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生 就是为一件大事而来!

2020-12-31 03:55:01
相关推荐

文|李善友,混沌大学创办人,原载于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

我通过这样两个问题来定义创造者的本质:这个世界由于你的存在,会有什么不同?假如你消失了,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损失?

我相信,每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创造者,源头经由我们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点独特的礼物。

所以,创造一件灵魂级的作品,实现人生的救赎与超越,就是我此生的意义和目的。无论创业者、上市公司老板还是普通职员,这句话全都有效。

01

全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意义危机

这是一个“意义危机”的时代——人找不到目标,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而变得麻木不仁,过得像行尸走肉一般。

很多人每天去上班时,想的是赶紧到公司打卡,千万别迟到扣工资;八小时下班后,回到家里,想的是什么时候才能赚够钱,去享受退休生活。我们做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了两个割裂的部分。

我们有时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更大的成功,仅此而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不安全感驱动我们不停地向前走。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向前走?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心安何处?

这些焦虑、紧张、不确定性恰好说明,我们与源头失联了。

当手机只有1%电量,出现红色数字时,我们会变得非常恐慌。人类的整个状态就像快断电的电池,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方法,找到源头,并与之连接。就像把手机跟电源线插上,源源不断的电流进来,我们立刻就安心踏实了。

我们如何在生命里找到一种确定性,找到意义的源头?

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工作的意义解决了,人生的意义解决了,其实大部分问题就解决了。

但意义不会源于所做的事,而是来自于某个超越性的世界,我将其称之为“源头世界”。

怎样连接源头世界呢?

通往源头的路有千万条,对于你来说,只需在通往源头的路中选择一条最适合的就行,我觉得有一条路很通用,那就是“临在当下”。

请你想一下,什么叫过去?过去是你此时此刻的回忆,也就是说,你只能直接感触到此时此刻对过去的回忆,根本无法直接感受到过去。什么叫未来?未来是你此时此刻的想象,所以未来也发生在此时此刻,发生在当下。

但是,在我们心中,通常都把过去和未来看得很重,恰恰没有当下。当下通常被我们当做未来的一块踏脚石,是实现未来目标的工具和过程。

各位想想是不是这样?我们以前一直认为最重要的是高三,认为考上好大学就幸福了;但上大学后发现,大城市如此繁华,但没钱,认为工作赚钱了就会幸福;工作后却遇到一个糟糕的老板,觉得当了老板,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就会幸福了,所以就去创业;创业后发现,原来比打工还苦,等到公司上市就幸福了。中国现在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但有几个上市公司的老板是幸福的?每个人都被公司绑架了,开始想:什么时候把公司卖掉,我就幸福了......

现在我们基本上都在时间的水平线上奔跑,追求更多更快,几乎很少有人告诉你,真正的力量不在未来,而在下边,“临在当下”这四个字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临在当下”就是临在于此时、此地、此事,达到一种“No Mind”,也就是“无念”的状态。

你要集中于此时、此地、此事,忘掉过去,忘掉未来。怕的就是你在工作的时候,想着通过这份工作赚一笔钱,然后退休去享受生活。工作时心在别的地方,既做不好工作,又不是修行的状态。

02

伟大作品都是对源头世界的体验

如果能临在于当下,就能超越思维,产生“灵感”,我们通常把灵感理解成思想里的灵光乍现,突然有了个好主意,然后冒出来。

错了,灵感其实是一种正常状态,只不过被遮蔽住了,如果你能去除那些遮蔽物,让它流出来,那才是最美妙的一种意识状态,我称之为“灵感流淌”。

所以,伟大的艺术家都有灵感,伟大的作品也都是对源头世界的体验,然后将其表达了出来。

当我们说艺术家江郎才尽,并不是说他才华用尽了,而是灵感枯竭了。

正如《弓和禅》里有一句话说的,如果一个画家十年去画竹,去观察竹,最后他就会把自己变成竹子,然后竹子自己就会把自己画出来。

有没有听说过草间弥生?她是日本国宝级艺术家,14岁时就被认为患上了精神病,然后去美国学画,回到日本后在精神病院里住了50年,她非常有钱,把精神病院前面的楼买下来,作为自己的工作室,白天在里面画画,晚上回到医院,医院就是她的家,护士就是她的家人,她身边不能离开人,否则她就想自杀。

