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都过去40年了 为什么女排精神 还能这么激励人?

2020-12-31 09:25:01
相关推荐

中国女排在改革开放后40多年时间里里,经历了老一代,白银一代,黄金一代以及新生一代。几代人通过不断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形成了如今人们争相传诵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但影响着中国体育运动,而且女排精神同样激励着无数在改革开放中砥砺前行的建设者们。

里程碑意义的五连冠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我国政府将体育作为一项神圣事业,并予以高度重视,排球作为“三大球”之一,很快被国家划定为重点项目,在全国推广和发展。

这一时期,重视竞技体育成绩,围绕争取优异的国际成绩是当时中国女排首要目标,训练过程中,强调技术,用成绩来提升和加强社会凝聚力,以此来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地位。

1976年我们国家的竞技体育逐渐走向正规,当时袁伟民成为女排第一任教练。那时候袁伟民刚刚退役2年,从他的个人运动员生涯来看,他只在1966年的捷克世锦赛上,获得“最佳全面运动员奖”,大会发给他一只工艺雕花的玻璃杯,但是袁伟民私下却把这个奖杯给砸了。

在这次世锦赛上,中国男排无缘八强,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的袁伟民认为,自己不能独享这份荣耀。建国起,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牺牲拼搏等精神已经成为大众在那个年代的共同认知。

袁伟民担任主教练之后,充分利用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之间进行体育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训练方法,提高队伍的比赛经验,这期间极大提高了女排的训练水平,为之后的好成绩奠定了基础。

1979年在“名古屋决议”上,中国获得了奥委会的同意,重返国际舞台,那一年中国女排在亚锦赛上获得了冠军,首次称霸亚洲,初步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上,以7战7捷的成绩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这也是三大球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冠军,这让全国上下人心沸腾,扬眉吐气。在此后1981年至1986年,连续获得了征战世界的五连冠。

新老交替的低谷期

80年代末期,老一代女排运动员逐渐退役,中国女排的成绩也急速下滑。1988年,女排兵败汉城,之后世界杯,世锦赛都相继战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更是下跌到第七名的历史最差成绩。

1993年中国女排再次调整技战术思想,提出:“攻防全面,发展高度,坚持快速,灵活善变,不断创新,培养尖子”指导思想,在随后10年时间里,中国女排再也未能称霸亚洲。

1984年之后,我国提出了奥运战略,以在奥运会上获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为最高目标。随后全部的运动项目都与奥运会接轨,很多地区把资源从“三大球”转向了投资回报率更高的项目上,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排球,中国女排发展造成了二次冲击。

在此阶段,中国女排自身战术上因循守旧,球队定位不明确,技战术打法上,都与国际先进技战术有很大的差距。之后中国女排重新调整思路,重新定义冲出亚洲为新起点。

中国女排艰难崛起

1995年,国家体委大力开展重振排球的计划,重新组建了国家队,任命郎平为主教练,组建了历史上的白银一代。这一阶段女排坚持实事求是,严抓技术,认真总结每次失败的教训,并且在不断改进中提高,中国女排也开启了艰难的崛起之路。

在1995年泰国亚锦赛上,中国女排重新获得冠军,并且同年在世界杯上获得亚军。在雅典奥运会备战期间,启用了熟悉中国女排的陈忠和教练,同时大胆启用新人,成功组建中国女排的“黄金一代”。队员从2001年4月13日集中之日起便开始一种“魔鬼”式的训练和“炼狱”般的生活。

队员冯坤这样描述:每天天不亮便开始训练,直到晚上七八点还不能结束;身体疲惫到极限,有时在餐厅吃着饭就睡着了;晚上回到宿舍,浑身疼痛得难以入眠;最痛苦的是无形的压力,怕训练时找不到感觉,怕不能提高竞技水平拖了全队的后腿;休息时有时忍不住痛哭,但哭过之后又走进训练馆,因为有一股子不认输、不服输的气在支撑着自己去顽强拼搏、为国争光。

