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灵隐红尘 静默芳华 隐匿大理苍山深处的幽深古刹

2021-01-03 13:00:02
相关推荐

大理到底有什么?是什么吸引着自五湖四海的你我他?是诗情画意的生活还是远离城市的释然?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许大理,不过只是个逃避现实的借口罢了。

有人说来到大理就是为了过上开客栈,听洱海,看书发呆的慢生活。惬意舒适,仿佛外界的纷纷扰扰都与他无关,只要学会沉醉在这恬淡的生活中就足够了。 如今的大理古城,因大肆的商业开发也慢慢的步入了丽江的后尘,喧嚣的古城,嘈杂的洱海,印象中的那个大理早已不复存在了。但对于那些对大理有感情的人来说,苍山是他们在大理避世的好去处,这里清净自然,俨然保留了大理最初的样子。

每年的春天,我都会回到大理小住些时日,赏花看海的同时,也会去苍山走一走,到那几所藏在苍山深处的寺庙转转,去寻找以前的大理。

【感通寺寻幽】

感通寺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几度兴衰,鼎盛时期的感通寺有达三十六所庵院的规模。感通寺坐落于大理苍山圣应峰南麓,在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距大理古城约5公里,距离下关约11公里。感通寺背靠四季积雪不化的苍山,面对烟波浩淼,白帆点点的洱海,集天地间灵于一身,又名荡山寺。这里峰峦四合,林木葱郁,感通寺是大理佛教圣地之一,也是大理最早建立的佛教寺庙之一。

据文献记载,感通寺是“汉时摩腾法兰由西天入中国时兴建,至唐李成眉贤重建。乾宁三年,蒙氏僧赵波罗更葺之”。到明朝,荡山佛寺已有30多院。历史上感通寺就是文人学士研书习文,赋诗作画之地。几乎每次来到大理都会来感通寺走一走拍拍照,也许对这里最念念不忘的便是那出世般的一花一草,一茶一木。

步行入寺的路上见到路旁的树上贴着“吃素是福”,感通寺有一个斋堂,如果你想尝尝素斋,那可以来感通寺尝尝。

感通寺被称为“苍洱驰名第一山”并不只是因为这里风景美,更在于这里有着一系列名人、名事、名花的遗迹,和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故事传说。其一为“名士高僧共一楼”的千古佳话,至今尚有“写韵楼”的遗址和担当和尚舍利塔。

嘉靖九年,杨升庵与李元阳结伴同游点苍山,住宿感通寺的班山楼二十多日,在此校注《六书》并转注千字音韵。李元阳便将此楼题名为“写韵楼”,今遗址尚依稀可辨。

所谓“高僧”指的是晚于杨升庵100多年的云南杰出诗人、画家、书法家担当和尚。担当,晋宁人,原名唐泰,公元1593—1673,明朝天启年间,他上京赶考未中,从此遍游名山大川,后返回云南侍奉老母。母亲去世后,便上鸡足山削发为僧,一边修行,一边专心致力于诗书画的创作。担当诗书画独树一帜,书如行云流水,画则有笔外之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名声很大,有“云中一鹤”、“南中高士”之称。晚年常住感通寺,因仰慕杨升庵的品学,重修“写韵楼”作为自己的住所,从此便留下了“龙女奇花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的千古佳话。

感通寺中的碧水锦鲤。

感通寺的特产感通茶很值得品一品。当年徐霞客亲口品尝后称道其“绝与桂相似”,“茶味颇佳”,如今感通寺的感通寺茶已经发展成大片的茶园,成为大理首屈一指的出口名茶。感通寺内便有品茶处,在这山清水秀之地,品茶修禅,别有一番美意。

有茶之处便有花,有花之处便有禅,所谓的茶禅一味,应当就是如此吧

感通寺的大殿虽然不大,但看起来却很精致,香火也很旺。

感通寺中的龙女花为龙女所化,接引有缘众生,亲近佛门。据《滇海虞衡志》载:“龙女花,止一株,在大理之感通寺。”

感通寺背靠四季积雪不化的苍山,面对烟波浩淼,白帆点点的洱海,集天地间灵于一身。

感通寺斋堂的后厨有些居士和义工在为僧侣和游客做素斋。

一个人徒步感通寺,钟鸣经诵,流水潺潺,鱼戏花落,风送叶来,阳光暖身,浮云流动,内心感动而平静。

【寂照庵叩首】

苍山有古庵,尼姑意趣闲。

庭内植多肉,架上存古卷。

茶煮莫残水,米燃圣应炭。

游人多不至,日落即安眠。

寂照庵,一座传说中最美的寺院,寺院里没有香火,却被形态多样可爱的多肉植物铺满,这里的素斋活色生香。去年的三月就来过这里,这次到大理,果不其然,脚和胃都叫嚣着要再去这座最美的尼姑庵看一看。寂照庵给人的感觉很文艺,也许和很多人心中想象的香火袅袅不同,在寂照庵你看不到烧香祈福的善男信女。原来这里的师傅曾经说过:“佛什么都不缺,不在乎你一炷香”。丛林掩映间的玲珑寺院倒像是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姑娘,毫无城府,不知世故。

