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考高考有多重视博物馆?

2021-01-03 12:25:01
相关推荐

近几年,文物、博物馆、文化遗产等内容多次出现在高考和中考的试卷当中,分值不断增加。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面具,独孤信印,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海昏侯、妇好墓展览……这些涉及文博内容的考题多是借用文物为背景,有些并不是对文物、博物馆知识的直接考察,但仍是关注到文博,也引起文博热的持续发酵。

中高考题让文物走红

中、高考是学子学习生涯的大考,是每年6、7月份的固定焦点。与往年一样,2019年中、高考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而中、高考题的几道提及文物的考题,也随着考试迅速走红全网。

独孤信印章

2019年6月7日下午进行的数学考试,打开全国II卷数学的学子们看见了一道特别的填空题。这道题考的是一枚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印章,题中问这枚印章共有几个面,棱长多少。

▲左:2019 年全国II 卷数学题| 右: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

这枚印章名为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这枚印章的主人是西魏八柱国之一、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

印章由煤精刻制而成,煤精也称煤玉,是褐煤的一种变种。此印是由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多面体,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

印文的内容可分为公文用印、上书用印、书简用印三大类,公文用印,如“大都督印”“大司马印”“柱国之印”“令”等;上书用印,如“臣信上疏”“臣信上章”等;书简用印,如“独孤信白书”“信启事”等。多面体印章方便了这位身兼数职的独孤信使用。

独孤信印因其特别的造型和难度成为2019年第一个走红的文物,新浪微博的话题“高考数学捧红独孤信印”至今已有1.4亿阅读,并引发8千多条的讨论,甚至有黑龙江考生千里迢迢赶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来看这个让他“悲催”的独孤信印。

断臂维纳斯

全国II卷的考生正被独孤信印困扰,另一边,全国I卷考生看到数学题中的维纳斯有些懵,没有一个考生能想到数学题上竟然印着断臂维纳斯的照片,问题是:这位女神有多高?难怪这个考题让广大考生意外。因为我们通常会关注维纳斯美丽优雅的姿态,至于维纳斯身高,确实难以回答。

▲米洛斯的维纳斯|图片来源:卢浮宫网站

这道题的答案是维纳斯身高175厘米。实际上,这件法国卢浮宫的维纳斯身高为202厘米。断臂维纳斯是1820年在希腊米洛斯群岛发现,它的全称是米洛斯的维纳斯。

据专家推断,维纳斯应是公元前二世纪末期的作品,这件雕像发现后被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国王将其赠送给卢浮宫。米洛斯的维纳斯分几个部分制作完成,并由垂直的大理石砌入部分(如胸部以上、双腿、左臂及左脚)拼接而成。

女神雕像原本戴有金属佩饰,诸如手镯、耳环、束发带等,雕像的双臂一直未能寻回,如今雕像身上只留下用以固定首饰所穿的洞。此外,雕像可能曾覆以彩绘,但颜色今天已经消失殆尽。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

2019年,天津卷文综试卷历史部分的第一道选择题,考的是图片上的两件文物出土于何地。

▲2019年天津卷历史题

考题图示两件文物,一件是青铜罍,另一件是金面铜人头像。出题者担心考生识别不出青铜罍,还特意在青铜罍的旁边放了一件三星堆的典型文物金面铜人像。

▲金面铜人头像|图片来源:三星堆博物馆网站

这件金面铜人头像通宽19.6厘米、通高42.5厘米。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大小、造型和铜头像面部相同,眼眉部镂空,制作颇为精致。一般认为,三星堆出土的这种有金面的青铜造像代表当时社会最高层地位的人,他们手握生杀大权,还能与神交流。

文综考试结束后,就有一位天津考生在新浪微博上与三星堆博物馆互动,说他因为平日喜爱逛博物馆,在微博上关注三星堆博物院,所以熟悉的三星堆文物在考试中一出现,立刻亲切了起来,缓解了考试压力。还有的考生想到四川广汉一睹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真容。

