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新春走基层丨他的身后 是一串坚实的脚印

2021-01-02 19:30:01
相关推荐

吴金印(右二)到群众家中看望慰问,送去新春祝福。刘长利摄

河南日报记者 高金光 李晓玮 李虎成 陈小平

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欢度新年的气息,在卫辉市唐庄镇的镇区、乡间已越来越浓。

原想着镇党委书记吴金印的工作状态能够闲下来。可没想到,记者跟了他大半天,亲眼看到77岁的他,依旧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紧张节奏。

早上不到8点,他就连打了几个电话,询问人防工程的施工情况,新栽的板栗树的浇水进度,田爻村明清仿古村落的工期安排,交代开春就要启用的“楸树试管育苗组培室、驯苗棚”建设抓紧收尾……

忙完几件事情,吴金印就来到了唐公山,我们随着他一路查看、一路探问。

寒风凛冽中,放眼望去,满山栽植的柏树、雪松,不畏冷冬,葱茏一片,非常壮观。一处山坡上,石刻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语,格外醒目。在一处山坳里,一辆辆装满土的重卡往来穿梭,正在忙着造田,新砌的石堰层层叠叠,甚是好看。

说起唐公山,还有一段小故事。唐公山原名西山,属太行山余脉的一个分支,有百道岭、百道沟,因早年间挖山开石留下千疮百孔,“山顶草不长,山坡光脊梁,沟里不产粮,雀鸟饿断肠……”曾经是其真切的写照。从1999年起,目光长远的吴金印开始带领群众治理荒山、恢复生态。成百上千的干部群众和他一起扎进西山,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头的韧劲,艰苦奋斗十几年,打造出600多万个鱼鳞坑,种下800多万棵树木,让乱石荒山变成了如今的森林生态园。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感念他的功绩,趁他出差之际,请工匠在山上刻下“吴公山”三个红色大字。吴金印回来发现后,立刻让人改成了“唐公山”。问起当时改名的缘由,吴金印对我们说:“这是唐庄广大群众苦干出来的,我怎么能把群众的功劳贪污了?”

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往上走,半山腰的梯田边上,刚好碰见正带人给新栽板栗树浇水的原副镇长肖金。他与吴金印共事20年,是吴金印的好帮手和铁杆“粉丝”。退而不休的他,依然跟着吴金印治山、造地、搞工程。“唐庄历来都是冬闲变冬忙。这个冬天,老吴带领我们种了几千亩板栗树。每亩58棵,今年九十月份就能结果儿,一棵树能收100元,明年一棵树能收300元,既是响应‘建设森林河南’的号召,又给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肖金说,老吴这样拼着命干的人,不好找,他又有远见又吃苦耐劳,很多大家以前觉得干不成的事儿他都办成了。

从唐公山下来,就进入了位于唐庄产业园区的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吴金印说,别看要过年,但唐庄的很多企业、工地都不停产,这个企业更是抓得紧,咱拐进去看看。进入生产车间,生产线果然一片繁忙。细小的聚酯颗粒经过一台台德国产设备的双向拉伸,被制成薄膜,以每分钟500米的速度向前飞奔,被切割、打捆。“银金达生产的环保型可降解塑料薄膜,科技含量非常高,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制定行业标准的龙头企业。”对于自己费尽辛苦引进扶植起来的企业银金达的情况,吴金印如数家珍。

他告诉记者,银金达作为唐庄实施“招才引智”的一部分,德国人负责设备维护,日本人进行生产管理。很快,银金达要在园区新建一个生产车间,投产后预计能新增产值10个亿。

如今的唐庄镇,已入驻包括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在内的40多家各类大小企业,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城镇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这些企业给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让群众‘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我们当然要大力支持。”吴金印自豪地说。

按照当天的日程安排,吴金印还要去看望他牵挂的几个村和社区的群众。

临近中午,记者随他来到四和社区。这个由四个贫困村合在一起建起的特殊社区,从2009年起步,如今已入住500余户2000多人。这四个村原来祖祖辈辈住在山上,“吃水难、吃粮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娶媳妇难”,群众被“六难”困得生活极度困难,更谈不上走发展道路。2005年卫辉市进行区划调整,将原属太公镇的这四个村划归到唐庄镇,让老吴带着他们脱贫致富。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吴金印带领群众在一片废弃的砖窑场上建起了高标准的新社区。整齐划一的二层半农家别墅,宽敞明亮,安宁舒适,村民们整体搬了进来,用他们的话说,“过上了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

