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点亮孩子眼中的光

2021-01-02 12:10:01
相关推荐

入秋后的贵州毕节纳雍,多阴雨。位于老县城半坡上的纳雍五中,三栋校园建筑合围成了略显拥挤的校园空间。沿着窄路顺坡而下,周遭民房交错、巷道纵横。集市、商贩随处可见,车辆、行人来往熙攘。

中午时分,学生纷纷走出校园,直奔菜市场。简单买一点白菜、土豆,他们转身朝出租屋走去。“忘不了学生提着白菜放学的背影。”黄小林从广州天河中学党委书记职务退休后,放弃多家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百万高薪聘请,只为点亮孩子眼中的光。

担任纳雍县第五中学执行校长一年来,他带着广州的先进教学理念一头扎进深山。强化师德教育、提升教学效率、加强励志教育和以身示范帮扶。在他的指导下,纳雍五中创造了高考历史性的辉煌。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2020年高考,纳雍五中二本以上上线678人,二本上线率48.78%,比上年提高11.32个百分点,增长30.22%。数百名孩子考上大学,数百个家庭的命运将被改变。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周甫琦 李鹏程 冯艳丹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课堂上的“不速之客”

急促的上课铃过后,纳雍五中的课堂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混坐在同学中试听课程。时间过去了五分钟,任课老师才“姗姗来迟”。

“不速之客”来自广州,他是广州天河中学党委原书记黄小林。曾荣获全国教学大赛和现场讲课比赛一等奖、全国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40多次。

这位当过兵、扛过枪,上过山、下过乡、有44年工龄的老校长,曾两次到纳雍进行对口帮扶和党性教育活动。

“寒冬腊月,有的孩子没有棉衣,虽然身体在瑟瑟发抖,但眼中却充满渴望知识的热情。”彼时,黄小林便下定决心,退休之后先到纳雍义务支教一年。

“尽我所能帮助大山深处的孩子,实现走出大山将来回报社会的夙愿。”出发前,黄小林只想着趁现在还有能力,去做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更有意义事情,为后代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到了纳雍五中,黄小林才发现,这里的贫困远超自己想象。纳雍五中位于老县城的纳雍一中老校区,校园建筑已超过30年。

锈迹斑斑的桌椅、简易的厕所……超过5000名学生分在70个班里。走进教室,“前贴讲桌、后挨墙壁”,挤满了70多名学生,教室后门合不上。

“这里的学生上课非常安静,而看到老师这么散漫。我非常吃惊,也很生气。”黄小林发现,当地的许多教师把经济落后地区的办学条件差、学生基础差看作是常态,他们的工作节奏松散、对学生宽松也是常态。

“没有好的教风,就不会有好的学风,成绩提升更是无稽之谈。”上任不到3个月,黄小林深入高三课堂听课140多节,并在课后与任课教师深入交流,指出课堂教学过程中优点和不足。

打铁还需自身硬。他深知,老师的教学水平之基,在于其知识储备。有些教师本身学识不精,导致了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出现纰漏。

为了督促老师提升知识水平,去年12月份毕节市诊断考试期间,黄小林要求任课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

“考试题目你自己都不会,还怎么教学生?”黄小林亲自监考,而且定下规矩:成绩“良好”以下者,需要重考;不及格者需要写检讨。

黄小林的做法在校园内传开,老师们议论纷纷。但此举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老师们为避免出丑,开始争相学习。

各备课组每周须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人每学期须上1次备课组内公开课,各学科组每学期须组织不少于4节学科组内示范课,教导处每学期须组织4节校级观摩课。

黄小林特别重视校本教学研究,他引进广州教研的好做法。通过上述系列教研活动,教师们互相取长补短、学习借鉴,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每个月,他还联系广州市天河中学骨干教师到纳雍五中开展同题异构课和高三教学诊断。优质的榜样使老师们开拓了视野,受益匪浅。

在他的“敢抓敢管”下,当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可喜变化。“现在老师们都希望去听课,因为不仅仅是批评,还有指导。”纳雍五中教导主任杨融见证了这一政策带来的教风变化。

学生对此感触也很深。“听老师课,为老师改错。一名校长为学生、老师费心费力,我作为学生都非常感动。”说到黄小林的这一做法,高二学生李常平如此评价,“现在早上有早读、晚上有统练,老师更加关注我们,大家都自觉学习。”今年刚进入高三的学生王维华说,高三刚开学没多久,班里就冒出了好几匹“黑马”。

