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风从东方来 开放和创新让中国充满活力

2020-12-29 09:15:01
相关推荐

图为今年7月,托马斯·里斯(右)与同事在广东汕头一家厨具厂考察订单生产情况。

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

图为今年11月,苏博科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关活动时致辞。

资料图片

图为今年7月,艾哈迈德·沙奇尔·沙比尔在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培训时进行课堂发言。

资料图片

图为今年11月,梅·阿舒尔在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参观水墨艺术展。

本报记者 周 輖摄

中国制造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瑞士)托马斯·里斯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与中国生产商的近距离接触让我充分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无论是物资的安全性还是物流速度,中国产品和服务都令我们满意。近年来,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各种产业蓬勃发展

年轻时,我就对中国充满向往。2004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国。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采购用于搭建临时住所的篷布。我们考察了山东青岛的3家篷布工厂,发现中国的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工作条件和生产状况均有保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自2013年起,我们开始在中国直接采购物资,而且采购量逐年上升。现在,我每年都要来中国五六次,考察救援物资供应商的生产条件和资质,向总部提出采购建议。采购过程中,我们不只看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也详细了解员工的工作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工厂设施、环保措施等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为部分企业提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环境、优化生产线和流程、提升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能力等。我们还主动和供应商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一线人道主义行动的产品。我们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既满足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采购需求,也促进这些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好与国际标准接轨。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服装鞋帽到钢铁矿产,再到工业设备等众多产品,中国都能生产。同样的预算,在中国往往能采购到更多、更好、更优质的产品。即使现有产品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在与厂商沟通协调后,他们总能生产出所需产品。

近年来,我们在中国采购的物资种类日益多元。除了塑料桶、厨具,还包括净水剂、节能炉、供水管道、水泵和渔具等产品。由于经费有限,采购救援物资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到实处。无论是物资的安全性还是物流速度,中国产品和服务都令我们满意。我相信,中国制造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通过与中国企业打交道,我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观察。这些年来,我去过山东、福建、江苏、湖北、浙江、广东等地,考察了篷布厂、布料厂、毛巾厂、电池厂、灯具厂、不锈钢厨具厂、酱油厂等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工厂超过100家。与中国生产商的近距离接触,让我充分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每每看到合作厂商正在勤奋工作的中国员工,我的工作热情也会被点燃。近年来,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各种产业蓬勃发展,这些都令我兴奋不已。如今,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中国制造的品质和性价比世界领先。

之前我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但每次的行程都很匆忙。我期待着正式退休后,可以有更多时间到中国各地走一走,领略当地的优美风光。

(作者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亚太区采购总监,本报记者孟祥麟、刘歌采访整理)

开放和创新让中国充满活力

(英国)苏博科

中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越来越多民众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开放和创新让中国充满活力,也让更多的产业设想成为现实。相信未来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全球药物研发体系中,为世界贡献更多创新产品

70年来,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不到40岁提高到77岁。这与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为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不断努力密不可分。目前,中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越来越多民众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儿童呼吸疾病治疗条件的改善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7年前我来中国时,发现只在大城市才有用于治疗呼吸疾病的雾化室,偏远地区的儿童很少有机会接受雾化治疗。如今,儿童雾化室在中国实现广泛覆盖,其中很多升级成为智能雾化室。中国医疗服务资源分布日益均衡,地区差异不断缩小。

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出利好政策,积极引进新药。随着审批速度提升,阿斯利康已将超过30种全球创新药物引进中国,中国患者更快地用上了创新药。

现在我每年都要来中国好几次,每一次都能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蕴含的巨大机遇。这不仅因为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也因为中国在创新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医药产业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年来,中国本土药物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智慧医疗、分级诊疗等创新层出不穷。锐意进取、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的坚实基础。每次同中国员工及合作伙伴进行交流,我都能体会这一点。

开放和创新让中国充满活力,也让更多的产业设想成为现实。近年来,中国本土药物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基础研究投入迅速增长。阿斯利康超过12个1.1类新药都是在中国研发的。相信未来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全球药物研发体系中,为世界贡献更多创新产品。令人高兴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了区域间的联通和交流。这些研究成果也将在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惠及全球患者。

医疗健康行业正在经历由数据、计算能力和智能技术驱动的转型,相关科技的发展开启了生命科学的更多可能。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进展。这些技术在疾病筛查、医疗图像辅助诊断、检验结果分析、慢性病监测、康复协助、健康管理等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阿斯利康很高兴能够见证并参与到中国医疗行业迭代升级中,未来将继续在基础科研辅助、药物研发、基因筛选分析等领域同中国进行深度合作。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对于中国发展都充满信心,为能推动中国与全球医药产业的互动,助力更多中国创新走上国际舞台而感到骄傲。我相信,中国创新的步伐不会停止,将为中国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为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本报记者牛瑞飞采访整理)

中国积极与世界分享经济发展红利

(肯尼亚)艾哈迈德·沙奇尔·沙比尔

70年来,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这与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密不可分。中国积极与世界分享经济发展红利。非中合作建设的一条条铁路、一座座电站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希望获得更好发展的非洲国家学习

