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等:解析抗疫报道的“一财”战法丨传媒前线

2021-01-03 18:05:01
相关推荐

“传媒前线”是腾讯媒体研究院推出的一档人物采访栏目。每一期我们都将邀请到媒体业界资深从业者分享自身对行业的理解,帮助媒体人抓住不断变革中的行业机遇。

本期传媒前线的内容来自于我们对第一财经四位老师的访谈,包括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第一财经副总编辑姚剑、第一财经新闻中心政经部主任杨小刚、第一财经旗舰新媒体中心运营部主任李晶,他们从新闻生产、报道角度、内容和传播形式等多个方面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为我们展现了第一财经在面对疫情时,是如何进行策划报道的。编者将访谈内容梳理整合成文,以期能够解析抗疫报道中的“一财”战法。

左起至右:李晶、杨宇东、姚剑、杨小刚

作为国内首家报道武汉发生新冠疫情的媒体,此次疫情报道中第一财经除了关注武汉抗疫现场各种大事件之外,还特别关注关于病毒研究、防控措施、救治手段这几个关键领域的事实突破或者前瞻性引领,因此在很多关键选题上都体现了提前量,背后的原因是自始至终一直没有偏离这场疫情报道的核心脉络。

疫情期间,第一财经在各个平台的官方账号都同步进行了主要报道的第一时间释放。主要账号包括第一财经旗下3个微信号(第一财经、第一财经资讯、第一财经杂志)、2个微博(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杂志)以及若干其他平台的账号。

整个疫情期间,这几个主要账号的总粉丝增长超过400万,产生了24条千万+,357条百万+,约80条微信10W+,还有近十条过1亿阅读的内容策划。

第一财经的自有主平台——客户端和网站,流量也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峰,新增用户和日均活跃水平实现了2倍以上的增长。

人们似乎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认知,第一财经已经成为公众获取最及时、最权威疫情新闻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一财经新闻中心政经部主任杨小刚:

从知识性报道切入,做好科普、为决策提供参考

2019年12月31日上午10点16分,第一财经独家发布《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已做好隔离,检测结果将第一时间对外公布》,这是国内关于新冠疫情的第一篇报道。

回顾100多天持续不断的疫情报道,我们认为媒体的责任之一是架起信息的桥梁,所以对于病毒的科学认识、病毒防护以及患者的救治,是第一财经新冠肺炎报道的核心主线之一。

刚开始我们就意识到,对病毒的科学认知,不仅有利于消除一般民众的恐慌心理,提高防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政府的决策也可以起到参考作用,甚至对于一些非传染病专业的医护人员,也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和帮助。

回顾第一财经对新冠病毒的知识性报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在初始阶段,我们专访了很多传染病方面的专家和医生,还有一些专业机构,通过他们来向民众讲述新冠病毒是什么、如何做好基本防护,甚至包括口罩怎么使用、选择什么样的口罩合适。这些带科普性质的知识对民众来说非常需要,比如《十问冠状病毒:能治吗?到底该怎么防范》、《肺炎来了不要慌,医生手把手教你防护冠状病毒》、《病毒防护科普贴:口罩可防病毒吗?戴什么口罩合适?》等文章,因为比较及时,采访专家又权威,被大量转载。

第二个层面,是针对病毒传播渠道、途径和方式,以及病毒的防护和救治展开的报道。这时,除了科普之外,对病毒需要更深层次的认识,不仅普通民众需要,医护工作者和政府决策部门也需要。比如《康复出院新冠肺炎患者是否应集中隔离观察?专家称应减少误隔离》、《一文读懂“无症状感染者”六大疑问:并非确诊病例 传染性待研究》,第一财经的报道除了独家性的特点,我们的团队曾多次提前给出专业预判,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

比如《武汉14名医护何以感染:手术中未戴目镜和面罩或是主因》是最早提出病毒可能通过眼睛进入人体的报道;《1716例医务人员感染,医护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一文,发现很多医务感染人员是非传染病专业的,及时提出对一线医护人员要尽早进行培训的建议;这些对非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在接诊病人时,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第三个层面,疫情中还涉及到疫苗和药物研发领域,对报道的专业性和准确性要求特别高。曾有一段时间关于疫苗的消息众说纷纭,我们也做了《有人已研发出新冠疫苗?什么时候我们的专家能够严谨些!》、《现在谈论新冠疫苗生产为时尚早》、《新冠肺炎药物临床研究:只有5个药拿了批件,却有73个在试验》等报道,一再提示各方对疫苗和药物的期待不能过于急切,还是要遵循科学规律,也呼吁有关规范尽快出台。

