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奥斯卡《国王的演讲》:从三点浅析国王成功演讲的人生启示

2021-01-02 06:00:01
相关推荐

《国王的演讲》是一部有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于2011年播放以来,一直受到我们的喜爱,经典影片之所以是经典影片, 它会随着时间的流转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观《国王的演讲》,看到影片中的国王从口吃一步步走向成功演讲,这个过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

电影《国王的演讲》由导演汤姆·霍珀导演,科林·费斯,杰弗里·拉什主演的英国影。整个电影主要讲述一位英国国王在父亲乔治五世去世后,大哥温莎公爵因沉迷酒色,爱美人不要江山,宁愿娶一位已经结过婚又离婚两次的辛普森太太为妻,最后国王职位被弹劾。

乔治六世临危受命,在二战期间为鼓舞民心,乔治六世不得不发表公开演讲。在英国,公开演讲是一种鼓舞民心,振奋人心的一种方式。

但乔治六世却从小患有口吃,一直未曾在公众敢面前发表演讲。记得影片最开始,乔治五世竭力要求乔治六世在公众股面前发表讲话,开始之前由妻子伊丽莎白陪伴,但腿部依旧瑟瑟发抖。站在台前,于千千万万位民众前紧张的说不出话,最后以失败收场。

偶然的一次机会,妻子伊丽莎白经人介绍罗格是一位语言治疗师,就带着乔治六世, 对他进行治疗。于是影片情节展开,开始了两个人的治疗之旅。

影片最后,国王成功演讲,演讲受到举国上下的欢迎,并对正处于二战期间为国奋战的军队人员鼓舞了士气,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豆瓣评分8.4,看到最后,眼泪不禁流了下来我想每个人奋斗的过程会很丑,但结局终归是好的, 我们也会为之奋斗。整个影片情节虽然平平淡淡, 没有什么跌宕起伏,但影片最后却能够抓住我们观众的心,不禁潸然泪下。

国王之所以能够成功演讲,过程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这部有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影片,故事映照出我们每个人身上,而这也是影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下面, 我将从三个方面浅析国王的演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人生启示。

01 幸福的婚姻,需要用心的陪伴与理解

董卿在《朗读者》里面说过:

陪伴意味着有人愿意把美好的东西给你, 那就是时间。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事,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到最后陪伴就成了一种习惯, 约定好了的相逢, 伴你到天荒地老。

在乔治六世与伊丽莎白的婚姻中,因为有伊丽莎白的陪伴和理解乔治六世的情绪, 因为很用心, 最后国王的演讲很成功。

整部影片下来,我想如果没有伊丽莎白这个角色,我想国王都没有机会见到语言治疗师罗格,当然也没有机会成功演讲。伊丽莎白美丽大方,知性优雅,心思细腻。每一次的出场几乎都是陪伴着自己的丈夫出场。

影片在她第一次出场时是陪伴着丈夫,陪他演讲,因为她深知自己的丈夫有口吃的缺陷又不敢面对公众演讲,酒陪伴着他,鼓励着他,虽然第一次的演讲失败,但始终不离不弃。

多次治疗失败后,伯蒂已灰心丧气, 对治疗成功不再抱有什么希望,但妻子伊丽莎白并不如此, 她始终相信他是可以被治疗的。碍于当时的伯蒂(约克公爵即乔治六世)的脸面,伊丽莎白独立找到语言治疗师-莱诺·罗格,仍抱有一线希望。

伊丽莎白要求莱诺到自己住处为丈夫诊疗,但莱诺不愿意,要求必须患者本身来到诊疗室为其诊治。就这样第二次见面,就陪伴着丈夫伯蒂来到治疗室,而这一次的见面也成为了两人友谊的基础。

在之后的每一次治疗过程中,妻子伊丽莎白都是陪伴着丈夫,在丈夫身边 即使帮他做一些琐碎的小事, 妻子伊丽莎白也是心甘情愿,甘愿付出的。在之后国王临危受命之时,因不懂政务,加之父亲去世,各个受到弹劾,举足无措,此时是妻子还在陪伴着他,安慰着他,鼓励着他,最后成功走出了困境。

伊丽莎白用心的陪伴是全程看下来最吸引我的点,他们是相爱的,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 生活在皇室贵族里没有真正的爱情。而他们却很爱护彼此。