学生们的励志导师

“坚持到底、决不放弃!”“敢于拼搏、勇于胜利!”……

7月4日,高考前三天。纳雍五中的会议室里热闹非凡,学生们坚定、嘹亮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整个下午,连续三堂,黄小林仅有匆匆喝个水的休息时间,马不停蹄地为纳雍五中的1400多名高三考生作《沉着冷静、分分必争》考前动员讲话。

“做自己的赢家,不要跟别人比较”“紧张是正常的,不紧张那是超人”……黄小林在动员中金句频出。他充满激情的演讲赢得十多次掌声,全体考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向考场。

这样的励志教育刚开始让这里的师生很是陌生。过去,纳雍五中的考前动员主要强调诚信考试,填写诚信承诺书。

“这样的做法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增加了学生心理负担。”多年教学经验告诉他,学生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临场发挥,作为老师应该做的是思想动员和情绪鼓动。

“励志教育是动员学生主动学习,激发进取和拼搏的心。”在黄小林看来,交给学生知识,不如激发他自己的能力。特别是贫困生,能让他们从自卑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增强自信。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平时,黄小林每周会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精神鼓励和学法指导,一面点名表扬努力学习的学生,一面总结上周问题和下周计划。“黄校长是学生们的励志导师,给纳雍教育带来了一股新风。”杨融如此评价。

长此以往,学生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有了显著的变化。“黄校长是个很有气势的人,始终向我们传递着不败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气。”今年考上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的卢宇航,在刚刚升入高中时曾经是班里成绩垫底的学生。他在黄小林的激励下改掉了很多坏习惯,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教风和学风的改变,高考成绩是最好的证明。今年纳雍五中高考考生总共有1390人,二本以上上线678人,二本上线率48.78%,比上年提高11.32个百分点,增长30.22%。其中,一本上线人数51人,一本上线率3.66%,增长20.40%。因为疫情影响,纳雍县其他中学高考成绩均出现下降。

“建校以来上线率最高,受疫情影响最大,毕业班生源最差,师资力量最不均衡”,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杨融非常激动,也舒了一口气,“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黄校长对高三年级的精心指导,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都是一个很好的交代。”

铁汉的柔情时刻

暴雨如注,雨水顺着校门口的斜坡顺流而下,漫过卢知美和姐姐的脚背。姐妹俩背着包撑着伞,踉踉跄跄穿过泥泞的小巷来到菜市场。一如既往挑选了白菜和土豆,姐妹俩转身相拥着走向出租屋。

因为学校位置所限,纳雍五中一直没有学生宿舍。学校95%以上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有的学生回家一趟甚至要大半天。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独立在学校外租房学习生活就成了常态。

“孩子们自己租房子,买菜、做饭很是让人心疼。特别是看见他们中午放学后匆忙从市场提着白菜回家的身影,更加不是滋味。”学生们在困境中仍然渴望知识,更坚定了黄小林支教的心。

工作中,军人出身的黄小林做事雷厉风行,以严格、严肃著称。而生活中,他也有柔情的一面。他时刻不忘学生单薄寒酸的身影,也忘不了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

对教育扶贫就是挖穷根、绝穷路的最好的途经。纳雍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还有不少学生家庭经济存在困难。他不仅从广州调动资源帮扶,还自掏腰包资助3名学生。每人每个月400元,直至高考结束。

“现在贫困没有什么自卑的,都是历史原因。对有志者而言,贫困和挫折也是一笔财富。”一直由奶奶单独抚养的高三学生周孟琴是黄小林第一个资助的学生。

“黄校长对我们贫困生付出了很多,千言万语都感激不尽。”说起黄小林,周孟琴泣不成声,“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有能力去回馈社会,帮助他人。”

坚持以学生为本,黄小林还改变了纳雍五中的许多高考传统。每场考试,他和老师到考点送考,还落实考生吃饭和午休场所;考完后,他还组织老师指导学生填报志愿。“这里的孩子父母很多不在身边,有的也没有文化,老师就要承担这部分责任。”黄小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挂职期满时,他主动为纳雍教育管理和高中教育策略做出一份诊断性的报告,并对全县中小学校长、高中中层以上干部、全县高中物理老师分别举办了业务培训课。“小林校长为纳雍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名师队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纳雍县的教师纷纷点赞。

