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是毛主席的邻居 不能给他丢人”

2021-01-03 14:25:01
相关推荐

▲2019年8月27日傍晚,汤瑞仁走过湖南韶山景区内的南岸塘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袁汝婷摄

▲汤瑞仁早年在田间劳作。(翻拍)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刘紫凌、袁汝婷、帅才)10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我是毛主席的邻居,不能给他丢人”——毛家饭店创始人汤瑞仁83岁申请入党,“我是个小小的个体户,也是人民的服务员”》的报道。

在微信小游戏“跳一跳”里,90岁的汤瑞仁得了1117分。

这是个测试专注力和灵敏度的游戏,得分超过1000,意味着精准完成了近一千次手指操作,会被年轻的网民们称为“游戏大神”。

汤瑞仁时不时轻点屏幕,小人儿翻转跳跃,每一次都稳稳落下。“心要定,一心一意。输了再来。”

这位白发苍苍的“游戏高手”还有另一个身份——坐拥300余家加盟店的毛家饭店创始人。

1959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阔别家乡32年后回到韶山,留下一张与乡亲们聊天的合影。照片里,一位留着齐肩发的妇女抱着孩子,笑得欢畅——那就是汤瑞仁。

她一生坎坷,却从不言败。伤痛与困苦,激发出她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

“我是毛主席的邻居,不能给他丢人。”这句话,她践行了一生。

(小标题)“铁娘子”

1930年,汤瑞仁出生于湘潭银田寺镇一户贫寒人家,幼年讨饭为生。1944年,她嫁给了同龄的毛凯清,住在了毛泽东旧居的斜对面。

那一年,秋色烂漫的九月,14岁的少女乘着花轿,嫁进韶山冲,在这里度过了往后人生的所有光阴。

3年后,立志参加革命的毛凯清与弟弟毛凯文告别家乡,加入解放军队伍,一走就是整整8年。

在闹饥荒的韶山冲里,汤瑞仁扛起了养家的重任。那时土地贫瘠,一些青壮年将山里的柴砍来送到集市上卖,换回粮油,一车柴大约有两百斤。17岁的汤瑞仁加入了“送柴大军”,一趟单程,爬岭过坳20余里路,卖完柴再回家做饭洗衣,照顾老人。

1950年,韶山的“土改”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尽管分了地,可丈夫杳无音信、公婆卧病在床,汤瑞仁一人要耕种4人的田地。

当时,村里还有两个家庭面临着相似困境,或丈夫参军,或丈夫在外地。“我们说好相互帮助。男人种得好的田,女人一样种得好。”汤瑞仁回忆,三姐妹决定要“多打粮食,支援前线!”

就这样,她和姐妹们组成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妇女“互助组”。她们将种子、牛、农具等集到一起,互相换工支持,有了好收成。第二年,更多“女户”加入进来。

随之,村里建起了十余个互助组。当年底,在韶山,常年互助组和临时互助组达到348个。

不久后,意外却降临了。一天晌午,汤瑞仁正牵着黄牛耕田,牛停滞不前,她挥鞭吆喝,竟惹得牛掉头狂奔,一不小心,耙土的铁耙齿将她的左小腿戳了个对穿。

汤瑞仁咬紧牙关,将扎穿左腿的铁耙齿拔出,再抓起一块泥巴压在伤口止血,用一根扁担支撑着身体,一步步爬回了家。

没过多久,腿伤还没好全,她又下地干活了。

那几年,公公婆婆先后离世,家中仅剩一人。犁田耙土、洒谷插秧、担粪挑土……日子一年年过去,她守着这个家,凡事从不落于人后。

人们都说,韶山冲里有了一位“铁娘子”。

1955年8月,离家8年的丈夫,终于寄回一封家书。她这才得知,毛凯清参加了湘西剿匪战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荣立二等功,是最后一批归国的志愿军,当时正在东北任教官。

汤瑞仁请人写了回信:“家里备好酒菜,等你归来。”

(小标题)“半边天”

回到家乡的毛凯清,只匆匆停留20多天,又回到了东北部队。

1956年,走上集体化道路的韶山开始兴修水利,在开山炮的轰鸣声中,怀着身孕的汤瑞仁也走上工地,挑土担石。

那年的一个夏夜,独自在家的汤瑞仁生下了儿子,取名毛新飞。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据汤瑞仁回忆,一天,毛主席走进她家中,坐下聊天,问她怀里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又叮嘱她,孩子是革命军人的后代,长大了就去当解放军。说完,还接过孩子抱在怀中。

短暂的相聚,让汤瑞仁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此后,她将儿子改名毛命军。“希望他成为革命军人,保家卫国。”