在伯蒂口吃的状态下,伊丽莎白发现伯蒂是最爱她的,经过两次求婚失败仍坚持不懈,这种感情坚贞不渝。

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用心的陪伴更让我们艳羡不已, 期待这样的婚姻生活。

很喜欢来自《洞见》的一则故事,作者曾采访过一对老夫妻,他们也曾经非常健康, 就是那种可以手牵着手看夕阳的那种。妻子60多岁的时候,忽然就中风了,后来好不容易有点恢复,但也得做轮椅,说话也结结巴巴。

但看那个丈夫却没有感到什么压力,相反他却认为我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照顾到她了, 以前总是被她照顾的很好,对我就像小孩一样,家里的大小事务,包揽一切。

于是,在老伴中风之后,他就像小孩一样,开始学着做家务,去市场买菜,考虑老伴喜欢吃什么样的菜, 为她做汤, 炒菜;为她洗脸, 护肤。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被他包揽。于是,他开始像一个小孩一样,开始慢慢学习家里的琐事。

以前的他总是觉得自己像是被妻子照顾的像个大小孩,家里的一切从不担忧。但现在真的觉得我是一个丈夫,之前是那么地不体谅自己的妻子,会发脾气,现在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有机会意识到我们的婚姻应是一种你来我往的幸福感。

老伴就是陪着我们一起变老, 相互扶持。他们的感情是一场你来我往的感情, 妻子现在被照顾的很好, 已经七十多岁的她, 开始慢慢学着起来,能够挪步了。

她被照顾的很好,访谈者看到过妻子很多次,每次见她都是那么的开心,笑嘻嘻的。我想妻子是幸福的,因为有老公不离不弃的陪伴,生活才会这么的开心,愉快。一段好的婚姻,可以让人变成孩子。

我们总觉得两个人在谈恋爱的时候才叫爱情, 结了婚就变成了亲情。但我更想说, 两个人走过了这么多年,相互陪伴彼此走到了最后,而这往后余生有你在,才算得上一种爱情。

02 持久的友谊,需要彼此的信任和沟通

伯蒂与莱诺·罗格之间的友谊是这部影片的亮点,也正是由于有了像莱诺这样的一个人的存在, 才让伯蒂有勇气面对公众演讲。

见到莱诺之初,伯蒂是不愿相信莱诺的,因为他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那些挫败感让他对自己的治疗不抱有什么期待,认为这是天生就有的,不会经过后天的治疗就能成功。第一次的治疗不欢而散。

但当伯蒂面对着内外的压力,听到自己的流畅的录音时,又再次找到莱诺。而这次他信任他, 将内心的情感托盘而出,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告知莱诺,而这也正是伯蒂产生口吃的根本原因。

精神分析师的顶尖人物弗洛伊德说,人类个体在童年时经历的种种不愉快事情,将会使其成年之后产生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病。

幼年时的约克公爵不单单腿部变形,左撇子受到强制性改变,并且他还生活在一个亲情缺失的家庭中乳母对温莎公爵的偏爱,对约克公爵的虐待,致使约克公爵成年后依旧经常生病而哥哥温莎公爵也经常嘲笑他的结巴;

即使父亲乔治五世把约克公爵当作继承人培养,也只是会用一些粗暴的方法强迫他改正自己的结巴。

各种强制手段使约克公爵越来越自卑,同时也加深了他结巴的病症,种种原因造成普通的治疗对约克公爵的病症没什么效果,从而使他认为自己的结巴是没有办法治疗的遗传问题,进而走向了 “毁灭”的道路。

但莱诺却相信他并不是由于遗传,而是后天由于环境造成的。并通过与伯蒂不停地沟通,使伯蒂的反抗情绪不那么强烈,逐渐认为自己是可治愈的。

伯蒂对莱诺医生排斥、拒绝、反抗以及质疑,甚至发现莱诺医生的并不是一位治疗师,他没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证明。到最后他完全相信他,并在之后的每一次演讲前都带着莱诺·罗格,而莱诺也是一位获得个人贡献勋章的人,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想一些友谊唯有经过时间的打磨,由怀疑到信任的这个历程才会显得友谊弥足珍贵。

