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们现在都是神灵了。”‖《乩身》

2021-01-03 07:45:01
相关推荐

“她坐在油毡的一朵牡丹花上,一边流泪,一边微笑,像一尊真正的佛。”——孙频·《乩身》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艺子

1.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读孙频的作品了。因为读了,总会忍不住想写点什么。那段时间,我连续读了好几篇,也写了好几篇,但是,每次写完之后总感觉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尤其是,很多想法往往在写完之后才会突然涌现出来,且完全推翻之前写的东西。我不知道这算是后知后觉,总之就是这种突然涌现出来的想法,令我难堪,懊恼不已,且一度怀疑自己曾经写下的文字。

是否客观、是否有深度、是否全面?这是我在写完成之时常想的三个方面。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写完之后我总会忍不住想要推给作者看,希望得到点评,说到底,我就是在担心自己的感受是否过于主观,浅薄,以及片面。

如果一本书仅仅因为我个人的原因,有幸被某些人看到,从而发现这本书的更多,我是乐于见到的。然而,同时我也在担心,会否因为我的缘故,让某些未曾读过这本书的人受我的影响,变得不喜欢这本书,然后错失了这么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甚至可能是对自己有所帮助、影响至关重要的书,那我的罪过就大了。

虽然,这极有可能是我个人的主观臆断,我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我应该相信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我还是不免有些担心,不因别的,就像我之前写的和写完之后的感受,它们是如此的不同,这种不同的解读连我自己都不免怀疑,何况别人呢?

所以,我总是害怕信誓旦旦地说一些书中有的没的,因为书中只说了部分内容,我的感受很可能仅仅只是我的个人感受而已。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尽可能的翻开“遇到”的每一本书,翻一翻它,而不仅仅是看别人怎么看待它。这也是我写读后感,或者书评、随笔的态度,希望借由我的一次发声,能够让有幸遇见我的文字的人从而发现有这么一个作者,有这么一本书。

我不敢妄自承诺什么。比如,这可能影响一生,翻开它将会对你有所帮助,以及读它,你会喜欢上它的,喜欢它的一切。

这也是因为我爱读书的缘故,我知道发现一本书,尤其是发现自己喜欢的书,那种感受就像是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却好像相识已久一般,这对于孤独的人而言,知己难求,弥足珍贵。

读书不孤独,但人很容易孤独。所以,如果感到孤独了,可以试着去读一读书。

古人诚不欺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2.

我前天读完了《乩身》这篇小说,直到今天我才鼓起勇气去写点什么。

实际上,在读完这篇小说当天我便写了很长的一大段,但很快我就推翻了所写下的内容,并将它一一删除。

第一感受也许是最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肤浅的。

未曾经过深思熟虑就写就的,尽管偶有佳作,然而终究是少数。就像很多人说的,灵感的缪斯,虽然它有时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作为一个长期写作的人,仅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毕竟,灵感,可遇不可求。

话说,之所以翻开这本书也是机缘巧合。

一开始我是打算隔一段时间再读孙频的作品的,那段时间连续读了好几篇给我留下的“后遗症”不可谓不深:深入思考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见识着实肤浅,停留于表面,只顾着宣泄自己的情感,甚至到后来有种为了表达而表达的匮乏和无力。

我害怕这种感觉,怎么说呢?这就有点像“江郎才尽”,又或者说碰到了自己的瓶颈,然后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是那样的匮乏,各种匮乏——写出来的东西,枯燥、无趣、且毫无感情流露。

一个人一旦陷入了这种境况,若再去强行输出,那么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不会叫人满意的,连自己都不会满意。

所以,我退缩了,我怕了。因为自我怀疑,也害怕别人因此而不喜欢孙频的作品。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终于想通了。其实这就是“庸人自扰”罢了。

对与错,是与非,主观或客观,真相与虚妄,哪是一个人说了算的?