在我们看来,草间弥生就是一个不正常的人,然而,艺术拯救了她。在她70多岁时,她的一个系列作品画了50多副,但到了86岁时,她已经画到了第420副,每天工作八小时,保持了旺盛的创作力。

草间弥生绘画就展示出了“No Mind”的状态,灵感就经由她的画笔直接流淌出来。

很多人认为草间弥生是个神经病,也许恰恰我们才是神经病,我们很多时候小聪明过多,不够安静,思想没有缝隙,灵感就流淌不出来了。

以前我都不知道毕加索画的是什么,更不懂为什么这么贵,后来才理解,顶级艺术不是描写现象世界,而是在感受源头之美,与观者产生共鸣。

毕加索画画时也是让灵感自由流淌,他没有设计,说画就开始画了。他的画变化多端,就像灵感在上面跳舞一样。

我们再来看音乐领域,我看过一部关于莫扎特的电影,莫扎特的手稿没有修改过的痕迹,不知道是不是夸张了,他是先听到了音乐,然后再把脑海中的那个曲子写出来,而不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

电影《海上钢琴师》最能表现出这样的状态,主人公“1900”几乎每一首曲子都是即兴创作的,他本来是乐队的一员,每次表演前乐队指挥都会跟他说,今天正常弹一下。但每次弹到最后,1900就开始飘了,其他乐队成员跟不上,只好停下来像观众一样看他表演。

他是怎么创作的?影片中提到,他坐在钢琴前时,从未有过任何迟疑,好像琴键在那等着他按下去,其实这些音符早就在他脑海中形成了。

有一本有趣的书叫《臣服实验》,作者前期做了很多练习,能做到他的心流到哪里,他就能跟到哪里去。后来他成了一名码农,他只要在计算机前坐下来,大脑就会十分安静,那个安静跟冥想的状态一模一样,写代码就像跟其他人对话一样自然,不用考虑想说什么或怎么说,思绪就像流水一样。

不知道大家在工作时有没有不经由你思考,作品便直接在你手里创作出来那种感觉。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大量基本功的训练,形成肌肉记忆后,才能把灵感抓下来。

03

工作其实就是修行

草间弥生、毕加索、莫扎特等艺术家都是通过创造连接源头的灵魂级作品,实现了人生的自我救赎和超越,也就是尼采所说的“艺术救赎”。我们回到人间,如何在工作中践行“临在当下”呢?

稻盛和夫讲的一句话特别棒:“工作就是修行,如果你用超越的视野来看待工作,工作就是修行。”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要找到一条属于你的路,有心的路就可以了。

在你的生活里,如果去掉睡觉的时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与其把工作跟你的生活二分,莫不如打破二元对立,它就是你修行的路。

一个手艺人如果心态上能达到“临在当下”这种高贵意识,就可以把自己做的商品、产品变成一种艺术作品。所以,手艺人加“临在当下”,就能创造出一件艺术作品。

我们今天更熟悉的词汇是职业人、职业经理人,这跟手艺人有什么区别呢?

可能有很多区别,我认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这句话,古印第安巫士唐望问:“你这条路有心吗?”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将心注入。

换句话说,手艺人的“一”是为了那件事,而职业经理人是为了“something else”。

我认为,人要做“天命所归”的事,这样的事有三个条件:

第一,你喜欢,你做的事就是你喜欢的;

第二,你擅长,你做的事跟你的天赋有关,比别人做得好;

第三,有意义,对别人也有帮助,能够利他。

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误区,可能认为,我现在做的事不是我喜欢的,不是我擅长的,好像也没什么意义感,我要去寻找一件我喜欢、我擅长并且有意义的事,然后再将心注入。大家最焦虑的就是到哪里去寻找呢?

