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于蓝:像“江姐”那样坚强的人生

2020-12-30 16:50:01
相关推荐

于蓝

于蓝,电影表演艺术家,因在经典影片《烈火中永生》扮演江姐而闻名中外。日前,在于蓝位于北京的家里,我荣幸地见到了这位一直想见的老人家。眼前的于蓝,和近年在电视新闻里看到的形象差不多,她的眼睛里有光芒,清瘦的脸上也有光芒,是那个年代人物特有的光芒。98岁的老人,目光灼灼,思路清晰,什么问题,只要一提出来,她都会认真倾听,略微一思考,就可以准确地回答出来。

我看着于蓝,想得最多的,还是“江姐”。在舞台与银幕上,尽管江姐的形象有数十个版本之多,但最经典的还是于蓝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在观众心里,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与江姐相同的革命经历

和江姐一样,于蓝也曾是个职业革命家,17岁的时候,她就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1921年,于蓝出生在辽宁岫岩,比江姐小1岁。她8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当时,于蓝的父亲被调到张家口任职,迫于生计,过门不久的继母带着她投奔沈阳老家的亲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于蓝一家逃难到关内,在张家口、保定、天津等地流浪,最后,总算在北平安顿下来。这时,于蓝在课余时间饱览古典名著,读完了《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她对《红楼梦》情有独钟,从那里读懂了人间的善恶和人生的悲喜。慢慢地,她接受了革命救国思想,悄悄酝酿起“离开家去抗击日寇”的行动计划。

1938年夏天,于蓝的好朋友王淑源来北平找到她,并对她说:“平西有抗日游击队,我们一起去吧,不能留在这里做亡国奴。”于蓝得知这个消息,如获至宝。两人第二天便从家里逃走了,可是,刚出城门就被日本鬼子抓到宪兵队。所幸,家里人通过上下打点把她营救出来。从此以后,家里人,特别是继母,开始让于蓝的哥哥、弟弟对她严加看管,怕她再跑出去惹祸。

不久后的一天,外面正下着暴雨,于蓝突然有了新主意。她对弟弟说:“姐去给你买豆子吃,你在家等我吧。”见弟弟信了她的话,于蓝快速离开家,举着油纸伞向郊外奔去。她巧妙地过了哨口关卡,和闺蜜赵路一起翻过妙峰山,来到了平西抗日根据地。时任晋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接待了她们。

在这里,于蓝第一次听说有个地方叫延安,革命在那里如火如荼。她决定“到延安去,那里是东方莫斯科”。

1938年9月初,于蓝和闺蜜赵路等人在杨成武派出的战士们的护送下,向延安进发。他们沿途绕过一个又一个敌人的封锁区,既要赶路,又要躲开敌人,行路特别艰难。尽管路途遥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可是,一路上大家欢快地唱着抗日歌曲,似乎也不觉得疲劳和艰辛。50天后,1000多里的路程硬是让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完了。

10月24日下午,他们拐过一个山坡,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啊,快看,宝塔!”于蓝只觉眼前一亮,也随之大喊:“我们到延安了,我们到啦!”在这一天的日记里,于蓝很文学地写道:“我们坐在两条大木船上,与数匹骡马在汹涌澎湃的黄河激流中飞渡,惊心动魄……”

在于蓝的第一印象中,延安城很小、很简陋,街边是一些卖烧饼、卖梨和卖枣的。但是,这里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这里是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于蓝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白天,她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读书学习;晚上,她到剧社里参加文娱演出,从打小堂锣跑龙套开始,一直到主演话剧《佃户》《带枪的人》,于蓝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一年以后,由于工作出色,于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5年,于蓝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江姐形象。

多年后,于蓝在回顾这段岁月时,说:“我觉得演江姐不难,因为我理解她,我和她有着共同的经历和理想。我是1939年入党的,和江姐同年,我们都打心眼儿里恨日本侵略者,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我也被敌人抓过、坐过敌人的大牢。体验角色的时候,我闭上眼睛想,如果那时候没有同志们的营救,我一定也会像江姐一样毅然赴死,绝不做叛徒。但是,我比江姐幸运多了。她是中共地下党,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工作;我在革命根据地,有八路军保卫着我们。我看到了胜利,享受到了新生活。”