年轻时,我阅读过一些介绍中国的书籍,这让我对中国这个东方大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9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为完成经济学硕士课程的实践内容,我前往湖南省一个小镇,参观调研一家工厂,对其经营模式进行研究。我在研究中发现,中国拥有稳定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巨大的人口红利使我对中国发展充满信心。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在城市管理、资源调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02年,我作为肯尼亚议员来到上海市进行交流。工作人员介绍了中国即将开始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中国不仅成功解决了北方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而且实现了对沿线居民的稳妥安置。对许多非洲国家来说,这一经验为解决季节性干旱问题提供了借鉴,能够有效提升生产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2006年我再次来到中国。飞机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着陆时,我注意到机场正在进行扩建。建设中的航站楼区域面积广阔,停机坪和跑道规划错落有致,显示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当时我就期盼,非洲未来也能拥有如此现代的国际化大型机场。如今,在中国的支持帮助下,一座座机场在莫桑比克、利比里亚、多哥等众多非洲国家落成或升级,为非洲同世界的联通打开了新的窗口。

70年来,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这与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密不可分。中国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共同的文化和精神纽带将全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展现出强大的团结力量。中国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既有高屋建瓴的规划,也有脚踏实地的落实,推动新中国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在自身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中国积极与世界分享经济发展红利。共建“一带一路”为非洲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为我们提供急需的贷款,还专门安排专家和技术人员培训当地工人,支持非洲完成了过去几十年间从未有过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非中合作建设的一条条铁路、一座座电站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以蒙内铁路为例,这条由中国企业修建的铁路打通了非洲由东向西的大动脉。修建完成前,乘客在崎岖老旧的铁路上颠簸14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乘飞机则需支付将近4万先令(1元人民币约合14.5肯尼亚先令)的昂贵票价。如今,肯尼亚人只需支付3000先令就能坐上火车的头等座,在6小时后抵达目的地。这座铁路的质量、标准、施工速度及生态保护均是世界一流的。希望未来中国能帮助非洲建设更多交通基础设施,尽早实现非洲大陆的纵横贯通。

中国的发展为非洲国家树立榜样。选择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合理规划城乡发展,普及义务教育……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希望获得更好发展的非洲国家学习。作为非中合作的伙伴和受益者,肯尼亚愿意继续同中国一道,携手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为肯尼亚国民议会议员、议会肯中友好小组组长,本报记者李欣怡采访整理)

让更多读者感知中国的发展变化

(埃及)梅·阿舒尔

中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日益繁荣,而且体现在人们积极奋发的精神状态上。“一带一路”建设让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越来越多的阿拉伯民众像我一样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兴趣,愿意更多地了解中国

十几岁时,我便开始阅读有关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书籍。上大学学习汉语之后,我对中国文学作品更加着迷。通过文学这面镜子,我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2007年,我参加中文歌唱比赛获一等奖,得到了去中国交流的机会。虽是第一次到中国,我却感到亲切而熟悉。此后的10多年间,我经常到中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用相机和笔记本记录当地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即使回到埃及,我也时刻关注中国的最新动态。最近,我正在收看《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中国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每一段声音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随着对中国了解的深入,同时为了把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介绍给阿拉伯读者,我决定把翻译作为我的职业。文学翻译不只是文字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把作品中的文化、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读者。为了做好翻译,了解中国社会,我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很多时候,我都会通过网络与他们交流,并请教问题。朋友们的无私帮助令我感动,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我看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是与中国政府高瞻远瞩的谋划分不开的,同时也离不开中国人民勤奋认真的努力。每次到中国,总能发现新的变化:新的地铁线开通了、新的大楼建成了、人们的电子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日益繁荣,而且体现在人们积极奋发的精神状态上。

文化交流是国家间互信与合作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建设让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这些年,我成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常客,每次中心举办相关活动,我都会去参加。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文化沙龙、文化论坛和文学作品互译活动在埃及乃至阿拉伯国家和中国之间开展,越来越多的阿拉伯民众像我一样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兴趣,愿意更多地了解中国。

埃及与中国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很多埃及民众都渴望了解中国。我通过翻译中国的书籍,让更多读者感知中国的发展变化。我翻译的中国一些作家的作品,在阿拉伯读者中受到广泛欢迎。为了能够阅读到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很多阿拉伯读者还专门通过社交媒体与我交流,对我下一步翻译作品的选择提出建议。这使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在中国文学翻译这条路上走下去。

(作者为埃及翻译家、作家,本报驻埃及记者周輖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1日 17 版)

延伸阅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下学期作文 自强不息作文素材 描写小兔子的作文 我渴望作文600字 英语电影影评英语作文 100字作文摘抄 六一的作文400 介绍动物的英语作文 横式结构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 鲁迅故居作文 家风作文300字 学生作文网 巴西龟 作文 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 写事作文700字 植物生长过程作文 对未来的憧憬作文 假期旅行英语作文 心中的美景 作文 我最欣赏的人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 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小学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哈利波特英语作文 不一样的世界作文 关于思念的作文 狮子林作文 青春风采作文 家规家训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