我们通常认为意义就是做得比别人快,比别人多,显得你很成功。比如把钱作为KPI,收入越高好像就越成功。

其实,成功的本质只是比较,而且是跟他人比较,这从来不会给你带来意义,因为你一旦获得了一点点成功,就会发现根本没有意义,又需要设立一个新目标,再去跟别人比。

只要在水平线上,意义就是虚幻的。

意义不是来自于你所做的事,也不是来自于思想,而是超越所做的事,超越思想,来自于更高的维度。

真正的意义是垂直下来,不在于你所做的事,而是你做事的状态。击穿阈值后,从源头流经你的东西叫意义,它超越你做的事情,超越思想,甚至超越你的人生。

也就是说,“Being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我们从“doing”中获得的都不会产生意义,是我们如何“doing”那个状态,也就是“being”能够产生意义。

所以,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要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

《新世界》书里有句话说:任何与他所做之事合一的人,就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这些人对于其他人的影响,远超过他们提供的功能所带来的影响。

所以我给各位三条建议,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非常简洁。

第一,一次只做一件事。

很多外企都有“多线程运作训练”,以为这样才有效率,其实极傻。

还有今天日益流行的碎片化学习,也是极糟糕的事,这个状态保持得越多,就越容易丧失深度阅读的能力。

大家想一下,你睡觉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早晨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空闲时候你在干什么?

你把所有的日程都填满了。

所以,要把你的大片时间空出来,一次只做一件事,把能量放在这一件事情上,慢慢形成习惯。

第二,事情本身就是目的。

通常我们不会把自己做的那件事当作目的,比如,学习一门课是为了用到工作上,你做的任何事都是“for something else”,这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当下。

所以,回到你做的事情上来,把它当做目的。当你做的事情本身就是目的的时候,时间指向未来的箭头就被切断了。

第三,爱上你做的事。

爱上你做的事情背后,你就跟这件事合二为一了,打破了二元对立。如果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那么这件事将会获得自由,获得某种主体性。这样,你创造的作品就会成为你的灵魂伴侣。

这时,你做的事自然就会有品质在里面,这种品质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被称为“良质”,而且“如果你能倾听良质的指引,悄悄地遵循它,心无旁骛,就能使得自己手中的工作变成一种艺术。”

所以,艺术不仅是绘画、音乐等,做什么事都可以是艺术。源头有很多特性,其中一个特性就是“美”,还有个特性就是“好”,就像柏拉图说的,是美使事物变得美好起来。这个美是“一”,是美赋予了事物以美好,美就是“良质”。

04

做事情总希望别人给你KPI,太傻了

你做事情希望别人给你KPI,其实太傻了。

当年柏拉图问了个问题,《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作者继续用他的问题来问,印在书的封面上: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你需要问别人吗?你自己不知道吗?

其实我们自己是知道的,然后找到它的韵律,跟其同频共振,这就是艺术。

良质就会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你想去改变世界,不要去改变别人,改变自己就行了。

这样,就赋予了你所做的事情以生命,也就是凯文·凯利所说的“失控”,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让你所做事走出控制,自己做主。

这时,你就“临在当下”,然后要做的事就只有一个——等待。

等待什么呢?

等待你的作品最终把你和源头连接起来的那个时刻。

如果那个时刻不来,也完全没问题,你的一生已经足够美好了。

如果那个时刻来到,就是我所描述的使命涌现的状态。

使命涌现出来后,你就要去做点更大的事了。

很多人可能会问,如果说当下是“一”,那跟计划之间什么关系呢?