约翰.德莱顿曾说,友谊本身就是一根神圣的纽带,苦难是它变得更加神圣。

两个人共同经历生活中的磨难,情感会因此更加深厚和坚固。因为曾经失去过,我们才会更加懂得珍惜彼此。经历过质疑,才懂得信任是维系两个人的重要纽带。

03 改变自我的前提需要直面自我内心

伯蒂不敢在公众面前演讲的原因实则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伯蒂小的时候受到因口吃受到哥哥的嘲笑;因左手撇子受到父亲的严厉对待;因奶妈偏爱哥哥,伯蒂从小就受到了爱的偏颇,不受重视,以至于长大后心里受到了扭曲,不敢说话,一说话就结巴。

通过与莱诺医生的沟通交流,他逐渐敢于面对内心世界,面对自己。其实,伯蒂自身存在一种自卑情结,过去的经历束缚了现在的发展。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出:人人都有自卑情结。

阿德勒说,所谓自卑情结就是:”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情绪就是自卑情结。“

而过去出现的这些自卑情结,并不是不可治愈的。阿德勒认为我们的过去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可以重新定义我们的过去,以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也就是说,伯蒂 过去的童年经历已经过去,关键是现在的伯蒂如何定义自己的生活, 并为之不断改变自己而不断努力。一个人只有真心新想要改变的人才会真的改变自己的现状。

自我发展心理学指出:“一个人需要去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爱和怕,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迎来真正的改变。”

伯蒂面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最真的自我。大学时期认识一位朋友,家里父母双亲在她求学期间离异,母亲再婚,弟弟归父亲,我朋友就由目前抚养,就这样一家人变成了两家人。

朋友曾在无数个日夜哭泣,朋友是个很要强的人,不敢再朋友面前表现出自己很柔弱的样子,总是故作坚强,每次见她总是很开心,很乐观,看不出她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她喜欢写作,从她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她的成长,他曾经执笔写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看过的人总会感觉大一种酸痛。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不幸,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还好朋友已经从过去的经历中慢慢走了出来。

当一个人喜欢将内心藏得很久的伤心往事说出来时,它会轻松很多。总是自己一个人承受,总会感觉很累,久了,自我的情绪就会崩溃,当她想要说出来的时候,已经释然了。

朋友敢于面对心底最脆弱的一面,我想她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慢慢长大。朋友在思维上的转变,从心的改变才会让自己真正的改变。如若有一天朋友看到这里,我希望她不会介意。过去我们无法改变,改变的只有现在和将来。

如果说你现在所得的,就是过去所造就的;那么未来所想要的 ,就是你现在所需要的努力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指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伯蒂很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和信任和理解,因为小时候自己不被关注,不被信任,不受到尊重。而我们往往对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就越渴望得到。正是由于内心强大的驱动力驱动着伯蒂面对自我。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国王,如果因为口吃而被别人嘲笑,拿来做饭后的谈资,自己也不会受到大家的爱戴。而且当时正处于一种展示的状态之中,德国希德勒发动攻击战, 为了国家不受侵占,为了人民不跑受苦难,伯蒂不能因为口吃,不能当众演讲, 而这种演讲正是向大家传递信心的方式。

内外压力促使伯蒂不得不做出选择,很想受到大家的信任,不能让大家觉得自己就是一位无能的国君。当伯蒂一步步克服自我,获得信心,对待生活个更加热情,亲民, 友善。得到的不仅仅只是外部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一种自尊。

【总结】

我想每个人的经历中都有着像伯蒂一样的经历,有些事要我们直击自己的内心,才能克服遇到的困难。但总是会有些人不愿面对自我,甚至觉得自己说出来后会招来别人的嘲笑,讥讽。长此以往,不想揭开过去的伤疤,只会让伤疤发脓流水,只会更疼痛。

当有一天主动站出来解开自己的伤疤,面对自我,我想一些事情说出来后会更坦然, 内心很更加轻松。不要执着于外界的声音,世界是自己的,需要自己好好生活,认真经营。

伯蒂的口吃,得益于妻子的陪伴,莱诺的治疗还有自己敢于直面内心。他做到了超越自我,有时候想要改变,就不要再原地停留,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就算是挪一小步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在这个过程会很丑,甚至想要放弃自己,但是当自己走到最后, 会看到原来结果很美。

作者介绍:觅阳Sunshine, 喜欢用文字,愿以文会友,记录生活。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期待作文 半命题作文 发现作文 初一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