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太空旅行离我们还有多远?亚轨道距离为零 地球轨道还需几年|钛媒体全球科技月

2020-12-28 02:20:01
相关推荐

前有SpaceX载人龙飞船成功到达空间站,开启商业航天新篇章,后有中国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工作,引领中国人圆梦苍穹。2020年,看似很遥远的航天科技正在一点点影响着大家的生活。

随着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外太空将不再是幻想的彼岸,很可能成为普通人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7月5日起,钛媒体联合百家号进行《宇宙生活指南》系列太空科普线上直播,并将其作为T-EDGE-X全球连线科技月的线上直播活动之一,共同探讨太空与普通人的关系。

在《宇宙生活指南》系列直播的第一期,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邓玉林、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商业航天著名学者黄志澄等多位航天专家以及商业航天和文旅跨界人士,将围绕载人飞行带给公众的挑战与机遇、太空经济的商业前景等话题,一起畅谈太空旅行与我们的距离。

太空旅行的挑战与机遇

半个多世纪前的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乘坐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实现了人类飞出地球大气层的历史性突破。此后,多个国家陆续发展载人航天工程,500多名航天员和7名非航天员职业的普通人先后进入太空。人类已经被证明能够在外太空生存,但太空旅行的挑战与机遇一直是并存的。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邓玉林在此次演讲中表示,受到空间高真空、强辐射、极端温度、微重力等因素影响,人面临的太空环境是非常危险的。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邓玉林

邓玉林说,人体对异常重力环境非常敏感,人的几乎所有系统——包括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等等,都可能受到空间环境的影响。比如,在长期飞行中,人体血液的血浆量、红细胞生存数和红细胞的质量数都会减小。航天员在回到地面以后,由于人体需要进行地球重力再适应,也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立位耐力降低等现象。

“空间因素还可能导致航天员免疫力,体质变差,抗病能力减弱。神经系统也有影响——刚上天的时候,人可能产生空间运动病,就像晕车一样,出现运动协调障碍等问题,长期飞行可能有更大的反应。”邓玉林表示。

如此恶劣的太空环境,如此危险的太空飞行,我们还敢飞天旅行吗?

别担心。从航天器、航天服到舱内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载人航天工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用一切科学、技术与工程手段保证人的绝对安全。邓玉林举例说:“针对人类在太空中的一些反应,我们必须要开展医监医保工作,这是为太空旅行护航的重要内容。比方说,我的团队正在利用神经和免疫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找到更多保护太空飞行者的方法。”

21世纪是太空经济的新时代,太空资源已经成为航天大国抢占的制高点。在能源、空间资源利用、在轨制造、医药卫生等领域构成的航天产业中,邓玉林认为,太空旅游是最大机遇之一。作为太空能力的一种展现形式,太空旅游与通信、导航、遥感、能源以及空间科学实验、在轨服务、太空医疗、太空教育等高度融合,将成为中国未来太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的太空游客们只到过近地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未来我们是否可能走得更远?答案是肯定的。科幻作品《月球旅店》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在演讲中表示,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距离地球很近,随着技术发展,两天就能到达。因此,未来完全可以将月球打造为科研基地和太空旅游目的地。仅仅在月球上开展科学研究的话,花费太巨大了,而月球旅游不仅能够带来商业回报,还能反之驱动月球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我有机会到月球,最想亲身体会回望地球的感觉。”吴季说。

走出地球、进入太空之后,人类的视角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而带来了观念的变化,对地球环境、人类自身现状和未来都有了新的思考。太空旅游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获得这些重要启示,进而使整个人类从文化观念层面出现新的进化和改变,向更高层次的智慧生命阶段演进。更重要的是,新的观念将引导整个人类认识到:地球就像一艘太空中的航船,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全体人类就是这艘航船上的船员,我们需要同舟共济,确保子孙后代的幸福和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

月球或将成为旅游目的地,那么火星呢?

原欧空局科学家James Kass在连线中表示,太空旅游从技术上完成可行、并且有了实践案例,但要把更多人送上地球轨道甚至月球,还需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俄罗斯很早就开始搞太空旅游了。”

至于去火星旅游,他强调,“虽然有人说未来10年内人能去火星,我对此表示强烈怀疑。是的,我们拥有已经证明可以降落在火星上的技术,但我认为实际上我们还没搞清楚人类在火星上如何工作生活。”

太空经济带来的商业前景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Bryce Space and Technology(以下称BST)提供的一项数据报告显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全球航天产业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价值约为3600亿美元。

钛媒体TMTBAS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多家航天企业迎来新的投资,资本更加看好。3月,SpaceX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已超过5.67亿美元(约人民币40.26亿),最新估值达到360亿美元。