“临在当下”并不是说不做计划,如果今天你开计划会议,想做计划时,计划就是你此时此刻的“一”;

做了计划后需要执行,当你执行时,执行就变成了“一”;

如果执行过程中产生新问题,这些问题跟计划有不太相符的地方,那就调整你的目标。

所以,“临在当下”是“一”,并不是说不设目标,目标就像方向盘一样,但它是由你现在来进行微调的。

还有人可能会问,“临在当下”和“匠人精神”是不是意味着死守第一曲线?那还怎么启动第二曲线?

别忘了,第二曲线是从第一曲线里长出来的。

你临在当下,把当下的事情作为目的,它会慢慢变大,而且它还会跃迁,就成为最美妙的第二曲线。

假如没有这个味道,硬做出来的第二曲线,就变成多元化布局了。

所以这也没有矛盾,中间最关键的是找到那个节奏,跟那个节奏在一起,感觉就出来了。

有的人每天给自己规定好必须要做的日程,比如一天必须读一本书,一天必须锻炼一个小时,苦大仇深似的。

别这样,如果今天状态特别好,适合读书,读8小时也没问题;

相反,如果今天状态不好,不适合读书,心里有点慌乱,那就什么也不干,去外面走一走。

别把自己捆死,也别担心不自律会消磨意志。

放心,如果你是个内在有韧性的人,就是想做一个消磨时光的人,你都做不了。

不被任何东西绑架的每一天,真的是很美好的状态。

05

创造你此生的美好作品

在我们的工作中,你完全可以把你所做的工作当成作品,把你的身份当作一个手艺人,临在于你的作品之上。

仔细品,“美好作品”这个词太棒了,它最重要的是背后的美好,“美”是源头的状态,“好”也是源头状态。

如果我们保持手艺人的匠人精神,然后等待击穿阈值,就会与源头连接。这时,源头的力量和智慧将经由我流入我的作品,作品就变成一个有灵魂的美好艺术了。

讲到创造一件美好作品,作为自己交给世界的礼物,就不能不提乔布斯。

乔布斯:用禅的方式把产品变成艺术

乔布斯是一位禅者。

他所在的时代被称为“嬉皮士时代”,嬉皮士时代其实是对美国僵化精神的一次冲击。

那个时代传递出的信息显而易见:质疑一切,特别是权威;勇于尝试,上路流浪;无所畏惧,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乔布斯也是寻找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寻求自己精神的解放,最后帮助他的其实是禅。

他的老师乙川弘文是一个日本禅师,乔布斯自己讲“与乙川弘文的碰面对我来说是一段意义非凡的经历,我后来尽可能多地跟他呆在一起”,每天都见面,每几个月都会一起冥想,乙川弘文会指导乔布斯在精神世界和商业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他在《乔布斯传》里说,禅对我的生活一直有很深的影响,我曾经想过要去日本,到永平寺修行,但我的精神导师要我留在这里,他说那里的东西这里都有,他说得没错。

所以一方面乔布斯希望追寻个人精神世界的领悟,另一方面又胸怀野心,想要打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这是二元对立的,怎样打破二元对立呢?

通过禅,禅使乔布斯把两个目标融为一体,做出伟大的产品就是乔布斯的禅修方式。

乔布斯也是一个艺术家。

这张图片非常有名,他每次的发布会里都有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翻译成“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

这个思维倾向非常像《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的一段追踪——作者看到美国出现了科技和人文的冲突,科技产品都太丑了,你做出一个产品来,包装设计是好一点,大家就认为那是美了,美沦落为包装这件事,他觉得这件事不对。于是,他就开始追踪,一直追到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时代,他发现,其实美是“一”。

换句话说,无论科学还是艺术,它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本源,理性背后也有美的支撑。

爱因斯坦的同事回忆说,当你给他一个公式时,爱因斯坦有时都没确定公式是否正确,就先说这个公式太丑了,一定是不对的。

当乔布斯追问科技人文的源头是什么的时候,本身就把他引向了源头。

《乔布斯传》里提到,乔布斯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适合人文学科,但也喜欢电子设备,当他看到宝丽来创始人说将来既擅长人文,又能驾驭科学的人很重要时,他就想成为这样的人。

