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奶奶一生最内疚的事 告诫孙女 年少应知亲情重 不留遗憾在余生

2021-01-02 11:00:02
相关推荐

1999年,一位百岁老人无疾而终。老人生前,总有各色各样的人来问她同一个问题: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从第一个人问这个问题开始,老人始终都是一个答案:不馋。老人一辈子没住过医院(不是没去过医院),一次小手术没动过。一生的饮食习惯:再好的东西只吃七八分饱,从来不馋。人人都想长寿(甚至有人还想长生不老),但不是每人都能做到“不馋”。人活百岁,已是天赐,又能无疾而终,乃大福报。但老人一直不敢奢求大福报,因为她的心中始终存有让她遗憾而内疚的事。每当老人对自己的孙女李梅说起往事,总会提起那件让她内疚不已的事,而每当触及到那件事,老人都会潸然泪下。这时,老人总会告诫孙女李梅,年少应知亲情重,不留憾事在余生。

百岁老人

李梅的奶奶名叫尚云丽,出生于一个特殊的年份(戊戌变法),那一年是1898年,比老舍大一岁。奶奶的父亲是正黄旗汉军的参领,三品武官,红顶子。老舍是满洲正红旗,父亲只不过是个普通旗兵马甲。奶奶所在的正黄旗与老舍所在的正红旗,虽然离得很近都在京师内城的东北,但奶奶表示从来没见过老舍(舒庆春)。那时,相信奶奶家一定比老舍家优渥,毕竟父亲是三品的参领,但几十年后,人生大反转,奶奶依然在普通人的行列中行走,而老舍已成了大作家,人民艺术家。奶奶羡慕读书人,因为自己大字不认得几个。但她总会强调不是自己脑子不好使,而是旗人不让子女上学。奶奶经常以自己的脑子好使,记忆力惊人而自豪,她说她能记得三岁那年,母亲和奶妈抱着她逃跑的情景。

老舍

那是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京师一片混乱。旗人家很多二八大姑娘,听说白鬼子和黑鬼子糟蹋人无底线。刚烈的品性,让她们宁愿自己结束自己,也不能让白鬼子黑鬼子碰自己。当然,不愿死的,就只能逃,尤其那些有孩子的家庭。父母不舍得“一走了之”,留下自己的孩子孤独地生活,况且那种情况孩子也很难独活。

八国联军

奶奶的父亲作为参领,自然要听从命令抵抗敌人,自知不敌,也要拼死抵抗。而奶奶的母亲和奶妈自然不能在家里坐以待毙,选择逃难。三个人中还有一个是小脚,就是那位奶妈。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即使是小脚,逃跑的速度也毫不落后。奶妈怀里还抱着三岁的奶奶,而奶奶的母亲只背着一个包袱,即使这样,奶妈抱着奶奶却跑在了前面。三人逃出北京城没有多远,就跑不下去了。从来没出过京城,突然逃出来,却不知道向哪里逃。

八国联军

奶妈抱着奶奶一刻也没有休息,她想继续向西逃,似乎那样才能多几分安全。但奶奶的母亲却泄了气,她不愿走了,抱怨走不动了。一辈子没出过京城,这次算是第一次出来,刚逃出京城,就感觉离京城很远了。奶妈抱着奶奶,只能听从主人的,之后她们在附近找了一个马棚作为藏身之所。旗人好养马,骑马,所以京城周边有很多马场,马棚。当时,三岁的奶奶自从出生哪见过这种逃难的阵势,只知道在奶妈的怀里大哭不止。当时孩子哭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怕让敌人发现。那样大人和小孩可能都会遭殃。

逃难人

那时,摆在她们面前有三种选择:一是抱着孩子继续逃跑,但从没出过城的她们,似乎早已慌不择路,她们不知道哪个方向有敌人,哪个方向没敌人。二是,抱着孩子,三个人待在原地,但孩子的哭声可能会让她们暴露在敌人的目光与枪口之下。三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扔掉孩子,那样孩子确定会没命,但两个大人可以活命。看着孩子不停地哭,奶奶的母亲犹豫再三突然做出了一个狠心的决定,“干脆把孩子扔了,这样哭下去,肯定会被到来的敌人发现,那时全都没命了。”当奶奶的母亲把这个万不得已的决定告诉奶奶的奶妈时,还没讲完就被打断了。没想到奶妈和孩子一起大哭起来,伤心地说道:奶奶(奶妈对主子的一种称呼)你不要这孩子,我要,你怕连累,我不怕,你跑不动,我抱着孩子继续逃。”

