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杨绛批评张爱玲 相貌难看一脸青春痘还爱出风头 被世人高看了

2021-01-02 17:45:01
相关推荐

文·段宏刚

杨绛(1911年——2016年)和张爱玲(1920年——1995年)都是现当代成就显著的女作家,文学地位不容置疑,至今,她们的作品仍然深受喜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两人可以算作是同一时代人,但在杨绛的一些文字里,并不愿意跟张爱玲平起平坐,也不认同自己跟张爱玲是同一辈人,仅把她当作下一辈人来看。

杨绛祖籍浙江无锡,青年时期曾在苏州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读书,后来转入清华大学求学,在此认识钱钟书先生并喜结连理。之后,她先后执教于上海、北京两地的高校,工作之余,创作和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终成一代著名作家。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前半生在上海求学并走上文学之路,大部分作品也是在上海创作完成,并取得很高成就,跻身到文学大家之列,一时间风光无限。在后半生,张爱玲漂洋过海来到北美生活,并在这里了却此生。

按理说,两人不在同一座城市生活,更没有在一起工作过,但是,并不影响两人相互谈论和评价对方。

她们在生前都是大名鼎鼎的才女,笔耕不断,在报纸上的曝光率很高,相互之间阅读对方的文章,是经常能遇到的事情。

1931年——1937年,张爱玲就读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在校期间尝试写作,她的名字和文章频繁出现在校刊《凤藻》上。

与此同时,杨绛的外甥女石定果也在该校读书,跟张爱玲属于校友。同学们时常能看到张爱玲穿着旗袍,勾勒出曼妙身姿,行走在校园里,如同一道移动的美景,走到哪里都会引起关注。

作家的成长离不开编辑,如果说作家是千里马,那么,编辑无疑是伯乐,正是编辑的发现、抬爱和支持,才让作家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辉煌。

张爱玲一生遇到许多帮助过她的编辑,有一名叫丘彦明的编辑,曾对她无私帮助了8年。后来,尽管张爱玲在后半生去异国他乡生活,但丘彦明仍然没有忘记帮扶她,两人时常书信联络。

1981年7月,杨绛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出版,丘彦明读过后觉得不错,很快又买了一本寄给远在大洋彼岸的张爱玲。

张爱玲读完此书,本着不得罪编辑的原则,在后来写给丘彦明的回信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杨绛新近的《干校六记》真好,那么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

也许,这句话只是张爱玲的客套话,但也确确实实点评了杨绛的文风,不失为一个中肯的评价。

杨绛也有自己的伯乐,她的伯乐是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先生,他曾长期跟杨绛、钱钟书有合作关系,经他之手,在刊物上发表了夫妻二人的许多文章,在相互合作中,他们成为挚友,结下数十年深厚友谊。

杨绛在2016年5月25日去世后,社会各界都自发缅怀她,受《湖南日报》之约,钟叔河拿出杨绛生前写的两封书信,请人代笔,写了一篇名为《用生命之火取暖——杨绛致钟叔河信两封》的文章,很快被报纸发表。

在一封里,杨绛谈到了张爱玲,涉及内容如下:

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石定果)和张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痘),同学都看不起她。我说句平心话,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

杨绛写这封信的日子是2010年1月20日,她为什么要这样苛刻、尖酸地评价张爱玲?若结合时代背景和两人经历仔细分析下来,少不了三个原因。

其一,文人相轻,或者说是女人之间的嫉妒。

如果以世俗观念来看,文坛也是名利场,文坛的蛋糕只有那么大,却要很多作家来分,你切得多我就切得少,任何作家也摆脱不了名利的诱惑,文人相轻之陋习,在古今中外的作家中间存在,就不足为奇。

张爱玲早就看清了这一点,因此,她很早就懂得借文学之名让自己出人头地。

到1944年,张爱玲刚过第二个本命年,就已经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封锁》等小说,即刻成为上海滩,乃至全国炙手可热的美女作家,受到许多才子的热烈追求。

春风得意之时,张爱玲说出了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在张爱玲说出这句话时,杨绛创作的几本话剧《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也开始在上海公演。然而,比起此时红透半边天的张爱玲,年长9岁的杨绛显得有些落寞,她的作品没有给她带来那么多鲜花和掌声,在文学上,她始终被张爱玲压过一头。

民国时期诞生了许多才女,比如,吕碧城、石评梅、萧红、林徽因、陆小曼、孙多慈、凌叔华、谢婉莹、潘玉良、吴健雄,等等,但在张爱玲面前,没有一个敢说自己的才华能超越。

张爱玲出生于名门,天生丽质,天资聪颖,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年纪轻轻就名满全国,因此,才引起其他才女的嫉妒,况且,嫉妒也是女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之一,再多么通情达理的女人也会产生嫉妒之心,只是多少、强弱的问题。

杨绛这样评价张爱玲,可以说是嫉妒心在作祟。

其二,文学理念上有很大差异。

张爱玲身上流露着崇尚自由的个性,在文学上亦是如此。

丘彦明在《人情之美》里记载了一个小插曲,1961年10月,作家王祯陪同张爱玲游览湾岛花莲,两人无意间聊起文学,张爱玲先从丁玲谈起,又谈到大陆小说,最后她说内地作家都是按照一种模式来写作,不会有好东西的。

事实上,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中,也是这样做,她认为:为艺术服务是文学最纯粹的目的,若给作品里夹杂其它想法,就违背了文学的初衷。

尤其在40年代初期,也就是张爱玲红得发紫的时候,她依然坚守自己的文学信仰,把创作视野始终聚焦在女性身上,专注于刻画女性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以浓墨重彩揭示封建礼教文化对女性的摧残,对社会矛盾和人性阴暗进行了深刻批判。

而此时,华夏大地正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文学作为武器来提升民族凝聚力,展现作家的家国情怀。

当其他作家几乎都响应的时候,功成名就的张爱玲却没有这样做,并且,她此时嫁给了著名汉奸胡兰成,张爱玲有些“自私”的做法,引起了其他作家的强烈不满,即刻成为批评对象。

其三,年龄上存在差距,导致观念分歧。

文坛讲究排资论辈,毕竟,杨绛年长张爱玲9岁,接受文化熏陶的时间早,社会阅历更加丰富,按年龄算得上是张爱玲的前辈,把两人算作同一代人,勉强也能说得通。但是,杨绛的外甥女石定果跟张爱玲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做过校友,这层交道让杨、张二人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促使杨绛有意把自己跟张爱玲看成是两代人。

况且,张爱玲后来居上,在文学成就上压了杨绛一头,就更让杨绛难以释怀,不愿正眼看待张爱玲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我想拥有什么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电影英语作文 老师的作用作文 关于劳动的作文200 暑假作文题目大全29个 写人物作文300字左右 300优秀作文 二年级的暑假生活作文 描写飞机的作文 仿写作文评语 少年责任作文 改变自己作文 许嵩高考作文破记录 有关朋友的英语作文 放假第一天作文 感恩母校500字作文 我想有个星期八作文 足球比赛作文500字 公益活动作文 初二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假如我是一朵花作文 有趣的蚂蚁作文200字 打屁股作文1000000字 伟大的母爱作文400字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作文 和睦相处作文 紫叶酢浆草作文 先抑后扬写人作文600字 写景作文大全300字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