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元朝东南沿海战火频发 纵火习俗 消防严峻 朝廷如何预防火灾?

2021-01-02 19:00:01
相关推荐

“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水火无情,这个成语出自于元朝杨梓的《豫让吞炭》。元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也习惯了运用火器。所以,当时的火灾现象频繁,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更是防不胜防。

《元史·五行志》中,记载的火灾共有八百余起,而未列入史料的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东南地区的火灾发生率居高不下。尤其是杭州,“数百年浩瀚之地,亦因大火,日久凋敝”。

(一)、燎原烈火,百姓之祸

“杭州路大火,燎百家”;“杭州大火,燎三百家”;此外还有南方的宁波以及扬州等地,也是火灾频仍。元大都的皇宫中,亦不能幸免。

照常理而言,东南沿海,气候湿润,当不应发生火灾。而宫廷内院,防守严密,也是非常不该。着火的场所,主要集中于学堂书院还有寺庙、宫殿以及官府等地。那么,为何元朝火灾如此频繁?

1. 战火流离,肆意燎原

“是月,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是岁,始定都于杭”。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之前曾长期作为南宋的实际首都而存在。当时的元军,攻打杭州时曾经用过大量的火器,所以在当时杭州频繁发生火灾并不稀奇。只是当时杭州还未完全成为元朝领土,但在元朝的史书中却早已将其划入。

因为东南沿海地区,曾经长期在南宋的统治之下。崖山之后,很多人仍然有着深深的芥蒂。而且,当时高压的民族政策,压得很多人喘不过气。所以,有些人明面上无法与元朝抗衡所以,只能趁着官府不备而恶意纵火。

“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太阳火气,常为毒螫”。端午节有着除恶的习俗,当然这个恶并不是暴政或者恶人,而是虫害。但当时的汉人们,却给它赋予了一层更深的含义。在五月初五这日,就开始纵火以给元朝统治者打击。

所以,东南沿海一带的火灾,大都出现在端午节前后。可见,当地火灾频繁发生的原因,有一部分是人为刻意造成的。

2. 无心之失,不可抗力

“制衣农孙姓失火,接连数十里,火光一片”。因为古代的消防意识不到位,而且灭火设备也达不到,所以很多都是家中不小心着火,然后殃及他人。而且,元朝的军火库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在东南沿海一带最多。

这些都是非常容易着火之物,况且当时的火铳威力很大。一旦发出,必然会引起熊熊烈火。此外,当时的丝质物品很多而且房屋也多是木质结构。失火以后,很难扑灭。就像杭州还有宁波这种大型城市,灭火工作最为困难。

杭州曾经连续两年大火,烧的整座城池都凋敝不堪。除了人为的因素以外,还有天灾。俗话说“人定胜天”,但是大自然的力量始终不是渺小的人类所能抗衡的。至正二十三年,夜晚天空突然雷电交加,而后大火自城东升起,烧毁了近一半的城池。

此外,还有温州也曾经因为地震而火光滔天。这些地方,本就是富庶之地。人口密集,自然管理上也会加大难度。所以,火灾的主要原因分为人为的和天灾。人为的也有故意的与无心的。因为当时的灭火设备和防火意识不过关,所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积极应对,别无他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然东南沿海一带,都是所谓的“南人”。但也属于元朝的版图,统治者不会坐视不管。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多去世一个人,就代表少了一个奴隶;而多焚毁一间屋舍,就代表自己的政绩减了一分。更何况,有人因为火灾流离失所以后,就会成为潜在的社会不安分因素。

1. 自上而下,形成制度

“行至淮东,闻杭城大火烧民庐几尽,仰天挥涕曰:“杭,浙省所治,吾被命出镇,而火如此,是我不德累杭人也”。当时别儿怯不花被出任江浙一带最高官员,到了淮东时,就传来了杭州大火的讯息。他仰天长叹,快马加鞭,即刻赴任。

因为频繁发生的火灾,使得统治阶层非常震惊。而且,也实行了责任到人制。若是谁的辖区,发生重大火灾,必定会受到严惩。丢官弃爵不说,还有可能会获罪入狱。路、府、州、县,四级联动,而且在乡里间也有乡绅负责,监察火灾情况。

“孰云可扑灭,况非燎于原。钱塘辐辏地,居处层楼巅。版墙不隔尺,万家手可传。一遭回禄灾,乐岁如凶年。”朱德润的这首诗,详细的记录了元朝发生火灾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应急处置反应。

每个基层地方,都有寻官。他们再发生火灾时,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带领百姓进行救援活动。

