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傣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 曾与佛教有不解之缘 其泼水节远近闻名

2021-01-02 08:05:01
相关推荐

一个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在信仰之路上,遭遇过怎样的迷茫心伤?一位褪去光环的勐海土司,在兴教之路上,见证了怎样的起伏跌宕?重塑佛像、重拾信仰,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信众与佛陀的因缘聚合,正在上演。

提到傣族,我们也许最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泼水节。如今,为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版纳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再现泼水节的场景。它原本只在阳历4月13日到4月15日之间举行。其实,该节来自印度的一种宗教仪式,又逐步被佛教所接纳,并从缅甸进入傣族地区。

而同时和它一起传进来的,还有南传上座部佛教。千百年间,正是因为此宗教的逐渐发展,最终成为傣族的一种全民信仰。而这泼水节才能够在这里落地生根,成为傣族最隆重的一种传统节日。由此,也成为傣族这个民族的一个闪亮的名片。

那么,傣族与佛教又是如何结下不解之缘的呢?

清晨4点半,随着悠悠敲响的钟声,西双版纳傣族园里的佛教寺院慢慢苏醒。出家僧众,包括暂居寺院的在家信众,都陆续来到禅修林,从打坐开始了一天的修行。并将刚刚唤醒的身心,投入新的静谧平和之中。甚至村民也来到寺院,用香烛和清水供奉佛陀后,开始他们这一天的日常生活。

从佛陀时代开始,每个月的南传佛教的五波萨他日,也就是斋日。在家居士就有到塔寺、亲近僧团、听闻佛法,受持戒律的传统。因此,每逢斋日傣族信众都要到寺院参加佛事活动。他们向僧团供养食物,以敬信之心交由一位浄人,并向寺院的比库求受戒法。再由住持长老,为信众授戒。

根据上部座经典的记载,佛陀涅槃200多年以后,印度孔雀王朝的阿首咖王(阿育王),护持佛教僧团,举行了第三次圣典结集,完整地送出了律藏、经藏和论藏。结束之后,并委派9支传法团,到世界其它地区弘扬佛法。

其中,最关键的第9个使团,由阿首咖王的儿子,叫摩哂陀大长老。他是带领僧团把佛法传入到斯里兰卡,再流传到其它国家。那么,当年传到我们中国有两个路线:一个是从缅甸,传到我们云南的德宏地区。一个就从泰国的北部清迈,传到我国云南。

但是,如果按照当地的说法,这佛法传入版纳就更早了。坊间传说,当时佛陀和阿难两人途经云南版纳地区,当地勐罕镇的商人遇见两人之后,就真诚地邀请他们到勐罕去传法。

当村民们知道佛陀要来时,为了表示尊重,就把白色的棉布铺在地上迎接他,然而村民们七拼八凑的白布,最后还是不够佛陀走近村寨。于是,人们就把佛陀走过的白布卷起来,重新铺在他没有走过的地方。佛陀被村民的虔诚所感动,就为此地取名叫勐罕,而“罕”在傣语里,是“卷”的意思。

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按照佛陀传记的记载,佛陀他整个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印度半步。不过,佛教来到版纳地区后,逐渐成为傣家人一种难以割舍的千年信仰。

曼春满大佛寺,是整个傣族园的佛教中心,五个村寨的大型宗教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这座相传,始建于公元583年的千年佛寺,是一方傣族信众坚实的精神支柱。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突然有一天佛寺会被摧毁,佛教会从他们的生活中突然消失。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时,大佛寺被严重损坏,所幸留下了寺院的主体建筑。在随后的30年时间里,逐步恢复成今天的模样。2010年,几次重修之后,人们把勐罕镇与佛教的渊源故事绘制在墙上,也绘制下了傣族信众心中深深的伤痛。

1982年2月的一天,间断了十余年的超度亡灵法会,在西双版纳重新举行。上万名佛教徒参加了法会,傣族的僧俗信众,想要超度去世亲人亡灵的心愿,终于了却。而一个民族的信仰体系,也就这样慢慢地艰难复苏。

傣族,由于全民信仰南传佛教。根据该教派的教义,每家的男孩子从小就要出家。男子大概7-8岁起,一般都要过上一段脱离家庭的寺院生活。其中,包括学习傣文和佛教礼仪。

但如果某男孩等到高中毕业后,他也就失去出家的机会,因为,他已是成年人了。如果有选择不出家修行的男子,他会被认为没有教化,不仅受人们歧视,还有可能找不到老婆。然而,近年来这种习俗,正在悄然间改变。

按道理讲,每个傣族男孩到寺院出家是传统礼俗。但是,如今城镇中的男孩多数不太愿意出家。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不想到寺院过着清贫的日子。另一方面,国家实施的计划生育,导致好多家庭只有一个男孩,所以父母也不愿意送孩子出家。

我们站在版纳大桥上,背靠着澜沧江,从过往的车流和人群中,外来的游客似乎找不到太多宗教信仰的痕迹。但是,当我们穿越那些整齐划一的屋顶,找到一座重簷状殿宇时,我们也就找到了傣族人信仰的中心,西双版纳总佛寺。

总佛寺,公元615年创建,先后历经4次大规模地重修。1989年,在佛教全面恢复初期,总佛寺的大殿曾重修过一次。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修得不够大。20多年过去了,总佛寺大殿早已不能满足一些宗教活动。

如今,西双版纳地区,有500多所大大小小的寺院,都已经逐渐恢复。但问题是信众越来越多,而僧侣却越来越少。其中,经济发展、与汉族融合、计划生育政策等等等等,除了这些不可逆的因素之外,傣族人民究竟能不能找到一个办法,来保护他们失而复得的信仰。

从2005年开始,版纳佛学院便与当地汉族中学、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尝试解决僧才培养的难题。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懂得傣文,懂得佛教知识,懂得汉文,更要懂得国家大事等等全能型的僧才。

西双版纳佛学院,创办于1995年,原本设在总佛寺内,由于办学条件有限,十年间只培养了600多名学生。2008年,佛学院搬进了如今在勐泐大佛寺内的新校舍。即便如此,每年也只能容纳一二百名学生。

小编记得,赵朴老居士曾经说过,佛教的生存和发展,主要是依靠僧才。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还是人才。目前,西双版纳大部分的寺院建筑,都已经得到恢复。联合办学的僧才培养模式,也逐渐走上了轨道。

经历了创伤的傣族佛教信仰,正在慢慢恢复。他们深深地知道,要想让傣族僧俗信众对佛法的信仰,恢复到当初那种非常纯净的状态,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以及更好的僧才。虽然,傣族人们的佛教信仰走过风风雨雨,但好在,它仍在继续前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满分作文600 奉献作文素材 柳树的作文 家乡的美景作文 过年英语作文 七年级下册作文 说写作文 红楼梦作文 玫瑰花作文 努力作文 初心作文 离别 作文 蜗牛 作文 孤独 作文 跑步作文 挑战作文 初中600字作文 阳光 作文 人生 作文 作文图片 生活 作文 抄一篇300字的作文 醒来作文600字初中 追梦 作文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作文400字 初一英语作文范文15篇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600字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500字 谁不说俺家乡美作文 妈妈的童年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