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潮州工信 擦亮国字号名片 建设制造业强市

2020-12-31 22:20:01
相关推荐

“将来生产100万件产品,只需要100个人和120台机器人。”日前,在位于潮州市湘桥区的智能卫浴试验工厂里,碧桂园陶瓷事业部总经理林赤峰告诉笔者,他们正在这里建设世界先进且规模领先的卫浴产品制造厂,预计今年底正式投产。

这是潮州市携手世界500强企业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潮州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优势动能集聚壮大,成功引进新加坡益海嘉里、碧桂园智能卫浴等6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目前各项目进展顺利。

潮州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陶瓷、食品、不锈钢、服装、电子等八大支柱产业,众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据高地。在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的进程中,潮州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致力建设制造业强市,奋力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新发展。

潮州市工信局表示,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六大工程”行动方案,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以工业技术改造、智能制造、5G信息技术应用为“三大抓手”,全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婚纱礼服名城”等名片。

●黄嘉锋 纪金娜

打造“1+4+1”特色产业集群

做好特色产业文章,是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核支撑。为此,潮州提出打造“1+4+1”工程,即1个世界级的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食品、服装、印刷包装、不锈钢等4个国内位居前茅的产业集群,1个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卫浴制造基地。

陶瓷,无疑是潮州八大特色产业名副其实的龙头。目前,潮州全市拥有各类陶瓷生产企业5000余家,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卫生陶瓷年产销量分别约占全国的25%、25%和40%,出口量分别约占全国的30%、40%和55%,均居全国首位。潮州三环集团的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电阻器用陶瓷基体、氧化铝陶瓷基板产销量分别占全球70%、55%、50%以上,均居全球首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潮州市组团参加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共斩获101个奖项,创历史佳绩。率先发布了全国首个日用陶瓷价格成本指数,填补了我国日用陶瓷行业价格成本指数的空缺。这些有力举措帮助潮州抢占陶瓷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制高点,进一步扩大“中国瓷都”的品牌影响力。

而碧桂园智能卫浴产业园项目的落户,一举为潮州做强陶瓷产业链条增添新的关键“拼图”。潮州市工信局局长黄晓晖表示,接下来,潮州将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签订“共建中国(潮州)先进智能健康卫浴制造基地”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在潮州打造世界级的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卫浴制造基地。

不仅仅是“中国瓷都”这一响亮招牌,潮州还拥有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婚纱礼服名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等国字号名片。在这背后,同样是特色产业的支撑。以服装产业发展为例,潮州现有婚纱礼服企业500多家,是国内外婚纱礼服生产的集聚地和出口基地,去年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潮州继续主打“特色经济牌”,除了陶瓷,还将重点打造食品、服装、印刷包装、不锈钢等4个国内位居前茅的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产业转型走自动化智能化之路

只要找准发展路径,传统产业照样有春天。事实上,潮州八大支柱产业中,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潮州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潮州陶瓷产业由大变强,突破口就是技术改造,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之路。“未来是自动化、智能化的时代,只有把握时代脉搏,才能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潮州龙头企业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公司试运行3条自动化生产线,大幅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今年增加投入3条自动化生产线,将疫情对复工复产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在广东皓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以往陶瓷车间尘土飞扬的生产场面也早已不见,智能制造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手工制作生产方式。这些改变得益于潮州市工信等部门的支持,该公司位于沙溪的智能工厂完成两条智能窑炉试产调试,进一步投产后,大大提升生产效益。实际上,包括皓明陶瓷在内,潮州充分发挥三环、恒洁等本土龙头企业智能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支持陶瓷企业使用智能制造生产线。

为实现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去年潮州出台《潮州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将经过3至5年的努力,提高经济质量,优化经济结构,走出一条具有潮州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潮州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2.77亿元,增长17%。随着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推进,潮州积极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化车间、3D打印、机械手等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引领带动潮州制造向潮州智造蝶变。

搭好大平台吸聚百亿级大项目

推动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平台,也离不开大项目。

依托区位、港口、交通等突出优势,潮州正以大平台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放眼潮州,凤泉湖高新区、闽粤经济合作区、韩江新城、高铁新城等重大发展平台和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崛起,不断吸聚百亿级资源。

“从签署合作协议到打下第一根桩,仅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饶平实现了。”在潮州临港产业转移工业园,益海嘉里粮油加工潮州基地项目总经理黄斌感慨万分。该项目由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丰益国际旗下的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包括食品工业、饲料蛋白开发、油脂工业3个子项目等,年产值预计超过150亿元,将带动食品、饲料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在位于韩江东岸的凤泉湖高新区内,最新落户的碧桂园智能卫浴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该项目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将采用国际领先的设备和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设计。未来,该园区将建设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智能卫浴产业园。该项目建成后将年产约500万件卫浴产品及500万件智能马桶盖等电子产品。

在潮安南部,空铁“双港”联动效应正在集聚。作为高铁新城片区之一,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建设已经成为释放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活力新的触发器。目前,以皓明为代表的高科技陶瓷制造,以笑咪咪、新乐等为代表的食品制造,以宝佳丽为代表的原材料制造,以胜大为代表的机械制造等已经成为园区的特色产业。预计2-3年内园区将培育出4-5家年产值10亿左右的优质企业,实现产业倍增计划。

