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父母的界限:给孩子真正的爱》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是父母该遵守的界限

2021-01-02 11:00:02
相关推荐

#每周读懂一本书#晓晓 2020年第20本(4月份第2本)《父母的界限:给孩子真正的爱》,阅读时间2020年4月6-8日。

作者:明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家,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指导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资深心理专家明天根据20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精选40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案例,向读者展示了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深入解读了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破解了不良亲子关系背后的秘密。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从出生开始要经历一个精神胚胎期,其中蕴藏着心灵成长的密码;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

大人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事实上扼制了孩子的自我成长。

所以,大人用心良苦的“教育”往往并不能取得想象中的成效,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

做父母首先要明白,家庭教育的成败的关键不是什么专业的教育方法,而是和谐的亲子关系。所谓是和谐的关系其实就是宽松的成长环境。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长的环境是安全的、温暖的,能够自由地思考、感受和行动。

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成为了亲子关系的基石。

对于孩子而言,自由非常重要,因为自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胚胎可以充分地获得发育,也意味着孩子的意志得到了尊重,他被允许并鼓励走向自我实现,被允许并鼓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相反,假若父母做不到对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不是真正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越强,孩子的反抗越强烈

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对自己的父母说:

“如果你们不管我,我也许会成才;如果你们管我,那我连成人都很难。”

孩子之所以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有多严重,已经让孩子有了窒息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做出多么极端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每个父母都在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按照自己设计好的线路去走,于是严格控制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友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殊不知你越是这样强烈的控制欲越会将孩子推的更远。

在这里,我们无意谴责这样的父母,因为每一对父母都想将最好的爱传递给孩子,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强烈的控制行为,是因为他们的童年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就应该是父母给孩子的爱。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变成一种“控制——反控制”的较量。除此之外,还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自理能力会越来越差,责任感会越来越弱甚至根本没有责任感;另一方面,他翻身掌握主动权的欲望会越来越强,他的攻击倾向会越来越明显,他在人际关系上的困惑会越来越大。

难道不控制,就是让孩子自己随心所欲的成长吗?当然也不是。

民主不等于放弃父母权威

我们倡导的是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要求家长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和孩子交朋友,这对于建立亲密、融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民主不是不讲度。如果孩子的作用显得超乎寻常地重要,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这就扰乱了家庭系统固有的层级关系。

父母需要划定界限,在一些大是大非和原则性问题上丝毫不能妥协的接触上,再给与孩子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和自由生长的权利。因为没有谁可以在一种被控制的状态下长期生存的,成年人做不到,孩子更做不到。

所以,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更“听话”,不是增加对他的控制权,而是要学会放手。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

每一对父母都会说,我们给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哪儿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呢

可实际上呢,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你这次考100分,就带你去游乐场玩;

你这次考试拿到前三名,我就给你买那个玩具;

.......

这种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就习以为常了,细想,这怎么能算是物条件的爱呢?分明是每一件都是有条件的,相当于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告诉孩子,你如果不足够优秀,就不配得到爸妈的关心和爱护。

一位教育家说,父母分3种:

第一种父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

第二种父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

第三种父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做第三种父母。

父母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要拆除自己内心的价值观里“炸弹”,不是大家认为的优秀就一定要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纵观我们的周围,人人都做到优秀是不可能的,但人人都能幸福的生活是可能的。

不要要求孩子是完美的,给孩子贴山更负面标签,折射出父母内心的脆弱。往往越是要求孩子完美的父母,通常是父母在某些方面的欠缺,让父母感到了深深地焦虑,是父母的这份焦虑让他们越来越强势,越来越有控制欲。

父母要帮助孩子提出消极自我的定义,不仅如此,父母也要做到不要给孩子随便贴标签,要经常鼓励孩子,引导孩子扬长避短。

童年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决定了成年之后与他人社会关系模式

心理学普遍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

那些和父母关系紧张或从小在精神上备受压抑的孩子,长大性格可能扭曲,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残忍虐待、伤害他人的行为。

试问,一个人如果从小没有被善待,长大后他如何能善待别人?

