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9影响力榜出炉 创新浪潮下中国马拉松从量变到质变还有多远

2021-01-02 13:05:01
相关推荐

4月7日,人民体育和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发布“2019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以下简称“榜单”)。榜单为连续第五年发布,在往年评估框架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增加了赛事品牌创新、参赛选手个人视频服务等指标,更加符合当前国内马拉松赛事发展和传播的规律和趋势。

在榜单发布的同时,人民体育邀请了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相如,新华社高级记者汪涌,新体育网专职编委谭杰,自媒体“丁丁runner”陈远丁,专栏作家、赛事顾问、直播解说员王晓刚,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等数位业内重量级嘉宾,围绕2019年中国马拉松新特点、赛事创新与赛事品质、中国马拉松是否进入质变阶段等话题对榜单进行了解读。

2019年北京马拉松盛况

中国马拉松呈现普及化、国际化、速度化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官网赛事日历显示,2019年,获得田协认证的马拉松及路跑类规模赛事达到355场,比2018年有小幅增加。而据榜单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31个省(市、区)有 285个地级市举办过马拉松赛事,举办城市数量已达到了全国城市总数的85%,赛事普及化已经成为中国马拉松发展的大趋势。汪涌表示:“2019年,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覆盖范围从一、二线城市,逐渐向三、四线城市扩张。”李相如也认为,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发展开始进入比较平稳和理性阶段。

随着赛事数量的增长,国内马拉松赛事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020年3月,国际田联正式授予上海马拉松白金标赛事称号,而据榜单统计,截至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共有国际田联金标赛事12场、银标赛事2场、铜标赛事10场,而2018年,国内获得国际标牌赛事总量仅为14场。在王晓刚看来,国际标牌化成为了2019年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新特点,“是否具备国际标牌成为赛事的硬区隔标准之一。”

中国马拉松赛事在不断成长,跑者也在2019年更加成熟。谭杰表示:“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来自跑者,从马拉松热潮爆发到现在,已经有超过5年的时间了,跑者们在经历了最初新鲜喧闹的阶段之后,开始变得有明确的追求,很多人非常明确地希望在成绩上提升自我,几乎每个人都越跑越快。‘快’的标准不断提高,跑得快的人也越来越多。”他认为,跑者水平的进步,促使赛事组织者必须正视跑者在竞赛方面的需求,也必须在人、技术、服务理念等专业性方面投入更多。

2019年重庆马拉松以高科技助力赛事服务

赛事创新要守住赛事品质的红线

2019年,“创新”成为了中国马拉松行业中的热门词汇。“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环保创新”等元素为赛事融入了更多内涵,也为跑者提供了更多运动之外的收获。但是,对于仍然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马拉松而言,如何保持创新和品质之间的平衡成为了一个“成长的烦恼”,而在这个问题的解读上,几位嘉宾保持了高度一致。

李相如表示:“一些围绕用户体验的创新活动大大提高了参赛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但要注意的是,创新是有条件的,赛事创新的基础是遵循规则精神,这是比赛和办赛的底线。赛事的高品质首先是赛事要规范、要专业。在此基础上,可以发挥办赛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陈远丁认为:“赛事品质的提升离不开赛事创新的经年累月的积累。” 同时他提出了三点赛事创新需遵循的原则:第一,专业性是红线。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能损害赛事的专业性,或违反专业性等赛事规则、规律。第二,人性化是目的。赛事创新讲究不折腾,不要瞎折腾城市、市民和组委会自己,不要折腾跑者。赛事创新要以服务好跑者、服务好城市为初心。第三,特色化是核心。赛事创新不是一味做加法,而是要适度、均衡,结合城市、人文、民俗的特色,打造赛事特色。

谭杰也认为,赛事创新要以赛事定位为基础。“如果定位为速度型赛事,那就需要在赛道设计、比赛时间优化、招揽优秀业余选手方面发力;如果是以推动所在城市旅游为定位,那就应该在季节选择、住宿饮食推荐等方面发力。”而回顾近年来国内马拉松赛事不难发现,有些组委会以打造“完美”赛事为目标,以期在各个环节推陈出新,不但自顾不暇,跑者的参赛体验也并未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对此,谭杰表示:“其实,在马拉松赛事领域,留给创新的空间并不多。靠创新提升赛事品质,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如果赛事公司踏踏实实按照基本规律办赛,完全可以保证赛事的质量和吸引力。”

社交平台成为马拉松传播主战场

新媒体时代赛事传播逐鹿社交平台

除了如何提升赛事品质,如何高效传播赛事也成为各大赛事举办方思考的重要问题。在社交媒体、短视频、自媒体愈发发达的时代,赛事传播策略也需相应做出调整。汪涌认为:“马拉松集竞技与全民参与于一身,两者诉求不同。每位跑者都是自己的英雄。传播策略第一是专业,第二是多元,第三是互动。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具备很强的整合能力,通过整合传播,提炼出不同赛事的价值观和赛事的个性。”陈远丁则表示:“现在并不缺传播介质和路径,欠缺的是好故事。马拉松赛事文化的深耕才是重点,传播策略因时因地制宜即可。”除了及时调整传播角度和策略,谭杰认为赛事官方传播力也非常重要。 “马拉松赛事传播过程中,赛事的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非常重要。要打造自己的媒体传播矩阵,面向不同赛事参与群体,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

