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有一片热土叫宁夏 有一份深情叫党恩

2021-01-03 12:20:01
相关推荐

山河起舞,大地欢歌。

金秋九月的宁夏,花如海、歌如潮,一派万众欢腾的喜悦景象。

在全区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喜气洋洋地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欣然题词:“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深情寄托了党中央对宁夏继往开来、再谱新篇的殷切期望。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来到宁夏,与680万各族各界群众共同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赴五个地级市看望慰问,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美好祝愿送到各族各界群众心中。

60年,人生一甲子,宁夏正青春。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和历史性进步。宁夏人谋发展、奔发展的信心,从未像今天这样足、这样带劲!

60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的沧桑巨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展现,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生动注脚。

60年来,黄河母亲涛声依旧,见证、记录了这块土地的旧貌新颜,也日夜澎湃着宁夏各族儿女共同的心声——饮水思源,我们今天取得的一切成就,根源在于“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壤丰润,“长”有国家政策的雨露浇灌,“盛”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绵绵厚爱。

宁夏各族儿女感念于心,永远铭记使命、铭记责任。党中央始终心系宁夏发展,情系各族人民,宁夏的改革发展之路,是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是中国故事的生动写照

60年时光流逝,60载深情如一。

对祖国西北内陆这片美丽的土地,党中央始终深深牵挂。

6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和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宁夏的发展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从1958年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2018年满怀信心地冲刺全面小康,60年来,宁夏经济增长了1050倍,财政收入增长720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5倍、104倍,累计减贫330万人。

宁夏虽然地处偏远,但在发展关键期的每一次破题、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起航,都牵动着党中央,宁夏各族群众的心愿和渴望直通中南海。

宁夏人民不会忘怀。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着福建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宁夏,连续6天深入贫困地区考察,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做出顶层设计。自此,闽宁两省区跨越山海,展开了一场感天动地的倾情帮扶,创造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发生的互助奇迹。

宁夏人民永远铭记。2008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宁夏,他动情地走访从六盘山区到黄河两岸的河川塬峁,为发生在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振奋、而欣慰、而由衷高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谋划,立足宁夏实际,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

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如何在发展中避免动力衰竭走入“平庸之路”、倚重倚能走入“失衡之路”、环境恶化走入“透支之路”、坐井观天走入“封闭之路”?宁夏发展路在何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挂怀。

2016年7月,在宁夏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期、经济转型发展迈进重要关口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从固原山区到银川平原,总书记不辞辛劳,一路细看详问,一路亲切慰民,一路具体指导。

针对发展阶段和特殊实际,习近平总书记为宁夏谋划长远发展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任务,擘画出宁夏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也成为破解宁夏所有发展难题的一把“总钥匙”。

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给出清晰的路径: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达地区要有新作为,欠发达地区也要有新作为。”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

——“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真抓实干、进一步奋力追赶。”

这些谆谆教诲,既是战略指导,也是殷殷期盼,为新时代宁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清晰路径,为宁夏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开启了宁夏新一轮发展的浩荡征程。

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地落实,转化为谋发展的无限动力和具体行动,是对这份深情厚爱最好、最直接的回应。

时光流转中,宁夏迎来了发展关键时期的关键会议——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

这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总书记为宁夏“量身打造”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与宁夏发展实际无缝对接、深度融合,让思想的力量在宁夏大地落地成诗、开花结果。

牵牛牵鼻子,提袄提领子。谋划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的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找准关键,方能纲举目张。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成为宁夏改革发展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振奋精神,实干兴宁,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随着“三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为宁夏擘画的发展蓝图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宁夏,各领域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就蓬勃而出,梦想的力量与实干的脚步在这片土地上铿锵回响,拥抱新时代。

宁夏各族儿女感念于心,永远铭记变迁、铭记奋进。塞上巨变一甲子,沐浴关怀六十年,宁夏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党中央的深情注视。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宁夏一路前行,一路凯歌

15年前,当“再造一个宁夏”的蓝图刚刚提出的时候,宁东的未来远得像一个无法企及的梦。

短短十几年过去,曾经的亘古荒塬上“长”出了一座工业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作为宁夏新型工业化的开路先锋,依托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今的宁东,如一首立体的“诗”矗立在宁夏大地,成为西部欠发达省区创新发展的“代表作”。

从寂寂无闻到一隅繁华,从黑白单一到多元多彩,只有亲眼所见,才能感受到那种磅礴之气给予人们的震撼与力量,如排山倒海,呼啸而来。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宁夏煤业集团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建设现场,站在纵横交错的管廊之间,发出了提振亿万儿女精神的伟大号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在宁夏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撬动全面创新,打通宁夏各个关节的肠梗阻,疏通宁夏发展的“奇经八脉”,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

