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实干书写民生答卷 携手奔向小康之路

2020-12-30 07:55:01
相关推荐

时间的刻度标注着海南区脱贫攻坚不断向前迈进的脚步,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贫困发生率13.9%;2016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2018年年初,建档立卡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019年,贫困发生率下降至零。2019年,海南农区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383元,比2015年的13608元增长42.4%;建档立卡人口人均纯收入18055元,比2015年的4240元增长325.8%……贫困,已成为历史;小康,正成为美好现实。

如今,放眼海南大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越来越精彩。曙光村,加紧建设的亚葳农业示范园,即将以绿色产业带动村民走向富裕;赛汗乌素村,美丽的田园风光、乡间小路,冬暖夏凉的窑洞,还有那串串如玛瑙般晶莹剔透、如宝石般圆润的葡萄吸引着四方来客;万亩滩村,田野中金色的麦浪,圈舍里农家鸡鸭鹅、猪牛羊,池塘里肥美的鱼带领着村民奔向小康路;羊路井村,依托“名声在外”的牛羊,让村民走向致富路;四新村,颗粒饲料厂建成后,不仅可壮大村集体经济,也将让全村村民享受“红利”……

脱贫路上,不让一个老乡掉队,这是海南区各级党政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铮铮誓言;瞄准“两不愁、三保障”,让所有贫困户甩掉“穷帽子”,这是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了实现誓言、兑现承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海南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抓在手上,紧紧围绕“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全面脱贫的目标,逐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抢抓政策机遇、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扶志扶智,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前言

扛责任 重落实

锻造能打胜仗的扶贫“铁军”

新渠村民小组连接一社到八社的农田沙石路,路面窄、高低不平,农用车难行,村民秋收时只能走244国道,国道上大车不断,农用车上路十分危险,要尽早修好;

驻村工作队队员走进村民家嘘寒问暖。(王颖 摄)

帮建档立卡户刘柱脱贫,不仅要把政策落实到位,还要帮他家选个好些的产业;

要想全村富,离不开产业的支持,一定要找个好产业、大产业,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保证脱贫户脱了贫、不返贫,也让全村人都能享受到产业带来的收益;

……

杨诚自2016年来巴音陶亥镇四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就把这里当成了家,把村里的事、村民的事当成了自家事来操心。

与杨诚一样,将村中的事、村民的事当自家事来操心的还有巴雅尔、褚建利、刘小龙等驻村干部,他们以村为家,把村民当家人,把初心镌刻在脱贫一线,只为一个共同目标——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

海南区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定了《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职责工作机制》,区委书记、副书记,政府区长、分管副区长多次深入8个行政村,调研、督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区领导累计走村入户调研、督导扶贫工作71次。区委、涉农镇(街道)党(工)委、村党总支书记扎实开展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活动,深入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近年来,各级书记累积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583户次,解决实际困难和发展需求共222个,做到了遍访全覆盖,遍访有实效。

海南区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从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熟悉农区基层工作的优秀干部中选派驻村干部34名,组成了8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分别派驻全区8个行政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强化驻村扶贫管理,落实《海南区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对帮扶干部的工作职责、日常管理、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驻村时间每月不少于20天,严格落实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并建立考核机制,每个年度对驻村成效进行综合考评,把工作队员驻村帮扶情况与派驻单位绩效考核挂钩,确保驻村干部能够真正沉得下心全身心投入工作,推动驻村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为确保措施到户精准,海南区制定《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选派319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与各贫困户结对子,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按照“一户一名帮扶责任人、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帮扶项目、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的工作要求,海南区通过“453”挂图作战工作详细绘制各村贫困现状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五个一批”分类扶持措施图、脱贫目标任务图,要求结对干部定期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及时将扶贫政策宣传到户,及时了解和解决贫困户生活困难和发展需求,并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等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把帮扶责任和具体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让贫困户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

区级领导主动担当,各级干部层层压实责任,这种冲锋在前的工作干劲,在全区上下已成为常态,锻造出能打胜仗的扶贫“铁军”。

补短板 攻难点

精准帮扶不让一人掉队

享受政府贴息贷款买了4头牛,孩子享受的教育补贴3000元,自己在公益性岗位上每月能赚1300元,“金融+产业”政策全家赚7000元,低保金每月1190元,再加上种植、养殖补贴和自家发展产业赚得的收入,去年,家住四新村的杨银行算算了,一家的收入能达到5万多元。

驻村工作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种植情况。(王颖 摄)

“这要是在2014年前,家里供孩子上学,不借钱就感觉挺幸福的了,哪还敢想家里收入能达5万元。我以前有7亩地,今年又租了7亩,就是想扩大养殖,让肥羊、肥牛、肥猪满圈。”杨银行说。

家住万亩滩村的寇学义身患强直性脊柱炎,行动不便,不能干重活儿,一直靠低保和爱人外出打工维持生活,一年药费要花几千元,生活很是拮据。如今,通过健康扶贫政策,他药费的大部分得到报销;2017年,寇学义的妻子胆结石手术也享受到健康扶贫政策;孩子上学,政府和企业每年也会帮扶上万元钱。这些惠民举措,像春风一样吹掉了他头上的穷帽子。

