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父子失和?孩子留守?《荷塘月色》中朱自清的不宁静到底为哪般?

2020-12-31 10:20:01
相关推荐

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选入语文课本很多年了,开篇的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起读者的猜测,先生到底因何不宁静?

①是时局动荡在内心的投射?

一定是的,1927年的中国风云变幻,动荡不安,很多文人在此时都无法独善其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他们思考。

此时戴望舒写下了《雨巷》,那个千愁百结的“丁香姑娘”就是作者理想的象征,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与他的理想渐行渐远,直到理想消失在“颓的篱墙”,我们从诗歌中读出诗人内心的怅惘,这种怅惘可能就如同朱自清内心的“不宁静”一般。

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朱自清从来没放弃自己对于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他一直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比如朱自清写于1925年的《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一文,写下了他对种族歧视问题的思考,这篇文章在当下依然有现实意义。

可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他不得不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又不满于现状,所以内心是无法平静下来的。

作者在散文《荷塘月色》中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的思绪变化过程,这种无法摆脱的不宁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内心的折射。

托马斯·卡莱尔说,“未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1927年政治上的灾难使得很多文人去思考,从而写下了打动人心的作品,朱自清也是其中之一,但他的“不宁静”不仅仅与时代有关,还有家事的纷扰。

②“莲子”——“怜子”?我到底惦记着江南的谁?

我们知道解析文本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但更要关照文本本身。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由清华园的荷塘想到了江南采莲的旧俗。于是在写景后引用了《采莲赋》和《西洲曲》两首诗文。

这样的引用绝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化氛围,还有点明主题的作用。《西洲曲》中的了“莲子”是“怜子”的谐音,由这首诗歌作者感慨“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他惦记着江南的谁?

写这篇文章时,朱自清快30岁了,19岁结婚的他,此时有五个孩子,并且妻子此时有有了身孕。

朱自清在写完《荷塘月色》的第二年写了散文《儿女》。在那篇文章中朱自清交代他带着妻子武仲谦北上时把两个孩子——阿九和转儿留在了江南,由母亲帮忙带着。

留守在江南的孩子也吵嚷着要到北京去,可是限于条件却不能成行。妻子常常因为放不下那两个,而独自暗中流泪。

在这样的月夜,看着眼前的孩子想起留守在家乡的孩子恐怕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恐怕朱自清先生此刻内心的波澜也与孩子有关。

“只为家贫成聚散”,写《荷塘月色》时,作者内心一定是惦记着江南的孩子们的,所以说这篇文章中的文眼——不宁静,还因为作者朱自清先生与孩子分别后的思念。

③父亲的背影是朱自清永远的牵挂。

我们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的背影,虽然极力想表现父慈子孝,但字里行间还是读出作者和父亲的隔阂。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可见他们分开的时间之长。然后作者回忆起与父亲相见的情景:那时候“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父亲安慰我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其实父亲这句话是安慰朱自清也是宽慰他自己的。朱自清父亲朱鸿钧1915年在徐州任榷运局长,有点小权力之后就有了小心思,于是在当地又纳了个妾,后来被扬州的一个潘姓姨太太知道闹到单位,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出了其他问题,最后被撤职。

这事儿,还被当时的新闻媒体《日报》作为头版头条进行了系列报道。 朱自清71岁的祖母受不了打击去世,朱自清为了缓减家里的经济压力,苦读,提前一年从北京大学预科班毕业。

失业之后的朱父心情不好,一方面像传统的封建家长那样要控制已经工作的朱自清的经济,另一方面对朱自清的妻子武仲谦各种挑剔。

朱自清写过一篇《笑的历史》,里边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嫁入夫家后,丈夫在外面工作,公公失业,靠举债过日子,心情常常不好,一家人都过得非常压抑。

女子在娘家极其爱笑,到了婆家因为爱笑经常被失意的公公训斥,所以逐渐变得郁郁寡欢。

文中的女子原型就是武仲谦,因为妻子经常被父亲无端责难,经济被父亲控制,以及新旧知识分子的观念迥异等问题,朱自清和父亲的矛盾越积越多,最后爆发,甚至一度曾断绝父子关系。朱自清到清华大学工作,把妻子接到了身边。

后来父亲给朱自清去信,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这其实是父亲向朱自清示弱,读完父亲的信,朱自清先生感念父亲的种种好处,抓住父亲送他北上时买橘子时的“背影”,写下了有名的叙事散文《背影》。

朱自清三弟朱国华在回忆他的父亲读到哥哥的这篇文章时说: “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光彩。”

也是这篇文章,父子和解。但还是聚少离多,此时,在这样的夏夜,作者面对眼前的荷塘和月色,触景伤情,一定想起了家乡以及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

“知人论世”是解读文章的一种方法,联系朱自清先生的经历,结合他其他的文章,探析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内心不宁静的原因,不到之处望方家指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提高作文水平看什么书 父爱作文800字初中 我的铅笔盒作文 秋之韵的作文 关于大丈夫的作文 四季的雨作文 妈妈对我说作文400字 做水果沙拉作文300字 五年级作文春天 有关真情的作文 多样的我作文 关于母校的作文500字 我的老师为主题的作文 摘菜作文600字 家书英语作文 捏泥人作文300字 以自信为主题的作文 坚守道德底线作文素材 我是书迷作文400字 青春自护暑假安全作文 龙井茶作文 有关自由的作文素材 游漓江作文 仓鼠四年级作文 冬天风景作文200字 5年级作文400字 关于过六一的作文 感受关爱的作文 新学校新同学作文 欲扬先抑写人作文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