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们到底还需不需要中国女排?

2020-12-29 01:55:01
相关推荐

引子

第一次看《夺冠》,是年前了。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月20号的傍晚。为啥一直记得呢?

因为《夺冠》是我在影院关门前,看的最后一次大银幕。

相比7月20号影院重开后看的第一部电影(当时选了《当幸福来敲门》),这部关门前看的最后一部,在我心里的仪式感,就要重上很多。

上周五,电影公映,第一时间跑去二刷。现在,终于可以和各位聊聊了。

要说在前面的是,我不是个女排迷,也没有多少女排情结,完整看过的女排比赛更是很少。

不过,这一点不妨碍我通过陈可辛的镜头,去感受排球比赛,感受女排精神,更重要的是,感受近40年的时代变迁。

好几个地方,看得起鸡皮疙瘩,甚至边流泪边想激动得在影厅里喊出声来。

这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是几代女排姑娘们的魅力,也是电影的魅力。

但我看过之后,更想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

2020年的现在,我们还需不需要中国女排,需不需要女排精神?

1.三场比赛

我不知道你们看过电影后,是否也会思考这个问题。

不过电影里,陈可辛已经安排黄渤,用肯定的语气说出了这个现状:

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女排了,集体走上大街庆祝那一套,也已经过时了。

在讨论这个之前,我想,先从陈可辛精心准备的三场比赛聊起——看懂这三场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表达。

其实严格说,电影一共拍了四场球——如果把最初和江苏男排的热身赛也算上的话。

于是,我们来捋一捋,这四场球的内在逻辑:

第一场,1980年,热身赛,中国女排vs江苏男排。

这场明面上,是给第二年的世界杯做准备,这是技战术层面的;

暗处上,这是青年郎平的“出道”之战——通过这一场,之前被贬做替补、独自在一旁训练的郎平,既证明了教练的慧眼,也赢得了队友的信任。

第二场,1981年,世界杯决赛,中国vs日本。

明面上,这是中国女排80年代“五连冠”的开始,也是中国体育在改革开放后重新找回荣耀的开端。

暗处上,这是青年郎平的“崛起”之战。

“有什么球尽管给我,我负责砸过去。”

这话一出,那个我们熟知的“铁榔头”,就此诞生。

第三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国vs美国。

明面上,虽然最后还是拿到铜牌,但这场小组赛失利,预示着中国女排雅典重回巅峰后,又一个低谷的开始。

暗处上,这是中年郎平的“转折”之战。

她以美国队教练的身份,带队战胜了中国女排。比赛结束,她一言不发、面无表情地离开球场。

后来,黄渤那句台词很点睛:

“中国队输了,他们骂都只是骂你。”

这一刻,是职业体育和私人情感的碰撞,更是集体主义与个人意志的碰撞。

第四场,2016年,里约奥运会1/4决赛,中国vs巴西。

明面上,这是中国女排扭转乾坤、又一次重回巅峰的开始。

暗处上,这是中年郎平的“升华”之战。

她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起初因大胆改革而备受质疑,这场比赛前,小组赛也是跌跌撞撞惊险出线。

最终,她证明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她让背负了太多集体压力的中国女排,顺利和时代接轨,也顺利和真正的体育精神接轨。

看完这几场球,你只能感叹:

现实中体育比赛的魅力,是编剧如何努力也编不出来的。

同时,通过这3+1场比赛,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个体的40年成长史,和她身后那个巨变的大时代。

2.三个时代

现在好像大家动不动就喜欢把“时代时代”的挂在嘴边,一方面是词汇量匮乏,想不到别的表达;另一方面,也的确是过去这几十年,变化实在太大了。

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中国百废待兴,国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这好奇却也夹杂着自卑。就像吴刚的台词里说的:

第一次出国比赛,看到人家那些高楼大厦、冰箱彩电,惊了,也哭了。

别人行,我们为什么就不行?

