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无问西东》真实的你最珍贵

2021-01-03 02:00:01
相关推荐

影《无问西东》上映很长时间了,经常听朋友们说起这部电影探讨人性,很值得一看。这对已年过四十,喜欢哲学和心理学,对人性研究感兴趣的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吸引。

终于有时间去看了,在某一天的深夜。

可我看到的电影主题不是“人性”,而是“真实”,是“珍贵”。你知道,每个人看到的,都是ta想要看到的东西。

电影中的第一个故事。1923年,北平。文科奇才吴岭澜,却选了清华理科,只因“优秀的学生都选实科(理科)”。梅贻琦(时任清华大学教务处主任)问其求学的目的,吴岭澜回答“只要沉浸在书本里就会让我感觉踏实。”

他真的踏实吗?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所幸他并没有完全麻木,所幸他还有内心的冲突,所幸他直面了自己内心的冲突,去找梅校长寻找答案,去听泰戈尔演讲:“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他开始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索,最终听从自己的内心,放下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实科,转去学了文。

在大学教书的日子里,我经常问学生,“你们的专业是谁选的?”很多人告诉我说,父母、亲戚们选的。我再问,“你们喜欢自己的专业吗?”回答我的,是迷茫、无奈的脸。

时常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所有的课我都逃课,除了心理学,除了您的课。我没有因学生只听我的课而感到特别的开心,我猜跟我说这话的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听到这话都不会太开心。可是,他们又能做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什么,父母会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一对焦虑的父母充满羞耻感地诉说着他们家庭的烦恼:三代都是公务员、教师、医生,在这样根正苗红、人人羡慕的家庭里,孩子们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循规蹈矩为国为民,怎料这孩子如此不听话,离开优越的家庭环境和一流的学校,要去追求什么“诗和远方”?

爸爸摇头叹息,妈妈泪眼愁眉,17岁的孩子却一脸倔强、抬头挺胸的说,那是你们想要的生活,不是我的!那一刻,我很想为孩子点赞!但同时我知道,这既是赞这个孩子的真实和勇气,也是我自己的一种替代性满足,因为,他做了我在这个年龄时想过千百遍却还是不敢做的事情。

小时候听到最多的故事,是成绩优异的父亲因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没能到向往的学校读书,没能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也没能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家里的长女,我从小被教育要好好读书,要努力地工作,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也确实做到了,无论学习什么领域的知识,无论在哪一个工作岗位,我都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慢慢地我感受到,“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

幸运地是,十五年前我终于能够跟随自己的内心,放弃了看似很有前途的工作,走进了这个让人痛并快乐着的心理学科,依然是很忙,甚至更忙,但这样的繁忙能够带给我快乐,我好像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也好像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这是不是我的真实?我不知道,我正在努力地知道。

有一次为新招录的公务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课间一位男生过来跟我聊天,他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公务员,只是为了满足爸爸妈妈的心愿,他打算做满两年的公务员就辞职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我好奇他的爸爸妈妈能接受吗?他说已经跟他们谈好了,前二十七年是为父母而活,以后的日子打算为自己而活。我说,“你忠于自己的内心,实在是太棒了”!这一次,我为他点赞,也为自己点赞。

电影中的第二个故事。1938年,昆明。出生在大富之家的青年沈光耀要参军报效国家,母亲千里迢迢从广州赶到昆明,听说父亲因此重病,沈光耀便收起了报国之心,继续完成学业。

但听到吴教授介绍了泰戈尔的诗,讲解了内在的精神就是“寻找自我的真实”。再看到新建的校园被日军炸得一片狼藉,同学和百姓或死或伤,便决定加入国民空军,成为优秀的作战飞行员。沈光耀能放下一切跟从自己的内心,跟他有一位好母亲是分不开的。

电影中的沈母希望儿子幸福快乐,不为名利所累,希望儿子能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希望儿子能享受做父母的乐趣,而不是为了父母生儿育女,这一切,是真正在为儿子考虑,而不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为孩子好。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自然有面对真实的力量!

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像沈光耀那般幸运可以做自己。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用在努力满足他人以及社会的期望和标准,做温尼科特研究中的“虚假自体”,很少有机会有勇气过真正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位从事保守治疗疗法的医务人员陪伴了几百个人,照顾他们临终的那段时间,听到他们在病床上一次又一次地说,他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做真实的自己。

一位波斯的诗人问了一个与当今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你经常拜访自己的内心吗?

