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全面推进“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工作

2021-01-01 04:10:01
相关推荐

从1964年建校以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把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和灵魂,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源于历史、基于现实、体现时代、引领发展、独具特色”的要求,努力打造具有深厚内涵和鲜明特色的高职文化,在文化育人的探索中取得显著成效。

----------------------------

凝练“质量·创新·融合”的文化特色

经过55年的办学实践,学校不断发扬“自强、务实、协力、争先”的学校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自觉肩负社会责任,确立了“面向人人、服务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企业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办学使命,明确了“建设国内一流、海内外有影响的服务区域型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为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思考与回答,学校确立了培养“有德有能有技有为”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理念,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发展的育人之路。

此外,学校根据办学宗旨,明确了“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职业教育先行者、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职业教育领头羊、服务淮海经济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排头兵”的发展定位,构建了具有“质量·创新·融合”独特气质和价值规范的高职特色大学文化体系,为实现学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高起点和坚实基础。

凸显“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追求

文化育人,如何化人?如何育人?学校党政领导积极思考这一问题,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文化建设大讨论,深入研讨剖析学校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确定了“质量”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要义。

学校持续开展“微言话文化·大家谈、大家做”活动,提升全校师生对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认同,着力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作为学校传统,在新生入校时会赠送两个“能用一辈子”的本校学生生产的脸盆,从进校就树立学生的“质量意识”,倡导“工匠精神”。

学校还制定了《专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提炼专业理念,布置职业环境,打造教师办公室、专业教室和实训场所,实验实训室全都实行5S质量管理制度,校园环境中设计“匠心”“笃行”等文化景观,营造“质量”氛围。

另外,学校还实施了四批“精英高职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了10个精英班,强调教学中的“质量”要求;通过组织技能大赛、成立机器人协会等28个专业类社团,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注入“质量”追求,处处营造学校匠人匠心的文化氛围。

营造“求真思变”的创新文化氛围

作为江苏省创业教育双示范(示范校和示范基地),学校历来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注重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通过优化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打造了“一院三园多平台”的实践支持体系,每年开展“成长工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火种”创业大讲堂,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并成功承办江苏省大学生“万人计划学术冬令营”等,厚植学校创新创业文化土壤,多举措、多渠道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5年来,学校师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奖项11项、省市级奖项59项,荣获发明专利74个、实用新型专利539个、软件著作权170项,其中学生获得实用型专利61个。

此外,学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在孵创业企业77家,本校大学生占比70%,涉及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互联网+”产业,带动600多名大学生就业、创造产值近亿元。学校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先后荣获省级大学科技园等13个省级、7个市级创新创业品牌称号,并获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构建“兼容并包”的融合文化模式

学校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六文明”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实现了养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学校通过项目立项建设的方式,遴选“一院一品”学生教育管理项目,实现了个性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建设了九里书院,实施美育工程,成立了非遗文化社团,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

学校每年开展清明淮塔英烈祭扫,评选红色文化宣讲员,举办“信仰的味道”红色故事宣讲会等活动,实现了知识教育与革命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

另外,学校成立青年学习社,并获批江苏省青年学习社称号,每年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骨干培训班,实现了职场教育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

此外,学校将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与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校企合作企业的文化活动结合,实现了专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些年来,学校重视发挥第一课堂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全面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改革,打造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每年开展社团文化节等主题实践活动;学校还创新运用第三课堂网络育人平台,做精做强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开发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出“三类课程”立体融合的文化育人新模式,形成了“知·承·弘”三阶浸润式文化育人品牌。

(数据来源: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新同学作文600字 礼仪心得 作文 关于暑假生活的作文400字 欣赏自己300字作文 山的作文400字 初三英语作文中秋节 四年级期中考试的作文 一篇写风景的作文 我最爱听的一首歌作文 帮助别人的作文300字 乡村风景作文600字 小溪抓鱼作文 分享与分担作文 ps动作文件夹 关于故乡的作文 作文懂你600字 冲动的惩罚作文 写一篇活动作文 鲁滨逊漂流记作文300字 什么什么也美丽作文 上个周末英语作文 摘果子作文100字 以珍惜为题的作文 老师憋尿作文 乐乐作文大全 说明文作文400字 我重新认识了你作文800字 作文家乡的变化300字 关于我的家的作文 制作小玩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