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月亮与六便士》: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 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2021-01-02 06:00:01
相关推荐

东晋义熙元年八月,陶渊明出仕彭泽县令,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出仕。

三个月后,他的庶妹在武昌去世,悲痛欲绝的陶渊明当即辞去官职,前去奔丧。一年之后,他为了祭奠亡妹,写下《归去来兮辞》,余生从此归隐,再未出仕。

每次想到陶渊明,我内心都会涌起阵阵感动。二十岁的他为了谋生,不得不开始游宦生涯, 可是他偏偏又有着“性本爱丘山”的追求。

于是,他在“耕”与“仕”之间来回往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夹缝中委曲求全,直到五十三岁那年,他远离世俗,选择归隐,终于在山水田园间实现了理想,也留下一段传奇人生,让人千百年后依旧歌颂叹惋。

但当我读到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我受到的震撼绝不比陶渊明给我的少。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故事让我惊叹,古今中外的人对于理想和自由的诉求从未改变,他们为此而奋斗的事迹总是同样让人动容。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本是英国证券交易所的一位经纪人,可是收入稳定,家庭和睦的他忽然疯狂地迷恋上了绘画,为此他抛下家庭和事业,远走巴黎去追寻自己的艺术理想。

不顾一切的斯特里克兰德最终选择与文明世界割裂,远遁到塔希提岛上,彻底归隐自然,并创作出一幅幅震惊世界的绝世画作,成为了最伟大的画家。

对于这样一个近乎“疯狂”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悲剧也好,壮举也罢;自私也好,勇敢也罢,都不妨碍这个故事带给我感动和震撼。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我们的理想和信仰需要一次救赎。就像王尔德所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现实比小说更疯狂

毛姆小说中的人物往往都以现实人物为原型,《人性的枷锁》的主角是以毛姆自己为原型,而《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则是以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高更传奇的一生增添了斯特里克兰德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使其更具有真实性和深刻性。

高更前半段人生是舒适的,舒适的让他觉得乏味。

事业上,他在巴黎证券交易所做着体面光鲜的工作;家庭上,他迎娶了丹麦工业大亨的女儿梅泰,并有五个孩子。这样的人生可谓风光无限,是很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拥有的。

可是,高更对眼前的一切感到乏味,他执意在绘画的世界里醉生梦死。为了追寻艺术理想,他终于抛下一切,来到了塔希提岛(大溪地),仿佛找到了人生的伊甸园。

在这片原始纯粹的土地,高更贪婪地汲取着一切能量。野蛮的性欲肆意生长,现代文明消散殆尽,只有艺术创作的激情在蓬发。

同时,他也因为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而数次自杀未遂,生不如死。仿佛上帝的戏弄,让他在享尽富贵荣华之后再体味“食尽鸟投林,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极致的人生体验,高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创作出了那副震惊世人的经典代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到哪里去?》

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斯特里克兰德最终也来到了塔希提岛,找到了他人生中最后的灵魂归宿,仿佛在长久的压抑中得到了解脱:“好像他那脱离躯体四处游荡的灵魂,不断地寻找归宿,最后在这个遥远的国度回归自身”。

虽然高更和斯特里克兰德在现实中永远不可能相遇,但他们都展现了人类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精神希冀。或许,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他们可以重逢,并为看到曾经的自己喜极而泣。

人性的复杂

法国作家波伊尔称毛姆为“天堂之魔”。“天堂是美好、善良的象征,“恶魔”是邪恶、残暴的象征。这是为了说明毛姆所塑造的人物的复杂性,他们集人类的正邪善恶为一体,比非黑即白的“扁平人物”更立体,比亦正亦邪的圆形人物更饱满。