铜奔马与《驿使图》

说完高考题,我们来说说今年的中学生考试。2019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有一道题目,假定考生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从图示的两件文物中选择其一撰写解说词。

考题中提到的两件文物均是甘肃省博物馆的珍品——一件是铜奔马,一件是《驿使图》。兰州市考题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不仅考察学生的语言水平,还考察考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

▲左:铜奔马 右:驿使图 图片来源:甘肃省博物馆网站

铜奔马,汉代,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塑造者选取了马三足腾空、一足踩飞鹰的刹那瞬间。

马体态轻盈,并未伤害到鹰,鹰像是承托起奔马,带领马一起在天空翱翔。马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超越飞鹰的那一足上,塑造者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构思巧妙,造型精炼,工艺卓越。1983年国家旅游局将铜奔马定为国家旅游标志。

《驿使图》画像砖,魏晋,甘肃省嘉峪关市魏晋5号墓出土,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砖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棨传为通过关卡、驿站时的信物。驿马四蹄腾空,奔驰在戈壁绿洲的道路上。这块写实砖画,在我国邮政史上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驿使图》画像砖曾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物,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邮电部1982年8月25日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小型张)一枚。

文物走进中高考的几种形式

2019年并非文物走进中、高考的元年。早在2007年6月,长沙市的中考题中就出现了文物:四羊方尊进入长沙市中考历史卷,这是有媒体报道和业内知晓博物馆文物进入大考最早的一例。

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体型最大的。采用圆雕与浮雕巧妙的结合,层次丰富器物异常华丽。它肩部、腹部与足部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踞一隅,每只羊都通身花纹。尊的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耸起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以改善器物边角单调的装饰,可见匠心。

▲四羊方尊|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2007年3月3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55件(套)馆藏精品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其中便有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省宁乡,1959年被调往中国历史博物馆。2007年3月的这次展览是四羊方尊首次回家“探亲”,因而引发湖南省博物馆的观赏热潮,四羊方尊因而出现在长沙市中考的历史卷中。

十几年前,相对小众的文物能够走近中考,进入大众的视野,这件事让文博业内很兴奋,湖南省博物馆也把四羊方尊进中考题事件选为展览贴近大众的一项重要标志,那几年成了热议话题。

自此之后,文物开始以各种形式进入考题当中,渐渐成了考题中的常客。

2018年北京卷便考察了云梦秦简。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掘了十二座战国末至秦代的墓葬,其中十一号墓出土了1155枚秦代竹简,简长23~27.8厘米,宽0.3~0.7厘米,竹简上残存三道编连的绳索痕迹。简文内容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等多种。

秦代以法律严密著称,但保留下来的文献却极少。云梦睡虎地秦简大部分是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秦律的了解,对研究中国法律制度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由于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也是研究秦朝历史的重要的材料。2018年北京卷文综考题的题目中问,云梦秦简《为吏之道》中的“五善”是指什么。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网站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长27.5厘米,1975年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 ,共计51枚竹简,采用分栏书写的方式。《为吏之道》记载了“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内容主要是关于处世做官的规矩,供官吏学习。

博物馆

博物馆也是中高考中的常客。2017年北京卷语文题,第一题阅读题的材料共三份,均是聚焦博物馆,分值高达24分。文章从海昏侯、妇好墓热门展览,谈到馆藏文物的活化利用,再到博物馆App和线上展览,让考生“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材料分别来自《中国文物报》等三家媒体的报道内容。2017年北京卷文综地理题关注故宫博物院的旅游价值以及故宫保护措施。

高考试题扎堆选择文博话题并非偶然,与近些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凸显和行业媒体及时有效的宣传报道等密切相关。

