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童年》:高尔基从苦难生活中寻找人性光芒

2020-12-28 08:55:01
相关推荐

《童年》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和革命运动积极参与者高尔基写作的自传体小说的第一部,它写于1913年至1916年。这是一部再现高尔基沉重的童年生活的小说,它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本书通过一个一个形象逼真,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来反映那个时代普通的俄罗斯人民处在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心理和精神面貌,从而来体现作者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1.充满仇恨的家庭氛围

高尔基三岁失去了父亲和新出生的弟弟,外婆带着他和母亲回到了外公家。这个家庭家道中落,充斥着相互敌视的浓烈氛围。这种生活让人感到压抑、窒闷,这也是许多普通的俄罗斯人曾经生活的环境。

外公是一个染坊主,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物,他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盘剥手下的工人,阿廖沙—童年高尔基的心目中对外公是厌恶和愤怒的。两个野人般的舅舅为了争夺家产像两只野兽经常争吵斗殴,甚至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两个蠢舅舅,一个又叼又蠢,一个马马虎虎,也是蠢汉一个,他们的残暴和无情让阿廖沙的童年紧张不安。阿廖沙——童年的高尔基生活在这种仇恨之雾下,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阿廖沙的母亲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她是一个神情严厉很少说话的女人,她总是穿戴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她也是一个勇于追求爱情的人。但她是个不幸女人,在失去阿廖沙的父亲后又付出过感情,在受过伤害之后,又回到了外公家,继尔再婚,又碰到不幸福的生活,她经常挨打,贫困和疾病吞噬着她的美丽,最后在阿廖莎十岁的时候病故。正因为她的不幸,也造成了对阿廖沙的不公和亏待,她做的有意义的仅有将阿廖莎送往学校上了三年学,尽管这学校生活,阿廖沙经常感到不快。

阿廖沙跟随着外公换了几次居所,也结识了不同的邻居,到最后外公破产,阿廖沙和小伙伴们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和外婆相依为命,在贫困中捱过童年。在他十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外公说:“你不是奖章,不能总挂在我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2.艰难童年中的人性光芒

外婆是阿廖沙终身的朋友,是他最贴心的人,因为他对这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使阿廖沙感到充实,使他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这个圆滚滚,脑袋大大的,长着一双大眼睛和一个滑稽的软塌塌鼻子的老太太信奉上帝,喜欢孩子,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的不计其数,她也非常勇敢,可以冲进火场制止灾难。

她是个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她们母女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溺亡都熄灭不了她的仁爱之光,她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的人生信条是:“去想那些狠毒的人干嘛?上帝自会看得见他们,上帝看得见他们,魔鬼却喜欢他们。”她是一个忍耐顺从、信奉上帝、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

外公也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一方面施展着他的残暴,一方面又关照着阿廖沙。他在将阿廖沙打伤之后,带礼物去探望、聊天:“我是一个孤儿,一个穷母亲的儿子,靠自己到了现在这样的位置,成为了行会的会长...”“你要知道,被自己亲人打,可不是受委屈的事,是受教训,别让别人打,挨自己人打没关系”。他还教阿廖沙读书,帮阿廖沙构建自己的天地。他还变卖家产为阿廖沙的母亲置办嫁妆。这是残暴外显露的人性。

阿廖沙的生活中还有另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里,还有进步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他们都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节日的时候,人们也会弹起吉他、跳起舞,这些都是贫苦生活的调剂品。他在学校碰到的救兵—主教赫里桑夫拯救了他在学校的境况,教他保持静于水、低于草的心态。这些都是阿廖沙生活中的光明。

在后期阿廖沙捡废品拉木材的生活中结识的小伙伴,让他感受到了深切的友谊和同情。这几个生活困苦的小伙伴:要饭的维亚希里、没有任何亲人的科斯特罗马、鞑靼族的小孩芭比、看墓人的儿子雅西、女裁缝的儿子丘尔卡,在一起彼此帮助,互相取暖,在一起努力学会生活!这种流浪街头、独立不羁的生活在阿廖沙的心中唤起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他在学校,在家里都体会不到的。

3.描绘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

高尔基的童年正值19世纪末期,他准确地描绘了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高尔基每当回忆起童年的生活,他说“这是一个愚昧民族的阴暗生活,太富于残酷性。”