就像前段时间看到导演李安的一个采访,他发表了这样一个论述,他说:“小说里面什么东西打动你,然后你就用电影的方式做你想做的东西。在我们业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你忠于一个小说,拍一个烂电影,或者毁掉一个小说,拍一个好电影。”

在写书评这一块,这个道理我认为是共通的。忠于一个小说,写一个不像书评甚至读后感都算不上的东西,那纯粹就是片段,复制粘贴;毁掉一个小说,将小说不断升华、深化,抬高人们的期待,最终成就的不是小说而是小说之外的东西。

我自然希望小说还是小说,书评就是书评。

可是,我也知道很多人其实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借助别人的视野去看自己想看的风景。

读书先看“腰封”,看推荐人都有哪些,看简介,看书评,看评分,了解它派生出来的许许多多的信息,然后再决定是否要看这本书。因为,这将决定自己的判断、决策:是否值得一看,是否有必要读。

我写这些东西,自然不希望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更多的我希望是在每个人都读完原文之后,再一起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从而让彼此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多的视角去看待原文,以及背后的可能想表达的东西。无关准确与否,最好是如萧伯纳所说的那般: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所以,这也是我之所以写“书评”的另一个期待了。希望是,最好是。

话说回来,我在之前就有提到,我之所以读《乩身》完全是机缘巧合。那是因为,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半停笔状态,一边反思,一边断断续续写一些随笔。然后,在某一天里,突然多了一个“粉丝”。我想知道她为什么关注我,于是,我点开了她的主页,然后看到了她写的关于《乩身》的一些“读书感悟”,我就情不自禁跟着读了下去。再然后,我用自己的经验说了一些看法,连续发了三条,可惜对方一条也没有回我。

面对这样的“粉丝”,我自然也担心自己是否说错了什么,或者说的有失水准,我甚至猜想对方是不是因为我说的“文不对题”才不理我的。于是,我就只好认真去读它了。

读完《乩身》之后,确实我发现我说的可能真的太过于轻巧了。

久久的,难以释怀!

3.

在读完《乩身》之后,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杨德清用尽力气对常勇说的那句:“我们现在都是神灵了。”

这句话就像是一句谶语,又像是一种诅咒,同时,更像一句疯言疯语。

为什么不是人,不是男人和女人,而是神灵。神灵是什么呢?这里的神灵又有什么不同呢?

关于“神灵”我曾读过这么一句话:“恐惧、虔诚,和救世主,就产生了神。”

杨德清口中的神灵则相对简单的多了,那不过是身处地狱中的两个人,他们需要借助神灵,需要成为神灵,才能活下去。神灵,更像是生活、活着本身。

以神灵的身份生活,以神灵的生活方式活下去,好好活下去。

他们为何需要这般呢?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环境,又是怎样的遭遇,让他们走上了这样的一条路?他们为何不能像个普通人一样活着,好好活下去呢?

“乩身”和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乩身”是什么呢?

“只有被神灵附过身做了乩身,别人才会从心里敬畏你,才会有人来找你算命,才会把你当神供着。”

而成为乩身的前提是先成为马裨。“马裨是代表神来驱鬼辟邪的,扮演马裨的一般都是最底层的人。”

因为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不洁的东西往往能抗拒其他不洁的妖魔鬼怪,只有用不洁的底层的人才能镇压那些更邪恶的东西。

这是当地保留下来的部分的傩文化。佛教北传中国后,当地远古的傩文化就演变成了迎神赛社。当地的人们为了表示对迎神的虔诚,也为了人与神之间的畅通无阻,每次迎神赛社上都需要几个马裨。

马裨在迎神赛社中要表演神灵附体,神灵附体后的马裨自然不同于常人,所以在表演中,马裨往往要用一些自残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真的被神灵附体了。而“穿杖”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不过,现在这手艺基本失传了。“没有人愿意做这个,看看都觉得害怕。”

然而,对于杨德清和常勇来说,这却是个机会。哪怕马裨要用一些自残的方式,要用命来玩。

“这样像狗像虫豸一样活着,连男人女人都分不清地活着还不如去死。”

说到底,为了活下去,没得选,不得不选择。

“要活下去是一件多么艰苦卓越的事情啊。”

4.

常勇在一岁半之前叫常英。

在她在一岁半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高烧把两只眼睛都烧瞎了。把一个瞎子带大让常英的父母望而生畏,再加上他们当时都在铅矿上工作,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照顾一个瞎子。所以,最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常英扔掉。

最后,常英的爷爷,一个在五金厂做扳手的老工人收留了常英。并给她改名为常勇。从此以后,常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与之一起消失的包括常英的一切。

“从小,爷爷只给她留男孩子的短发、穿男孩子的衣服,爷爷像给菩萨塑金身一样替她塑了一具男人的肉身,然后把她深深锁在了这肉身的里面。”

爷爷这么做自然是为了保护她:

