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普法战争时 普鲁士为何不借法皇投降 法国混乱之机吞并法国?

2021-01-03 19:55:01
相关推荐

普法战争也被称为德法战争,是普鲁士为统一德国,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由法国发起,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告结束。

1870年7月14日,蓄谋已久要与法国一战的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利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故意发表了挑衅法国的“埃姆斯密电”,以激怒法国。结果法国中了俾斯麦奸计,于7月19日对普鲁士宣战,但法国战事不利,接连败北,仗打到第45天,法皇便率近十万法军在色当投降。投降的第3天法国国内发生政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但是此时普军仍攻势不减,长驱直入,兵临巴黎城下。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建立德意志帝国。法国请求停战,之后德国与法国签订了《法兰克福和约》。从此,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被德国取代。

纵观这场战争的全过程,普鲁士可谓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虽然付出了伤亡十余万人的惨重代价,但确实让骄傲的法皇马失前蹄,法军连连失利,普军一度占领近法国三分之一的领土,连首都巴黎都被团团围住,再加上法国内部政变,致使法国一片混乱。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当时的普鲁士以及新建立起来的德国只与法国签订了《法兰克福和约》,要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就了事了,而没有一鼓作气吞并被打得几近灭亡的法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毋庸置疑,普法战争中的法军表现确实让人大跌眼镜,法军连连败北,更悲催的是法皇拿破仑三世竟投降了普鲁士,如此看来法国好像真的不堪一击。但事实是当时的法国的实力并不差。

法国从中世纪开始就一直是欧洲有影响的大国,稳居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法国大革命之后虽有削弱,但大国地位并未丧失,还有英国这样盟友,俄意等国在不少问题也都有求于法国。法国工业发达、经济繁荣,海外殖民地广阔,是欧洲大陆的第一经济强国,仅次于在英伦三岛的英国。而法军打遍欧、亚、非和美洲,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

当时的普鲁士已经强势崛起,而且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吞并诸多德意志邦国占有大量地盘,钢产量、人口都超过了法国,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发达,既推动了经济发展,也为战争快速调兵、后勤保障提供了便利。这些与普鲁士的军事改革造就的欧洲大陆最强大的陆军和最优秀的军官团队,以及新式后膛枪炮等先进装备有机结合,使普鲁士军队装备精良、保障充足、机动迅速,战斗力大大提高。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普鲁士对战争早已精心筹划,充分准备。但同时普鲁士也存在不少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一是连年战争造成财政极为空虚,二是战争获得的土地、人口未能有效消化,三是普鲁士打败奥地利使得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对普鲁士的强势心存芥蒂,在普法战争前,绝大数邦国都对普鲁士不是抵制就是敬而远之,四是在普奥战争失败的奥地利已经与匈牙利正式改组为奥匈帝国,国家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一直在想报普奥战争的仇。

综上所述,普法双方的实力基本差不多,但普鲁士的战争续航能力明显不如法国,且自己内部并不稳定,如若战争久拖不决,普鲁士的问题会很快暴露出来,恐怕不用法军打,自己就先崩溃了。所以,普鲁士并无完全彻底打败、吞并法国的能力,而且当时欧洲各国普遍认为普鲁士根本打不过法国。当时他们担心的是法国击败普鲁士后,法国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

对此,深谙欧洲事务之道的俾斯麦当然十分清楚,但面对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最大也是最后障碍的法国,普鲁士决定赌一场,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搬开法国这个统一德意志道路上的绊脚石,普鲁士以及未来建立的帝国才能国际上站稳脚跟,跻身世界列强前列。

但是俾斯麦的豪赌是建立在对自身实力的正确估量,对国际形势的精准拿捏,而绝不是毫无根据的豪赌。

普鲁士在反复研究作战计划、加强备战、预测战场多种可能的同时,大打外交牌,以俄国对《巴黎和约》的不满拉拢俄国,迎合英国试图进行“大陆均势”的心理走近英国,与奥匈联络试图恢复普奥往日友好,还把法国在普奥战争期间谋求普鲁士同意法国吞并莱茵河西岸部分领土,法国就中立的事情告诉巴伐利亚及南德诸邦,使这些邦国害怕和不满,以推动和秘密订立攻守同盟,从而保证了普鲁士后方安稳。

再有,为迫使骄傲的法国愤怒而仓促宣战出兵,让法军自己进入普鲁士预设的战场,又让普鲁士在舆论上有利,俾斯麦曝光普奥战争时期普法之间关于领土的约定,挑拨英俄与法国之间的矛盾,之后又收买西班牙新成立的临时政府,让威廉一世的堂兄去当西班牙国王,最终修改“埃姆斯密电”使法国彻底激怒。

可以说,法国的行动都在俾斯麦的掌控之中,或者说普法战争基本上是按照普鲁士制定的作战计划进行的,所以,普鲁士最终大获全胜,让欧洲各国为之震惊。

其实,俾斯麦知道普鲁士的胜利是占了上面所述的优势获得的,在很大程度上有侥幸的成份,普鲁士不具备彻底打败和吞并法国的实力,法国的体量和潜力在那里,不是想吞并就能吞并的。而且英俄等国正在倾向法国,所以在《法兰克福和约》获得最大的利益后,就马上收兵了。

因为俾斯麦清楚吞并法国会遭到列强们的强烈反对,吞并法国会是一笔赔本买卖。

大家知道,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退出欧洲大陆便一直致力于维持欧洲大陆国家的实力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使他们彼此牵制和互欧,让这些国家无力海外扩张,使英国能够离岸操纵欧洲大陆,以保护自身利益。