这是一个直指人心的问题。很多时候,面对真实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甚至是要付出代价的。

电影里的一对夫妻,许伯常是好老师,却不是一个好丈夫。他靠妻子刘淑芬供养上完大学、当上老师,工作之后却拒绝和刘淑芬结婚,这种人常被称为现代陈世美。他错了吗?

从某些道德标准和责任感的角度来说,他错了。他辜负了刘淑芬的爱,他忘恩负义,他该下地狱。可是,爱不爱一个人,这是无法勉强的。你要问,“爱你到下辈子、下下辈子”,“爱你到天长地久地老天荒”,这样的爱情誓言是假的吗?

它们当然是真实的,但它们代表的只是当下的、此时此刻的真实,不是永远。许伯常,也许他就错在勇于对自己的内心真实,爱的时候爱了,现在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可惜,最终他还是不敢太真实,最终还是和刘淑芬结了婚,过着两个人互相折磨的苦日子。

刘淑芬不愿面对这样的真实,她打骂许老师,她说“外人只知道我在打你,其实你更狠,你每天都在打我”!许老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冷暴力让她更加委屈、痛苦、愤怒。她把愤怒转移到王敏佳身上,直到王敏佳被众人打“死”,她自己也绝望地走向了死亡。

写到这里,我不禁问我自己:如果你是许伯常,你会怎样做?我想,我可能会和他的选择一样。也有可能,我还不如他真实。我再问自己:如果你是刘淑芬呢?很悲哀的是,我发现自己头脑一片空白,竟然无法回答。

因为,面对真实,是需要力量的。

自体心理学鼻祖Kohut多年的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恋的需要。 而社会理论家Cushman认为当代生活的急剧变化强化了人们的自恋意识——因为人们需要不断地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

世界日新月异,人口流动加速,公众传媒弱化了个人隐私,同时却迎合了个体的虚荣和贪婪。在这行色匆匆的快餐时代,人们的短时印象比持久品质更引人注目,因为持久的品质只会在小范围、相对稳定的人群中才会受到褒奖。

可是,多少人能有耐心等待呢?似乎人们更愿意选择短期的努力表现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比如更注重自己的外形、名望、财富或者是否顺应潮流,而相对忽视了内心的价值认同,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因此即使名利双收也时常会感到内心空虚,也因此让手机占剧了现实的时间和心理上思考和感受真实的空间。

瑞士心理分析学家Carl Gustay Jung在1945年曾提出“人格面具”(人们展示给他人和世界的自体)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很多人格面具,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活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

按应对的场合的不同,可以把人格面具分为:外交面具,工作面具,社交面具,朋友面具,家人面具,夫妻面具,独处面具。这七类人格面具由外而内,一个套一个,类似于俄罗斯套娃。最里面的面具最接近真实,但不等同于真实。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自己有多少个面具呢?那个最里面的、接近真实的面具,它长什么样子的呢?什么时候才会允许它出来呢?

记得小时候看过很多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某人需要去伪装自己,或者借用另一个人的身份的时候,就会戴上一个人肉面具,可ta总是被告诫说,这个面具戴上一段时间后必须要取下来,不然以后就没法取下来了,你就真的变成了那个人,你再也找不回自己了。

看来,面具和真实的较量,从未停止过。

的确,每个面具都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可就在这适应的过程中,面具戴久了,与人合而为一,人就是面具,面具就是人了。

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能够取下面具,面对真实,等于面对了自己的内心,那也是你珍惜自己的表现。

正如电影结尾的旁白:

等你们长大,

你们会因为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

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

你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

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

常常甚至永远的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电影结束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居然大声将上面那段话读了出来(其实是背出来的),还问我们“电影好看吗?”“是朋友推荐来的吧?”我看到了他对电影的喜欢,也看到了他对“真实”的向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作文300字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300字大全 快乐的一天作文一年级 原来什么一直在我身边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件事600字优秀作文 三年级描写人物的作文300字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1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作文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作文 熟悉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00字左右 三年级三百字的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100字 温暖的那一刻作文600字 二年级作文找春天200字 惊喜的那一刻作文开头 成人高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整篇 惭愧的那一刻600字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400字 我有一个小秘密的作文 作文难忘的那一刻500字 越来越什么的我作文800字 假如我有超能力作文300字 中考作文题目写错了扣多少分 三年级作文 我的同桌 四年级的作文300字 玫瑰花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写石头的作文 品它千遍也不厌倦作文800字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