲不谙军旅……下多愤怒。统制郦琼、王世忠状王德之罪于朝,德密知之……在上问之,德具言诸将骄暴,恐生别变。上愕然遂命德以本军入卫。”

至此,事情还没完。有人跳出来表态——“咱们反了吧!”虽然没有成功,但能看出军心已经动摇。

统制康渊曰:“朝廷素轻武臣,多受屈辱。闻齐皇帝折节下士皆为之用。”众皆不应,犹相视以目。

之后,形势急转直下。

(吕祉)言军官之罪。琼等大怨怒……琼呼统制张景曰:“诸兵官有何罪?张统制乃具许多事申朝廷?”祉见之大惊,欲退走不及,为琼所执。

琼已杀张景……又杀乔仲福、邢支、刘永衡,并执前安抚赵康直、安抚赵不群及刘光辅,率前军长驱以行。

郦琼等将领的叛宋附齐,严格说来根本是被小人或朝廷所逼。

郦琼剧照

吕祉自己不具带兵之才,享乐无度,猜忌心又重,兼之不能纳下,王德又想先下手为强除去郦琼等人,因而引发群将叛变之心。

连岳飞这样的忠臣名将,都可以被宋廷陷害至死,其他的武将、游兵、军贼又如何能够不被猜疑?

结语

看来,《水浒传》对于“招安”情节的铺叙,原来并非全凭想象而来。它掺杂了宋朝的特殊历史背景、特殊的价值观、特殊的朝廷与军贼之间情感和利益的角力,进而衍生出来。

所以,擅自割断这条“小说连接历史”的“脐带”,是不恰当的。

李逵剧照

回头观照《水浒传》,虽然最终宋江被奸佞所害,但由他宁负兄弟之义毒死李逵,且不愿李逵再啸聚梁山泊与朝廷对立来看,他对朝廷的忠,是有所本、有所源的,并且符合了历史期待。

若只以“愚忠”、“投降主义”或“死有余辜”,来对《水浒传》中的宋江下个“嗤之以鼻”的定论,将会造成阅读《水浒传》时的严重偏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花开 旅行作文英语 作文坚守 一本书作文 作文3年级 作文背影 简单英语作文 屁股作文 水果的作文 好看的作文 猴子作文 道理作文 作文梅花 的心愿作文 草作文 天津作文 作文懂得 作文写人怎么写 山西作文 手机的作文 放弃作文 作文四年级下册 拍照作文 四年级作文400 实验的作文 300字左右作文 作文素材高考 爱情的作文 食物的作文 搞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