1961年、1964年,汤瑞仁先后产下女儿毛桃芝、小儿子毛军。与丈夫聚少离多的日子里,她独自抚养3个孩子长大。

现龄58岁的毛桃芝记得,母亲会把她背在背上除草、摘棉花,挑稻谷时,男劳力挑两筐,母亲也挑两筐,“撒开大脚丫就往前赶,从不落后。”在韶山连续大丰收的那几年里,母亲每年能挣下数千工分,是普通女劳力的两倍。

当时,韶山冲实行工分制,男劳力十分工一天,妇女七分工一天。“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应该同工同酬,做什么样的活,领什么样的钱。”汤瑞仁一席话得到大家的支持,生产队由此改变了计工分方式。年底,她当选为村里的妇女主任。

20世纪70年代初,为抵抗干旱灾害,治理韶河攻坚战打响,汤瑞仁带领着韶山公社的“铁姑娘战斗队”走上工地,挑土打夯。

大约也在此时,14岁的毛命军参军了。临行前夜,汤瑞仁为儿子缝制了一个白布袋,绣上了“平安”二字,装上干粮。“当年你爸离家参军,成了战斗英雄,你也要像你爸一样,为毛主席家乡争光!”

毛命军先后进入了“黄巢岭英雄连”“三八线尖刀英雄连”。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毛命军参战。他写来家书告诉父母,“我不会给毛主席的家乡人丢脸,已经做好了牺牲在战场上的准备。”

毛凯清和汤瑞仁含着热泪,给儿子写了回信。信中说道:“孩子,你是毛主席的宗亲和邻居,是韶山革命军人,你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不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要勇敢地上前线,多打胜仗……”

毛桃芝记得,信寄出三天后,母亲的一头乌发变得灰白。

(小标题)“汤妈妈”

20世纪80年代初,分田到户开始施行,老百姓过上了温饱日子,韶山也成了旅游风景区。

旅游业越来越红火,农忙之余,人们在小山冲里摆起了各式摊点。汤瑞仁也动了心,告诉老伴和儿女们:“听说深圳在搞经济特区,鼓励经商。”

丈夫却喝止了她做生意的想法:“你要是敢去搞那个‘资本主义’,就别回这个家门来!”

汤瑞仁偏不信邪。1984年夏天,她用一块7毛钱,买了两斤绿豆、一斤白糖,熬了两大桶绿豆粥,挑到村里的小路边。

“觉得不好意思,我就躲在路边的大树后面。来了个游客,问‘稀饭卖吗?’,我说‘你喝吧,看着给’,第一天就赚了5块多。”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汤瑞仁对那天的情景记忆犹新。

渐渐的,她开始一边卖稀饭,一边摆摊卖纪念品。3年间,汤瑞仁成了韶山村的万元户,她毫不吝啬地将经验与村里的姐妹们分享,劝她们奔市场。

“我最开始做生意,就是搭帮汤阿妈(汤瑞仁)。她劝我自力更生赚些钱,还带我进货。”毛淑娥老人回忆,是汤瑞仁带着她靠卖纪念品致富。

紧接着,汤瑞仁又迈出一大步——

1987年3月8日,“毛家饭店”开张了,就开在与毛泽东故居一塘之隔的自家老屋,几张四方桌摆上农家菜,引来源源不断的客人。

生意起来了,流言也跟着来了。“她还是毛主席的邻居,却赚游客的钱,真不体面”……面对议论纷纷的人们,汤瑞仁理直气壮:“我就是要接待好‘毛主席的客人’,不偷不抢,哪里丢人?”

1990年夏天,一个外国记者到“毛家饭店”用餐,问汤瑞仁:“如果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你这饭店还能开得成吗?”

“毛主席领导穷人求解放,就是想让我们从贫穷走向富裕。”汤瑞仁回答。为了招待外国客人,花甲之年的她又学起了外语。

1993年底,毛家饭店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开业。继北京之后,店又开到西安、南京、广州、重庆……汤瑞仁戏称,这是“乡里妹子进城”。

毛桃芝记得,毛家饭店在乌鲁木齐开业时,母亲赶到新疆,第一件事就是去孤儿院捐款,又邀请老红军到店里相聚。这些年,毛家饭店有个规定,对老红军、全国劳模、烈士遗属一律免费。

在韶山冲里,没有人称呼汤瑞仁为“老板娘”“汤总”,大家都习惯叫她“汤妈妈”,如今又有许多人叫她“汤奶奶”。

因为难忘幼年的讨饭经历,汤瑞仁近年来陆续资助了数千名贫困学子,全资助养了23名孤儿;早在1996年就拿出10万元积蓄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捐资修好了韶山学校门前的路……她常常收到贫困学生寄来的感谢信,每一封都小心珍藏。

