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儿时的童趣斗蛐蛐 你还记得吗?

2021-01-03 14:50:01
相关推荐

儿时的童趣斗蛐蛐,你还记得吗?

文 / 春江月明

看到孩子们快快乐乐地过儿童节,童心未泯的我,居然也记起儿时的童趣。那时孩子们的游戏丰富多彩,放风筝、捉蜻蜓、弹琉璃球、打弹弓。尽管没有现在孩子优越的物质条件,却也充满童真和乐趣。尤其令人难忘的是斗蛐蛐,那可是每年夏秋之交的重头戏。秋风袅袅秋虫鸣,听得蛐蛐鸣叫,小伙伴们便兴奋不已,摩拳擦掌,忙着捉蛐蛐、斗蛐蛐。

蟋蟀被济南人叫做“蛐蛐”,生活在济南老城里的男孩子,大都有玩儿蛐蛐的经历。记得那时我家住在院西大街塘子胡同,一到秋天,斗蛐蛐就成为胡同里男孩子的重要生活乐趣。孩子们聚在一起,最多的话题就是“昨天晚上又捉了一只,个儿挺大,叫得可响呢!”“拿出来咬咬。”于是,各自从家中捧出蛐蛐罐儿,小伙伴们围拢在一起,目不转睛地观看两只蛐蛐的撕咬。最后,斗胜的一方会发出得意的鸣叫,蛐蛐的主人也会感到高兴和自豪。

老济南城里有一条街叫“升官街”,街上有一家棺材铺。这条街在“天地坛”街的南口,临近南门月城。那里常有人卖蛐蛐、蛐蛐罐儿、蛐蛐罩,也有人带着蛐蛐来斗,逐渐成为一个不大的蛐蛐交易市场。我和小伙伴常来此观看,见到不少好蛐蛐,按济南人的叫法,有“黑头将军”、“金钟”、“金翅”、“驼象”、“棺材头”等。“黑头将军”头圆、牙宽、颈粗、腿长,斗起来很强势,大多数蛐蛐都怕它。“金钟”叫起来很响亮,与对手一见面,先鸣叫一阵,胆儿小的,听它一叫就吓跑了。“驼象”总是耷拉着头,好像无精打采,其实斗起来很凶猛,总是咬对手的脖子,这叫“咬下口”,很多蛐蛐都怕这一招。

去的时间多了,耳濡目染也学到一些有关蛐蛐的知识。斗蛐蛐的历史可以追朔到一千多年前,五代人王仁裕所著《开元天宝遗事》中便有记载。明清两代历时五百四十三年,斗蟀之风经久不衰,尤以明宣德年为盛,从市井之徒,到宰相皇帝,大兴“促织”之风。皇宫每年都有人到各处搜寻,发现好蛐蛐送到宫内供皇帝和后宫斗玩。寻访人员来到山东宁津的大集乡赵铁锅村,发现这里的蛐蛐体魄魁伟、牙齿尖利、斗性厉害,便将此地所产蛐蛐定为贡品。从此,宁津蛐蛐扬名四方。如今,已成为宁津的一张名片,每年来此购买蛐蛐的客商络绎不绝,各乡都有蟋蟀交易市场,一只蛐蛐卖到几十元,甚至上千元,很多人因做蛐蛐生意而脱贫致富。想不到,小小的蟋蟀竟拉动了一方经济。