第二次来寂照庵了,感觉比记忆中的更加喧闹了,游客也比以往多了不少。这些年大理慢慢成为了无数逃离大城市青年的首选避世之地,人们去西藏洗涤灵魂,来大理风花雪月。小小的寂照庵也被更多的人发掘,游客络绎不绝,每一处都成了拍照的绝妙景致。

来了寂照庵,自然是要尝尝这里的素斋,价格公道,菜色丰富,甚至连色彩搭配都与周遭环境遥相呼应。打饭处的门梁上写着“喫素是福”,果真如此,即便身处斗室,也是一坐一景。案边窗前,皆有写意的书法字画,或是兀自伸展开一枝绿意,拿来下斋饭,最是应景。

在寂照庵,几乎每个角落都能看到恣意生长的多肉,它们是寂照庵的标志景观之一。花草不理烦嚣,兀自生长,有的垂落成倾泻的瀑布,有的漫成一汪春水,还有的铆足劲儿向上生长,浑身不甘……

寂照庵内的鲜花和多肉装扮着这所深藏大山的尼姑庵,让人眼前一亮,在不时的诵经声和木鱼声中,如此清净雅致的生活不由得让人心生羡慕。

碧水锦鲤

吃过斋饭,可以倒上一杯茶。寺内免费提供茶水,只需交一点押金就能领到茶具。自苍山潺潺而下的山泉水冲泡的茶水自带清冽甘甜,就着庵里自制的百香果茶点,午后的慵懒时光就这么氤氲成了水中的一滴浅墨。

下午四点,寂照庵内的游客渐渐散去,只有几位义工阿姨在寺内修剪花草,打扫卫生,时不时的几句闲谈丝毫不影响院里的清净。师父在大殿里诵经,闻着百合香、檀香,在一声声经文中睡意昏沉,木鱼伴着诵经声仿佛让时光瞬间定格了一般。

也许寂照庵最让人留恋的便是这里的不理世事、野蛮生长的生命力吧。在寂照庵这个方寸之地,人来了又去,一切却又转头空,唯有这稚嫩、脆弱的草木之美,才当得起永恒。

【闻法無为寺】

觉林宝池显慈容紫竹摇曳,无为法堂闻如是般若不动。

無为寺在崇圣三塔景区的北侧,苍山兰峰东麓,从国道拐上山几公里,过一段极其难走的石子路,才能到达灵鹫山的山门。無为寺游客不多,偶尔见三两行人,溪水声和雀啾充耳,太阳的碎屑透过树枝洒下来,石路上的青苔显得水润明亮,沿溪拾级大约百米,月衔桥架在潭上,背后立一照壁,上书“南无阿弥陀佛”,字下一洞,通溪水,站在桥上往里看,巧见一翠鸟黄嘴蓝羽,立在洞内。

门前一颗上千年的老槐树。

無为寺不大,但寺庙该有的都有,药师殿、天王殿、罗汉堂、观音殿,大雄宝殿佛祖下站二弟子,点燃三支香拜了拜,殿内的师傅还同我回礼。匾、联的内容同字看起来都十分有意境,不惯以习气很重的行草,多规规矩矩以正楷或带些拙气的行书题匾,写“山静云闲、鸟啼花放”、“过此门不许你七颠八倒”,都很有看头。

寺庙是三进三出,进了门庭,还有一道内门,进去,才是寺庙的大殿。

从無为寺的南厢房下山来,见寺内的小师傅在客堂前寻猫,穿着灰色的僧袍,在阳光和竹影里穿来穿去。

潭中游鱼,洞内翠鸟,林荫路上的小麻雀和松鼠,都让人觉得这里是个养精蓄锐的好地方,但又不是在什么深山老林,站在山门前一望,是脚下一长条洱海,城镇里四处来的游人,海东海西大大小小的聚落村庄,熙熙攘攘都在眼里,真是有我有天地有众生。

一路拾级而上,耳畔只有溪水潺潺、梵音袅袅,参天古木和古朴石阶令人有穿越时空的错觉。

大理国的二十二位皇帝之中,有十个皇帝在此地削发为僧,其中就包括电视剧《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原型段正严。古时大理国以佛立国,以佛治国,段誉64岁在無为寺出家,至94寿终。

無为寺给人的感觉和那些恢弘气派的大寺不同,这里给人感觉肃穆高洁,茂林修竹,确实是少有的清修之地,这里没有世俗寺院的富丽堂皇与鼎盛的香火,唯见古旧沧桑。

無为寺就这样隐匿在灵鹫山的山林之中,遗世独立,清净 无为 ,以身释法,就像寺庙正门那副对联一样: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以 无为 法,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上海中考作文题目 欲速则不达作文 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老师 三年级作文我的爸爸 井底之蛙作文 体验生活作文 感动的作文600字 环保作文题目 百度作文 关于母爱的作文600字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 800字作文优秀大全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 我成长了作文 推荐一本书的作文 未来的学校作文 乐于助人的作文 关于家的作文 奇思妙想作文 江南作文 三年级作文大全 即景作文 体育老师把我C了一节课作文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600字 英语四级作文模版 拔河比赛作文400字 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英语六级作文范文 一个人走夜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