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SaaS创业路线图 (89):渠道建设和运营的基本认知篇

2020-12-31 13:40:01
相关推荐

编辑导读:渠道建设是围绕着产品和市场的竞争策略,所做的一种销售实现手段;由此而构建了一个内外部销售服务体系,来高效的为客户服务。关于渠道,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本文作者依据自身渠道建设和运营的项目经验,从定义、关键路径、能力提升和运营激励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关于渠道建设和运营中的一些所思所想,并对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供大家一同参考学习。

《SaaS创业路线图》第83篇我们邀请到纷享销客前高级副总裁、前渠道部总经理王东写了一篇建设渠道的思考框架的内容,各通道加起来的阅读量上万,说明关注SaaS渠道知识的人很多。今天邀请这位老战友返场,再深入谈谈渠道的建设和运营。——吴昊

马上到6月30日了,又是一年一度的半年财报时间,财务报表的表现对比年初预算,带来的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但无论欢喜还是忧愁,应该都离不开调整一个词,渠道业务该不该调整,调整什么?

上一篇写了设计和建设渠道的思考框架,用5W1H法来思考和设计渠道,其中“How”的部分,只提出了如何使渠道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性这个话题。但很多实际操作的读者,更关心如何做渠道的运营和管理?

因为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差异太大,所以本文没打算把具体做法作为重点。在这一篇中,作者尝试把这些年渠道建设和运营的实践和问题做个总结。把渠道建设和运营的基础理解,作为砖头抛出来给大家做个靶子,以期引起更多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一、何为渠道建设和运营?

渠道建设和运营可以分开列为两个话题,渠道建设包括从团队搭建、招商布局到内外部能力建设,持续赋能或创新,以期持续增长或更高质量增长;而渠道运营则主要是渠道政策、激励、培训、提升效率的方案或工具、目标文化、渠道员工发展与关怀等事务为主。

渠道运营是为了保障渠道建设的目标得到实现的活动和手段。这两个部分有很多内容是基于同一思路,所以合在一个主题下来讲,简单统称为渠道管理。

渠道的管理,是为了实现渠道销售目标,这个目标通常可分为业绩或用户增长目标、利润增长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组织了渠道业务团队,找到代理商伙伴合作,对他们分别进行建设和赋能,共同服务好客户以争取更久的持续付费,更寄望有良好口碑带来更多的其他客户。

以上这些工作,都属于渠道管理的范围,但有没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事情,这件事情一旦能抓好,渠道的管理就有了章法,目标的实现也就理顺了?这是第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下自己公司抓什么?

二、渠道建设的关键路径

通过做好什么事情,我们就能理顺渠道这个业务体系?

是招商找对伙伴,不对的话,咱继续招?是让多家伙伴在一个市场竞争,有竞争和危机感,还是在一个地方找一家志同道合的伙伴集中精力帮助他发展起来?帮助伙伴对员工进行批量标准化培训?还是通过开业支持,扶上马送一程,让代理商伙伴能顺利启动?或者干脆让渠道支持的经理总监帮助代理商做好管理示范?或者是多给伙伴返款,让他有钱来建设和发展?或是我鞭打快牛,让最好的代理商承担更多的任务,不断发展?是采用统一的政策和能力输出,还是差异化对待,做分层建设?多招商,老代理商做基本盘,重点支持新代理商,目标就更容易达成?或把渠道团队改造或换成更有思路、更有经验、更能拼的小伙伴?干脆换个渠道业务负责人?每一家公司的渠道业务负责人或销售老大,都会关心这件事儿,一方面为达成目标,另一方面要提高渠道的竞争力,让公司在同业竞赛中跑的更稳更快。但选择哪个点作为突破口,这个差异非常大。不同选择的原因经常是跟下面几个因素有关:经验和认知;业务负责人的决策风格;资金能力和当下的业务逻辑和财务逻辑。

纯粹从业务的角度看,个人总结最直接的路径:让代理商赚到钱,更好的是不太难就能赚到钱,最好还能持续赚到钱。当然,前提是厂商和代理商伙伴财务上是共赢的。

因为代理商追求利润最有动力,赚钱就足以让他激发潜力,持续投入精力,不断完善自身。所以,应当把让代理商赚钱当作最优路径来思考和设计。只要代理商赚钱,招商就是幸福的烦恼了,日常的管理和运营也更有腾挪空间了,渠道管理就理顺了。

而让代理商赚钱,可以按多个顺序来思考:顺序第一的,是单纯咱这个业务就能赚钱;其次的是通过咱这个业务合作,能代理商的老客户产生更多的新机会,实现赚钱;或是帮助代理商把本来一次性的生意做成了持续合作的生意;或因业务组合,能帮助代理商原业务更低成本拓客,实现赚钱。