他笔下的伊凡叔叔,是一个外婆收养的孤儿,是一个快活、聪明、能干的人,却不幸死于人为的意外。他和雅科夫舅舅的老婆一样死于家人的嫉妒,因为他们的优秀,所以他们就会嫉妒她,容不下他,把它消灭。

文中的知识分子代表“好事情”先生,闷头于做实验,对人和蔼,他劝阿廖沙要好好学习写字,他虽然沉默寡言,但从不禁止阿廖沙说出钻进他头脑里的所有事情,他教阿廖沙把该讲的都讲了,就要停止,;任何事情都要善于拿到手等等人生哲理,这些词句在质朴中存在着某种令人烦恼却又神秘的含义启迪着阿辽沙。就这样一个不同于常人的人,却让所有人排斥。这就是当时的底层人民狭隘的思想表现。

阿廖沙的继父是个破落的贵族子弟,他赌博赌光了家产,敲诈工人,还沾花惹草。最要紧的,他对母亲的残暴毒打,激起了阿廖沙的反抗。这是一个没心肝的破落贵族的代表。

书中还对其他的小人物都做了描写,它是把一些小市民的故事压缩进一个少年的经历里,用来反映19世纪末俄罗斯底层市民生活及思想的真实:庸俗、自私、无聊、无奈、虔诚、怀疑、亵渎和无尽的困难,以及这一切灰色当中不时闪烁的爱的火花。

4.高尔基文章中用妙语佳句表现的人生哲理

高尔基运用语言的魅力,来表达深刻的思想通过语言,揭示人生哲理。

”唉,你们哪!”这是他经常感叹的一句话,那声音拖着长长的“们哪”两个字总在我心里激起一股乏味和冷飕飕的感觉。

几个字描绘出了一种无奈和冰冷的情绪。

难道许多人家的孩子都比咱们家的好吗?老头子,到处都一样,争吵、内讧、瞎折腾。所有当爹妈的都在用眼泪洗刷自己的罪过,不是你一个人……

一句话描写当时底层父母的处境。

要知道人间的母亲如果伤了心,天上的圣母会痛哭!

这是一句经典,表达应尊重母亲并寄希望于上帝的心理!

要学习自己为自己干活,别受别人支配,静静的平平安安的去生活,但是要顽强,听所有人的话,但做事那就自己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做……

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做自己。

在地主管着的时候要好一些,人都受到管束。可今儿都自由了,反而吃不上面包,又吃不上盐了!……我们都包上了许多外壳,乍一看上去是个人,等你认清楚了,原来是空壳,内核没了,给吃了,我们应当受教育磨磨脑子,可又没有货真价实的磨刀石……

这个对话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对时局的看法。

5.文中也透露了高尔基的仁爱之心。

他受不了听两个乞丐的歌曲,一听到这个歌曲他就记不住要难过的痛哭流涕。

他在节日聚会中,感到一切都非常有趣,一切都使他处于一种紧张的心情中,但同时一种忧伤之情黯然而生,不断袭上他的心头。

他在梦中透露出他希望得到安宁,和周围的一切生灵友好相处这样的愿望。

他在困苦的时候,当时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小镇市民并不把偷盗看作一种犯罪行为,这几乎是生存的唯一手段,但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对小偷怀有一种鄙视感,他们确信强盗是一种罪恶。

读高尔基的《童年》,我们读到的是一个来自于社会底层,亲历人民痛苦,思想上正在积极探索,对人生不断思考和总结的灵魂,高尔基苦难的童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铅一般沉重的思索,这是一本励志小说!

我是凤姐琐谈,和您一起读书写作,在阅读是我最大的鼓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孔子 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4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男朋友打女朋友光qq的小作文 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600字 班长的白脚在我的脸上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作文600字 甘瓜抱苦蒂的作文素材 欢欢喜喜迎新年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500字 人间自有真情在作文300字 带着爱上路作文600字 欢度六一的作文2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400字 那一次我很感动作文600字 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尿一滴尿作文 三年级作文过年最开心 妈妈我想对您说600字优秀作文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400字作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800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 我的六一作文100个字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