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卢沟桥事变后 陈寅恪主张“投降日本是上策”?真相是令人敬畏的

2021-01-03 06:25:01
相关推荐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歌德(德)

文章类型/历史见闻

字数|1251,阅读约3分钟

标题不是谣言,是真实的历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七月十七日,国民党正式发表《抗战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我们即将走到人造军刀,我为鱼的极其悲惨的境地,我们必须战斗!至于战争,我们必须牺牲到底,战斗到底。如果我们犹豫不决,想要生存下去,我们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土地,如果我们放弃国土面积和主权,我们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就在中国人民慷慨解囊共赴国难的时候,不和谐的一幕幕出现了。一些名人表达了向日军投降的消极想法,其中包括陈寅恪。陈寅恪关于抗战的言论,在岳南的《南渡北归:南渡》中有记载。

这里插一句,“南渡北归:南渡”是“南渡北归”的第一部分。其内容主要描写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精英的生活。时间跨度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北平沦陷,北大,清华等名校南迁西迁。本书第382页,记载了陈寅恪的原话:。

“中国人,愚蠢而欺骗。这件事的结果将是屈服。华北和中央都没有反抗的野心。而反抗会导致亡国,屈服是上策。挽救华南,精心备战。将来也许会逐渐恢复,至少中国还可以和平地生活。一战将全军覆没,中国将永远死亡。”。

这是卢沟桥事变一周后的1937年7月14日,陈寅恪在清华园对清华国学院创始人之一吴宓说的话。陈寅恪这么说,不是说他没有民族气节,而是对国家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鲜为人知的是,陈寅恪早期也曾鼓动日军决一死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陈寅恪立即致信南京国民政府,质疑政府的对日政策,声称今日之事,不应与敌兵兵临城下,牺牲东省失地淞沪。政府对日本要有一致的看法,不是妥协,就是反抗,不是用岳飞,就是用秦桧。若用秦桧,请斩蔡廷锴以谢日本。不要搞清楚战争,搞清楚蒙蔽中国人的阴凉。

陈寅恪在质问国民政府时,还把工资全部捐给了蔡廷锴的十九路军。但卢沟桥事变后,陈寅恪转向“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国民政府失望。一时间,不仅陈寅恪陷入绝境,许多国学大师也陷入了深深的绝境。

1937年9月14日,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眼见北平沦陷,绝食五天而死。父亲的去世再次触动了陈寅恪,使他再次转向主战。1941年,香港沦陷。陈寅恪原计划接受英国剑桥大学的聘书,同时治疗眼疾,但因香港沦陷而未能成行。

在香港期间,陈寅恪一家生活极度贫困。鉴于陈寅恪当时在中国教育界的声望和成就,日本人送来面粉,答应重金请他到“东方文化学院”任教,遭到了严厉拒绝。陈寅恪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抱负,“乞米至今断,埋名自古是奇才。看寒灰满腹愁,坐看更悲。”。

后来,陈寅恪一家在友人朱家骅的营救下,于1942年5月离开虎口,迁居桂林。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几句话就否定陈寅恪的民族气节。毕竟,人非圣贤,人非圣贤。正如有专家所言,陈寅恪的“对日投降是上策”不过是一时的怨言。

参考资料:《陈寅恪传·南渡北归:南渡》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 倡议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