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探访新疆克里雅河地域的千年古地——和田县

2021-01-03 01:20:01
相关推荐

前年深秋,我和户外驴友到达于田县时天色已晚,只因要看库尔班·吐鲁木纪念室,我们当晚就在托格日尕孜乡野外宿营,第二天参观完就向昆仑山进发。大家对“库尔班骑着毛驴去北京”的感人事迹应该非常熟悉了,他就是这个乡托格日尕孜村的村民,如今这里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托格日尕孜村,距离于田县城十四公里,国道315线南侧100米处。纪念室由展览室和声像室两个部分组成。展览室由四个部分5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资料、10余幅手工绘画和60余件生前实物组成。声像室由北京电影纪录片厂摄制的纪录片和原地委书记王敬乾亲自作词的和田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歌曲《库尔班·吐鲁木在哪里》等声像资料及音像设备和观众席组成,可同时容纳70余名观众。

走进纪念室,无论是展览柜里,还是墙壁上,都摆着和挂满了有关毛主席接见库尔班的图片和文字,再现了库尔班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时代精神。之后,我们又去了库尔班故居,在那个充满民俗气息的农家小院里,能让人亲切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艰苦、朴素、奋斗等作风和精神。

于田,是新疆和田地区管辖的县域,在清代设置于阗县,是以汉代古国的名字而命名的。建国后,便简化为于田县。西汉时期,于田县地域是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扜弥国属地,三国时期,扜弥国被于阗国兼并,从此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两千多年来,于田县的历史人文,是离不开境内的克里雅河的哺育和滋养。因为河流是滋生人类和文化的根源,在克里雅河流域,这里的人们依河而居,逐水而繁衍生息,于是在沿河两岸的绿洲,涌现出了很多古代城池,这些城池后来在沙漠的侵袭中被埋葬黄沙之下,成为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来,我们参观完库尔班纪念室,准备向南沿着克里雅河进入昆仑山,领队狼牙说既然到了于田县,就要到几处历史遗迹看看,刚好也处在克里雅河末端的沙漠地带,特别是圆沙古城,还有喀拉墩古城,是值得一看的历史遗迹。

在于田县补充好给养,我们开始向北面的沙漠进发。圆沙古城,位于于田县以北的沙漠腹地、克里雅古河床东岸,当走到古城遗址时,已是第三天中午,秋季的沙漠温度还是较高的,我们身上的衣服每天都会在徒步中湿透,因为在沙漠中行走非常困难,深一脚,浅一脚,双腿陷进沙子时能没过小腿,肩上负重了近三十公斤的各类物品,真正让人感到了异常费力。

以前,我们不止一次进入沙漠,走到最后,双腿仿佛失去了知觉,此时迈出一步都很困难,我感觉那时我们不是在用双脚走路,而是在用意志和毅力走路。当到达圆沙古城时,我们已累得筋疲力尽,便选择一处挡风的坍塌古城墙边扎营。

圆沙古城几乎被沙漠覆盖,曾经偌大的城址竟然如此脆弱,谁也没想到,近两千多年后,被风沙埋葬在浩瀚的沙海里。沙漠异常寂静,如果是一个人的话,肯定会感到恐惧,地下不知道有多少尸骨埋这里,他们的灵魂是否还依然存在呢?他们是否看见了今天的景象?我们真的不得而知。

古城墙体大都坍塌和损毁,结构为木骨泥墙,外侧有护墙坡,依稀还能看到南墙中部和东墙北部各有一个城门,还能看出门道、门柱、门板的痕迹。城内暴露地面的建筑遗迹有五六处,听说这里曾出土过陶器、金属等文物。据专家判定,圆沙古城始建于汉代,经济方式主要以饲养和畜牧业为主。

圆沙古城的居民,据说是古代的欧洲人种中的地中海东支,就是印度、阿富汗类型。他们在公元前几个世纪或更早的时候进入新疆西部,并沿着塔里木盆地南缘来到了罗布泊地区。无论当时的情景如何,总归已过去了两千多年,但却给后世留下了历史足迹。

离开圆沙古城后,我们就寻找到了喀拉墩遗址,又称喀拉墩古城,这是一处佛教遗迹,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佛寺遗址,为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遗址。以喀拉墩城堡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多处的建筑群,有佛塔、农田、渠道等遗迹,曾出土过夹沙红陶片、灰陶片、残木片、石磨残片、玻璃残片和钱币等文物。

1901年,斯坦因曾经在维吾尔族向导的带领下,不仅找到了丹丹乌里克遗址,又在克里雅河下游找到了喀拉墩遗址,维语的意思是“黑沙丘”。后来新疆博物馆专家也曾到这里进行文物普查,并发现了陶器、木器、五铢钱、和纺织品等文物。