走进四和社区,楼舍俨然,道路洁净,绿树、花坛、健身器材等应有尽有,超市、医院、小学、幼儿园配套齐全。人们见到吴金印,都热情地打招呼,不少人拉着他让去家里坐坐。

村民张信拽着吴金印来到自己的家,他的家真热闹,几个邻居正和他的家人一起忙着准备过年的美食。以前,张信的儿子因为家里太穷,不得已外出当了“上门女婿”,这成了老张的一个心结。现在,日子过好了,儿媳妇跟着儿子回来了,孙子孙女爷爷长爷爷短地叫,叫得老张心里美透了。他拉着吴金印的手,高兴地说:“现在吃水吃粮不发愁,就业、上学、就医也都在家门口,还有社保,日子真是过到天上了。”吴金印笑着说:“只要肯干,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来到村民暴祥民家时,70多岁的暴秀明从外面也追了过来,俩人见了吴金印立刻就有说不完的话。暴祥民端出瓜子和橘子招待大家,吴金印像亲人一样和他们聊着天。他问暴祥民:“去年跑运输挣了多少?年货都备齐了吧?”“感谢吴书记支持,现在家里有一辆后八轮、一辆后四轮,每年靠跑运输能收入十几万,说句笑话,给个县官都不干……”暴祥民诙谐地说。

记者问:“听说当时有个别的村民还不愿搬迁,现在他们怎么想?”“就是给一百万,也不想再回去过一天。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现在的好政策,最感谢吴书记……”暴秀明马上回答。

吴金印一听要夸他,随即把话岔开,“我们来是给大伙儿拜年的。”见吴金印起身要走,暴祥民、暴秀明便使劲挽留他在家吃饭。见留不住,两人就依依不舍地往外送。“吴书记向来做人低调、做事高调,真是党的好干部,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暴秀明一边走一边不停地感叹。

中午12点多,在唐庄镇乡镇干部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勍已经在等他了。这些年来,唐庄的小城镇建设整体规划,以及在建的田爻村明清仿古建筑群等,都是她带领团队帮助设计规划的。下午,她还要和吴金印商量学院配套工程的事。谈到吴金印,她非常钦佩:“和吴书记打交道十几年,学了不少东西,我感到既荣幸又骄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在采访中,吴金印告诉我们,只有干,才能变,不能安于享受,要艰苦奋斗,用大干促大变,还要高标准地干,争做出彩河南人。

“我已经77岁了,更知道时间的宝贵,所以我还要只争朝夕拼命干。”吴金印说。

瞄着高标准,只争朝夕,吴金印在唐庄镇党委书记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2年。他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群众商量,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修坝造田,干出了使荒山变绿山、荒沟变成米粮川的不平凡业绩,并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的唐庄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在当地排名后几位的乡镇,一跃成为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经济发达镇、全国文明乡镇,2018年全镇生产总值达107.7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2.23亿元。

离开唐庄镇时,只见吴金印转身又奔向了他牵挂的楸树繁育栽培基地。这位“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这位“改革先锋”,在他的身后,又是一串坚实的脚印……

相关推荐

·新春走基层丨把最美的郑州“秀”给世界看

·新春走基层丨村民过个“亮堂年”

·新春走基层丨“梦里张庄”话幸福

·新春走基层丨春节期间河南这些易堵路段要避开

·新春走基层丨春节期间河南将迎雨雪天气

·新春走基层丨“画家村”里尝“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一碗面里涌爱心

·新春走基层丨“百姓食堂”好热闹

·新春走基层丨赏民俗,买山货,脱贫户现场分红......这个扶贫山货年集不一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做一道菜的作文400字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作文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作文 冬天的景色作文200字 小事不小作文600字 游锦绣中华作文 快乐的一天作文200字 介绍朋友的英语作文初一 高考作文注意事项 环境健康杯作文 写物的作文250字 快乐的假期作文300字 爸爸的自画像作文 我的爸爸三年级作文300字 四年级作文字数要求 这就是幸福作文500字 五一劳动节作文500字 感恩父母的作文300字 找回自信作文600字 游玉皇山作文 五年级作文神奇的探险之旅 遇到困难不放弃的作文 生活如诗作文 三思而后行作文素材 学会等待作文600字 韩寒高考作文 我向往的初中生活作文 那份不一样的真情作文 英语作文要空两格吗 安徽省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