玩蛐蛐首先是会捉,蛐蛐一般生活在房前屋后的墙缝瓦下,草丛土穴,雌雄交配时才生活在一块儿。深秋,雄性为吸引异性交配,并驱赶其他的同性,发出响亮的鸣叫,夜晚尤甚。行家一听叫声,就能估摸出蛐蛐的大小优劣。循声找去,用蛐蛐罩罩住,要紧的是不伤害到蛐蛐,好蛐蛐必须全须全叉。其次是会养。蛐蛐罐儿一般用陶瓷的,口大、膛深、壁厚、有盖,以利于保温保湿。蛐蛐喜欢独处,不允许其他同类进入自己的领地,一旦放进另一只蛐蛐,它便会拼命地撕咬。蛐蛐的视觉基本退化,全凭长须的触觉和光感。所以,蛐蛐罐儿要用黄土、黑土和白灰打底捣实,模拟蛐蛐在野外的生活条件。要让它有在自己洞穴里的感觉。喂蛐蛐一般用新鲜毛豆或花生米,常吃一些稍硬的食物,蛐蛐的牙齿才能坚硬。还要在罐儿内放置水槽,方便蛐蛐饮水。

孩子的玩儿法并没有这些讲究,那时没有家长会拿钱买蛐蛐供你玩儿,都是自己去捉。夜晚,一听到蛐蛐的叫声,立即来精神,拿着手电筒蹑手蹑脚地找寻,没有蛐蛐罩,就用手捉,所以成功率就低。好不容易捉到,放进事先叠好的纸袋里,再小心地倒进罐儿内。孩子用的蛐蛐罐儿,有的是罐头盒,有的是瓷茶杯或破搪瓷杯。路边拔一根野草,做成蛐蛐草,轻轻触动蛐蛐须,便逗得它一阵鸣叫,心里觉得乐滋滋的。

那时的济南老城过了青龙桥,往东就是一片荒凉。听说坟地里的蛐蛐咬起来厉害,便背着家长,约了小伙伴,跑到解放桥附近的坟地里,在乱坟头中扒土撬砖。突然,发现一只蛐蛐,乌黑油亮,个大须长,好像是一只“黑头将军”。不知是激动还是紧张,心跳加快,捉蛐蛐的手都发起抖来。用手捂了一下,蛐蛐竟蹦了。正当懊脑之际,又闻叫声,循声扒开乱砖,又看到这只“黑头”,费尽洪荒之力,终于将其收入囊中,凯旋而归。

听说捉到了“黑头将军”,胡同里的孩子争相观看,有的带来自己的蛐蛐要来比试。“黑头将军”果然出手不凡,第一只蛐蛐刚一交手,就被它咬得肚皮朝天,这叫“拧死个”。第二只一照面,被“黑头将军”回身便是一脚,踢得围着罐子乱跑,不敢斗了。于是,我的蛐蛐成了胡同里的“大王”。这事儿被胡同西边“司马府街”的孩子知道了,不服气,又怕真的斗败了脸面挂不住,于是就使了“阴招”,斗前给蛐蛐喂了辣椒,成了“辣嘴子”,这种蛐蛐一般都不与它咬。“黑头将军”开始也是总躲着它,“辣嘴子”以为得势,发出胜利的叫声。哪知“黑头将军”突然冲过去,一口咬住对方的牙齿,头一使劲,竟将其撅出罐儿外,赢得众人一片叫好声。我的蛐蛐代表“塘子胡同”,迎战“司马府”,终于大获全胜,载誉而归。那只“辣嘴子”后来不知被谁揭了喂辣椒的底细,主人落了个“玩儿风不正”的名声,很长时间没人与他斗蛐蛐。

“瞿瞿唧唧满篱根,又听秋风到小园”。回忆斗蛐蛐的往事,涌上心头的不仅是儿时的童趣,更有对童年时光的追寻,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故人的怀念。

(齐鲁壹点 壹点号 春江月明)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篇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六一见闻作文500字 劳动的颜色作文范文 假期里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我的年度汉字作文800字 快乐的寒假作文600字 有真好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被表扬了作文300字 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暖作文600字六年级优秀作文 朝着阳光奔跑作文600字 端午见闻作文400字 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端午节作文400字以上 挫折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爱在细微处600字作文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800字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600字 从那以后作文600字 关于过年的作文200字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500字 征文和作文有什么区别 新时代新青年作文800字 学会忘记作文600字 高二英语作文范文10篇 打女生阴部作文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400字 我学会了炒菜作文400 今年高考四川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