杨银行、寇学义只是海南区众多摘掉穷帽的建档立卡户代表。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海南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不让一个人在脱贫路上掉队。

依托各村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新增就业、企业带动等形式,帮助农区有劳动能力和有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根据各村的产业特点和企业用工要求,广泛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岗位培训,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进一步提升建档立卡人口就业创业能力,使其通过自己智慧和劳动逐步实现稳定脱贫;落实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免担保、免抵押、贴息等六项政策要求,帮助、引导有创业发展意愿而缺乏启动资金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业、加入专业合作社、开发特色种植业、旅游农业、农家乐等形式自主发展和创业;对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积极落实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政策予以扶持;对于住房有困难的,帮助解决住房问题;对所有建档立卡户进行认真核查,将符合享受低保政策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符合渐退政策的贫困户,全部保留享受低保政策到2020年底;按照临时救助和急难救助相关政策,对建档立卡户中因病、因灾造成家庭困难的给予临时救助……在脱贫攻坚战中,海南区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政策,切实做到了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同时,以贫困户为对象,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能够增加收入的产业为主要内容,择优立项,注重效益,确保扶贫项目库中项目储备充实、实施可行。根据脱贫攻坚任务和每年提前下达的资金额度,从项目库中按项目滚动计划择优选择相关项目,编制年度项目计划,并根据贫困户需求、政策调整变化、脱贫攻坚进度等情况进行项目动态调整,开展好扶贫项目动态管理优化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优化完善、及时更新,做到有进有出、滚动实施。经过多次的调整,目前,海南区扶贫项目库中共有102个项目。

赛汗乌素村发展葡萄产业促进村民增收。(王颖 摄)

惠民生 固成果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要不是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我不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说起海南区的精准扶贫政策,四新村村民雷梅林赞不绝口。

雷梅林一家曾经住在土坯房中,经过风雨侵蚀,早已经变成危房。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好政策一项项落到了她家,特别是危房改造的好政策,让她家的刮风漏风、下雨漏雨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混结构的瓦房。“住上了新房,享受到了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再加上驻村干部给出主意、想办法,老头子也有了养牛致富的心劲儿,要让日子越过越红火!”雷梅林高兴地说。

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建档立卡户体检。(王颖 摄)

让人民群众满意,是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海南区紧盯贫困群众人居环境安全,积极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2016年以来,通过新建、修缮、置换房屋等方式,改造建档立卡户房屋124户,2019年底实现了建档立卡户危房“清零达标”。

“以前,这里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两脚泥。如果不是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村根本不会有现在的发展。”这是赛汗乌素村一村民的感叹。

现在的赛汗乌素村,房舍错落有致,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干净整洁的田园村庄,美丽的风景更是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

不仅是赛汗乌素村,如今,每个村庄都改变了原来落后、脏乱差的面貌,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在海南大地呈现。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区人居环境。海南区整合各类资金,集中开展了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户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19年,海南区启动实施农区污水收集、垃圾处理、厕所改造三项工程,着力改善农区人居环境。8个村民小组实现了污水收集处理,5座垃圾转运站建设完工,农区户厕改造累计完成1133户,规模以上养殖企业粪污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全部完成。2020年,启动东兴村示范村建设,全面落实农区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完成户厕改造既定目标任务。同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升级农区道路13公里,健全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农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变美的,不只是环境。

在海南区各个村漫步,随处都可以看见以教化育人为主题的墙画,浓浓的文明新风,让这个美丽乡村既“秀外”又“慧中”。

乡村洁净美丽。(王颖 摄)

赛汗乌素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占林说:“乡村振兴,不只是要村民富起来,村庄美起来,还要有文明的乡风。有了文明的乡风,再推进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就事半功倍。党和政府为村民搭起了富裕桥,但村民却仍要‘走老路’,发展往往难以持续。”

文明乡风,让村民也尝到了更多甜头。如今,村民们都比着将自家庭院变成“美丽庭院”;邻里间多了和谐音,孝顺儿媳、文明家庭多了,打麻将、吵嘴的村民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高涨了,学习农业技术的劲头足了。

数载辛勤耕耘,喜结丰硕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南区将不忘初心、不懈奋进,以始终不变的决心和信心迎难而上,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大步奔向小康新征程。

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提升了农区居民生活品质。(王颖 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题目亲情 暗恋的作文 这一天作文 作文 我的名字 小学的老师作文 秋天的作文怎么写 小松鼠作文 我和爸爸作文 春天300字作文 家乡作文800字 母亲600字作文 感动600字作文 生日快乐作文 写感动的作文 感动中国作文 见闻的作文 与众不同作文 三年级上作文 变化作文素材 善意作文 春天里的作文 关于爱国作文 作文学习 泰山的作文 青春期作文 家乡的特产作文 小狗作文300字 重拾 作文 梦想作文500 写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