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条路 一个人 一个梦想——斯那定珠筑路记

2021-01-03 05:15:02
相关推荐

来源:求是网

在香格里拉最深处,有一个神奇的峡谷,叫巴拉格宗。奔腾不息的岗曲河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铺陈在峡谷底部,两侧群峰陡峭挺拔,密布着繁茂葳蕤的原始森林,微风撩动、云雾缠绕,耸入云端的山峰变得忽隐忽现。阳光碾碎了撒下来,落在雪山顶上晶莹耀眼,挂在枝头花间斑驳闪亮,溅在水面就成了雀跃的精灵……佛塔、圣山、高原、湖泊、秘境、天域,你能想到的一切美好字眼都能在这里找到。它是人们苦苦寻觅的心灵归隐地,争相踏访的世外桃花源。

雄奇秀美的巴拉格宗大峡谷,是游客争相踏访的世外桃源。 索朗农布/摄

还是这个巴拉格宗,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2年前,它同样出名,但不是因为美,是因为穷。大山的阻隔、峡谷的险峻让巴拉村上千年来几近与世隔绝,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没有路、没有电、没有通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地图上我们找不到它的位置。斯那定珠,一个当地的康巴汉子,用一条路,在地图上补上了故乡的坐标,也镌刻下脱贫攻坚的一座丰碑。

图为斯那定珠 求是记者 赵梦婕/摄

9岁之前没穿过鞋子,11岁前没走出过峡谷。第一次出去是因为铁屑扎进眼睛去治病,阿爸在他腰间拴根绳子,一路沿着峭壁牵着、爬着,用了5天时间才走到香格里拉县城,早就错过了治疗期限。老天夺走了他左眼的视力,却给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生平第一次见到马路、汽车和电灯。从县城回巴拉村的路同样走了5天,但斯那定珠的心却再也不能平静,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心底生了根——巴拉村也应该有条公路!

13岁那年,斯那定珠带着家里能给的全部积蓄35元,走出峡谷到外面闯荡。卖苦力、当学徒、做工人,从摆摊零售到批发代理,斯那定珠开办了迪庆州第一家五金机械门市部、第一家火锅城,靠着诚信本分积累了千万资产。但是财富并没能充实他的心灵。从大山走出的孩子,越是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繁华喧闹,就越是珍视家乡那片神圣的净土,抹不去的乡愁始终萦绕在他心灵最柔软的角落,一直埋在心底的那颗梦想种子被唤醒激活。“我要回家乡修一条公路,让阿爸在家门口就能坐上车走出峡谷,还要建一个公园,把巴拉格宗的美展现给世人。”40岁的时候,斯那定珠怀揣数千万元辛苦钱回到家乡,开始了艰辛曲折的筑路历程。

斯那定珠和工人一起修建香格里拉大峡谷内的公路 索朗农布/摄

万万没想到,这个造福家乡的好事,最先遇到的阻力竟然来自老乡,人们认为他是个骗子、是个疯子,只有阿爸坚定地相信他。在深山生活了一辈子的阿爸,做梦都想拥有一条通向外面世界的路。然而,在绝壁上生生凿出一条路简直是天方夜谭。勘探队、设计师先后打了退堂鼓,“这种地形根本形不成公路!”这句话惹毛了倔强的斯那定珠,“你们不干,我自己干!”渴了喝河水、累了倚树睡,斯那定珠用两年的时间、徒步4万公里勘测地形,亲自完成了路线设计。

2004年9月,随着一声爆破的巨响工程启动,动了工才知道,困难刚刚开始,修路就是用钱去砸一个黑洞,斯那定珠几千万的资金迅速被“吸干榨净”,而路才修了14公里。于是他变卖了餐馆、五金店,抵押了房子、车子,跑遍了香格里拉的银行,借遍了亲朋好友。这条路修修停停,停停修修,就是不认输。在他的带动感化下,村民也逐渐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之前的质疑和嘲讽化作了群体的合力。

这是一条真正的“天路”,全长50多公里,却有100多个急转弯,海拔跨度达2000米。当车子顺着颠簸曲折的“天路”从214国道开到巴拉村时,整个村庄沸腾了,世世代代活在深山峡谷里的村民第一次从家门口见到汽车,与汽车同时抵达的,还有电和通讯信号。习惯了油灯微弱光亮的人们,第一次知道什么叫黑夜如白昼,忍不住好奇地反复开关电灯。大家载歌载舞、欢腾雀跃,数不清的哈达披在斯那定珠的肩上,可是他心中却是五味陈杂。两个月,就差两个月,阿爸没有等到这一刻,老人去世前还在追问“你这个路,什么时候能够修到巴拉格宗的村子里面?我很想坐你的车去看一下巴拉村……”这是斯那定珠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图为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内高山和峡谷之间由斯那定珠出资修建的公路。 七林农布/摄