“黄校长是个铁汉,在这里却看到了他的柔情。”受黄小林感染,今年从天河中学过来支教的老师董明感慨: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还能取得成绩不容易。

因为父母重病急需回家尽孝,原本打算再留一年的他不得不结束支教回到广州。说到纳雍五中的未来,黄小林很有自信。他说:“现在的做法已经传承下来,明年本科率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

9月16日,黄小林走完最后一次班级巡堂,悄悄离开纳雍五中,踏上了回广州的路途。与他同行的还有纳雍五中的23名老师,他们将来到广州天河中学跟岗学习一周。

“感谢黄校长您的关心,让我知道不是我一个人在困难中战斗,而是有很多像您一样的人在我身后支持和保护着我们。”高铁上,黄小林翻开了受资助的学生宋皎的感谢信,强忍住泪水。

“这里的孩子淳朴、善良、向上,相信教育终会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他心里交织着感动和不舍。

■特写

破土而出的少年

又是一个雨天。晨曦微露,卢知美悄悄打开房门,来到客厅把前一天剩下的两个土豆放进电饭煲里,简单蒸熟后,就是她和姐姐卢春平的早餐。

毕节纳雍地处乌蒙山腹地,是国家深度贫困县,土豆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在纳雍五中,有4000多名学生,他们独立地上学、生活,上课、买菜、做饭则是他们的日常。如同质朴和平凡的土豆一样,这群少年能吃苦、有韧劲、有闯劲。

去年,广州天河中学党委书记黄小林退休后,放弃多所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百万高薪聘请,主动要求到纳雍县义务支教,用一年的时间让纳雍五中在2020年高考中逆势上扬,创造校史最佳。在新的教学理念浇灌下,这群少年犹如土豆一般,从山里探出头看外面的世界,期待破土而出摆脱贫困的命运。

能吃苦:一个月只吃一顿肉

纳雍五中位于旧县城,周遭民房鳞次栉比,小巷参差。这里不仅居住着在周边工作、做生意的人们,不少五中的学子也寄居其中。

一张床、一个桌、一条椅,两个简易收纳柜,就构成了卢知美和卢春平临时的“家”。平时的餐饭就在合租的公共客厅,一个简易灶台上完成。

每天,就读高一的卢知美会稍早于姐姐起床,提前做好早餐,目的就是让读高二的姐姐多睡一会。“有时候前一天没剩什么东西,就不吃了。”到了中午放学时间,姐姐卢春平则会在回家的路上,顺道买好当天的食材,回家做好一天的饭菜。

土豆是食谱上的“常客”。妹妹洗菜、姐姐切菜,妹妹煮饭、姐姐炒菜,姐妹俩默契配合,不到10分钟,一份青椒土豆片就已出炉。

“土豆耐吃、好做,还便宜。”酸辣土豆丝、孜然土豆、干椒小土豆……都是卢春平的拿手好菜,“不想给家里加重负担,几乎一个月只吃一顿肉,中午就把午饭和晚饭都做好”。

卢家姐妹俩是家里8个小孩中的大小孩,全家收入来源却只有母亲一人。“一年的租金就要2300元,平时生活我们尽量省吃俭用,20元能吃3天。”

纳雍五中的大部分学生家住偏远乡镇,一个人独立在学校附近租房生活学习成为了唯一选择。“学校有5000多名学生,约80%都在附近租房住。”黄小林备受感染,“最让我动容的是学生中午放学,提着两根白菜回家的背影。”

条件艰苦,却很少有人抱怨。卢知美和卢春平家住玉龙坝镇河家院村,大车换小车,还要走一段进村的山路,从学校回家一趟要花4个小时。“很少回家,其实家里居住的环境也好不了多少,甚至没有像样的房间。”

“虽然环境简陋,但好处是离学校很近。”在纳雍五中读高二的学生郭佳佳独自一人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她说,从小就是这样过来的,吃点苦不是什么大事,况且能读书不能叫吃苦。

有韧劲:“苦读三年书,造福三代人”

卢知美今年18岁,却仍在读高一。“母亲常年在外务工,跟着她换了几所学校,每换一次都要重新读过。”卢知美曾换了三所学校,相当于多读了一个初中。

在纳雍五中,大龄学生的现象并不罕见。“在不同学校兜兜转转,导致了很多学生就此辍学外出。”杨融说,而这些孩子虽辗转反复,物质条件贫困,但精神气很好,要读书的观念在他们内心一直没变。

