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中国的历史和发展中汲取智慧”(一带一路·360行)

2020-12-27 07:15:01
相关推荐

莫拉夫奇克在翻阅自己的著作。本报记者 于 洋摄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是一座富有文学气息的城市,历史上很多知名作家都曾在此居住,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近年来,一部介绍中国成就的作品——《长征结束之际的中国》闪耀布拉迪斯拉发文坛,它先后囊括斯洛伐克作家协会颁发的2017年斯洛伐克“最佳纪实文学奖”和2018年“最受读者喜爱奖”。该书作者是斯洛伐克著名作家莱奥波德·莫拉夫奇克。他说,自己和中国有着不解的情缘,“这些奖项说明斯洛伐克民众对中国的兴趣与日俱增。很高兴能让读者通过我的书,看见不一样的中国。”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也是一场‘长征’”

莫拉夫奇克的书房里放着不少中国工艺品。他习惯在这里眺望窗外,给自己冲上一杯咖啡,开始一天的写作。

作为斯洛伐克著名作家和记者,莫拉夫奇克长期关注和报道中国。早在2002年,他关于中国的第一本著作《长征中的中国》面世时,就在中东欧文学界引发强烈反响。时隔15年后再次将中国作为创作主题,莫拉夫奇克感叹:“没想到短短十几年间,中国就实现了如此大的飞跃,中国发展的故事比我的书精彩得多。”

莫拉夫奇克的两部著作《长征中的中国》和《长征结束之际的中国》,分别描述了世纪之交的中国和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以“长征”比喻新中国的伟大发展历程。莫拉夫奇克以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结合多次到访中国的观察体验,讲述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故事。

用“长征”作为书的核心词,莫拉夫奇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长征是中国最精彩的历史之一,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坚守与信念。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也是一场‘长征’,中国人民正坚定不移地迈向自己的目标,这让人钦佩。”

在莫拉夫奇克看来,中国的脱贫故事最能体现“长征”精神,他在书中用很大篇幅来描写中国脱贫攻坚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除了‘奇迹’,没有别的词可以形容。”

斯洛伐克作家协会主席米洛斯拉夫·别里克这样评价道:“莫拉夫奇克的作品是他记者生涯的心血凝结,读者能从中获得认识中国的新视角,更好理解中国发生的变化,非常具有启发性。”

“反映了中国的日新月异和开放胸怀”

除了作家身份,莫拉夫奇克还曾是斯洛伐克著名电视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莫拉夫奇克第一次到中国拍摄纪录片。“那个时候中国相对闭塞,交通基础设施也很落后,路上还有马车在跑。但中国人的穿衣风格已经日趋多元化,我能够感觉到改革开放为这个国家带来的新气象。”

从那时起,莫拉夫奇克每隔几年就会到中国进行采访,这也给了他深入观察中国的机会。莫拉夫奇克曾多次前往深圳和云南的农村,目睹了当地人在物质生活与精神气质上发生的变化,“我觉得这些变化更应该被世界看到”。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媒体同行的涉华报道让莫拉夫奇克觉得充满偏见。“这些报道选择性地忽视了积极的变化,对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视而不见”,莫拉夫奇克在书中对这样的歪曲报道进行了驳斥。

莫拉夫奇克最近被刚竣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深深吸引:“我刚到中国时,北京的机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相对落后。如今,新建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已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机场之一了,反差之大令人震撼。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日新月异和开放胸怀。”

莫拉夫奇克还在书中用较大篇幅介绍了中国的历史,“中国的魅力不仅在文化上,还在于我们能从中国的历史和发展中汲取智慧,这也是我作为一名记者观察记录的意义所在。”

“友谊与合作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斯洛伐克与中国建交70周年。今年1月,在中国驻斯洛伐克大使馆举办的新年招待会上,中国驻斯洛伐克大使林琳向莫拉夫奇克颁发了使馆设立的“促进中斯相互了解杰出贡献奖”,表彰和感谢他为两国人文交流作出的突出贡献。

捧着沉甸甸的奖杯,莫拉夫奇克感慨不已。“斯洛伐克与中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却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这种友谊与合作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莫拉夫奇克说,“中国用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期待中国未来取得更大成就。”

近年来,莫拉夫奇克除了继续从事创作外,还在大学授课,讲述中国,特别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东欧地区与中国的合作明显增多,这是中东欧国家的机遇,我们的年轻人应该对此引起重视,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传承我们的友谊。”莫拉夫奇克说。

在莫拉夫奇克的著作中,有一章专门讲述斯洛伐克与中国的友谊。从斯洛伐克裔建筑师邬达克在上海留下的一系列传奇建筑,到已经有60多年历史的“中捷友谊农场”,莫拉夫奇克在书中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介绍了凝结着两国深厚友谊的历史印记。“我非常同意‘民心相通’这个理念,只有互相了解才能促进友谊,而书籍和媒体就是桥梁。我将继续研究中国、报道中国,让更多读者了解美丽中国。”

《长征结束之际的中国》出版后,有读者在网上留言说:“这本书展示了很多欧洲人不曾了解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令人惊叹。”

(本报布拉迪斯拉发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山茶花的作文 写黄山的作文 假期感受作文 我的妈妈600字作文 有关学习的作文 端午节作文开头 我的英雄英语作文 开心的一件事作文 小学生获奖作文 什么的爱作文 桂花糕作文 春天的植物作文 五年级作文200字 英语作文假期生活 五百字优秀作文 描写龙的作文 学校的操场作文 六年级写事作文 题目自拟作文 潮汕美食作文 想象作文六年级 印象深刻的事作文 读书的作文400字 三年级过年的作文 太阳花的作文 游上海作文 发现春天作文 四级作文结尾 周末作文600字 有趣的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