“我们要证明给他们所有人看,中国人,行的。”

这成为80年代的主流情绪,而体育,恰恰是这一情绪的最佳载体。

于是,80年代的女排精神,是为国争光,是不顾一切,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是“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

于是,郎平铁了心要超越海曼,女排铁了心要赢下日本,中国体育,铁了心要让世界看到自己。

当然,电影里没讲的是,郎平后来几年,和海曼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一段让人尊敬的私人友谊。但电影不需要告诉我们那些,因为80年代的女排精神,背上承载着10亿人的热切期盼,条件艰苦,她们唯有比别人做到难以想象的付出,才能不辜负那种级别的期待。

21世纪以来,到08年北京奥运,这是中国大国崛起初期的10年。

现在回想,01年北京拿到08年奥运的主办权,北京的街头庆祝的人群不也是摩肩接踵,无论东西南北,大家的激动都溢于言表。

这个时期的女排,有雅典的巅峰,也有后来的滑落。

一方面,老女排早已是某种标杆式的传奇,被后人敬仰;另一方面,也得承认,亦在成为束缚和精神枷锁。

陈可辛选择的这个切入点很准,按说中美大战只是一场小组赛,远没有那么重要,但恰恰因为郎平是对手的主教练,似乎就平添了几分别的味道。

尤其是,当比赛结束,郎平离场,我们从场边观众的嘴型,能判断出他在说的是三个字:

“卖国贼”。

不需要其他多余的镜头,甚至都不需要听到这三个字,这里面的时代情绪,十足清晰:

集体主义与个人意志仍然缠绕在一起,有时无限包容,有时又无限绑架。

女排精神,夹杂在这两者间,是不上不下的尴尬。

后来的10时代,郎平成为女排主教练,的确是以救世主的姿态回归的。而她要做的,就是把女排身上所有集体主义的重担,尽数卸掉。

要总结,那段台词就足够了:

“姑娘们,明天要比赛了,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代人来背。你们应该振作起来,放心地去打,放开了打,豁出去打。我和你们在一起。”

3.三种情绪

陈可辛这次在处理这个超高难度的作品时,我很欣赏的一点是:

他几乎没有夹杂任何个人情绪,三个时代的样貌和情绪,都客观呈现,没有来自作者的褒贬。

于是我们能看到、并认同这些呈现:

80年代,教练的狠甚至不近人情,是因为“中国太落后了”,中国人太需要这些胜利和冠军了;

00年代,中国人没有20年前那么需要女排了,但女排自身还未走出那种巨大期待下的重压;

10年代,当郎平对队员们坦诚说出,“我们为什么那么需要那些胜利,是因为我们内心还不够强大”,那个几十年的重压,才终于得以释放。

所以,回到开头:

现在的我们,还需不需要女排精神?

当我们在谈论女排精神时,我们又到底在谈论什么?

我想,这个讨论在当下这个时代,最终的落脚点,是何为爱国。

那些跟郎平申请离队、说不爱排球的队员,应该被苛责批评吗?

那些说不上来自己为什么打排球的队员,应该被苛责批评吗?

带队初期为了锻炼队伍而连续输球的郎平,应该被苛责批评吗?

电影中郎平有一句一闪即过的台词,我却始终印象深刻。08年中美大战最后一个暂停,她没布置战术也没有给队员加油打气,只是说了句:

我没什么可说的了,这是你们的比赛,去享受比赛吧。

有趣的是,新时代女排因为郎平的改革,而在过去几年重回世界霸主的时候,而过去三个时代的三种情绪,却奇妙地在当下共生着:

80年代的集体主义,00年代的集体主义与个人意志之争,10年代的个人意志。

这三者夹杂在一起,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杂乱。

电影中,郎平选择用职业的体育精神和包容的个人意志,来对抗保守;

电影外,我们这些普通人,又该如何平衡爱国、集体与个人生活?

还是电影中的台词,郎平对朱婷说:

“你不需要成为我,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

这话,或许也可以送给所有人。

结语

说来说去,似乎总要回到“内心强大”这四个字上。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一个标准答案,习惯了别人来告诉你该怎么做该往哪走,习惯了从众随大流把自己隐藏在洪流之中。

“不管别人还需不需要中国女排,我需要。”

所以,标题这个需不需要的提问,或许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如果过去是“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那么现在则应该是:

有你,有我,也有我们。

我想,这才是这个时代,女排精神新的价值和意义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篇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六一见闻作文500字 劳动的颜色作文范文 假期里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我的年度汉字作文800字 快乐的寒假作文600字 有真好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被表扬了作文300字 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暖作文600字六年级优秀作文 朝着阳光奔跑作文600字 端午见闻作文400字 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端午节作文400字以上 挫折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爱在细微处600字作文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800字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600字 从那以后作文600字 关于过年的作文200字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500字 征文和作文有什么区别 新时代新青年作文800字 学会忘记作文600字 高二英语作文范文10篇 打女生阴部作文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400字 我学会了炒菜作文400 今年高考四川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