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唯有师承最难忘:乳山山村教师两封信 感化学生三代人

2021-01-03 12:00:01
相关推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涵

于福民手里略有残破微微泛黄的两封信已经被他保留了半个多世纪,从学习到工作,从成家到退休,信中仍然清晰的文字至今还在鼓舞着他。而更令于福民感动的,是文字背后的宫培英老师,宫培英将以身作则、默默奉献的厚重师情,化作一句句谆谆教导,改变了于福民的人生轨迹,让他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希望你来受苦,希望你来提高。”

1956年的于福民刚刚十三岁,是诸往镇马陵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复读生。在乳山市腹地的群山里,那时的孩子要想走出去只有两条路,要么读书,要么当兵。

马陵小学是一所“高小”,负责周围几个村子五、六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那时候的马陵小学还是个平房围起的四合院,随着学生越来越多,教室放不下这么多的学生,学校便在周围找了座破庙,稍加修缮当做教室。乡间的破庙仅有两扇小窗,于福民在里面上课又暗又潮,总想着出去见见太阳。

不仅如此,学生们的桌椅板凳也不够,桌子挤一挤还能两个人用,可没凳子就一点办法也没有,那时候的于福民和他的同学们只好每天带着凳子,走五里山路去上学。之所以要每天带着凳子,是因为不敢把凳子一直放在庙里,毕竟各自家里的凳子也不富裕,凳子要是被偷了,那更是一件要被家长打的大事。

同时,高小的严格校规纪律和老师的批评指责也让于福民“受不了”。上学,对13岁不明白此中利害关系的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他便选择不声不响地“逃回家”,不再去受这份“罪”。

于福民记忆中宫老师的样子,一米七的个头,微胖,嘴里镶着两颗牙,咧嘴一笑别人就能看见。宫老师是挺和善的人,从来不打学生,也不骂学生,教育学生从来都是以潜移默化为主,往往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于福民几天没来上课的事情宫培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宫培英了解这群孩子,也爱这群孩子,他更明白,读书的路难走,但一定要走,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第三天的晚上,宫培英便托学生把自己写的两封信送到了于福民的家里,一封送给了他本人,一封送给了他的父亲于开友。

于开友做了一辈子农民,并不认识字,家里学问最高的就是高小六年级的于福民,这封信还是由于福民为父亲朗读。

开头第一句,“于开友同志,咱俩不很熟,你儿子于福民我可很知道他。”那时候的于福民只有十几岁,仍带着对于生活的模糊感知和对未来世界的懵懂,回忆起当时,他已经记不起当时的情绪。“他能受这苦,对他的文化科学知识能有提高……不到学校里,在家里自学也好,他的年龄很小,是个学习的好机会……”整天和黄土地打交道的于开友并不糊涂,他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虽然家里缺劳力,但咬着牙,也要供出一个“读书人”。

给于福民的信里,宫培英谆谆教导的意味更重,“困难的过程,就是本身力量壮大的过程”、“希望你来受苦,希望你来提高。”最后一句话更是激起了他的“叛逆心”:“你若不到校,希望你很好保存,到十年后再拿出来读读,你如果能够在家自学也好,否则这没有用。”当时的他想,就把这两封信保存十年再看,看看老师说的究竟对不对。半个世纪过去,信中的一字一句被一点点应验,于福民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于福民)

“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甚至要超过自己的孩子。”

1964年,于福民考入东北林业大学,成为村里面第一个大学生。“通过读书我改变了自己的工作、生活,现在我的三个儿子也都是大学生,孙辈也都考上了大学。在我看来,宫培英老师给我的两封信就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它给了我吃苦战胜困难的勇气,我真的非常感谢宫老师。”

大学毕业之后,于福民被分配到黑龙江工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回乡的机会不多,但每一次回来他都记得去老师家里看一看,“我的老家是孙家夼村,老师在口子村,两个村子隔得不远,我也一直记得老师住在那儿,我还在老师家吃过饭,和老师一起喝过酒。”讲道这里,于福民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笑意。之后,随着家里老人的离世,于福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与宫培英的联系也渐渐断了。

2020年春节期间,于福民没能回老家,但还惦记着宫培英,想着再见一面,以了却自己的心愿。听说自己的外甥媳妇家离宫老师的村子只有两里路,便委托她打听打听村里还有没有这样一位老师。这一打听才知道,去年11月,宫培英住进医院,之后再也没醒过来,没有意识,也没办法说话,至今仍在ICU进行治疗。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记者来到了宫培英的儿子宫锡州家中,宫锡州对于福民的故事并不知情。“父亲在家很少跟我们讲这些故事,可能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平常的事情,都是身为教师应该为学生付出的东西。”

(宫培英)

曾经,一家七口人都等着宫培英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可一到月底,他的工资就少了很多。“那时候学生们的生活都很困难,没钱买粮食,有的甚至连课本都买不起,他知道了就主动过去帮一点,学生又多,所以工资经常都花在了这里。家里人也理解他的做法,所以我们小时候的日子也很清苦。”

宫锡州讲述,宫培英退休之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听自己学生进步的故事,他从师以来的梦想就是桃李满天下,所以当告诉他那位学生去了那个大学,在哪儿有什么成就的时候,他的笑容往往是最灿烂的。

“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甚至要超过自己的孩子。”这是宫培英之前经常给家人们讲的话,这源于他作为老师的父亲,在家风的影响下,宫培英家三代都是老师,他的一儿一女也都是教师。宫锡州说,“知识不够可以继续学习,但德行不可以,父亲就是这样从小时候教育我们的,我们也会把他的想法和做法继续传承下去。”

听着宫培英的近况,于福民不禁哽咽起来,“老师病了我心里特别难受,在老师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学生,有太多心里话想当着宫老师的面说,小时候岁数小,有太多东西不理解,直到长大了,才理解老师当初的不容易。”

年纪越大,于福民对宫老师的感情也就越深,自己的儿子小的时候,他把两封信拿出来给儿子读,孙辈出生了,他又读给孙辈听。“我个人是非常明白的,小时候对老师的感情总是夹杂着孩子气,可当我也老了,就感觉老师就像我另一个父亲一般,亲生父亲给了我生命,把我抚养长大,而宫老师则给了我、给了学生们灵魂的养料,这种言传身教的力量让我受益终身,所以我才会一直教育给孩子们将来要有出息,要好好学习、尊重老师。”

朴素的道理由已至古稀之年的老人口中说出,变得沉重了不少。而这两封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信,更是被于福民当做传家宝一般收藏,记录着一段历久弥新的师生情。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 开学计划作文600字 追梦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天作文300字 打铁花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感恩有你作文6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300字 追逐梦想作文6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征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开头 沟通作文600字 尊重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600字 想象作文300字三年级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被老师打屁股作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每逢佳节作文 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寒假作文300字 拜年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50字 突破作文600字 元宵节4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