全身心投入塑造经典

提起于蓝出演电影《烈火中永生》,还要从1961年的冬天说起。那时,住院检查身体的于蓝,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小说《红岩》的部分连载。她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特别是江姐,简直让她着迷。她忍不住将小说读给同屋的病友听,他们特别爱听。其他病房的病友也闻讯跑过来听她朗读。一时间,听于蓝读《红岩》成为病友们每天的大事。

1961年,《大众电影》杂志封面上刊登的于蓝在电影《革命家庭》中的人物造型。

刚一出院,于蓝就托人从报社编辑部拿到了这部书的完整稿,一口气读完。当时,于蓝正准备学习做导演。正巧,有一天,老朋友欧阳红缨打电话给她,说:“于蓝,我读了一本名字叫《红岩》的书,这书写得太好啦,我想与你合作把它拍成电影。”于蓝笑了,说:“好哇,我也有这个想法。这本书太应该拍了,我们一定要拍好。”《红岩》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著名导演水华也很喜欢这部小说,听说于蓝有意拍这部电影,主动打电话要求加入。

1962年,于蓝和水华等人一起到北戴河、重庆、成都、贵州等地为影片搜集素材。《红岩》的3位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和刘德彬,就是从渣滓洞和白公馆生还的共产党人。其中,刘德彬和江姐同在川东被捕,又一起被押往渣滓洞。

刘德彬给于蓝他们讲了一个细节。敌人逃跑前,在渣滓洞监狱用机关枪疯狂扫射。见此情景,大家都扑到牢门上,争着用自己的身体挡子弹,把活下去的机会留给战友。刘德彬也堵在门口,不幸,他中弹倒下了,等他醒来时,感觉手很温暖,举起来一看,全是战友们的血,还热着。这时,四周已没有枪声,敌人逃走了,幸存的同志们正在监狱墙角处用手刨土挖洞,他就挣扎着站起来,和大家一起挖。

多么惊心动魄的细节,于蓝后来把这一幕写进了剧本。

一路上,他们深深为红岩革命烈士所震撼,回来以后,整理出来20万字的笔记。

1963年夏天,剧本的第三稿写好了,创作者们被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哪个人的故事都不愿意舍弃,这样一来,拍摄工作无法取得进展。

这时,于蓝、水华去广东求助大剧作家夏衍。他们汇报了整整3天,结束时,夏衍忽然问道:“你们为什么不写江姐?”大家愣了,于蓝说:“剧本中江姐的戏有两场,不能说没写江姐啊。”夏衍摇摇头,说:“两场戏远远不够,江姐的事迹多么感人,她有丈夫、有孩子,而丈夫牺牲了,她又被捕了,她的遭遇是感人的……老百姓会关心她的命运的。我来试试吧。”

一周以后,夏衍就把文学剧本拿出来了。电影这才正式开拍。当得知在电影里于蓝饰演江姐时,夏衍特意叮嘱她:“你演江姐,千万不要演成刘胡兰式的女英雄,也不是赵一曼。”于蓝一直琢磨这句话,最后,她明白了,夏老这是要她演出有别于他人的江姐气质。

那么,江姐的个性又是什么呢?

于蓝从大量素材中慢慢摸索出了江姐的个性:当别人激动、哭闹时,她显得镇定冷静;当变乱发生时,她能有条不紊地面对和处理;江姐对丈夫和儿子的爱埋得很深,她虽然随时准备牺牲,但并非毫无牵挂、铁石心肠。于蓝感到,江姐绝不同于一般的女性,这既和她儿时艰苦的成长环境有关,更和她善于思考的习惯有关。这些经历使她在监狱里,勇于斗争、善于斗争——这就是江姐真实的性格特征。

于蓝这样向剧组的同志们阐述她理解的江姐:“江姐是银行高级职员,她应该是一个城市职业妇女的形象,懂化妆,会打扮,而且她是个很成熟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善于思考,有头脑,所以在码头就要开船时,看见自己的同志非常焦急地寻找她,她就装作没看见,她知道那个地方一定是出事了……她面不改色、心不跳,全心全意为理想献身,具有崇高的气节,我被她强烈震撼,我要把她的为人、她的行为,整个地展现给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记住她,永远记住,她是我们民族真正的精英,我们民族的先驱、民族的英雄,人民应该知道她。她是温柔的女性,坚强的战士。”