于是,高中时的乔布斯沉浸在极客的电子世界里,又喜欢文学和创造性的尝试,阅读科技以外的书籍,比如莎士比亚、柏拉图等的著作。

乔布斯对产品经理的一个要求就是有品位,对“美”和“好”的感受叫品味。

他曾批评微软,用得最多的词汇就是“no taste”,后来盖茨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在一次访谈中,当被问到你们想从对方那里学到什么时,盖茨回答说,希望向乔布斯学一点“taste”。

乔布斯为什么对产品的品味如此执着呢?

他认为,产品只有touch到用户时,才算设计完成。

他甚至有个看起来很奇怪的观念:产品要有灵魂。换句话说,乔布斯认为,产品是有命的。

所以他要求自己先跟产品合二为一,这样才能跟用户合二为一。

只有从这个角度理解,你才能理解他的苛刻。乔布斯做第一款电脑时,要求工程师:“你必须把线路板给我弄的整整齐齐,漂漂亮亮,优雅而简洁。”

没多少人会把电脑拆开看到线路板的样子,工程师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

乔布斯强迫他们在每个线路板后面印上名字。

他是想说明,如果能把线路板做的整整齐齐,高度尊敬你做的产品,你对这个产品的感受就会不一样。你极度投入到这个产品中,跟产品的这种合一会影响产品的使用者。

乔布斯做的产品不是为了使用,产品本身就是目的。

小野二郎:生命与事业合二为一

你不要想创造多大的东西,特别小的东西也是创造,比如创造一种捏寿司的方式,小野二郎也是打动我的手艺人,他是一个做寿司的人,成为了“寿司之神”。如果单纯从事业来讲,小野二郎做的事太小了,他就开了那么一个小店,没有开连锁,也没有上市,你说他能赚很多钱吗?不可能的。

但他就是做这件事,却做到了极致,连日本首相和美国总统都去他店里吃饭。他的店很特别,只卖寿司,你想喝酒,想吃其他零食之类的都没有。切口小到无以复加。

小野二郎在一个纪录片里说,我梦里都在捏寿司,还远没到巅峰呢。这就是跟源头连上的那种状态,享受其中的快乐。你可能会觉得他那么大岁数了,还天天上班,亲自捏寿司,多累多辛苦啊,干嘛不退休享受好日子。可小野二郎觉得,我就在享受啊,这是我最好的享受,比我出去玩,去旅游,去休息享受得多。

他捏寿司时的眼神,跟在庙里的修行者其实没有区别。只要临在当下,用心捏好每一个寿司,就是修行。

这就是一生悬命,一个极小的切口切入进去,结果成“神”了,创造了自己的世界。不是你做的事情影响他人,而是你做事情的状态影响他人。

樊锦诗:用一生来守护美好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就是樊锦诗先生。

1963年,24岁的樊锦诗先生从北大毕业到敦煌工作。2018年,80岁的樊锦诗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现在还在敦煌。

近60年的时光扎根在敦煌莫高窟,2019年她写给北大新生的一封亲笔信中,她说:“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无怨无悔。”

她可以说是做到一生悬命的极好例子。

樊锦诗第一次去敦煌实习的时候,其实没有坚持下来,那里环境特别恶劣,不足20平米的房间,设施简陋,的床、沙发和书桌是主要家具,对于出生在上海的她来说,面对这样的生活环境,一时难以适应。

也许命中早已注定,第二年大学毕业分配时,樊锦诗和另外一位同学被直接分配到了敦煌文物研究所。

1967年,樊锦诗和大学同学彭金章结婚,但一个在敦煌,一个在武汉。十年动乱中,樊锦诗只能继续留在敦煌。

十年动乱结束后,到了解决两地分居时,樊锦诗却犹豫起来。她既想去武汉与老彭和孩子团聚,又对敦煌产生了感情,想留下来干点事。

那段时间樊锦诗反复追问自己,余下的人生究竟要用来做什么?留下还是离开敦煌?