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一大批创新主体应声而动。吴忠仪表,一个曾经濒临破产的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一跃成为控制阀行业的龙头;从“傻大黑粗”到“窈窕淑女”,共享集团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大型3D打印机在铸造行业的产业化应用;“隐形冠军”银川隆基,掌握了单晶硅棒制造技术,平均每年为全行业节约成本120亿元……

创新大潮之上,借力“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的东风,各类创新业态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推动工业挥手作别倚能倚重,从“无可能”走向“无限可能”;农业迎着现代化的晨曦,加速“拔节抽穗”,茁壮成长;服务业焕发出新的光彩,向着更加现代化、智能化进军。

很多很多年里,宁夏中南部干旱带一些群众的家门都不上锁,唯独院子里的水窖会锁起来。

那把锁,曾经弄疼了多少人的心。

干旱缺水,是很多宁夏百姓挥之不去的梦魇,人们在那片干渴焦灼的土地上盼水、找水,因水而贫、因水而困。水,是宁夏人梦里都会喊出来的渴望,是贫瘠荒塬上的滴滴眼泪。

与“水的渴望”一样深切的,还有路。

60年来,“水”和“路”一直是宁夏发展绕不开的两个字。

10年前,当听到复旦大学来宁支教的老师们说起高铁,西吉县三合中学一个名叫杨偲偲的女娃在白纸上画了她想象中的高铁,并在作文里憧憬着“可以乘坐最快的火车走出大山……”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着眼于基础设施的短板和弱项,宁夏以撼天动地的努力推动山川巨变,改天换地。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宁夏陆续建成了扶贫扬黄灌溉、盐环定、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等一大批扬水工程、供水工程,形成了一条“水往高处流”的人工水脉,将千年黄河水引上旱塬,上百万饱受缺水之苦的贫困群众体味到了幸福之水的甘甜,弹奏出“旱塬变绿洲,群众得福祉,民族增团结”的时代交响,树立起一座反贫困史的丰碑,把宁夏的努力写进中国史册。

从1958年第一声汽笛鸣响于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宁夏铁路史翻开扉页,到2015年12月银西高铁开工,之后中兰高铁、包银高铁陆续开工建设,大道通衢,通江达海,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把宁夏“拉近”到世界面前,杨偲偲的梦想正在从纸上“走”到地上,“走”进百姓的现实生活中。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今的宁夏已经实现所有县市通高速、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首府银川开通与全国所有省会城市连通的航空线路,开辟多条国际航线,快马加鞭融入国际化。

六十载岁月,城市越长越大,村舍渐次蝶变,沐浴党的恩泽,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将蓬勃朝气与昂扬锐气赋予这方山水,让宁夏愈显芳华、英姿勃发。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宁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着眼于山水林田湖草大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在生态保护中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先后打响贺兰山保卫战、黄河保卫战,守护好“父亲山”,保护好“母亲河”,为大山大河缝合伤口、擦拭泪水、涤荡污浊,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宁夏蓝、六盘绿、黄河美重新回归百姓视线。

贺兰岿然,长河安澜。登临贺兰山巅,云杉郁郁葱葱,在阳光下墨绿浓稠。漫步黄河之滨,芦苇与飞鸟被自然之手神奇组合,风声与鸟鸣和谐交响。山与河的臂弯里,塞上平原,一派安宁祥和。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一个生机盎然的美丽新宁夏正款款而来。

宁夏各族儿女感念于心,永远铭记恩情、铭记荣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宁夏人民的深切关怀、殷殷叮嘱,转化成不畏艰险、激流勇进的力量,融汇进宁夏山川每一寸土地、镌刻在680万宁夏人民心田

仲秋时节,六盘山层林尽染、美景如画。

六盘山下的西海固,在全国“穷得出了名”,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宁夏的脱贫攻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等,总会提及宁夏、提及西海固,念兹在兹。

宁夏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不让一人一户在脱贫路上掉队。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驼巷村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要饭村,如今依靠党的好政策,贫困群众脱贫有产业、致富有路径,家家户户赛着奔小康。

2016年,驼巷村实现整村脱贫,村民张彩霞请人写了一副春联:“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横批是“感谢党恩”。

一杯水、一盏灯、一段路、一间房……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党和政府最大的民生。宁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努力补齐民生短板,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连续多年将财力的七成以上投入民生领域,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最急最盼最忧最需的问题。