一个人如果从小没有获得温暖和爱,长大后如何能给予别人温暖和爱?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而和成年后的年龄、学历、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每对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爱孩子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发展,同时也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一,对孩子适当放手

第二,将孩子的快乐指数放在重要位置。

第三,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

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正确看待爱情

青春期孩子最显著的特点是反叛和自我表现,反叛的是别人对他的约束和漠视,表现的是自己的价值和地位。青春期孩子那些被家长视为“眼中刺”的反常行为,不过是他们寻求自我价值的一种渠道。

而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也同时进入了爱情的萌芽阶段,那么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正确看待爱情,则变成了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

家长不能武断地认为爱情是成人的专利,是孩子的禁区,或者将爱情教育看作色情、流氓或者丑恶的东西,对孩子打上封条。

这样只会增加孩子对爱情的好奇心,甚至传递给孩子错误的婚恋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在这里,他将“爱”提高到“成为一个人”的层面来认识,其意义值得我们深思。爱不是随着人的生理成熟而自然具备的。

作为一种崇高的情感形成,它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才能形成。而且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情,而是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标尺。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

1.要对孩子的性别给予承认和赞赏家长首先要承认孩子的性别,让男孩认识到自己是男性,女孩认识到自己是女性。性别认同是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这会让他对同性的性别特征抱有好感,并希望拥有这些性别特征。

2.为孩子树立榜样加以引导家长应当认识到,爱情教育的目的不是去教孩子如何谈情说爱,而是教孩子如何在做人的过程中拥有人世间这份美好的感情,如何去获得幸福的人生。

通过积极的爱情教育,让孩子去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高尚与卑劣,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爱情观。

如何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

1.正视而不是回避,将孩子的“恋情”自然地带到阳光下。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倾向时,家长先不要动怒,要理解和接纳他已经长大成熟并有了感情需求的事实。

2.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讥讽他处理早恋问题,疏重于阻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爱情现象。

3.让家变得更温暖。分析孩子的早恋行为,其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原因就是寻求情感上的温暖。在离异家庭或不和睦家庭长大的孩子,早恋的概率比和睦家庭的孩子高出40%,而且早恋的年龄也比和睦家庭的孩子提前2~3岁。

青少年虽然宣称自己已经是大人,但骨子里他们还非常依赖父母,心理上也很需要父母的认同和支持。

所以,如果家对他来说是个温暖而且可以完全放松的地方,他在家里拥有自信和安全感,那么对外寻求慰藉的渴望就不会那么强烈,纵使他已经身处一段恋情中,当恋情陷入困顿时,他也会向家庭求助。

所以,当知道孩子早恋后,父母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要认为他犯了大错而对他大吼大叫、大发脾气。如果孩子觉得父母已经不再爱他了,相比而言,那个“亲爱的他(她)”对自己更好、更具吸引力,孩子就会义无反顾地投向外边。

父母溺爱孩子,其实是在补偿童年的自己

许多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无论孩子提什么要求都会无条件满足,这种看似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但其实只是溺爱,从小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会在无形中养成一种对父母毫无边界的进行索取的习惯,而这样的行为模式一旦养成,则必定成为他成年后的在社会关系中与别人的相处模式,即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与责任。试问一个这样的人怎么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呢?

父母之所以使出浑身解数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其实是在努力让自己心里感到舒服。因为这样的父母在儿时一定是经历过爱的缺失或者经常被忽视的。

父母要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正视自己内心的创伤,尽量自我疗伤,争取展现给孩子的是一个有着健康人格和健康心态的人。

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中的熊雄妈妈,就是一个溺爱孩子的妈妈。

熊雄妈妈因为小时候没有享受到父母足够的爱,那个看似成熟、懂事的“小大人”其实在心里充满对爱的渴望。

在她自己当了妈妈后,她无限制地给予儿子爱,其实是在无限制地补偿自己。通过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子来补偿自己那个“内在小孩”的缺憾。但是这种无限制地包办代替是儿子真正需要的吗?

当然不是,这是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它剥夺了孩子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索的机会,导致孩子迷失了自己。

由于熊雄当时还小,溺爱的弊端并未显现出来,而且好像还有很多正面效果:听话、懂事、成绩好,但是其“自卑、没有自我”的心理隐患是存在的。这就是熊雄后来突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

家庭不和、父母吵闹、母亲歇斯底里,的确会给熊雄的心灵带来一些伤害,但是更大的伤害是母亲对他放纵的爱。

所以给孩子他需要的爱才能帮助他成长,而不是将父母认为的爱强加在孩子身上,那样做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明白父母的界限在哪里?

即明白,什么是父母该承担的责任?

什么是孩子该承担的责任?

而不是说父母将孩子的所有责任都承担过来就是对孩子的爱,那样只会剥夺了孩子正常成长的需求,并不算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每周读懂一本书 # 晓晓 2020年第20本《父母的界限:给孩子真正的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不再胆小作文 防侵性作文 春节英语作文80词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 心里话作文400字 元宵节作文初中 感恩作文800字高中 三年级作文下雪了 关于孝道的作文 学校打屁股作文 我与社会作文 感恩作文600字初中 我喜欢画画作文 我的好朋友400字作文 优秀中考作文600字 学习的意义作文 学滑雪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在阳光下成长作文 我战胜了困难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自画像 记事的作文400字 圆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日语作文 日语作文我的一天 周记作文500字 我最爱的食物作文 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新年活动作文 你是我的榜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