无论是哪一种赚钱,因我而产生的赚钱,就是双方合作的良好基础。哪怕我们的业务对代理商利润贡献还不够大,但因为业务的互补耦合,使得代理商生意模型更优。这是SaaS渠道当下最应该关注的路径,这个又回到了上一篇“Who”的那段,谁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一旦这个判断能成为共识,如何让代理商赚钱,就该是渠道部门重点去关注和达成的。另外,出现代理商做了互补性业务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是该深挖掘还是简单的反对代理商分心了。

找什么样的代理商能快速实现代理商赚钱,厂商也实现业务目标?这件事能在设计之初就想好并验证是正确的,这是最优路径,但也很难,因为很少人能总是一次性做对。

那就需要在渠道体系里,伙伴有多样性,渠道经理队伍的经历和特点也要有些多样性,从利于代理商赚钱和发展的角度来做组合;同时保持开放和探索的心态,去发现优质的代理商业务模型,去探寻关键要素,然后在具备条件的代理商处来组合这些关键要素,使得这个模型具备可复制性。

举个例子:由于企业决定购买SaaS类工具服务是需要个——对需求和服务的——认知过程的,所以SaaS企业获客成本就偏高;而同时企业还有较大的使用成本——因为改变员工习惯是一件类似变革的管理动作,带来了客户使用SaaS的效率又偏低的问题,自然续费率也就上不来了。

但如果是一个相关的咨询公司或咨询师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呢?他会解决企业对需求和服务认知的问题,因为企业花钱请他来就是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同时又解决了获客成本的压力,因为在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把SaaS的服务组合进去解决问题的;最后企业用起来的概率也会高很多,续费概率可期。

反过来,SaaS改造了他的咨询业务的模式短板,因为咨询业务较大概率是一次性或一个周期的服务,这下子可以变成了一个每年持续收费,且可以持续关注客户的进展,获取新的咨询项目机会。

类似这样耦合特点的业务,是不是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挖掘探索的。我经历过一个工程机械行业的拓展案例,完全在于找对了人或合作伙伴,一个人的销售额可以顶一个10人的总监团队销售额,纷享的老兄弟们应该都知道。原本不在自己视线范围的客户被开拓了,同时,销售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对双方都是赚钱的好事儿。

沿着这个思考点,我们可以再深度挖掘一下,应该就是“客户复用、业务增值”。它的前提是单一业务的获客成本高,留存难度偏大,所以通过复用降低成本,通过价值耦合来进行业务增值和增加交易次数。同样,遇到满足类似逻辑的合作机会,都值得深度挖掘、反复尝试。

如果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客户复用来降低获客成本,那可能SaaS渠道的创业机会就已经出现了。

总结一句话,想尽千方百计来管理,不如想方设法让代理商赚钱。打造赚钱的代理商模型,就会让建设的每个环节进入正向循环;反之,总是在泥沼里挣扎,整个生态凋零,互相博弈,不断下滑,不断招新,互相都苦不堪言。

三、关于渠道业绩增长和能力提升

业绩增长有不同的路径,用不同的销售公式可以看到不同的增长机会:

销售额=人均单产*士兵数=人均单产(不含2个月新人)*成熟士兵数+新兵收入(2个月内)销售额=人均单产*7*合格总监数(总监1+7)销售额=客单价*客户数=客单价*意向客户数*成交转化率销售额=新单收入+续费收入=新单收入+应续费金额*金额续费率销售额=新开拓单+续费收入+老客户转介绍收入销售额=10%头部代理商销售额+40%中坚+20%待发展+15%新伙伴+15%待淘汰(代理商销售额)销售额=一线城市产出+二线城市产出+零散产出=北上广深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中部区域+其他销售额=小微客户部收入+大客户部收入=小微客户部+各行业客户部收入销售额=小微客户部(新单人均单产*士兵数+应续费金额*金额续费率)+大客户部(新单收入+应续费金额*金额续费率)类似这样的公式还可以分很多,每个不同的等式,就有不同的关注点和管理点,越往下细分,越能管理精细。而分类的能力,几乎决定了销售管理的能力,是否能按照分类的特点去管理,要看能力和成本。渠道体系的能力建设,就是选定增长公式,把公式的影响要素想尽办法凑齐。

这些要素可以从直销中找,可以从优秀代理商处找,也可以从友商处找,总之把强大的地方不断提炼强化,最后炼成销售团队的绝招;对薄弱的地方,要不断建设来弥补,避免因为这些薄弱点决堤千里。