总之,对于新冠病毒的科普、认识和医疗救治,是我们核心报道方向之一,体现出第一财经报道团队在医药卫生领域长期积累的资源禀赋和专业特长。

第一财经知识性报道一览

第一财经副总编辑姚剑:

通过事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除了知识性报道,第一财经还一直尝试通过事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我们看来,发现问题是为了后续更好地改进工作,发现漏洞从而堵住漏洞是基于大众共同的利益。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看到一财有非常多的报道案例。

比如,《钟南山: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是两回事》这篇稿件是在当时有研究者提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冠状病毒的观点,引起了人们巨大反应,一财立即采访钟南山院士做了澄清,随后当事人也承认是口误。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第一时间发现并提出问题,首先需要专业的判断,其次第一时间联络到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来表达观点,是正本清源的两个最要因素。

在《疫情初期决策复盘,稍纵即逝的三个关键“战机”》、《疾控之问》的报道中,一财率先提出早期防控中的问题,事后证明这些关键点都抓得很准,这也是负责任的、专业的媒体应该起到的作用。

这类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无症状感染者问题,在疫情初期,一财就刊发《呼吁改变 “37.3度”接诊标准,及早发现行走的传染源》,随后这条标准逐渐成为业内接诊的共识。

武汉在提出应收尽收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切实通过排查找到全部感染者,但之前在排查中还是有不少漏洞,一财以《武汉大排查,堵住漏洞才能见成效》一文,通过采访说出了市民的声音,并起到了推动排查工作的作用。实际上这也是在改变防控疫情的进程当中,媒体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着眼于微观,一财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注和呈现也一直伴随着整个疫情的发展,其中最朴素的做法、也是最值得去做的就是“人性”。个体命运的改变无法脱离大的环境,我们没有也不会去过多煽情,但始终对疫情下个体命运的变化感同身受。

在当时的情况下,无奈、无助甚至绝望的个体,和不离不弃战斗在工作岗位的一线医护、志愿者、社区管理员等平凡之人并存,这些个体都是我们呈现的对象。比如《一家三口返回武汉的曲折之旅》、《武汉应收尽收为何还有漏洞?床位紧张仍是短板》中无法及时收治的82岁老人。

我们的做法不会偏颇地仅仅只盯着一类情况。人性的光辉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始终都照耀我们前行。另外,也是希望通过对这些个体面临困境的描述,来反映整个防控救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点和漏洞。

而在更大的视野下,一财也围绕公共卫生体系方面率先在媒体中做了一组深度报道,第一篇是《疾控之问》,第二篇是《中国公卫体系八问:已到刮骨疗伤时》,第三篇是《五年健全公卫应急管理体系,上海这份纲领性文件如何解读》。

这场新冠疫情之战,不仅是对中国公卫体系的大阅兵,也是对全民预防意识的大阅兵。从这次抗疫过程中,凸显了中国公卫体系存在问题,若要解决公卫体系的问题,需要一场行政体制的改革,未来的改革或将从人、财、物、技术、医防联动以及疾控功能的定位问题入手,上述几篇深度报道已经全面而深刻地厘清了公卫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和难点所在,这也是一财未来将持续投入和关注的一个重点报道方向。

第一财经旗舰新媒体中心运营部主任李晶:

从数据新闻到互动产品,内容创新和传播创新并重

数据新闻是此次第一财经疫情报道的亮点之一。疫情期间,我们产出的数据新闻里不乏爆款作品。这些数据新闻不是为了数据而做数据,数据围绕报道主线和主题,是为了更好说明问题和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而制作。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1月发布了一篇数据稿《这13天,离开武汉的人都去了哪里?》,这篇文章引用了百度地图等大数据分析1月10日到22日离汉人员的去向,发现百分之六七十是在湖北,文章中还列了一张图表,有多少人去荆州、多少人去孝感、多少人去黄冈等都写得很清楚。

对于这些量化的数据新闻,我们是想提前让更多的人非常直观明确地意识到,面对可能的风险,是不是应该做好准备?