在巨大的价值面前,太空旅游领域已入场多位服务提供商。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在演讲说,今天的太空旅游市场上既有SpaceX、俄罗斯联盟号这样船票高达数千万美元的“豪华套餐”,也有蓝色起源、维珍银河这样的公司打造的“经济实用套餐”。后者采用不同的技术途径开展亚轨道飞行,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虽然游客在太空中的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但他们的体验和真正进入太空环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员是非常相似的,而亚轨道飞行的成本可以降低到几十万美元,甚至将来更低,因此给了我们普通人一个造访太空的选项。因此,想要去亚轨道体验太空失重,现在就可以报名了。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

“未来提供亚轨道太空旅行的会越来越多,一定还会有其他的参与者进来参与竞争。商业上的竞争不但可以带来价格的降低,而且会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使得这方面的技术向着高可靠、低成本的方向去发展。”杨宇光说。

地球上经济总量拓展空间有限,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把推动经济增长的目光投向了太空。

商业航天著名学者黄志澄表示:“航天的商业化,是人类的航天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航天的商业化必然催生商业航天。太空旅游是商业航天的重要内容,因为商业载人航天总有一天要实现。”

商业航天著名学者黄志澄

黄志澄在演讲中表示,计算机产业发展之初,谁也没想到游戏会成为其中占比庞大的一部分;太空旅游也是如此,未来也许会成为整个太空经济的增长引擎。“太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让普通人能够享受到太空科技的福祉,它也是中国太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太空旅游的收益可以为发展航天产业提供资金,太空旅游所积累的技术也可以为地球人类未来星际移民奠定基础。”

“中国要大力发展太空旅游,我的建议是既要循序渐进、又要自主创新。太空旅游前途是光明的,但是我们的路需要一步一步的去走。”黄志澄表示。

资深太空旅游行业专家蒋方

中国将在2022年前后建设完成空间站。资深太空旅游行业专家蒋方在演讲中建议说,空间站的运营如果能与商业服务结合起来,商业力量一定能进一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今天,我们民营企业已经做好了准备,希望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未来能够向民间开放。”

太空旅行现在能启动了吗?

NASA此前曾计划从2020年开始允许游客访问国际空间站,最长可达30天。每人费用约为5800万美元(约4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3.5万美元每晚的住宿费。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为SpaceX的龙飞船和波音的Starliner飞船。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目前已有两家公司宣布计划购买龙飞船座位,以非NASA宇航员身份进入太空。而知名美国男演员兼电影制作人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甚至提出,他有兴趣乘坐龙飞船到太空中拍摄电影。

那么,太空旅行的大众化,现在就能进入实践了吗?

在第一期直播的圆桌论坛中,作为中国首位获得维珍银河太空旅行船票的游客,“探路者”董事长兼CEO、国际著名登山探险家王静表示:“我已经报上亚轨道飞行的名了,太空旅行和我的距离是零,但实际上我想要去太空飞行已经十几年了。我觉得,只要你有太空梦想和一颗勇敢的心,为自己定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步一步地走,机会自然而然就来了。”

圆桌会议,从左至右:爱太空CEO白瑞雪、探路者董事长兼CEO王静、《中国航天》期刊执行主编张京男、中青旅文旅事业部副总经理吴江、“星箭研究院”创始人张亦驰

对于没有探险经历的更多普通人,梦想的实现还有多远呢?《中国航天》期刊执行主编张京男认为,太空并不是一个梦,而是一条越来越清晰的道路。

“我之前看阿波罗计划,柯林斯独自在月球轨道上飞行的时候,他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孤独的一段时间,他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就在那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在宇宙中非常渺小,我们怎么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其实我们在地球上也有这种感受,就相当于我们在一个屋子里面,能通过窗口看到屋子外面的风景,但我们永远出不了屋子。我们肯定会想,迟早有一天我要冲出这个屋子,看看屋外到底是什么。”张京男表示。

当被问及太空旅行的大众心理票价时,中青旅文旅事业部副总经理吴江认为,目前中国人人均每年的旅游花费不到2万元,太空旅行如果能降低到这个价位,就具备了成为一种大众产品的价值。“这一天也许要等上很多很多年,但我们培育太空文化、孵化太空产业的努力,现在就应该开始。”

“星箭研究院”创始人张亦驰则认为,15年以内,中国人自主开展太空旅行的目标或将实现。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整理 | 林志佳)

关于《宇宙生活指南》《宇宙生活指南》是百度百家号独家出品的太空科普系列直播。项目联合全球顶尖航天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学者、商业航天机构共同打造,将通过旅行篇、移民篇、教育篇、探索篇、造梦篇等不同维度来探讨商业航天、太空旅行、火星生存等热点话题,畅想人类空间探索的未来。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丢掉重力,开启星际之旅。

更多T-EDGE X 全球科技月介绍与议程安排,还可下载钛媒体App客户端守候全新上线的“前沿直播间”(EDGE Live ),官网地址:https://www.tmtpost.com/event/t-edge/2020summer/index_ch.php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 感谢作文 小作文是什么意思 什么即景作文 环保主题作文 我学会了包饺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