路通后,从巴拉村到香格里拉县城,由以前5天的长途跋涉缩短到一个多小时车程,但斯那定珠的梦想才完成了一半,要把这条路变成通往美好生活的致富路,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依托上级扶贫政策,这个倔强的康巴汉子立项目、筹资金、建景区、抓施工,愣是将昔日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打造成了游人如织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他还出资修建新村,将生活在高海拔山坡上的村民搬迁到更适宜居住的宽阔地带,同时高价租赁老房子,整修复原变成村居博物馆;将200多万元的景区工程分包给村民,鼓励藏族群众自力更生、提升劳动技能;将景区道路维护按段承包给村民,年轻人到景区打工,年龄大的靠维护景区道路也能解决温饱……守着巴拉格宗景区,村民户均年收入从两三千元飞跃至10多万元,原来救命的苞谷洋芋如今成了牲畜饲料,很多搬离故乡的村民又回来了……如今,巴拉格宗被云南省列入特色小镇创建名录,并作为大滇西旅游环线区域,在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实现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全面发力。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下,斯那定珠和乡亲们正努力建设巴拉格宗特色小镇,推进智慧旅游,提升藏族传统文化项目建设,让巴拉格宗更加美丽宜游。

曾经,在斯那定珠维修公路到处筹措资金的时候,有矿老板抛来橄榄枝,“我们合作开矿,给你25%的干股。”“你这河水流着的是钱,我们修电站,让你坐着数钱。”对方开出的价码是以“亿元”为计数单位的,但他丝毫不为之所动。“打洞挖矿,留给后代的山水将变得千疮百孔;修电站,涵养千年的灵秀峡谷将不复存在。小时候,抬头就看到蓝天,俯身就踏入清清的河流,牦牛群在高山草甸吃草,这是我记忆中的家乡,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毁了。”说这些话的时候,斯那定珠情绪有些激动,眼里却闪着光。

在巴拉村,我们遇到了藏民吾杰七里,他领我们参观了自己的家,一座三层的藏式小楼,宽敞的房间、实木的地板,精美的藏式家居,冰箱空调洗衣机一应俱全,客厅里还摆着一个曲面屏大电视。他眼中的斯那定珠是让整个巴拉村骄傲的雄鹰,这条“天路”是雄鹰献给家乡的洁白哈达。说起从前的房子,他一度哽咽,那时一层住着牛羊,二层是人和鸡混住,去趟县城要徒步走上5天,嵌在陡峭山崖上的人马驿道宽度不足一米,连骡子都犯怵。现在,他家里有两辆小汽车,皮卡车拉货、小轿车坐人,这一切的改变都这条路开始的。

今年因为疫情景区关闭了大半年,但斯那定珠没有给员工放假,而是投资了2000多万元购置4万多棵树苗,租10多台大型机械,带着200多个员工给景区种树。“疫情来了没有游客,我总得给员工找点事情做,要做就做大事、好事,再也没有比绿化家乡、美化景区更好的事了。”斯那定珠眼睛里扑朔着孩童般的纯真。“通过植树村民们受教育呀,他们第一次知道买一棵碗口大的树苗要花几千块钱,那我们巴拉格宗漫山遍野的森林,岂不是家门口的聚宝盆,是真正的金山银山,必须用生命去珍惜、去守护呀!”他边说边用那双粗壮皴黑的手比划着,比划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巴拉格宗景区关闭,斯那定珠投入2000多万购置了4万多棵树苗,带领200多个员工在景区植树。 索朗农布/摄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十多年来,斯那定珠就一直在做这样的善事、实事、好事。

采访斯那定珠的时候,整个景区突然停电了,黑暗中片刻的寂静被他响起的手机铃声打破,“我知道停电了,我马上安排人去排查。”打来电话的是巴拉村村民扎史次里。香格里拉的雨季,镶嵌在峭壁上的“天路”经常遇到滚石和塌方,电缆也总会出现一些状况,路塌了、电停了、房子坏了、家人病了,村民都会第一时间给斯那定珠打电话,他调侃自己是巴拉村的“养路队队长”、“供电所所长”、“救火队员”。“你们先坐会,别害怕,应急发电车很快就会启动,我得去前面看看情况了……”

采访手记:

脱贫,是流淌在中国大地上最温暖的音符;小康,是熔铸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千年梦想。

采访途中,一个个斯那定珠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也照亮了祖国的山河。小康路上,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民,最实在的成果惠于人民。“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人民”、“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人民。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那些看似不可完成的“人间奇迹”不过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埋头苦干。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真正的英雄!

当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发展有机融合,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就拼贴出了幸福生活的现实样貌,那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就勾勒了出全面小康的壮阔历程,它们共同呈现出今日中国的民生温度,形成了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国家记忆。(记者 王文婷 赵梦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青春主题作文 我喜欢的作文300字 科技在我们身边作文 秋天的风景作文600 有书真好作文500字 看图片写作文 我的学校800字作文 我不再什么作文500字 对我影响最深的人英语作文 面对失败作文800字 我的国庆假期作文初中 作文味道 从生活中学习作文 观察作文350字 关于友情的作文素材 海洋馆一日游作文 myhobby英语作文5句话 什么赞的作文 暖心窝的一件事作文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作文 青春无毒作文 考试作文三年级 以声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七年级上册三单元作文 写帮助别人的作文 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作文 蚂蚁搬骨头作文 关于毕业作文 我尝到了什么作文400 为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