最后,她还是决定留在了敦煌:“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敦煌,顺从人生的必然,以及我内心的意愿,此生命定我就是莫高窟的守护人。”

樊锦诗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保护了莫高窟,央视有一句评语:如果没有樊锦诗先生的守护,就没有今天人们看到的莫高窟。

樊锦诗先生说,莫高窟的壁画这么漂亮,但是用泥、草做的,一弄就坏了,这是

国家的财产、人类的财产,坚决不能拿去做买卖。所以她非常艰难的保护着莫高窟。

她还主编了26卷本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 第1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这是她学术上的很大成就。是中国人第一个石窟的考古报告。

她还开展了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如果大家现在去莫高窟会先看到莫高窟有个数字展示中心,缓解了文物和旅游开发的矛盾,构建数字辉煌,开创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让莫高文化走向世界等等。

樊锦诗这样说到,“不要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儿,要把事情当一回事。”“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

她就是用一生来守护美好的一个人,这就是她一生的美好作品。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提出存在主义,他把人的存在定义成“Being There”,他借用了一句诗来表达他认为美好的人生状态“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是一件美好作品。大家可以去寻找或者定义你此生的美好作品,如果你能找到,你的笃定感就会确定下来。

06

人人都有使命,人人都是创造者

如果你能临在于你的作品之上,安心等待,突然有一天击穿阈值,跟源头连上了,使命感也就涌现出来了。

这个使命不是你凭空想出来的,使命是在思想之上的,是它自己涌现给你的。

《新世界》里有句话特别棒:享受你的工作的同时,加上一个大目标。有一天,他们突然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通常与他们正在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有一定关系,但规模要宏大得多。

与其胡思乱想你的使命,不如就临在当下,然后使命自己就会出来。

使命来到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这就是我的使命了,因为你有极大的笃定感、确定感、力量感。

我把创造者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手艺人,第二重境界是你真的变成艺术家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能够达到第一个境界,已经很美好了。

如果遇到一些难得的机遇,我愿意称那个感觉叫“大宗师”。这时候的作品是杰作,真正的传世之作。

宗师级的创业者,不是创造一个公司,而是一个行业,甚至创造一个新世界。

就像乔布斯把全人类产品美学往前推进了二三十年一样。我们再次回到埃隆·马斯克身上,他说我一直有种存在的危机感,很想找出生命的意义何在,万物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伟大作品起源于绝望,但埃隆·马斯克的绝望尺度有点太大了,所以他希望帮助人类往前走。31岁他财富自由了,就把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作为积累财富的目的,如果这件事他做成了,其实不要说做成,只要他在做,这就是前无古人的事。

我特别怀念人类群星闪耀时,我认为所谓整个人类级别的“星星”,其实都是跟源头连接上的人。

轴心期各个思想家研究的都是根智慧,形成了整个世界的根智慧,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老子、孔子、乔达摩......

科学革命后,哥白尼、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四个思想家级别的人,深刻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哥白尼之前整个人类的视野都是地球,哥白尼第一次把人类的视野带向地球外;在牛顿之前,天上是天上,地上是地上,牛顿是第一个把天上和地上的规律统一起来的;而达尔文认为人类是一步步进化来的,对人类自身做了一些非神学上的解释,大大拓展了人的主体性;爱因斯坦使得我们的视野可扩展到137亿光年。

他们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小撮人,但远远重于那些军事家、政治家,因为他们靠的是思想。

所以,真正的使命要敢于想大问题,今天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没人敢想大问题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是说给所谓创造者的,我又不是创造者,你讲的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

错了,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创造者,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每个人都是创造者,首先创造自己的生活,然后来改变世界,而不是等待给到什么红利或者继承什么东西。