代理商区域差异很大,比如客户集中度差异大,当地客户的行业和付费能力差异大,对于SaaS产品认知差异也很大,人员能力差异同样也大,那我们用同一套输出是否可以满足代理商的发展诉求?而如果要差异化对待,渠道业务部门自身需要构建更强大的能力,这也成了制约很多公司往这个方向走的主要原因。

但认真想想,是否该采取差异化?这在很多公司还是有很大争议的。一定有各种条件制约,但我认为,主要还是对这个事情认知的问题。

我对代理商发展和支持的看法,要遵循改革开放的道路逻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区域优势明显的地方先跑起来,不同的区域可以试点采取一些不一样的支持甚至不一样的政策。渠道业务部门在政策、激励和技能的输出上,甚至扶持力度上,都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方式。

那岂不是太不公平了?

公平表现在基本的政策和支持要统一标准、统一输出,但条件特点不一样的区域,根据代理商自身意愿、能力和客户资源特点,给不一样的支持和激励政策,确保这些区域先一步发展起来。不断建立不同的标杆类型,对于可复制挖掘的新标杆,给支持、给激励,给肯定,请标杆代理商分享,请大家去参观标杆,带领其他人因地制宜的发展各自区域的业务增长。

一句话总结,不断细分,构建多样化的特点和能力,既要有统一严格的千篇一律的打法输出,又要有不断的新尝试,对于新典型,找出共性,不断复制拓展就是渠道的创新做法。

四、关于渠道运营和激励

前面我们讲渠道运营包含渠道政策、激励、培训、提升效率的方案或工具、目标文化、渠道经理发展与关怀等事务为主,可能还可以放进去其他内容,我们先说这几项。

渠道政策,主要内容是代理商分级和返款政策、区域管理政策(行业客户管理政策)、价格管理政策、冲突与合作政策,分级分层支持政策。政策的设计,主要是在公司财务或资本模型的规范约束下,尽可能多的集中资源办重要的事。这个话题细分的复杂性较大,有机会可以单独写。

通过政策的导向,推动代理商伙伴在规范内充分发挥能动性、资源能力和创造力,所以制定渠道政策的思考点,要着眼于定规范的同时,要能推出标杆代理商。另外,提醒一点,各项政策要严格也要有适度(比例5%左右,不超过10%)的弹性,返款政策的弹性主要是用于集中激励,管理政策的弹性在于容忍一定的“乱”,留一点灰度空间。

只要不伤害别人的利益又有利于业绩成长和发展,就适度存在,因为很多好的方法出现,都是因为能容忍一点“乱”。

渠道运营,一方面要把标准打法持续复制培训——比如要把日常管理比如早会、夕会,拜访量,新客户数这些都坚持推行督促到位,这些属于常规执行的部分,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督促和塑造;另一方面,则需要创造新价值,核心是挖掘发现优秀典型,进行分析后推广。

比如,通过数据表现,发现比较牛的指标或优异典型,挖掘成功要素,找出普遍性尝试去复制。举个例子,上面公式中的“人均单产”,主要代理商每月还在40-50万业绩时,某地代理商更少的士兵数却在3个月做了300多万的销售额,分别80万、100万、120万的销售业绩。

这个数据就值得去分析、挖掘并采访,发现其关键成功因素在哪里。是招聘招的好,还是目标客户产业集中?这个级别的客户购买产品的核心诉求是什么?销售人员的能力特点是什么?客户开发的策略是什么?能不能提炼出好的工具或通用可复制的方案来提升销售效率?

当然还有很多指标比如客单价、意向客户成交率,甚至士兵数、总监数,这些都是有很多独到的经验积累下来的。需要去发现,然后挖掘、提炼和推广等系列运营手段,来把这个经验复制到可生长的土壤里。

再一个经验是,实践中会发现,在代理商伙伴中有很多牛人,有的在未来几年后会被发现是个牛人,有的已经或曾经就是牛人,他们有自己业务独到的地方,他们的智慧超越我们。很多时候,找对伙伴,然后在合适的政策和让人沸腾的激励下,他们都会迸发出光芒。

因为代理商为自己盈亏负责,又每天都在一线接触市场和客户,所以,多听代理商对市场和内部的反馈、建议。再结合听到的问题现象去深度思考,如果能把这些现象,结合渠道运营实际遇到的瓶颈,始终记着让代理商赚钱和发展的这个关键抓手,就可能找到发展和调整的更优路径。