2. 赈济有方,以备有常

“帝闻之泣下,丞命百官救护”。每当发生重大火灾时候,皇帝往往都会先惩罚自己。严重的,还会颁布“罪己诏”,以向天下昭示。而后文武百官,开始检讨自己的责任。当然,这些都是表面工夫,元朝对于受火灾的民众是有补助的。

御史台就是总览全局的消防管理机构,它所辖的肃政廉访司,是专门负责审查百官对于火灾受灾情况以及各种补助情况的落实。如果出现任何纰漏,主管的官员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在史料中关于受灾情况的记载才会如此详细。

作为一方的父母官,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不希望自己的辖区内频繁发生火灾。为了更好的稳定人心,元朝在救火方面还是下足了工夫。而且,还规定若是地方火灾过盛,镇守的将士们不能坐观其变,而是要积极的投入到灭火的工作当中。

此外,更是严令禁止士兵趁着火灾出门抢掠。若是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就会直接处以极刑。为了能够及时的扑灭火灾,元朝统治者可谓是下足了工夫。但还是要防患于未然,他们不但制定了灭火的机制,在防火上面,也是颇下心思。

(三)、预防为主,不宜轻视

火灾发生以后,必然会对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损失。所以,尽管应急措施再到位,损失的东西也是难以补救的。所以,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火安全。显然,常年发生的火灾使得元朝统治者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制定防火应急措施之余,他们也积极的筹备发生火灾以前的各种工作。

1. 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诸城郭人民,门之水瓮。积水常盈,常置”。元朝统治者,命令百姓们都必须准备好充足的水,而且是专水专用。若是发生火灾时,谁家没有就会因此入狱。并且,对于那些恶意纵火者,也是绝不姑息。

尤其是,在王公贵胄的庭院中防火的,严重者可株连九族。若是随便防火,不论是在官府还是百姓家中,都会以强盗论处。可能会面临流放或者入狱的惩罚。严刑峻法之下,肆意防火者少了很多,但是江南地区仍未断绝。

因为当时具有很深的民族矛盾,所谓的“南人”们只得将自己心中的怨愤以防火的形式释放出来。当然,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举动。在元朝以前的各个朝代,夜间防火都是由更夫负责的。当然,这并不是他工作的全部。

元朝为了更好的处理火灾,设有专人巡察防火。并且,还制定了非常严厉的火禁制度。如果谁家到点了,还灯火未熄,就会被警告。第二日,也会被叫到官府中询问。可见,元朝是彻底被这些火灾整怕了。否则,也不会如此的大费周章。

2. 安抚人心,以免动乱

火灾发生以后,再去想的办法,都属于亡羊补牢。而在没有灾难发生在之前,要做的除了积极准备以外,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将灾难的损失降到最小。很多的耐火材料,在此时应运而生。“火得木而生,得水而熄,得土而尽”。

所以,当时大力提倡用泥土做房屋,尽量的去代替木材。就像灶屋、蚕房还有牛屋以及储备粮食的仓库,都尽量不用木头。因为这些地方,非常容易发生火灾。而用土块制成,不利于火势的蔓延。而且,在大型城市中还会有专门的避火场所。

《马可波罗》中记载,杭州当时的石塔就是专门用来避火的。每当这个时候,就是人心涣散之际。趁火打劫者,不在少数。元朝对此也是制定了严格的禁止政策,如果谁要是趁乱想要劫掠财物,将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此外,对于灾民的抚恤工作相对而言也比较到位。因为东南沿海地区,曾经长期属于南宋。而自己作为一个外来人,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只有面面俱到,才能做到长治久安。

结语:

元朝东南沿海地区,之所以会成为火灾的重灾区就是因为很多人恶意纵火,当然也有无心之失,还有不可避免的天灾。为了应对,元朝制定了法律,同时也很注重赈灾工作。

参考文献:

《元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作文 我的理想作文500字画家 以树为话题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片段 的那一刻作文开头结尾 我的好朋友小学作文 作文大赛获奖感言 给我快乐作文 关于励志的作文 小荷作文序言怎么写 英语作文建议信开头 小学生如何学好作文 优秀作文200字左右 我懂得了分享作文 描写地铁的作文 他也很可爱作文 4年级下册作文 公园景色作文 段考总结作文 什么什么一直都在作文600字 草作文600字 修身养德的作文 学校安全的英语作文 写动物的作文两百字 鲁迅的故事作文 暑假趣事作文500字左右 马鞍池公园作文 家庭生活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茶文化 狗狗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