一个个项目的落户,带动了产业链的延伸。眼下的潮州,凤泉湖高新区、闽粤经济合作区、韩江新城、高铁新城四大发展平台和临港产业园、东山湖现代产业园等七大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迅猛,形成了总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年产值超2000亿元的产业园区集群,为潮州加快培育千亿产业集群、百亿产业集群奠定基础。

以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做“减法”

外地“大凤凰”飞来筑巢,本土“小凤凰”茁壮成长,潮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拓越宽。而这,离不开潮州对重大项目细致入微的周到服务。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表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要主动作为,多为企业做“减法”,多给自己做“加法”,努力提供“保姆式”服务,多措并举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在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方面,潮州市严格落实“服务专班”“重点项目夜班车”等机制,实行重点工业项目市、县(区)两级政府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加强对重大工业项目的跟踪督办落实,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难题,为企业提供政策、要素、项目和服务等保障。

以碧桂园全球智能卫浴项目为例,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潮州市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市长殷昭举任“攻坚班长”,成员包含发改、工信、财政、司法、教育等10多个行局及相关县区的主要领导。

“早上刚提出的问题,下午就帮我们解决了。”华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副总经理姚明辉也对潮州的办事效率点赞。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43.7亿元,年产值将达129.9亿元。

在此基础上,潮州市工信局还牵头制订出台了《潮州市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潮州市食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文化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9个政策文件,并修订了一批政策,接下来,还将推动出台新型工业用地管理等多项政策措施,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多措并举不断完善“1+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今年,潮州将力争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4亿元以上规模风险补偿基金贷款,推动55家以上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上企业,推荐10家以上企业申报省高成长企业,为潮州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政策引导

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

奖励“机器换人”企业

伴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潮州市工信局牵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化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设立“推进智能化应用专项资金”,今年安排2000万元,引导和鼓励陶瓷、食品、不锈钢、电子、机械、服装等传统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力争今年相关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智能化应用项目达到150个,推动超过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据了解,这些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引进和利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扶持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实施智能化应用提供技术、咨询、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对智能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全市性智能化应用推广、对接、培训等公共服务项目给予资助。

其中,为企业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将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潮州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生产线诊断,通过对企业个性研究,提出企业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促进全市工业企业提升装备应用水平。建立智能化应用项目储备库,对总投资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新、改、扩建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靠前指导协助企业依法依规办理完善用地、规划、节能、环评等相关报建报批手续。

与此同时,“加码”金融政策扶持力度。潮州将进一步畅通银企对接渠道,由相关部门定期向相关银行金融机构推荐,为企业实施智能化应用提供优先优质多样化的贷款融资服务。引导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为实施企业适度降低相关费用,并发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及政策性担保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对实施智能化应用的企业中符合条件的给予优先安排。

此外,将推动应用企业与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组成技术联盟,形成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产品融合相互支撑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观察

化危为机

实现“两不误”“两促进”

今年一季度,潮州全市9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工率100%,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这背后,是潮州市积极引导企业化危为机的不懈努力。

笔者观察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潮州市迅速制定实施“复工复产25条”以及8个部门复工复产工作指引,引导企业实施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广“店企对接”模式、“企业服务专班”等多项做法,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有序推动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民营企业是潮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作为“双统筹”的主力军,近几个月来也展示出强大的抗压力和应对力。一家家企业积极主动投入科研、复工、转产、捐资的行列中,为疫情下的潮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危机中育新机。眼看饶平乃至整个潮州都没有一条口罩生产线,广东吉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立马果断转产口罩,在工信部门的支持下,投入5条口罩生产线,日均可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约20万只。这不仅缓解了社会对口罩的需求,也为企业自身发展谋得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广东非凡实业有限公司投入约1.85亿元建设的智能马桶一体机产业化与机器人应用项目,减少逾四成的用工量,解决了用工难、招工难问题,同时起到人员不聚集的作用。

伴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一批“数字车间”“智慧工厂”的机器人动了起来,“工业智能化生产”模式在此次复产中大显身手。随着更多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步伐的加快,潮州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数读

◎2019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54.07亿元,增长8.3%。

◎2019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2.77亿元,增长17%。

◎2019年,共清理出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566.43万元,已全部完成清偿,清偿进度100%。

◎2019年,共扶持设备更新事后奖补项目8个,扶持企业技术中心项目1个,奖补金额达2284万元。

◎2019年,完成“小升规”79家,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31.7%。

◎2019年,全市已建设开通5G基站122个,5G信号实现中心城区重点区域覆盖。

◎目前全市已认定3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量位居粤东前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 他什么了作文 父母之爱作文 教资作文素材 三年级童话作文 古诗作文 高考作文满分 小学生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 作文 作文点评 礼物的作文 满分中考作文 老师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400字 过年放烟花作文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 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人物传记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 描写猫的作文 踢足球作文 习惯作文 帮助作文 老鹰捉小鸡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