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刘备托孤诸葛亮 曹睿托孤司马懿 为什么结局截然不同呢?

2020-12-29 09:45:01
相关推荐

喜欢三国的朋友很多,对三国也有多种解读。其中的一种看法是,同是托孤,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样,也想着篡位,只是时机还未成熟,所以没有行动。

这种观点很荒谬,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性情不同,抱负不同,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人。

为什么非要把一片丹心的诸葛亮解读成包藏祸心的乱臣贼子?难道三国就没有忠臣吗?不说别的,就说名传千古的《出师表》,将诸葛亮的志向表露无遗,这还不能证明他对于蜀汉的忠贞吗?

写《出师表》的时候,刘备早已驾崩,当初那些老将也基本过世了,诸葛亮已掌握了蜀汉的大权,无人能与他抗衡,因而用不着惺惺作态,他所写的,正是他心中所想。

但凡他有一点异心,《出师表》都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那些言辞太过恳切、态度太过忠诚,读来令人感动。换言之,他的话说得太满了,今后要是有一点违背,就会被世人指责。

如果诸葛亮想在未来篡汉,他就不敢这么写,因为这将成为别人攻击他的武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司马懿,他可曾说过什么效忠曹魏的名句?并没有。

那时候大家说话还是比较负责任的。诸葛亮敢写这篇《出师表》,就证明他忠于蜀汉,无二心。

事实上,诸葛亮篡位的难度比司马懿小得多。

曹魏那边,曹操、曹丕其实都在防着司马懿,他们的态度无可避免的影响到老臣们,曹叡这一代,对司马懿虽然信任,也还留下个曹爽制衡他。

曹爽是曹操养子曹真的儿子,和曹家关系紧密,占了上风,司马懿无法运用正常的政治手段成为朝中第一人,通过高平陵之变才独揽大权。只要是政变,就存在风险,胜负是两两之数。

而且就算政变成功,司马家也并没有全面掌控朝政,曹家老臣太多了,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反抗司马家。司马昭之所以急着发动灭蜀之战,也是想借此战树立自己的权威,为篡位做准备。

反观诸葛亮,这方面的阻碍很少。刘备是汉室宗亲,他自己却没个兄弟子侄什么的,家族势力单薄。和他关系最为亲近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都死了,活着的后代貌似也不怎么出色。

也就是说,蜀汉宗室很不给力。而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宗室虽然有时候是毒瘤,有时候却是最大的靠山,因为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一致。

大臣们也许能够改换门庭承认新君,宗室却是新帝铲除的目标。所以,宗室不得不保护皇帝。宗室不多,就代表缺少这股保护力量,至于外姓大臣们,关键时刻靠得住吗?不一定。

刘备也知道自家的劣势,很清楚如果诸葛亮想篡位根本没办法阻止,索性光明正大的说,如果刘禅不值得辅佐,“君可自取”。

诸葛亮是忠臣,听了这话自然诚惶诚恐,一再表示誓死效忠。但如果他想篡汉,这句话就是现成的登基依据。先帝都这么说了,谁敢不服?

可直到最后一刻,诸葛亮都没起过异心。为什么?当然因为他品性高洁,道德底线高,找到一个明主,便一生忠诚。

其实,诸葛亮和刘备、曹操和司马懿,这两对君臣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性质。这大概也是诸葛亮和司马懿选择不同的原因之一。

刘备闻得诸葛亮的名声,三顾茅庐态度谦卑,终于打动了诸葛亮,向他陈说三分天下之策,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可以说他们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刘备认可诸葛亮的才能,诸葛亮也认可刘备是值得跟随的明主。

司马懿对曹操却一直很不感冒,司马家是河内郡的大族,曹操为了把这个家族绑到自己的战车上,征召司马懿到府中任职,但司马懿装病拒绝了。

曹操恼怒他不给面子,派人前去探查,司马懿以卓越的演技过关了。

过了几年,曹操当了丞相,再次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还对使者说如果他再像上次那样,便直接逮捕下狱。司马懿无奈,只好应召。

从中可看出,司马懿就是曹操强扭的瓜,不甜。后来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心存大志向,说他有“狼顾之相”,心生疑忌。所以,诸葛亮和刘备君臣相得,司马懿和曹操从来不是一条心,后来篡位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要怪只能怪曹操,给后代留下这个大祸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植物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题目 传递作文 一日游作文 遇见 作文 花的作文 带着什么出发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600字 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 春游去哪儿玩作文 六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美就在身边作文 端午节作文500字 关于习惯的作文 关于剪纸的作文 一起向未来作文 变态作文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超越自我作文 我们的学校作文 学雷锋作文 帮助别人的作文 春景作文 牵挂作文 防溺水作文 四年级作文大全 4年级作文 科普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 作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