渠道激励的核心则是能灵活设计和运用杠杆,用有限的经费和资源把激励足够放大,这个要学习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的赛制,包括抖音、快手这些平台的机制,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爆红、造富,通过对少数人的重奖,拉动更多的参与者,来推动生态系统的火热。

所以激励要重奖那些核心关注的点,这个点通常是当下需关注或打造的能力,奖励头部,奖励规模下的人均效率,奖励创新等等,要重奖,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出现为了得到奖励而业绩作弊的情况。

具体渠道激励的操作方式和细节,这篇文章不多展开,欢迎大家聊自己经历或知道的渠道激励案例,我们一起分析、学习。

最后讲一个是渠道业务团队的关注,目标文化是渠道自驱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团队重视目标不光是目标跟每个人的绩效和考评有关,也跟一个团队能不能有个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氛围有关。

要对渠道经理这个团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建议要把直销和渠道的交流打通。让一部分有意愿的优秀直销总监和渠道经理互相轮换,建立交叉成长的通道,也防止渠道团队丢掉一线的业务管理能力。

在这个过程里,不断给优先级的支持和培训,去帮助轮换的成功。同时,宁可因此产生人员损耗,也不要为了短期业务目标,放弃轮换这件事。因为渠道经理团队:

需要保持最新的业务能力,不要变成一个只会压任务的差旅传声筒;需要新的成长通道,ta不一定能长期飘在外面,但回到公司,很可能又不胜任直销的业务;长期出差的人,更强烈需要组织认同感。而直销优秀的业务总监,一旦能培养成渠道经理,带来的战斗力和纯粹性会更强悍。专门再写一章关于渠道管理的基本认知文章,是因为渠道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做的事情,其实都是一些朴素的道理和逻辑。但经常在市场中听到两类声音:

一类是渠道这个事儿太专业了,请教请教,或者要找什么样的高人才能做,好像需要多少经验和多么懂博弈才能做渠道;

另一类是,大量的从业者,包括一些业务老大,总是按经验做事儿——人家招商咱招商;人家压任务,咱就也压任务;人家实行独家政策,咱也干独家;人家返款制或者拿货制,咱也可以那么搞;过去怎么扶持现在就也想怎么扶持;过去怎么搞培训,现在也怎么搞。这又是典型的经验主义,遇到什么就自动对照过去做的,属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个人总结,因为对渠道这个业务的特性认知不够,抓不准业务的实现路径,甚至设定不对目标,才出现了很多渠道管理的怪现象。而渠道常见的错误通常都在,单纯为了GMV的增长不计成本,或者为了续费率的提升而用尽手段,或者单纯为了利润目标来压低返款比例。

看起来这些是为了迎合资本的某一增长逻辑,实际上是用了较单一的指标和思考维度,制定了不健康的打法,终究毁的是生意。

五、总结

这篇的关键内容,我们可以简单总结:

渠道管理的核心抓手是让代理商赚到钱,而代理商赚钱的关键不是单纯靠多返款,而是客户高效复用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渠道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精细分类后,分门别类的管理支持能力。渠道运营的核心则是复制标准输出,挖掘优质典型推广;渠道激励的关键是灵活设计运用杠杆,有限的资源撬动伙伴更多的投入和产出。事情做对了,出现的问题也是幸福的烦恼,事情本身就做错了,陷入泥沼而不自知,越折腾越无法自救。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构建能力,解决当下必要解决的问题,就走在正确的路上了,剩下的就是快慢的问题了。这也是常说的:先做对的事儿,再把事情做正确。

希望下次还能沟通渠道业务的时候,我们把常遇到的问题拿出来,结合渠道的基本逻辑和认知,来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看怎么解决最妥当。也欢迎大家多交流,多提问题,共同思考,一起成长。

#相关阅读#

SaaS创业路线图 (83):设计和建设渠道体系的思考框架

#特邀作者#

20年企业信息化和6年SaaS营销团队创新经验,每天一篇2000字SaaS创业文章的坚持者,目前正处在从创业者向投资人的转型过程中。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美好的一天的作文 奇妙的想象作文50字 长征作文 难忘的军训作文 动物作文英语 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作文 理性思维作文 我喜欢的一项活动作文400字 我喜欢的昆虫作文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描写植物的作文500字 狗忠诚的作文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300字 作文触动心灵的风景 小狗欢欢作文 有关内在美的作文 小鸟的声音作文 有关老师的英语作文 与端午节有关的作文400字 推车作文 第一步作文800字 姥姥的生日作文 森林防火知识作文 母爱的作文100字 留在心底的歌作文 豆芽的作文400字 英雄事迹作文400字 作文坚持800字 汾河二库作文 吹气球大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