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毕业许多年 为什么我们仍忘不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2021-01-01 23:30:02
相关推荐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朱自清、冰心以文字优美著称。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朱自清不仅文字优美,他还用这些优美的文字搭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我们可以称之为“意境”。“意境”这个词比较常出现在诗词文化中,强调诗词所营造出的氛围与情感。《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令我们难忘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它优美的意境,那么朱自清究竟是如何“造境“呢?

图片来自网络

一、造境“情”为柱石,撑起整个意境世界

重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最主要的特点。朱自清的文学之路是从新诗创作开始的,诗歌重情的特点自然也影响了他的散文创作。《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是情景结合的佳作,下面我们来跟着朱自清老先生的笔端走进他用“情”撑起来的意境世界。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文章开篇第一句,作者就定下了抒情的基调。这种淡淡的烦忧便从作者笔端散入了读者心间。为什么烦忧呢?读者会自然而然地想要探究原因。但是作者的主要目的并不在此,他笔锋一转,读者们便跟着他的脚步走出了房间,踏上了一条曲折幽僻的小道。

图片来自网络

这条“小道”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现实中通向“荷塘”的途径,又是文学中通向意境世界的过渡。沿着这条“小道”走近荷塘,作者便与喧闹的现实世界隔离了,他所处的世界开始变得寂寞、静谧。

当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安静的世界后,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还有些陌生,那么就需要亲近感去消解隔膜。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作者在塑造自己的形象的同时,也让这个形象与大众具有共通性。通过他的介绍,读者们便明白这个世界正是像“我”这样有时候喜欢热闹,有时候想要安静的人喜欢去的地方,从而拉近了读者与这个意境世界的距离,让读者感觉到自在和亲切。

图片来自网络

在看到荷塘的美景之后,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大家的心情都开始由淡淡的烦忧变成了淡淡的喜悦。这种淡淡的情绪始终萦绕在大家的心头,营造出一种飘渺的梦幻感,思绪也跟着向外蔓延。这也使得作者想到了江南的旧俗,想到了采莲的诗歌,甚至不知不觉走进了家门。

朱自清在“造境”时选择了他最擅长的“情”来做柱石,这股淡淡的情也就成了整篇散文的一个中心。好的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作者描写荷塘的文字占用了文章的大量篇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既让读者获得了审美体验,又丰富了文章的审美内涵。

图片来自网络

二、造境|图景,工笔画般的意境世界

令人难忘的意境世界只有情是不行的,它还要让读者感觉到美,那么文章中的“景”的好坏便尤为重要。朱自清长于写景,我们通过他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和《绿》都能看出他观察细致、描写精确的特点。读《荷塘月色》时,读者脑海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夏夜月照荷塘”的画面,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使画面跃然眼前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

1、描形、敷色朱自清的散文被人比作中国画中的工笔画,工笔画与写意画不同,要求巧妙精细。在描绘荷塘图景时,作者先用文字在读者脑海里勾画出了荷塘的轮廓。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塘曲折,荷叶田田,荷杆高低不同,叶形曲线玲珑。这样一幅画面形成,“画家“就开始敷色,荷叶会让人自然的联想到绿色,他要做的是如何让这绿色画面引人注目。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漫天绿色点点白,绿色和白色都属于让人赏心悦目的颜色,尤其是在这安静的、自在的环境下。两种颜色与淡淡的情相统一,又通过绿色和白色的对比使得读者印象深刻。可作者似乎还嫌不够,描形、敷色以后,他还要让荷花鲜活起来。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他用美丽、珍贵、纯洁、精巧的事物去比喻荷花,读者不仅看到了它们的形美、色美,连优美的神韵也一起看在了眼里。

图片来自网络

2、光和影的巧妙运用景有了色才好看,但还不够迷人。景色迷人才会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浮想联翩,这便离不开光和影的衬托。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满月的光自然比平时亮,可月光太亮则会让人觉得清冷。“淡淡的云”本身自带了柔软的感觉,它的出现消减了月光的清冷,又强化了飘渺的氛围。这种温柔的月光洒向整个画面,画面中的高高的灌木、弯弯的杨柳、高低不等的荷叶,它们一边接受着月光的洗礼,一边在地面上、水面上、旁边的景物上投下自己的身影。

影是没有实体的,往往让人感觉无法琢磨。在静谧的夜色与温柔的月光的衬托下,影也散发出了柔情蜜意。阴影像极了烟雾,杨柳也开始犯困,蝉和蛙不再害怕斑驳的黑影。淡淡的情与温柔的景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了一起。

图片来自网络

3、动静对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构建了一个静谧的意境世界,所谓鸟鸣山更幽,能烘托出静的便只有动。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一段话非常写实的表现了朱自清观察细致的特点,叶子与花的颤动、凝碧的波痕、脉脉的水流,这些细微的动静都没有逃开他的双眼。恰恰正是因为这些动静非常的细微,也正好反衬了氛围是多么静谧。

除了景色的动静对比,作者也将自身融进了这对比之中。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句话和文章开头第一句所抒发的“淡淡的烦忧”情感相一致,在看美景时,作者和读者心头都笼罩着淡淡的喜悦,一句“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那股刚刚还在的淡淡的喜悦又变成了淡淡的烦忧。作者的心情由淡淡烦忧到淡淡喜悦再到淡淡烦忧的波动,正是一种“动静对比”。

图片来自网络

结语

图景是意境世界的形,情是意境世界的神,无论朱自清怎样图景,这份景致始终和他要抒发的情感相和谐。他通过描形、敷色、光影、动静将我们眼中见、心中有、笔下无的景色慢慢道来,细细描出。我们读文章时,自然而然的就领略并沉醉于情、理、趣相融为一的意境世界。

朱自清老先生的散文具有浓重的文人气,最动人之处就是他的志诚与写实,没有任何虚饰夸张。正如他的《背影》一般,这些年来感动了几代读者,真挚、淳朴的感情自然流露,这股纯真的情也被称为他散文的灵魂。

《荷塘月色》的结尾,作者用古诗点明文中警策之处,造成一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这是他笔下的“中国作风”,也是当时新一代文人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朝花夕拾作文 幸福的作文400字 旅游记作文 吊兰的作文 参观科技馆作文 莫辜负作文 科技类作文 关于爷爷的作文 风作文600字 超越自己作文 奉献的作文素材 帮写作文 村居作文 感悟自然作文 向前走作文 关于航天的作文 初二作文400字 那盏灯作文 写人的400字作文 元旦晚会作文 写景作文五年级 感动的作文400字 申论大作文范文 红烧肉的作文 北京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我的周末 红色作文600字 高考满分作文英语 酸菜鱼作文 作文封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