斯特里克兰德认为婚姻和家庭是束缚自己的枷锁,让自己的精神萎靡,但是他又无法抑制本能的性欲。

也就是说,在他的观念中,婚姻只是发泄欲望的媒介,他拒绝由此产生的责任。所以他抛弃家庭,抛弃爱慕并献身于自己的勃朗什,认为这些不应该成为阻挡他逐梦路上的牵绊。

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与其说是自私的兽性,不如说是被放大了的人类原始欲望。如果简单的以善恶来区分,那么就无法体会到毛姆刻画人物的高超。

斯特里克兰德并非生下就如此“邪恶”,他是在理想得不到施展的困境下,转而“嫁祸”于婚姻,是现实的逼迫让他失去理智,诱发了潜意识里的“恶”。任由他在这种压抑的环境里苟活,那么结果只能是做出比离家出走更坏的暴行。

而斯特里克兰德夫人前后性格的转变,则比斯特里克兰德的“恶行”更让人难以接受。当得知斯特里克兰德并非因为外遇而弃自己于不顾的真相后,她便决定展开报复。

她编造丈夫离开的原因,充分展示自己的凄惨和大度,毫不节制的利用大众的同情心。甚至凭借“丈夫死后”的名声,步入觊觎已久的文学圈,彻底由原本的谦逊大方变为虚伪孤傲。

斯特里克兰德夫人所做的一切伪装和算计,固然是为了报复丈夫的冷酷无情,可是这更是一个单身母亲为了生存做出的无奈之举。

原本美好幸福的人生,旦夕之间化为乌有,而造成这一切的竟然是心爱的丈夫,这种巨大的心理创伤足以让人失去理智。由此带来的性格的巨大反差,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如同斯特里克兰德抛弃一切,追逐梦想一样,斯特里克兰德夫人也不过是利用一切,求得生存而已。

站在人性复杂性的高度上审视他们,一切言行便具有了发生的合理性。毛姆冷静客观的记录这些情节,不是为了让我们评判孰是孰非,而是把人性血淋淋地解剖出来,让我们看得真真切切。

如同沈从文所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做基础,坚硬的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英雄的悲剧与辉煌

如同毛姆在英国文学上的争议一样,他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同样饱受争议。依照世俗的评价标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他抛妻弃子,远走他乡都是违背伦理道德的恶行,不值得理解和原谅。

大众自然不会为了艺术理想而放弃世俗生活,读书致仕,封妻荫子是主流价值观。因此,他们赞叹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境界,但绝不会起身追求。

正如他们一边赞叹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画作,又一边攻讦他“丑陋”的人格,斯特里克兰德的艺术上的成功在世人眼里不过是一出悲剧。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艺术和生活的矛盾。天边的“月亮”代表理想的高洁与遥远,脚下的“六便士”代表生活的污浊与卑微。

可是如果追求“月亮”,为了理想而放弃生活,可以算作人生的悲剧的话。那么抬脚捡起一枚“六便士”,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理想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在斯特里克兰德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让爱玛将他穷尽心血的壁画付之一炬,这个场景所展现出来的冲击力让人久久难以忘。众人或许更无法理解了,抛弃一切,历经磨难留下来了珍品,为何不传之后世,留名青史呢?

因为,在斯特里克兰德心中,自己的理想已经实现了,那高洁的月光已经照耀其身,此生再无遗憾,何须再用“六便士”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不是英雄的悲剧,而是壮士的辉煌,是勇士无声却震人心魄的自由呐喊。

就像陶渊明的《神释》所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下学期作文 自强不息作文素材 描写小兔子的作文 我渴望作文600字 英语电影影评英语作文 100字作文摘抄 六一的作文400 介绍动物的英语作文 横式结构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 鲁迅故居作文 家风作文300字 学生作文网 巴西龟 作文 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 写事作文700字 植物生长过程作文 对未来的憧憬作文 假期旅行英语作文 心中的美景 作文 我最欣赏的人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 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小学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哈利波特英语作文 不一样的世界作文 关于思念的作文 狮子林作文 青春风采作文 家规家训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