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乃东:家乡的那片柴荡

2021-01-03 01:30:01
相关推荐

家乡的那片柴荡

文/李乃东

柴这个名字有点土,但它接地气,像我们这里的人们一样素朴。它也有诗意的名字:蒹葭和芦苇。蒹葭,仙风道骨之感,似人似仙,云雾缭绕,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美得让人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游弋在诗经中,漫步在诗行里,优雅了几千年,朦胧了无数人的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是她在诗行里的倩影,优雅而意境深远,朦胧而富有韵味。

芦苇,虽少了一份仙气,却多了一份诗意与坚强。说起芦苇,会让人想起抗日战争时期,那成片的芦苇荡,经受战火的洗礼,像当年抗击日寇的军民一样坚强不屈,又像久经沙场的军人一样威严与从容,让人敬畏。作为天然的屏障,曾和这里的军民一道打击日本侵略者,保护了这里的军民,保护了这片神圣的土地。家喻户晓的孙犁小说《芦花荡》和电影《沙家浜》就再现了那片芦苇荡与中国人民一道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的场景,这其中的芦苇功不可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阵风吹来,芦苇随风摇曳,像花木兰脱下战时袍一样多姿多彩,洒下一片多情与诗意,吹走了当年弥漫天地的硝烟,飘来一缕清新的气息。过去我们这里每个村都有一条小河,那是孩子们的乐园。夏天可以在河里洗澡、捞鱼摸虾、捉知了,两岸就是成片的芦苇荡,郁郁葱葱,绵延几十里,自己一人在里边还有点恐惧,只能在芦苇荡附近玩。捉蚂蚱、找鸟窝、摘瓜蒌瓢、扯菟丝草等。还用芦叶或芦苇做成芦笛吹曲子,歌声婉转悠扬。哪承想竟成了游子的思乡之音——“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一句句,一首首,哪个不曾断人肠。还是一位天才哲学家说得好:“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让芦苇多了一份神韵与哲思。

最让我们期待的还是端午节摘芦叶包粽子。每到这个时节,芦苇荡就热闹起来,大人孩子都到这里劈芦叶,一捆捆,一把把,一扫平日的那份恐惧。芦叶包的粽子形态各异,别具一格,精致美观,色泽温润,饱满的三角粽子,一看就有食欲,让你心醉,垂涎三尺。仿佛闻到了粽子的香甜,掺和着浓浓的乡愁,和那古老的文化韵味。整个乡村笼罩在节日浓浓的氛围中。

深秋季节,芦苇秀出的穗子,毛茸茸的,温婉飘柔顺滑,阵阵风吹来,整片芦苇摇曳多姿,像一群披着长发的少女一样你推我拥,仿佛听到了“咯、咯、咯”的清脆的甜美的嬉闹声,优雅诗意,活泼调皮,泼辣坚韧,抖落一身诗意,映着落日余晖,丝丝缕缕,彩霞满天飞,还有那一行归巢的飞鸟,映现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这正是摄影爱好者捕捉的最佳镜头,也是画家笔下的诗意画面。诗人“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的诗句更丰韵了芦花的意境。这时一曲旋律优美的《芦花》拂过起伏犹如波浪的芦苇荡,又似键盘里流淌的音乐,“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该不会为了那让人追寻了几千年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美人吧。丰富了芦花的内涵,厚重了芦花的思考,完美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诗意的芦苇又充满了人间浓浓的的烟火味。初冬之时,每家分一块芦苇荡,收割到家里垛在院墙内外,剥掉叶子,一捆捆的竖在那里,有的编织芦席、苇笠、篓筐之类,有的用来盖房扎笆子用。在那贫穷的年代,这芦花可以用来取暖,采下来可以当棉絮用,也可以垫到鞋窝里御寒,垫在脚底下滑滑的,软软的,暖和极了,现在想来还有阵阵的暖意涌遍全身。看着成垛的柴火和锅底下烧得正旺的炉火,总有一种满足感、幸福感、依赖感。漫长的冬季就洋溢在这种暖意洋洋的温馨之中。那深埋在地下的芦根还能为人们解除病痛: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可如今,家乡的那片柴荡消失了,那些鸟儿、蚂蚱、菟丝草、瓜蒌瓢们也不知去向何方,会不会正思念当年的那片柴荡呢?曾经的那份诗意、那份空灵、那份烟火揉碎在现代文明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好奇作文 误会作文 乐观的作文 什么的我作文 说明文的作文 梅花 作文 同行作文 作文立意 作文指导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50字四年级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作文 任何题目都可以套的万能作文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300字 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作文 让自己奔跑起来作文 校园新变化作文 美丽的秋天作文300字 以阳光为话题的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800字 关于端午节的英语作文 以书为话题的作文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350字 22年高考作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 欧阳修论作文 雪中情作文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这样做值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