今年,为了节省租房的费用,卢知美跟随姐姐来到了纳雍五中,一起挤着。她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终于有了个安定读书的地方,还有姐姐在身边。”

平时,姐妹俩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外孤单,她们的日常开销很大一部分用在了电话费上,“我们和妈妈几乎每晚都要通电话,问问她的情况。”

在高原山区,土豆展现了惊人的可塑性,碾泥、摊饼、炸块儿、做粉丝,丝毫不逊色于小麦、稻谷。

这群少年也如此。上学、做饭、生活,样样都是自己搞定。

“很多时候孩子们生病了都是自己硬扛过去。”在杨融看来,土豆耐寒、耐旱,足够的韧性让它能在高山生长,这里的孩子同样有着这种品质,独自在大山深处成长。

早上6时30分起,晚上11时30分休息,这是大多数孩子的作息时间。有时,下完晚自习还要独自摸黑走小路回家,面对空荡荡的房间。

“小时候就一个人住,已经习惯了,被子盖住头就不害怕了。”今年读高三的张娅雪从小学四年级就独自住校,吃穿住行在她看来都是平常小事,重要的是收获知识。

因家庭变动,李长平这个高三的学费是由姐姐辍学打工提供。他用鲁迅的一句话描述自况:“愈艰难,就愈要做”。

从贫困村而来,姚敏在高一入学时,心里便已经有了笃定的信念:“苦读高中三年,能换来三代人的幸福。”

“在这群孩子的身上有一股韧劲。”黄小林深受触动,他们吃苦受累,百不称心,养成了坚忍的性格。“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有闯劲:走出大山,走向大海

“我想去大城市”“我希望去到广州去上大学”……面对镜头,少年们或腼腆、或开心、或坚定地说出了自己未来的梦想。

老师是他们最为向往的职业。“黄校长对我帮助很大,他的到来也改变了学校的风气。自己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尽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入读高三的周孟琴立志成为一名像黄小林一样的老师,在社会上传递爱心与善意。

“老师是神圣的职业,遇到好老师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愿意像我们的老师一样将自己的知识倾授给下一代。”张娅雪说。

在姚敏眼里,“老师是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人,也是最能改变我们的人,我也想向他们看齐,传授给学生,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

传授知识,改变命运,是老师的职责,也是梦想的最终目标。

“走出大山,去到外面,学到更多,最终改变家庭情况,让下一代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卢知美和卢春平不想让贫穷继续传递。“现在的贫穷不可怕,如果未来仍然贫穷,才是我们的失败。”

郭佳佳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接近儿时的梦想。“做一名医生,能在家人需要的时候体现自己的价值,并能帮助更多的人。”

李长平想学习计算机,接触全球最为领先的科技,摆脱大山的束缚。“只要有梦想,奋斗才有目标。只要我努力,就能不断接近并实现它,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说。

过自由的生活,帮助贫困的人,是高一新生赵紫妍的愿望。在她的房间里,贴着许多风景画和明星海报。她说:“外面的世界很好看,我想闯出大山去,走到更广阔的地方。”

眼中有光,心中有火,这群少年吃了不少生活的苦,有着许多说不出的经历,却依旧热爱并努力朝着阳光生长,期待破土而出。

■数读

广州对口帮扶贵州毕节市、黔南州,开展交流互访89次,选派52名校长、教师到组团式帮扶学校挂职,接收37名教师到结对学校挂职学习,开展专题培训、校长论坛等帮扶活动93次,培训两地教师22945人次,投入227万元援建信息中心、播音室等各类场室12个,争取各类社会捐助62万元资助321名贫困生。

近年来广州帮扶贵州,精准对接需求,在扶贫的基础上加大扶智力度。目前,共有414名挂职教师、医生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在毕节、黔南工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蚂蚁怎么写作文 这个星期发生的事作文 小学生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 一种花作文 美丽的紫荆花作文 写平凡的作文 自己的梦想作文500字 面对挑战英语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400字 关于无私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作文全部 豆腐脑作文 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澳门作文400字 四年级语文五单元作文 身边的风景也美丽作文 什么给我勇气作文 运动会作文拔河 所见作文400字 触动心灵的声音 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题 中考优秀满分作文600字 笔神作文 抓螃蟹的作文 最后一次六一作文500字 20年后家乡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五年级作文 关于写人的作文600 去朋友家玩的作文 英语作文常用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