▲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现场 @文物圈

▲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现场 @首都博物馆

2017年全国II卷、2019年全国I卷的英语均聚焦博物馆的展览,一个是邀请外教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另一个是申请暑假到伦敦当地的美术馆举办中国画展当志愿者。可见高考题目都意在邀请青少年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非正式教育机构,让文物“活”起来,提高藏品利用率,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对博物馆更好地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

博物馆重视教育职能的发挥,要不断提高教育服务水平,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水平。通过互联网手段、数字、动漫、VR技术开发,利用自身文物资源,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

考题中的文物也不仅限于珍贵文物,其范围也逐渐扩大至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文物保护等领域的热点。

文化遗产

2014年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8年江苏卷地理题关注到大运河申遗,让考生分析山东段大运河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运河沿岸景观带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意义。

如何更好地体现京杭大运河的价值与风貌?2019年天津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材料便是有关大运河的,谈怎样保护、合理利用大运河,怎样将大运河的文化品牌做好,如何深挖大运河的文化价值。请考生为利用大运河提出自己的方案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家乡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文化遗产。2019年北京卷文综,关注一件新疆乌鲁木齐出土的楚国丝绸,通过考题告诉广大考生,我国丝织品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十分精美,远播西域。不仅如此,2018年北京卷的英语题目中也出现了“丝绸之路”。

传统工艺

中高考也关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2019年浙江卷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材料是有关苗绣的,共10分,关注少数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与保护:苗绣的十几种绣法,苗绣的惯用图案、苗绣的特点,苗绣的艺术趣味,还讲述苗绣包含古老知识,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苗族人可以从苗绣中学习生活常识、草木动物、纺织耕田,怎样保护传统手工艺、怎样发展手工艺。

2019年江苏卷政治也关注到传统手工艺,如皮影、剪纸、蜡染、银饰等,让考生分析传统手工艺的价值,非遗与生活需求的结合。

对于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在高考、中考题中也有体现。2019年全国I卷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关注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纸张、毛里求斯修复档案文件等三个材料,共同聚焦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文物,历经沧桑,承载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对文物充满着好奇,内心迫切希望走进文物、了解文物。《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这类优秀的文化节目的热播,也使国宝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节目讲述国宝的故事,吸引众多人到博物馆参观、欣赏。

这些节目也以各种形式进入高考、中考。2019年浙江卷的语文题目中就以《国家宝藏》为材料引入,关注文物的保护。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卷则选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第14集何尊中的旁白作为阅读材料。

▲《国家宝藏》节目

▲《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

何尊,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馆之宝。西周初青铜器,出土于陕西宝鸡。通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它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做的祭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两句最为重要:“宅兹中国,自之义民”,意思是周武王想要居住在城邦的中心,从这里管理天下民众。这是“中国”作为词组第一次出现在青铜器中。

▲何尊|图片来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微博

在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今天,更多文物出现在考试之中,且分值增加。

2018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之一是要求考生任选一处古迹(圆明园除外)或一件文物,将“_____,让我心生敬意”补充完整,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个题目为40分,占总分的40%,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了解历史,理解优秀传统文化。

正如这道作文题的题目所说:

“任何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己国家历史的人,都应该对本国过往的历史心怀敬意。历史不仅书写在浩瀚的史籍里,也沉淀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历史文物中”。

文物走进高考、中考题,提高了人们对文物的关注。高考、中考试题中提到的文物大部分是知名的,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走近文物、了解文物,增加对文物的认识,有助于广大学子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在青少年心中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正值假期,各位学子在学习备考之余,去逛博物馆吧,既能放松心情,还能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原文转自:文博中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篇作文 作文的格式 享受作文 一句话作文 书包作文 作文大全小学 警察作文 作文下雪 怀念 作文 作文续写 苏州作文 写故事的作文 作文课 怀念 作文 杭州作文 海作文 作文900字 追作文 改变的作文 我的爸爸的作文 作文桃花 汉字作文 景物的作文 小事作文 选择的作文 初中800字作文 古镇作文 作文开头摘抄 理解的作文 作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