随后这支队伍,在2003年的世界杯上获得冠军,在之后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逆转俄罗斯,时隔20年,重新站到奥运会冠军奖台。

青黄不接的波动期

中国女排在创造雅典神话之后,主力队员相继受到伤病困扰,在随后的2006年世锦赛上,止步四强,仅获得第五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依然面临了新老交替的问题,最后在家门口的奥运会获得了季军。

在备战伦敦奥运会时期,中国女排经历了蔡斌、王宝泉、俞觉敏等教练,竞技成绩有了一定提升,但是仍然不够稳定,虽然在亚运会以及亚锦赛上获得冠军,但是在伦敦奥运会上,输给了近邻日本,跌出四强,大出国人的预料。

中国女排从伦敦奥运会之后,整体水平与世界强队之间差距越拉越大,在之后泰国亚锦赛上,首次跌出前三,创下女排历史最差战绩。这一时期,女排不断狠抓作风,苦练技术,但是碍于人才断层问题,女排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

女排重新崛起

2010年之后,女排重新开始定位,注重管理,以加速竞技成绩为主要目的,同时邀请郎平出任中国女排新任教练。郎平在2013年担任主教练后,摒弃泯灭个性的魔鬼般训练法则,而是在以往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基础上,把科学与人性融入女排精神,不仅注重训练的科学性,要求康复师和医生对每名球员进行检查,然后再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定制训练计划;而且不断考察选拔新人,提倡球员要有个性,并给予女排队员人性化的关注和关怀,让女排队员充分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使女排队员在大赛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关键时刻凸显自己的才华,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重铸女排新魂魄。

2014年,郎平所率领的中国女排获得意大利世锦赛亚军,这也是16年来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扫除了之前阴霾。2015年,在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再次获得世界冠军,并在之后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斩获冠军。中国女排迎来了新的辉煌。

女排精神

在中国女排组建初期,面对前苏联、日本长期称霸和古巴迅速崛起的现实境遇,袁伟民指导敢改敢变,一改中国女排高举高打的“欧洲型”打法和快而不强的“亚洲型”的技战术理念;二变球队定位,确立“博采众长,发扬传统的快速多变,引进欧洲型打法的长处,建立具有高度、攻防兼备的全面型球队”的组队理念和技战术指导思想,让中国女排很快登上世界排坛的高峰。

2013年郎平接手身处逆境的中国女排,以理念创新为根本,加强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建设,打造具有国际思维和中国特色的职业化管理团队;创新提出“大国家队”理念,大力发掘年轻队员;鼓励球员“出国深造”,积极为球员搭造世界级的竞技平台,让球员接受世界先进的训练理念,更快提升球员国际竞争力;科技助力成绩提升,将前沿科技手段融入训练,将智能手段贯穿比赛过程;对标世界排球发展特点,及时转变技战术指导思想。

回顾中国女排30多年的风雨历程,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女排始终坚持、坚韧,使得巴西、里约奥运会上实力本不占绝对优势的中国女排靠着这股精气神连续把微弱的可能性放大,坚持到夺冠。这个艰难过程中得益于“女排精神”的支撑和激励,展现出来的精神感染力和老女排实现了同步。女排精神不是赢的结果,而是拼的过程;明知不会赢,依旧竭尽全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海底两万里作文 从未止步作文 写事作文450字 元宵节作文400 高考英语作文多少分 养成好习惯作文 我的梦想500字作文 亲情作文700字 打手心作文 关于饺子的作文 叙事作文300字 英语关于春节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800字高中 醒来作文 爱国作文400字 奔跑作文600字 七年级作文500字 爱的力量作文 节日作文500字 我爱秋天 作文 作文难忘的春节 美丽的冬天作文 五年级写景作文 写人的作文300 即景作文400字 冬天的作文400字 礼物作文500字 京剧作文 数学小作文 爬泰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