抓住了江姐的这些特质,于蓝表演起来自然真实、游刃有余。她演绎的江姐,是个有血有肉的温柔女性,身着浅灰色大衣、脚穿高跟鞋,神情沉着、气质非凡;是个在许多纷杂环境中,都能有条不紊地处理、解决、面对问题的平凡女性。当江姐被敌人从牢房里押出去时,那句平淡而深情的台词:“同志们,永别啦……”让人确信就是江姐讲的。江姐和战友许云峰共赴刑场,两人以坚定的目光与同志们告别,寄予理想,送去激励。他们相互搀扶着,步伐沉稳而从容,一步一步走向刑场。江姐目光镇定、仪表整洁,背后是高山与松柏。《国际歌》的旋律响起,高天之上,白云飞走……于蓝自己很满意这场戏。

影片上映后,广大观众非常喜欢,他们纷纷给于蓝写信,向她表达敬意。

多少年过去了,于蓝无论走到哪里,都被认为是江姐,人们把对江姐的尊敬转移到她身上,这无疑是对她成功创作的高度认可。可是,于蓝一再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演员,我希望大家忘记我,只记住江姐。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江姐他们追求的和平、自由、平等的美好生活实现了。”

是啊,江姐最想看到的,就是国家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这也是于蓝当年参加革命时所追求的。

“痛”“病”交错的奋进晚年

“文革”中,于蓝经受了太多苦难。

1966年11月,《烈火中永生》被列为“毒草”,受到批判。于蓝成了“反革命分子”,3年后,被送到北京大兴县的五七干校改造。一次,在修房子的劳动中,于蓝头一晕,从房顶摔了下来,摔成“脑挫伤”“腰椎滑脱”,右脸也摔歪了,她担心以后再也不能当演员了。

于蓝的哥哥于亚伦是位老革命,却在1974年被迫害致死。这对于蓝打击很大,哥哥从小参加革命,既是她的兄长,也是她在延安的战友,然而,竟那样悲惨地离开了她。在于蓝痛彻心扉的时候,丈夫田方又撒手而去。

于蓝在痛苦与泪水中站立起来,就在这一年,她参加了著名电影《侦察兵》的拍摄,扮演孙大娘。

1978年,于蓝患了乳腺癌。几次大手术后,这位坚强的老人再度站了起来。1981年,已经60岁的于蓝受命组建儿童电影制片厂并担任首任厂长。1983年冬天的一个早上,于蓝的右手被门夹断了一指,医生让她做手术,休息一个月。她担心影响厂里的工作,索性扔掉了那根断指,包扎好右手,就继续工作了。经过20年的苦苦奋斗,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日渐成熟,而这时,80岁的于蓝也退休了。

2002年,于蓝为儿童电影《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友情出演,至此,她已有28年没有演电影了。2008年,在儿童题材电影《寻找成龙》中出镜时,她已经87岁了。作为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她老当益壮;作为新中国儿童电影的奠基人,她功勋彪炳。2009年,于蓝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实至名归!

文章完

作者关捷像

作者简介:关捷,沈阳日报记者,中国作协会员。辽宁作协理事。一级作家。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人民艺术家李默然》获第八届辽宁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铁血军魂—180师在朝鲜》获第九届辽宁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日本,你必须还我天道》;长篇历史小说《顺治迁都》,与阿里影业签约拍摄电视连续剧。新华社、《光明日报》丶《中国青年报》丶《读者》杂志重点报道的新闻人物。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主讲嘉宾。百集视频《康熙定台湾》目前正在十大平台滚动播出。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青春我做主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400字左右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50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600字 给自己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作文600字 伴我成长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除夕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微笑面对生活作文600字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600字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知心的话儿告诉你作文 快乐的春节作文500字 20年后的我作文400字 吃团圆饭作文3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多彩的活动作文300字 寒假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欢欢喜喜过春节作文 走亲访友作文300字 400格作文纸打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人生处处有风景作文 身边的温暖作文6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英语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