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三湘情 建行心丨激活一个产业 带富一方百姓

2020-12-30 16:25:01
相关推荐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娟 吴芳 通讯员 龚茵梦 邵阳 报道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访邵阳多个产业基地,看到了一片动人的场景:一顶小小的假发,带动10多万人就业,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一袋袋豆制品,通过长沙高桥大市场发往全国各地,成为享誉吃货的驰名休闲食品;一台台智能电饭煲从邵阳生产线下线,返湘青年可在家门口就业,工作和家庭不用“二选一”……

建行支持的生态农业企业,村民正在喂鱼。

激活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建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表示,金融领域长期存在“农村补贴城市、农业补贴工业”的现象,作为大型国有银行,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金融,从满足传统单一的农户信贷需求,向新兴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下综合多元的金融需求演进,从而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金融创新带动整个产业 “邵阳造”假发远销全球

见到刘晓忠时,他正在崭新的厂房里忙上忙下。刘晓忠是邵阳美丽来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丽来)的董事长。公司以前是租的厂房,现在搬到邵阳经开区发制品产业园,不仅有员工宿舍、食堂,还有乒乓球室、KTV房,300多名员工正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

邵阳美丽来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忠(右)。

去年在长沙召开的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邵阳假发大放异彩,成为很多非洲客商的心头好。不过,在改革开放初期,假发是“一个讨米的生意”。

“当时为了省剪头发的钱,很多人都留长头发,我们就4角钱/斤收,5角钱/斤出。”据他回忆,一个河南许昌人来邵阳收购头发启发了家人,于是开始回收头发,做大后前往深圳开设假发厂,并带动诸多老乡前往深圳等沿海地区务工。如今,好头发能卖到6000-8000元/公斤。”

2004年,邵阳市政府招商引资,刘晓忠决定回邵阳,创办美丽来发制品有限公司,“不仅是我自己,当时在深圳厂里干活的工人很多也是邵阳人,我们就都回来了。”他同时还担任邵阳市发制品行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假发加工现场。

说起与非洲的结缘,他进一步打开了话匣子。

2005年,在省贸促会的带领下,刘晓忠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非洲乌干达参展,湖南的假发、打火机、五金配件、碾米机、工程机械就这样走出了国门。“来到非洲,才发现假发这么受欢迎,短短几天时间货物就一卖而空。”

邵阳假发销往海内外。

为打开销路,刘晓忠开始学习英语,主动进军非洲市场推销假发制品,一顶顶湖南造假发成为加纳、乌干达、南非、尼日利亚等非洲女性的心爱之物。

假发生意越做越大,2008年,他还前往孟加拉开厂。他也因此成为邵阳假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见证者。

“没有建行的支持,不仅是我,邵阳的发制品行业就不可能做这么大。”刘晓忠表示,假发生意起步时,厂房是租的,也没有其他固定资产抵押,赚的钱都押在货上,发展很受资金限制。

建行针对进出口企业率先推出“融货通”,解决发制品行业的假发存货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助力国际贸易融资,大大地促进了邵阳假发产业的发展。以美丽来为例,今年因疫情期间建行为其降息授信共7700万元贷款,其中美丽来已支用贷款资金5700万,其子公司美丽湘龙已支用贷款资金1000万。

3000万美元、4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美丽来公司出口量越来越大,假发行业也从“一个讨米的生意”变成邵阳的支柱产业。2018年,邵阳市发制品行业共出口2.77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假发卖到了非洲。

工厂里忙碌的女工。

假发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刘晓忠估计,光邵阳从事头发收购、走南闯北的群体就有10万大军,产品远销美国、非洲、欧洲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带动周边多个地市从事假发行业。

返湘青年无需家庭工作“二选一” 金融服务助力湘商“归巢”

迷你型电饭煲迎合单身人群的需要。

信息化驱动、自动化设备生产,一个个科技感十足的电饭煲从流水线上被生产出来。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邵阳经开区的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浦精工”),10多秒就能制造出1只电饭煲的内锅,无需人工操作,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操作和加工。

近年来,受政策吸引,湘商“归巢”投资创业。老乡回来后“留得下”“发展好”?金融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拓浦精工为国内多个家电品牌巨头代工。

拓浦精工总经理助理王远燕介绍,2017年公司成立初政府提供了多项支持,目前企业订单较多,正是生产销售的旺季,前期与建行的合作非常顺畅,邵阳建行为企业共授信2个亿贷款,帮助企业发展生产。

除了智能电饭煲,公司还生产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等产品,不仅用于内销,还成功出口到日本、欧洲、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不少来自国际知名品牌的大订单落入拓浦精工,为了赶制订单产品,企业不仅面向邵阳本地,还通过网上开展广泛招聘。

在家门口上班的年轻人。

80后李中欣就是从网上看到招聘信息后选择回家,目前是拓浦精工的一名组装工人。她告诉记者,“以前在广东上班,回来后离家近了,工资也满意。虽然公司包吃住,但我现在基本每天都回家看小孩。”

舌尖上的美食成为武冈名片 吸引数万人家门口就业

卤菜成为湖南武冈的名片。

在有着“中国卤都”之称的湖南武冈市,豆制品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武冈被命名为“中国卤菜之都”,卤豆腐、卤铜鹅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武冈卤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连武冈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被简称为“卤菜办”,可见卤菜对地方的标识性作用。

然而,“一不打铁,二不做豆腐”这句古话却在邵阳流传已久。做豆腐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武冈豆制品在全国范围负有盛名,大大小小豆制品加工实体有几百家。数据显示,武冈市有80多家规模企业,而豆制品加工企业达38家,占比40%以上。

工人为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备货、封边。

2005年成立的武冈市法新豆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公司总经理吕爱华曾经在广东务工,后决定回老家做豆干。经过10多年的发展,企业从村里到镇上,如今搬到了武冈的园区,成为一家带动300多人就业的特色企业。公司也从一个小作坊,成长为多家休闲食品上市公司的代工商。

“中秋、国庆即将来临,公司也步入了生产旺季。平均下来,一天就要采购30吨豆子做原料。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公司感觉有一定的资金压力。”建行武冈支行正在拟为其申报1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卤菜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铜鹅养殖的发展。

在武冈,卤菜不单单是舌尖上的美食,还是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借助卤菜名片,食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豆、铜鹅、肉牛、辣椒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资料显示,如今,武冈食品加工产业已形成“食品加工+种养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5万余人在“家门口”走上岗位。

红网系列报道:

三湘情建行心|山里的建行人

三湘情建行心丨脱皮鞋穿草鞋 为乡村振兴闯金融新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刷新自我作文600字初中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作文600字 英语四级作文万能套用模板 龟兔赛跑新编400字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300字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300字 三年级暑假作文3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我的乐园作文200字 袁隆平作文600字 保护环境作文400字 妈妈的爱作文600字 我的理想作文800字 可爱的小白兔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大全 关于困难的作文 关于收获的作文 牡丹花的作文 关于文明的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踏青作文 怎样写作文 声音作文 作文素材大全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200字作文 假如我是一棵树作文 歌声嘹亮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