唐玄奘西去取经归来,曾从帕米尔高原到达于阗国,他在《大唐西域记》里叙述了一个关于喀拉墩遗址的故事,就是关于佛教最早传入于阗地域,有些居民不信佛,后来却被沙暴一夜掩埋的故事。当时的喀拉墩叫“曷劳落迦城”,尽管这个故事有点离奇,但背后却反映了环境恶化的问题,这是新疆境内很多古城被沙漠埋葬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今的喀拉墩遗址,距离现在的绿洲居民点至少有三百多公里,我们却在这片沙漠行走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所带的食物和水源几乎已用尽,当狼牙用GPS联系到车辆接我们时,每个人累得饿得渴得都走不动路了,一天最多走二十公里,与刚进沙漠时每天走五十公里的路程相差远了。

这两个古城,除了坍塌的古城墙外,裸露在地面最多的是木头,可见当时的人类毁坏森林的程度,就像楼兰古城消失一样,古代居民中所谓的贵族,他们死后用木头围住自己的坟墓,象征着自己的地位和富有,但无形中却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沙漠侵占了土地和城池,最终让曾经的绿洲变成了沙海。由此可以想象,历史的变迁,肯定与绿洲的存亡有很大关联。

在这里,我们还得说说大河沿民俗村,此处位于于田县城北二百五十公里处的沙漠深处,属于达里雅布依乡境内,这里的居民长期与外界隔绝,前些年随着沙漠探险者涉足,才让这处神秘的村里走进人们的视线。如果想看原始村落,大沿河村是值得一去的历史人文古地,也许他们的祖先就是古城中的居民。

经过一周的休整,我们要探访昆仑山了。首先到达的是于田县阿羌乡普鲁村,我们先是乘车,然后再徒步进入昆仑山深处,之前因为我们的旅程受到了限制,最后经协调只能到村落不远的地方,但却不能到达原始的昆仑山深处,这样也是考虑到我们的安全问题。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脉的雪山融水,河谷上游蕴藏着大量的沙黄金,时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以淘金和放牧为生。普鲁村的名字就是来源于黄金,“普鲁”的意思,在维吾尔族的语意中为“金钱”。还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氆氌毯”,是山里居民继承古代的一种独特的编织技艺,据说在唐代很受吐蕃人的青睐,后来村落的名字就简化成“普鲁村”了。

走进普鲁村,到处是原始的自然景象,村民的房子很多还保留着土木结构,不过大都已住上了安居富民房。一千多人口的村落,为何居住在昆仑山脚下呢?据传是因为古代的战乱,一些居民为了躲避战火,就来到了此处定居下来,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据专家考证,普鲁村附近发现过三千多年前的石器遗址,证明了这里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克里雅河的发源地是阿什库勒盆地,此处有三个湖泊,全部是雪山融水,村民们就是靠克里雅河的水源,世代延续至今。

普鲁村,可以说是一处世外桃源,这里的村民纯朴,空气洁净,有大片自然林木和天然草场。从这里沿崎岖的克里雅河谷而上,翻过海拔五千多米的硫磺达坂就进入了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阿什库勒盆地。盆地呈中、东、西方向,以一字形排列着色格孜库勒湖、阿什库勒湖、乌鲁克库勒湖三大湖泊。这里人迹罕至,几乎处于原始状态,平时也只有少数的普鲁村牧民涉足这里。

在色格孜库勒湖东边,还有一片水域叫阿其克库勒湖,它们似乎连成了一片,在山梁和南边高耸的雪山之间镶嵌着一片偌大的草地,山梁的东南方向,有一座梯形的山包耸立在阿其克库勒湖边,这就是中国最年轻的昆仑山亚洲一号火山,也叫阿其克库勒火山。

总之,昆仑山太美,这里处处充满了勃勃生机,绿色的草地,湛蓝的水湾,欢唱的鸟类,还有成群的野牦牛等,让神秘的昆仑山隐藏着更多的未知,以及那些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登昆仑兮回望,心飞扬兮浩荡。”这是我国著名诗人屈原在《九歌·河泊》里憧憬和向往的昆仑山,很多古代诗人都在诗句中描写昆仑山,说明了昆仑山不愧的万山之祖。而发源于昆仑山的克里雅河,只是一支小小是生命之源,但它却孕育了世世代代的于田县各族人民。

说起于田县,我无法用有限的文字来详细描述,因为这里值得留恋和向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遍布着许许多多的历史人文遗迹,是新疆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果想去于田县的话,我认为还有两处人文之地值得一看,一个是于田县克里雅河国家湿地公园,另外一处是沙漠玫瑰庄园,前者是自然的人文景观,后者是人们打造的经济及旅游产业,不过都值得我们去探访。

新疆地大物博,在这片土地上,我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光阴,但却没有走遍每一个角落,内心也有无尽的遗憾,今后我还会继续行走,让自己的足迹永恒地留在新疆的山山水水,最终成为人生最美的回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征途作文 健康饮食英语作文 滕王阁作文 a4作文纸 文化自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家人 关于理解的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 传承家风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 自拟作文 我的乡村作文 挫折作文800字 写北京的作文 污作文 游北京作文 作文法 人生哲理作文 劳动实践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小金鱼的作文 茉莉花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 仪式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起步作文 鼓浪屿作文 去公园玩作文 写景色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