现在很多人沉寂于过平庸的日子,属于被尼采痛骂的“末人”。我相信尼采作为顶级的思想家,他不是对具体某个人的愤怒,而是对一种现象的愤怒,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一种巨大的悲悯情怀。

你本来是个创造者,但你忘记你是谁了,安于平凡的小日子,吃吃喝喝,这个月发多少钱,去哪旅游一下......然后50多岁退休。

尼采提供的解决方案叫“超人”,不是“Superman”,而是“Overman”。就是超越平凡的自我,把自己从深渊中超越出来,到达高山之巅。

“超人”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内在的平庸去比。

尼采的“超人”,以及古希腊人追求的“卓越”,跟我想表达的“创造者”那个状态其实是一样的。

你把遮蔽你的东西拿掉,就是你了。而且,人人都有使命,源头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束光。你的使命是什么呢?创造一件美好的作品,就是你实现使命的载体。

所以,发现并实现你的使命,就是你人生的意义和目的。除此以外的事情都太小了,你的焦虑、烦躁、痛苦都不值一提。

我非常喜欢讲一个故事,老头、老太太在一起有六七十年了,人们都说好幸福啊,就问老太太,你老公对你特别好吧?老太太说,好什么好,他一身缺点,就像天上的星星那么多。别人很惊讶,接着问,那你们这一辈子是怎么过来的?老太太回答,我老头也有优点,只有一个,但像太阳那么大,太阳出来的时候,星星就都没了。

如果你眼睛总是看着星星,那就是无穷无尽的,灭了这个还会产生另一个,办法只有一个——太阳升起来。太阳来了,星星就全没了。太阳是力量和智慧,也就是那个使命,有了使命,你就能照耀自己,成为一束光。

你把自己点亮了,别人也会看到你可以点亮自己,也会去把自己点亮。

所以真正美好的是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此生的使命。

其实你的使命可能已经在起作用了,你可以回顾一下一生中会有一些固定的模式,比如你喜欢或者擅长的事,背后的推动力量就是使命。

就像乔布斯所说,原来有很多点,你回过头来看时连成线了。那些点不是偶然的,每个点的出现及线的完成都是使命在起作用,尽管你可能不知道什么是使命,但却能从迹象里去找。找到那个节奏,那种韵律,然后往前走,最终就会有你跟使命合一的状态。

当你有了使命后,巨大的确定感就出来了,最后人生就是这样一句话:君子而信之也,为所当为。

所讲内容虽繁杂,关键就是这么一句:人的本质是创造者,你的使命就是创造出一件灵魂级的作品。可能你走着走着就忘记自己的天赋和使命,或者被某些外界的眼光所遮蔽,乃至于当我讲到这些伟大的创造者的故事时,你觉得与自己无关。这才是悲剧所在。

我们试着把这个顺序倒转,那些伟大的创造者,他们不是天才,不是特别的人,他们是正常人,只要是正常人都应该有使命,会创造,如同我们一样。

对于我们每一个,从平凡、苦难、绝望中走出来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力量。它提醒你,你的本质是一个创造者,你的作品就是你给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

本文来源:公众号 @混沌大学。混沌大学是一所面向商业创新群体的在线商学院,以哲科思维为根基,遍邀200位全球顶级师资,打造创新教育体系,帮助中国职场精英培养创新能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我想拥有什么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电影英语作文 老师的作用作文 关于劳动的作文200 暑假作文题目大全29个 写人物作文300字左右 300优秀作文 二年级的暑假生活作文 描写飞机的作文 仿写作文评语 少年责任作文 改变自己作文 许嵩高考作文破记录 有关朋友的英语作文 放假第一天作文 感恩母校500字作文 我想有个星期八作文 足球比赛作文500字 公益活动作文 初二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假如我是一朵花作文 有趣的蚂蚁作文200字 打屁股作文1000000字 伟大的母爱作文400字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作文 和睦相处作文 紫叶酢浆草作文 先抑后扬写人作文600字 写景作文大全300字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