除了《离开武汉的500多万人都去了哪里?大数据告诉你》这篇刷屏爆款之外,DT财经在疫情开始发酵之初,还敏锐地察觉到了人们经常把此次疫情与非典相提并论,系统梳理了非典疫情的发展时间线,结合新冠疫情进行对比,于1月26日发布了微信文章《以非典数据为参考,这次疫情到了哪个阶段》。

这篇文章一方面用文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另一方面还用可视化图片直观展现了新冠疫情和非典疫情发展态势的不同,并总结了两次疫情的发展和防控规律特征。稿件发布后迅速刷屏,微信阅读量一夜之间超过23万,全网流量突破800万。此后编辑团队还对这张图进行了持续的更新,从竖排长图变成横排长图不断生长,回应民众关切。

最近,我们又推出了深度报道《疫情带来的商机》,结合阿里巴巴线上消费大数据以及线上读者调研,研究疫情如何改变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进而分析其对商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些报道的操作思路都有类似之处,先要找到读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然后用数据、资料搜集整理等方式找到比较合适的切入点,最后再进行很好的文字和数据图表的可视化呈现。

除了数据新闻,一财在此次疫情报道中也尝试了很多种新的报道形式。比如《第一财经》杂志发布的《假如武汉的警铃有机会拉响,可以是哪天?》,其中一张长图梳理了去年12月到今年1月23号的疫情大事记,影响很广,全网流量达到了千万量级,那时还没有媒体这么做。发布后有好多公号转载这张图,没有转我们的文章。这恰恰说明这张图做得好,它能告诉你每天发生什么事情,光是这张图就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

此外,还有我们用持续更新的数据长图,让读者直观看到国内和全球疫情病例的发展情况。

也用视频的方式来表现各个疫情不断戏剧化反转的过程。

00:35

《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240万,美国死亡超过4万》

还以报纸版面的方式做成单张图片,一图看清当天全世界疫情的主要进展。

4.17日《全球战疫日报》

还有像H5,只是一种技术语言,关键是我们要传达的是什么,达到我们目的。我们在武汉封城满月的时候推出大型策划《黎明之前》,回溯了武汉疫情的发展过程,表明现在是至暗时刻,但是依然保持希望。整个策划通过H5,创造一种电子杂志的庄重感和情景游戏的代入感,也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在复工复产提上日程之后,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们推出了一个小程序《抗疫惠企政策百事通》,帮助企业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我们也可以把企业界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很好地起到链接商业和政府的桥梁作用。

电视和视频团队还策划了“云上会”项目,让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线对话,共同讨论如何帮助经济复苏的问题,每场直播都吸引了上百万的观众。

在实用性产品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推出的“疫情地图”。这个产品不同于传统的报道,而是互动性很强,完全让用户自主地、简易地获知自己身边疫情的信息。这款产品的地图数据已经覆盖334座城市,其中226个城市数据可精确到住宅小区或街道地址;产品上线20天累计浏览量突破2.1亿,访客数超过1.18亿,吸引了包括学习强国、支付宝、平安银行、小米、WIFI万能钥匙、还呗等16个平台嵌入该工具,服务了更广泛的人群。

这些策划是一财从采编到运营到技术开发合力的结果。特殊时期,大家都在想用什么方式来为社会做贡献,而疫情和互联网技术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将内容与数据工具结合,将商业数据能力应用在民生领域,用产品放大媒体影响力,是我们从这些产品中收获的创新思维。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

从常规队形快速切换到“战时状态”,源于专业精神与资源积累

第一财经一篇报道的出台一般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从记者自下而上的选题挖掘上报而形成,另一条是编辑部自上而下的策划安排而成。

在初步研判后,有价值的选题安排记者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编辑部根据记者初步的采访和研究结果进行二次判断,最后由记者、编辑和可视化团队共同完成稿件的创作和定稿。如果稿件特别出彩,我们也会安排新媒体编辑和运营同事进行全网传播。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第一财经在业界形成很好的口碑,拥有广泛的财经用户和一大批忠实粉丝,在诸多报道中,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新闻线索和爆料;同时,我们很多记者,在各自领域耕耘多年,专业能力受到业界认可,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资源,这些都是我们新闻报道中取之不尽的资源。

此外,我们也做了一些线索征集,比如在对湖北医院防护资源紧缺,以及湖北当地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调查报道中,我们鼓励社会各界提供线索,并公布记者的联系方式,以此更好更全面地了解防护资源紧缺状况和患者的收治情况,以促进工作的推进。

在面对这样一场持续的大战役时,一财可以立刻从常规队形切换到“战时状态”。我们根据疫情变化,不断设立主题报道小组,十几个报道小组快速成立,层级变得非常扁平,总编辑、副总编辑直接在一线指挥,在重大选题上甚至直接成为编辑。

而第一财经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蓉也时刻关注疫情变化,和编辑部保持密切沟通,在重大选题上一起讨论审核。为了在持续高强度、连轴转的疫情报道期间不出现任何大的差错,一财的采编高管团队采用交叉编辑审核,确保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下始终处于冷静和理性状态。