“一个无依无靠的瞎女子活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有什么好命运?只要不被人强奸已经是万幸了。除了被强奸,她还可能被抢劫、被偷盗,甚至被杀掉灭口。只要别人知道她是女子,还是瞎子,她就迟早躲不开。没有人会把她当人的。”

“让一个瞎女子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她的女儿身阉割掉,把一个女人变成一个男人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一切就像交城县里却波街的一种“生存法则”,瞎女子的生存法则。

即便如此,这还远远不够。

爷爷终究是老了。在他死之前,她必须学会一门吃饭的技艺。而对于一个瞎子来说,最好的技艺莫过于算命。

“瞎子是看不见的,正因为看不见,人们才觉得瞎子更像人、鬼、神之间的通灵者,似乎算命会比正常人更准。”

于是,算命这一古老行当倒也赐了天下瞎子们一碗饭吃。

某一天,爷爷消失了。

从此以后,再没有人见到过这个老人。

爷爷留给常勇的积蓄终究有限,别说没几个钱,就是钱再多点,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为了活下去,常勇不得不开始算命的行当。然而,即便如此,也还是难以支撑,她几乎没有生意。

“虽然爷爷教给她怎么算命打卦,可是只要没人来找她,她就不能开张营业。”何况,“人家凭什么信你说的话?”

再就是,“来算命的一般都是没文化少见识的人,还有就是走投无路病急乱投医的人。”而且,钱给多给少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无奈之下,为了不至于饿死,常勇必须自食其力。她开始到垃圾堆上找吃的,每天晚上到了十一二点,估计家家户户都差不多睡下了,她便开始出门,向城外的垃圾场走去。

“她一个给人算命的半仙,居然在这儿找垃圾吃?简直要与虫豸猫狗为伍了,连人境都进不去了。不过,在这县城里,可有谁真的把她当人?她什么都不是,不是仙,更不是人,连虫豸都不算,她只是这县城身上的一块烂疮,明晃晃地摆在那里。”

“爷爷当初为什么要收留一个瞎子,为什么还一定要让她活着?”

她想不通,但活着就不得不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同时也需要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为了爷爷,为了自己,为了活着。

5.

杨德清,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便相继没了父母。为了找口吃的,他爬去邻居家偷盗,后来被邻居发现抓了个正着,也差点被打死。

此后,杨德清偷盗少了,也开始自食其力。谁家办丧事就把他请来,抬个棺材,捧个童男童女、纸牛纸马的。

于是,杨德清也算蹭了死人的一碗饭吃。

一天,杨德清在丧事上帮忙,主家为了招待来吊丧的客人特意杀了一头猪,两爿血淋淋的猪肉没人扛得动,主家便让杨德清扛进厨房。杨德清进去半天还不出来,主家打发人去看看那小子是不是在偷吃生猪肉。那人站在门口一看,立刻呆住了。

“杨德清把裤子脱到脚跟,光着屁股正在使劲戳一爿猪肉……”

就在他人生的某种仪式即将完成之时,却被硬生生地打断了。

此后,办丧事的人家也不敢雇用他了,县城里老老少少的女人只要远远见到他,必定转身就跑,就连八十多岁满嘴每一颗牙的老太太也是如此。

她们不仅如此,还恨不得把杨德清碰见的母狗、母鸡、母猪都救下来,似乎杨德清身上的其他特征都已经退化消失了……

杨德清为了活着,再次开始小偷小摸,有时候在农忙时节还替种地的人家挑挑粪。

在某个晚上,常勇如常出行找垃圾吃。这个时候路边还坐着三个男人,在乘凉,三个男人中有一个便是杨德清。

杨德清经不起怂恿,为了弄清常勇到底是男是女,他便一路跟着常勇来到了她家门口。

最终,他如愿以偿得知了常勇是女的之后,邪念再起,可是,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自己不行了。

“他突然想起那次他生生地被从那爿猪肉里拽出来,大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就不行了吧。他被阉了。”

不过,第二天又在街上碰到那两个弟兄的时候,被问起瞎子是男的还是女的,杨德清却告诉他们,是个男的。

大约过了三个月,杨德清决定在一个晚上去看常勇。这段时间他通宵达旦地帮人收割地里的玉米,手里有了几块钱,他买了二斤糕点,趁夜色浓重向常勇家走去。

“他总是想起那个晚上见到常勇背回去的那些垃圾,是啊,一个瞎子,无依无靠,靠什么生活?简直连他都不如。他起码还有眼睛,还能看见,还能干活儿。他还不时想起她那个背着他撒尿的动作、她那发抖的双腿,那个时候她该有多深的恐惧啊……”