那些摞着补丁的衣服、灶台上“挖”出来的土碗、排队拉水用的推车和水囊,那些艰涩的路、苦咸的水、隔着山河的遥望……那些苦日子、旧光阴再也不见,今天宁夏人的幸福无边无际。

黄天厚土,山高水长。直指群众内心的安宁和恒久的幸福,凝聚出每一个人心中的“如意家园”,汇聚成一个共同的“中国梦圆”。

“大半辈子都在杨岭,如今看它变了个大模样!”茶余饭后,这样的感慨,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人很乐意对外人讲起。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让这个寂静的山村变得“喧闹”起来。为了发展乡村旅游,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以企业托管、大户养殖、农户饲养的方式,将村民的肉牛集中起来养殖。

当年总书记看望过的贫困户马克俊,如今致富的思路活泛了。去年,马克俊去了趟福建省厦门市学习发展乡村旅游经验。回来后,他便将饲养的肉牛迁到了养殖小区,把自己家建成了阳光餐厅,初步尝到了农家乐的甜头。“党的政策好,大力支持我们发展产业,小康路上,我们肯定不拖后腿。”

从1997年的戈壁滩,到如今有6万人的新型城镇,永宁县闽宁镇走过21载,物换星移中,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方案”,助力这里翻天覆地、革故鼎新。

驱车行驶在闽宁镇原隆村平坦的大路上,110国道以西,原隆村生态移民的新型城镇生活,就是“闽宁协作”这部长卷里的篇章,厚重而殷实。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来到原隆村的搬迁移民海国宝家,看着他用3年攒下的10万元翻盖的新房,总书记鼓励海国宝:“希望你们家生活越过越好!”

带着这句祝福,海国宝的儿子海富贵完成了村里组织的农机培训课程,到附近的立兰酒庄做了一名技术工人。海富贵的媳妇参加厨师培训,顺利到壹泰牧业当了厨师。小两口一个月就赚了7000元,是搬迁前全家一年的收入。

“我常想着,我们咋就这么幸福呢?没有共产党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实摆在眼前,请总书记放心,我们肯定越过越好!”

受益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恩泽,宁夏人民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从南到北,由东向西,60年来,一个个民族团结的典型不断涌现。

“稻鱼空间”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树起了贺兰县生态休闲旅游的品牌,农民的收入也随之节节攀升。

“乡镇农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是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共同努力的结果。”贺兰县立岗镇副镇长秦文博说。

2015年国庆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接见了赴京参加国庆活动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秦文博便是其中一位。秦文博深深记得总书记的话,“要继续当好民族团结的使者。”

在基层工作了近10年,秦文博见证了回汉各族群众的互敬互爱、守望相助。“无论回族聚居村还是回汉杂居村,在农业生产中都是共享信息、资源、基础设施,俨然产业联盟军,这才有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同心清真大寺,络绎不绝的人来到这里,探访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初实践地。

“我们的宣讲,就是引导信教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同心清真大寺管委会主任马占俊说。

铭记党恩创伟业,团结一心向未来。60年来,宁夏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宁夏儿女对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好践行,也是对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关怀牵挂的最好回应。

宁夏大地上,一个个鲜活个体奋勇拼搏的生动实践,一个个群体迎风飞翔的壮美塑像,交织成一幅繁荣和谐的锦绣图景,这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宁夏亲切关怀和厚爱的最真实回报。

岁月不居,山河嬗变。历史的如椽巨笔,书写着深情碑文,一笔写在岁月中,一笔写在大地上,一笔写在各族儿女的心田里。

60年很短,只是浩瀚岁月长河中的一瞬;60年很长,那些流润过的土地、那些滋养过的心田、那些被时光抚慰过的容颜,把60年的梦想与荣光一一记取、一一感念、一一铭记。

走过辉煌的60年,今日之宁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走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面向未来,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将牢记嘱托、不负厚望,把党中央的关怀转化成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贡献、书写新业绩、创造新辉煌!(李东梅马晓芳张文攀王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走过...作文 田园作文 小鱼作文 深处作文 500字初中作文 生命生命作文 作文万能句子 60字作文 做人作文 作文高中600字 作文标题大全 专业作文 专升本作文 作文 等待 特别的作文 我发现 作文 值得的作文 抄作文 作文小白兔 花园的作文 情感的作文 假期作文英语 介绍家乡作文 打开 作文 鸭子作文 家乡英语作文 太阳的作文 优秀初中作文 美食英语作文 玩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