去年马拉松赛事中,跑者个人定制视频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赛事借助社交平台传播影响力的新战场。根据榜单的统计,去年有7场马拉松赛事提供了跑者个人定制视频服务。对于这样一种新生事物,几位对其的评价不一。王晓刚表示:“个人视频服务体现了马拉松赛事增值服务下沉、人性化、多媒体融合、立体传播的新特点。应该会成为一种趋势,毕竟是求新求变的突破。”汪涌也认为:“由于5G时代的到来,无视频不真相。从技术提升到社区交流互动等趋势来看,跑者个人视频肯定会像图片一样,成为有品质的赛事的重要标配。”而谭杰则表示:“不看好这种形式,因为绝大多数跑者出现在自己视频中的形象,不突出、不够完美,基本不具有收藏价值,当然就更难产生传播效果。”李相如也认为:“个人定制视频会增加赛事组织方的赛事成本。提高赛事服务水平,要与市场化相结合,定制活动要遵循市场规律。我国马拉松赛事,由于城市之间、赛事组织方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整体上服务水平和质量已经比国外服务都好,真正是把跑者当上帝了。但要注意不能过度服务,要科学合理,要合规。”

多布杰出战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马拉松比赛

谈“质变”还需靠硬实力说话

2019年是中国马拉松成绩爆发的一年。据榜单统计,全年中国本土选手共有男子10人、女子7人达到了东京奥运会参赛标准。而董国建在柏林马拉松上创造的2小时08分28秒,成为了中国马拉松历史第二好成绩。有人说国内选手优秀的成绩可以证明中国马拉松已经进入质变过程,谭杰对这种说法表示了肯定,他说:“中国马拉松提高的标志,就是每一个水平段的跑者都越跑越快。这样水涨船高,中国顶尖选手的水平才会提升。在目前国内这种状况下,专业选手水平的提高,一定是被业余高水平选手激发出来的。”

但大部分嘉宾认为,部分精英选手的突出表现还不能代表整个中国马拉松的水平,中国马拉松谈质变还为时尚早。李相如认为:“2019年我国选手创造了许多优秀成绩,但我认为还处在量变的积累过程,真正代表中国马拉松进入量变到质变需要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马拉松成绩作为标志。”陈远丁表示:“中国马拉松目前确实改变了人红戏不红的局面,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这并不代表中国马拉松进入量变到质变的阶段。竞技体育就是靠成绩说话,我们能否过得了东京奥运会这一关,我们能否整体有提升、突破才是真正的考验。”王晓刚也认为:“顶尖精英运动员的成绩突破只能代表一方面,职业选手整体板凳厚度、征战国际赛场的名次、业余精英选手水平、破3人数、中位成绩、办赛数量、参赛人数这些都达到了,才算质变。”

汪涌认为,中国马拉松只有达到了以下五点才能真正实现再上一层新台阶。一、中国持续拥有一批世界级的优秀马拉松选手;二、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稳定在三千场左右;三、跑者数量、全马和半马跑者数量等均有大的提升;四、跑步主题公园覆盖全国所有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拥有超过半数以上拥有适合十公里以上跑步距离的体育公园;五、各大中小学热爱跑步的师生比例大幅增加,校际交流比赛成常态。而谭杰则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数字,他认为有实力打破全国纪录的人数达到5-10人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提升中国马拉松水平。

根据榜单分析及专家解读,我们不难看出,2019年中国马拉松在创新浪潮的驱动下,呈现出普及化、国际化等令人欣喜的发展态势。同时,伴随着“新基建”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智能化、网络化也势必成为中国马拉松产业发展的方向。唐维红表示,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新基建”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马拉松产业在内的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也应该紧密结合“新基建”等国家战略,借助新技术、新科技、新场景,获得新能量,实现新突破。

虽然岁末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蓬勃发展的中国马拉松按下了暂停键,赛事的延期或取消无疑让2020年中国马拉松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在几位专家看来,此次疫情也给中国马拉松提供了“冷思考”的机会。唐维红认为,这段时间的宅生活激发了大众健康和健身意识的觉醒,“增强自身免疫力”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共识,为未来开展包括马拉松在内的全民健身、打造更丰富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谭杰表示:“疫情期间,赛事公司修炼内功,优化流程,甚至优胜劣汰,都会在下半年和明年有所体现。”王晓刚则认为:“疫情过后,民众会更关注全民健身。时间维度放到未来两三年来看,中国马拉松的体量和增速仍会攀升。”

从2011年的10余场赛事,到2019年接近1900场,近十年来中国马拉松实现了数量爆发式增长。但从量变到质变,却非一朝一夕之功。不仅需要时间积累、文化沉淀,也需要我们的赛事修炼好内功,在守住赛事品质红线的同时,大胆创新。正如汪涌所说:“赛事创新遵循的是对马拉松心存敬畏,对42.195公里赛道心存敬畏。”我们相信,只要赛事和跑者都对马拉松运动秉承着一份敬畏之心,中国马拉松事业将再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阅读:

“2019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TOP100发布2019马拉松传播报告发布 5G、消费升级成为发展趋势鲍明晓:疫情改变不了中国体育持续发展薛原:四个维度感受中国马拉松发展之“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