然而,这一次,他似乎陷入了一个圈套。

常勇怀孕了。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孩子不是杨德清的,但最终他没有说出来。

不过,孩子是不能生下来的。

“我不能把这孩子生出来,你帮帮我吧。别人都知道我是女的我就活不成了,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至此,两个人的命运似乎就这样连在了一起。

“她身体里的血液通过她的手流进他的,他们好像被血液铸在一起了,好像再也不能分开。”

从此,两人相依为命。

“在常勇这里,他还能算个人,因为她比他更弱小、更孤单,她需要他。而他需要她这种需要。”

6.

杨德清和常勇,两个被阉割的人,他们各自的残疾已经深入骨髓。

一个是被阉割了的男人,一个是被阉割了的女人。他想做男人而不得,她却是想做女人而不得,他们是两个在人群中丢失了性别的生物,他们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亲人。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两条命,不,应该加上爷爷,还有夭折的孩子。

为了活下去,自食其力地活下去,为了不像狗像虫豸那般活着,在得知要闹迎神赛社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如果我们在今年的迎神赛社上真的表演成功了,真让人觉得我们是神灵附体了,那我们就活出头来了,你知道吗?不是说能挣几个钱,而是,以后任是谁都不敢小看我们了,不会再把我们当狗当虫豸了,就算是不讲迷信的人,对神灵附过身的人心里都要有几分畏惧的吧。”

“做马裨的都是最下九流的人,可是你要想好了,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不这样虐待自己一次我们就一辈子逃不出自己的地狱。你就不想真正地活成一个人吗?”

这些话是杨德清对常勇说的,何尝又不是对自己说的呢!逃出自己的地狱,真正地活成一个人。

常勇同意了。最终,“穿杖”仪式完成后,大雪中他们真的变成了一个人——一个四手四脚的人,游走在半神半鬼之间。

一切,似乎正朝着预想中的方向发展着。在那句“我们现在都是神灵了。”之后,他们成为了新的物种。

至此,如同凤凰涅槃,常勇如愿以偿成了俗人的菩萨,她普度人们,人们供养她。

“她坐在油毡的一朵牡丹花上,一边流泪,一边微笑,像一尊真正的佛。”

而杨德清则开始四处做穿杖、挂铡、吐火等各种骇人的表演。

他们自己知道他们不是神灵,身体知道,清醒的知道,他们更像是怪物,别人需要的、敬畏的怪物。

在他们有了一定的钱之后,他们也想过逃到无人的地方去,但是,他们都是需要观众才能活下去的,他们是靠演戏活着的,所以他们不可能逃到无人的地方去,那样他们更活不下去。

其实,到这里故事也该落幕了。更需要这样一个怪物的其实不是县城里的人们,而是他们自己。

然而,这还没有结束。

在经历了一场类似“神圣”中,他是男人了,她是女人了。不过,杨德清死了,死在了常勇的炕上。他逃离了自己的地狱。

很快,常勇也走向了自己的地狱,因为一场拆迁,她选择了“自渡”。

“我们凭着自己的力量终于冲出了自己的地狱。你是,我也是。多么好,我们都不是饿死的,也不是被人打死的。”

是的,爷爷说得对,杨德清说得也对:

“在一切苦难之后,所有人都会再次相见,再次相拥。”

是的,爷爷也好,杨德清也罢,又或是常勇,他们都是一群在这个世界上认真、执着、坚强地活着的人。

他们终究不是神灵,但他们活成了神灵,自己的神灵。神不渡人,人自渡。他们自食其力,凭着自己的力量冲出了自己的地狱的神灵,终于他们都是神灵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生日作文 记事优秀作文 各种英语作文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作文 蒲公英的自述作文 作文写景的 榴莲的自述作文 关于坚持作文的结尾 在逆境中成长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老师 看烟花的作文 推己及人作文 坚持的作文题目 青年 作文 化腐朽为神奇作文素材 新闻类作文400字 给妈妈洗脚作文450字 一次快乐的经历作文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 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夏至的作文 春节600字作文 爱画画的同学作文 我的叔叔于勒作文 网络暴力英语作文 信心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宠物的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四百字 关于性的作文 关于景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