身为军属的她,也与毛泽东故居警卫班战士们结下深厚情谊。1987年,战士黄一山的母亲病重,她汇去400元钱;家境贫寒的战士马中生考上一所学校,她资助学费,为他添置学习生活用品;战士张亚辉深夜急病送医,交不上医药费,她让女婿赶到医院送钱救急;毛家饭店的厨房晚上从不上锁,供值夜班的战士们自行加餐……

这些年,毛家饭店发展迅速,汤瑞仁立下店规,要求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及贫困家庭子女在员工中占比达70%以上。

今年春节刚过,一位中年妇女来到店里,见到汤瑞仁就一把握住了她的手。“汤妈妈,20多年前,我带女儿到韶山,身上没钱了,路过你的店,女儿哭着喊饿,你给我们做了红烧肉。走的时候,还给了我们100块钱。现在我女儿长大了赚钱了,我是来还钱的。”

汤瑞仁没有收下妇女还的钱,却请她吃了一顿饭。临别时,又叮嘱她,“有空的时候,再回来看看。”

(小标题)“90后”

1999年,一场车祸让汤瑞仁失去了小儿子毛军,2005年,丈夫毛凯清因病去世,2012年,大儿子毛命军患癌撒手人寰……接连失去两个儿子和丈夫,毛桃芝曾担心,悲痛欲绝的母亲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

“可是,妈妈奇迹般地振作了起来。82岁这一年,她迷上了书法和绘画。她把悲伤、思念和坚强,都一笔一画留在了铺陈的白纸上。”毛桃芝说。

她清楚地记得,2013年6月19日,母亲从衣袋里小心翼翼掏出了一封入党申请书,递给她。“桃芝,40多年前我就想入党,可那时我不会写字,请人写的申请书不算数。现在我能写了,你帮我好好看看,写错字了吗?”

申请书写得很朴实,可一笔一画端端正正,没有错别字。

第二天,83岁的汤瑞仁郑重地向韶山村党支部书记毛雨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4年7月1日,汤瑞仁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毛主席说,要为人民服务。我是个小小的个体户,也是人民的服务员。”毛桃芝说,这是母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老人最不喜欢被人称为“企业家”。

今年8月,记者三次来到韶山,与老人聊天。前些年,毛家饭店搬出了核心景区,扩展了总店面积,她如今住在总店楼上,每天仍坚持到店里招呼客人。

装修朴素的房子里,有一间画室。书桌上铺着宣纸,汤瑞仁弯着腰,低下头,认真书写着“不忘初心”四个大字。她的身后,是各种各样的画作,有壮硕的骏马、开屏的孔雀、葱茏的草木、烂漫的鲜花……那些书写着“学无止境”“美丽人生”的书法作品,一笔一画规规整整……

这些色彩浓烈、笔锋饱满的绘画和书法,无一不在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仿佛点亮了整间画室,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她悄悄告诉我们,自己最喜欢夏天。她打开卧室衣柜的木门,里面挂着几十件五颜六色的旗袍,说自己可以“一个月穿得不重样”,脸上是孩子般的骄傲。

如果看见她脚蹬高跟鞋健步如飞的身影,很难想象,这位90岁的老人,一生曾十次受伤、罹患癌症,至今身体里还嵌着钢板和钢钉。

她玩转微信,每天都更新朋友圈,时而是与朋友、客人们的合影,时而是加了各种卡通滤镜的小视频自拍;她自学了钢琴,凭着在琴键上标注1234567,敲出了《东方红》的曲调;她说自己“虽然90岁了,但90岁也是90后”……

2019年盛夏的傍晚,汤瑞仁身穿旗袍、脚踩高跟鞋,拄着拐杖,一步步走过洒满夕阳余晖的塘边小路。火红的旗袍,衬得她银发如雪。她忽然停下了脚步,凝视着不远处的毛泽东故居,沉默了好一会儿。又回过头,对我们说——

“我经常做梦回到这里。以前总说,站在韶山望北京,站在北京看世界。可走得再远,这里才是我的家。”(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孔子 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4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男朋友打女朋友光qq的小作文 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600字 班长的白脚在我的脸上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作文600字 甘瓜抱苦蒂的作文素材 欢欢喜喜迎新年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500字 人间自有真情在作文300字 带着爱上路作文600字 欢度六一的作文2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400字 那一次我很感动作文600字 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尿一滴尿作文 三年级作文过年最开心 妈妈我想对您说600字优秀作文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400字作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800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 我的六一作文100个字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