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完全没有时间概念,几乎每分钟都在关注疫情,深更半夜随时随地都会有热烈的讨论,只要出现值得关注的线索或者选题,大家都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认领任务,工作群里面没有旁观者,这是我在这么多年的新闻工作经历里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感受——我们的记者编辑都充满了激情,充满了责任感。

同时,采编团队的理性、客观和专业也令产出的报道“与众不同”,我们特别追求看问题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比如关于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道,关于基层官员的报道。这里特别推荐一篇报道《时代的尘埃:一位武汉基层官员眼中的封城之前八小时》。

这篇报道讲述的就是我们记者在采访基层官员的过程当中,发现有很多问题与大家想象中不一样,特别值得我们去全面、细致地把当时的真相还原出来,不带主观色彩,不带简单的判断,只是尽可能把当时的当事人感受和想法还原出来,而不是泛泛地从一些大的共识去报道这些选题。

在海外疫情报道的部署方面,与国内疫情报道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一是新闻的真实性问题,很多媒体在海外没有采编力量部署,相关报道来源主要来自转发其他媒体,甚至会引用自媒体,这就导致出现很多失实报道。解决的方法还是需要更多掌握一手信源,直接找到信息源头,仔细核实研判后再予发表。

二是我们希望一财的国际报道能够具备人类“战疫”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抛弃无知狭隘的极端民粹思想,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人民利益。

在全球金融市场报道方面,除了国内各大交易所和金融机构连线外,第一财经驻外记者的视频报道不仅及时给出了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疫情态势的反应,也从另一个角度传递了世界对中国经济走向的基本判断。2月4日和2月25日,第一财经驻纽约记者先后发回独家采访《史蒂芬·罗奇:A股2月3日开市是正确决定》、《标普全球评级首席经济学家:3月显拐点 中国经济有望V型反弹》。

3月9日晚七点至十点,推出“11国连线,直击世界战疫第一线”特别直播,视频连线欧洲、北美、亚太、中东当地的记者、留学生、商人、观察员,将镜头对准街区、商店、公园、写字楼。直播时段,正逢当天美股开盘大跌并触发一级熔断,在电视端同样正在直播的《财经夜行线》,即刻连线驻纽交所记者,第一时间呈现了这一金融市场的罕见一幕。

总之,疫情当中无论境内还是境外的报道,一财都以在现场为核心,充分发挥全球布局的优势,这是及时性、准确性报道的保证。

结语

此次疫情报道,一财在疫情报道当中的独家、速度、反应的灵敏性、关键点的把握方面,都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特性。

我们在很多关键问题和节点上面都走到了前面,基本上一个重要独特的选题今天做掉了,明天就会立即讨论和寻找新的重要话题。当然这也带来了我们的不足之处,就是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点我们率先提出了,并且把核心的要点也写掉了,但没有花更多的精力去更细地展开,去更垂直、更生动地把它挖掘和表现出来。尽管我们已经在其中一些关键话题上做了非常深入的报道,可还有一些选题我们及时捕捉到了,但却没能做透。

经历此次疫情,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大灾难前媒体的责任和担当,但同时也发现在疫情期间,新媒体上很多圈群因为基本的价值观不合而造成撕裂,比如病毒来源问题、对外援助问题、地域歧视问题、留学生回国问题甚至宠物感染问题等。

一财的同事们在做一些选题时也会纠结,有些报道和观点发表之后总有一部分人会不满,文章下有很多攻击性、非理性的留言。后来我们就要求抓大放小,不要过于顾及报道出来会引发哪些人的不满。新闻报道首先基于事实、真相以及重要性,当我们发现这个事实非常重要,必须要告知大众的时候,不要有所顾忌,否则就会寸步难行。

怎么解决公众的情绪和争执?媒体可以做的不是选择性报道,不是去让某一类人满意,而是尽可能多的提供事实,负责任的媒体应该通过专业报道,尽可能多地把真相完整呈现出来,这也最有利于公众去弥合纷争,因为只有了解事实、了解全貌,人们才有可能做出准确和合理的判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竹的作文 的温度作文 读书作文600 人物作文600字 筷子作文 作文素材古代 一次活动作文 四年级作文范文 作文应该怎么写 英语60词作文 夏天英语作文 校园作文300字 60词英语作文 作文美好的回忆 打破 作文 高中生800字作文 我真想作文 关于感悟的作文 爱的作文500字 关于美食作文 旅游作文题目 冬天作文怎么写 好作文题目 读书作文素材 写湖的作文 家600字作文 好写的作文 作文素材200 疫情故事作文 美食作文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