但英国这一“大陆均势政策”很快就遭到法国的挑战。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俄国,在近东问题上有求于法国,意大利在统一问题也需要法国支持,特别是意大利撒丁王国为确保法国的支持把萨伏伊和尼斯送给了法国,使法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得以极大提升。同时在现代化改革下,法国实力大增,这让拿破仑三世产生了颇多想法,想要重演拿破仑初期的辉煌。

这样,英国就担心如此下去,法国极有可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这有悖于英国大陆均势政策。英国想要抑制法国,但又不好公开自己出手,因为这时英法在克里米亚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狼狈为奸,配合得不错,而且这时英国的殖民地不稳定,正集中精力忙乎海外殖民地的事,所以不想亲自插手欧洲大陆的事。

但又要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所以英国索性相信一个强势崛起的新兴德国能够消耗法国的实力,抑制法国和俄国的野心,这样英国不计前嫌,把德意志诸邦国中实力最强、又与法国有结构性矛盾的普鲁士,作为实现欧洲大陆均势的合作对象。

当然,英国最想看到的是普法两败俱伤,那样就可以回到从前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格局,让英国的利益最大化。所以,虽然英国没有看好普法战争中普鲁士而保持中立,但心里还是向着普鲁士,偷偷地给普鲁士不少钱,想要普鲁士打胜,最次打个平手。

但是,战争一开始,法军指挥混乱,空有实力而无战力。战争打到第45天,拿破仑三世就率近十万法军向普军投降。紧接着法国国内爆发政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如此,普鲁士搬开了统一德意志道路上绊脚石——法国,这让普鲁士自己也没有想到,普鲁士便扩大战果,继续向法国进军,于1870年9月19日兵临城下,围困了巴黎,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皇帝,建立德意志帝国。

至此,普鲁士由对法国的自卫转而变成侵略。而普鲁士在战争中出色表现和法国的不堪一击,让英国不再担心法国,反而忧心德国会借机坐大。为此,英国迅速转变立场,在武器装备上给予法国大力支持,不再支持德国,转而把德国视为威胁英国世界霸权的最强劲的对手,反对德国吞并法国。

这时的俄国正为如何打破1856年《巴黎和约》对俄国的限制而烦恼,于是,在普法战争中选择保持“善意的中立”,并把10万军队摆在了俄奥边境,向普鲁士承诺,如果奥地利出兵普法战争,俄国绝不会袖手旁观。

而普法战争的进程正好符合俄国所愿,普军大胜,最终统一德意志建立德意志帝国。因此俄国的中立得到了回报,在1871年3月的伦敦会议上,俾斯麦帮助俄国解除了《巴黎和约》黑海中立条款的束缚,确定了封闭海峡、禁止外国军舰通行的原则,俄国的利益得以保证。

然而,德国与奥匈的眉来眼去让俄国警惕起来,因为奥匈是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而成,其中奥地利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对俄国的敌对态度让俄国心生忌恨,德国与奥匈走近,就等同于支持奥匈,这是俄国不能接受的。同时,德国强势快速崛起也俄国感到不安,俄国不希望法国遭到德国过分打压,当然更不想让德国碾压法国成为欧洲新主,因此坚决反对德国吞并法国。

对于奥匈帝国,普法战争前俾斯麦就想方设法迫使奥匈在战争中选择中立。如若德国真的吞并了法国,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奥匈。在普奥战争中,俾斯麦是需要奥地利在普法战争中保持中立,所以才没有进军维也纳。

其他国家也都感受到了威胁,德国的强势侵略,把欧陆霸主法国都打服了,若是真的吞并法国,其他国家恐怕都不在话下了。

所以,英俄等欧洲诸国都坚决反对德国吞并法国,而与法国的《法兰克福条约》正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最大底线,若德国要突破这个底线,非要吞并法国,必将遭到英俄等国联合反对,甚至是联合的军事打击。

对此,俾斯麦早有预判,如若真遭到整个欧洲的全面围攻,后果不堪设想,到时不仅要把吃下去的吐出来,甚至有可能影响普鲁士的德意志统一大业,极有可能回到英国想要的从前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格局,所以,俾斯麦无论如何也干吞并法国这个赔本买卖。

再有如果德国真的吞并法国,必将遭到法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最终陷入战争的泥潭。

大家知道,德国、法国史上就因领土分割问题,特别是阿尔萨斯和洛林打得不可开交,结下很深的仇怨,而且在发展进程中,两国战争不断,仇恨越结越深。

在普法战争中,虽然拿破仑三世投了降,但法国人民不服气,在第三天就发动起义,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面对普鲁士军队的进攻,巴黎人民全面武装,在普军重兵包围,巴黎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巴黎的工人和劳动群众挺身而出,成立了国民自卫军。之后法国军民进行不屈不挠地顽强抵抗震撼了德国人。

不管怎么说,普鲁士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不仅拿到了重要的资源工业区阿尔萨斯、洛林,得到了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而且通过战争彻底搬开了统一德意志道路的绊脚石——法国,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还让一个新兴的强大的德国跃然欧洲地图之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什么作文300字 吸烟的危害作文 拉裤子作文 三年级动物作文300字 万能英语作文开头结尾 贴鼻子游戏作文 写人作文600字初中 春的作文300字 特别的一天作文 我的成长经历 作文 春来了作文 一件新鲜事作文 团圆作文600字 我的偶像作文400字 杜甫草堂作文 放假第一天作文 放烟火作文 光盘行动作文 南京旅游作文 老家的风景作文 包饺子作文开头 冬天的早晨作文 招聘广告英语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素材 劳动作文300字 关于对联的作文 家风家训家规作文 我和我的家人作文 了不起的我作文 糖醋排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