晚清两个孩子

说到这里,奶妈一边哭着,一边抱着正在大哭不止的孩子,就要起身跑。奶奶的母亲也哭起来了,对奶妈说道:“我也是没办法,孩子是我的,我难道不心疼,但孩子一直哭,敌人来了我们肯定会被发现,那时不是死那么简单的。”奶妈知道主子的那层意思,她不是没考虑过,但她不管怎样,都不会抛弃怀中的孩子,即使豁出自己的一切。奶妈虽然平时唯命是从,但此时她的眼神中露出了从来未有的坚定。她坚定地说道:“这孩子是我从小奶大的,我自己的孩子在去年生天花死了,我也只回家看了一眼,现在我只有这个孩子了,我还指着她长大给我养老呢。”(旗人对奶妈相当重视,如果被奶大的小主子出息,可以为奶妈养老,或者凭借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帮助奶妈的家人。具体参照康熙皇帝对曹雪芹祖上的恩宠)。

小脚奶妈

奶奶的母亲又何尝忍心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抛弃,自己虽然没有奶过一天,但那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不到万不得已,谁又能做出那种狠心的决定。奶奶的母亲听到奶妈的哀求,看了看三岁的奶奶,只说了一句“死就死在一起”。当人连死都不怕了,还能有什么顾虑的,她们就这样在马棚里闻着马粪味躲一天算一天。不久,传来消息,朝廷和联军和解了,逃难的可以回城了。虽然马棚救了三个人,但她们对这里没有留恋一天,迫不及待地向城里跑。就在她们跑到城门口时,正好遇上了奶奶的父亲。奶奶的父亲一直守在城门处,但他不敢走远。他知道,如果三人活下来,肯定会回来,如果三人死了,他也未必能找到。他就在城门口守着,等着三人能奇迹般出现。

参领

当她们见了面,恍如隔世。尤其奶奶的父亲能在这场必败无疑的战争中活下来,简直是奇迹中的奇迹。三人回到家,家经过战争的洗礼已经不成样子了,但也比那个马粪味十足的马棚要强得多。就这样,一直到奶奶十五岁,大清灭亡前夜,家里再也没有经过大风大浪。大清灭亡,对于旗人来说那是致命的打击。“铁杆庄稼老米饭”不存在了,旗人只能自谋生路,然而无一技之长的他们大部分只能坐吃山空。最终命运只能以悲惨收场。奶奶的父亲是参领,还有山可啃。就这样过了两年,奶奶出嫁了。爷爷也是旗人,但没能吃上皇粮,从小练习马步箭,弓刀石,就是为了考取马甲,吃上皇粮。没想到,还没考,大清完了。爷爷的头脑还算转得快,既然不能成为“铁杆庄稼老米饭”,那就干脆自己干。爷爷经营起了果子摊(现在的水果摊或水果店)。爷爷每天都是天不亮出城到大山里收新鲜水果,然后,运到城里卖。奶奶嫁给爷爷,虽然在生意上帮不上忙,但生活照料周到。

卖水果

奶奶出嫁后,奶妈就和奶奶的父母住在一起,奶奶也时常回家看他们,当然最经常拿回家的就是新鲜水果。1916年,奶奶的父亲去世了,那一年,做了仅仅八十几天皇帝的袁世凯也驾崩了。奶奶的父亲对袁世凯没有好印象,但又不得不佩服,他认为大清灭亡,他丢掉了“铁杆庄稼老米饭”都是拜袁世凯所赐,而袁世凯一个汉人能让满洲权贵低声下气,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奇怪的是,两个人赶了个前后脚,离开了这个世界。

袁世凯

奶奶的父亲去世后,奶奶就把母亲和奶妈接到家里养老,方便近身伺候。那时爷爷的水果摊生意做得相当不错,甚至还雇了人在别处开了几个摊子。奶妈过去后,奶奶就轻松多了,原本应该奶奶做的家务活,就被奶妈一人包揽了。奶妈不仅做得快,还做得细。奶奶的母亲不会做家务,也不懂得怎么做,而喜欢和附近的一些聊得来的妇女打牌。她们这些没有事的妇女经常打“清水牌”,早上不吃饭就开始打,打到吃饭的时间也不会停下来,而是叫上“盒子菜”,一边吃一边打。(注意,那时就有外卖,不过外卖小哥隶属于饭馆和饭庄)

晚清民初几位妇女打牌

可见,奶奶的母亲享了一辈子的福,除了那次在马棚里闻着马粪味度日如年的日子。但就是这样享福的人,却没有活过一辈子吃苦的人。奶奶的母亲没有活过奶奶的奶妈。奶奶的母亲临死前,“告诉了奶奶,庚子年发生的一切,并叮嘱奶奶一定要照顾,伺候好奶妈。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你。”奶奶记住了母亲临终的叮嘱。然而,很快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直奉战争打来打去,当时的北京混乱不堪。爷爷的生意也是一落千丈,出城收水果更是不安全,最终只能关门歇业。祸不单行,就在这时,奶妈却得了乳腺癌。

军阀士兵在街头

此时奶奶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生意关门,要考虑下一步怎么走,奶妈生病,是否应该治疗。治疗奶妈的病最大的把握就是去当时北京最好的医院协和医院,当然治疗的费用也是个无底洞,治疗的结果谁也不能预料。奶奶可以说进退两难。而那个临终前的叮嘱时刻萦绕在奶奶的耳边“照顾好奶妈,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你。”奶奶知道不能再犹豫下去了,她决定不惜倾家荡产也要为奶妈治疗。

协和医院

然而,奶奶的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奶妈的反对。奶妈拒绝的理由很干脆,是那样的让人无法反驳。奶妈对奶奶说:“我知道,得了乳腺癌,在那种医院是要开刀的,而我不能把自己的身体给外边看。”这句话,放在现在似乎让人不敢相信,但在那个年代,却又不得不让人思量再三。想想光绪二十六年,那些原本还有大好青春的姑娘却选择结束自己,也不让别人碰,而这种观念同样出现在奶妈脑海中也就不足为奇了。奶奶还是以为奶妈怕花钱,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家里有钱,并让奶妈安心治病。奶妈还是那句话:“不让医生给她开刀,不能把自己的身体给外人看。”双方一个劝,一个抗,直到有一天,一个人的到来结束了这一切。

奶奶

一天,奶奶家的门前突然出现了一辆骡车。赶车的年轻人,自称来自三河县,是奶妈的侄子,来接婶子回老家。奶奶惊讶不已,从来没听奶妈提起过。奶奶只知道奶妈的儿子二岁就得天花死了,丈夫在儿子死后不久也去世了,家里没有什么亲人了。原来,这位年轻人确实是奶妈的侄子,也确实是来接奶妈回老家的。

骡车

当初,奶妈知道自己得了病,就偷偷地找人写了一封信寄给家里侄子,让侄子务必来北京接她回老家。奶奶知道奶妈要回老家,自然是百般地阻止。奶奶早已把奶妈看成自己的母亲,要为其养老送终,况且奶妈有病在身,北京的医疗条件是最好的,即使不愿开刀治疗,也许还有其他的保守疗法。然而,奶妈执意要回老家。她对奶奶说:“我啊,这辈子离开老家太久了,儿子死,回去了一次,丈夫死,回去了一次。我得了这病,也不知道什么侯就……,我想死后和他们爷俩葬在一起。您就成全我这个心愿吧!”奶奶眼泪夺眶而出,她不知道怎么劝说。奶妈看到这,忙说道:“三河县离北京也不远,到时,我可以再来啊!你也可以去认认路啊!”奶奶答应着,“一定会去三河县。”

三河县站牌

最后,奶妈还是走了,看着滚滚而去的车轮,奶奶想,家里一旦好点,一定会去三河县认认路。之后,奶奶有了孩子,一直没有时间践行她的诺言。而这一等就是三年,三年后,当奶奶同样坐着骡车赶到三河县后,才从奶妈的侄子口中得知老人已于去年过世了。这件事让奶奶内疚了一辈子,每当提起这件事,奶奶都会潸然泪下,并告诫孙女李梅:年少应知亲情重,不留憾事在余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谦让的作文 骑马的作文 关于鲁迅的作文 投诉信英语作文 写景作文六年级 追逐梦想的作文 高考三卷作文 有关创新的作文 妈妈真好作文 假如我什么作文 摘抄作文500字 关于兔子的作文 关于反思的作文 作文优美语段 写人的500字作文 旅游计划英语作文 成长作文200字 优秀作文三百字 开学的第一天作文 写事作文题目 传递正能量作文 写警察的作文 风俗习惯作文 关于农村的作文 叙事作文700字 我的家乡作文结尾 作文大全350字 关于雷锋作文 友谊作文500字 关于时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