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的童年:很学渣 但真的很快乐!

2021-01-03 20:00:01
相关推荐

轻音乐-童年轻音乐-童年04:53来自周易新聊斋

1

仔细算来,我上小学时间竟然长达十年之久。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幼儿园,到了年龄的孩子父母跟学校老师打个招呼,就可以进学了。

模糊记得是在五岁夏天的时候,我正和一群孩子光着屁股在街上玩。那时候穷,许多孩子一到夏天就回归赤子状态,我也不例外。看见父亲回来,立即热络围了过去。但父亲正扎好自行车,忙着给乡邻打招呼散烟。

那时是农业合作社时期,但父亲并不是社员。他是一个泥水匠,跟着建筑队四处盖房子,年关的时候拿钱买工分。因为出门在外,每次回家都要给乡邻人打招呼,他每次回家也会带回一些糖果苹果之类打赏我,我自然要献殷勤的。

父亲还没顾得上搭理我,看见当时在小学当民办老师的何老师,连忙跟他递烟。

何老师总是面带笑容,待人很亲切。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瞅见站在父亲身边的我,就问父亲:“这是你跟前的!”

父亲乜斜我一眼,还是说:“就是!你看这成啥?衣服呢?”

何老师笑着说:“几岁了?”

父亲说:“五岁!你看我不常在家,也没人管教,能不能跟着你混两年!”

何老师说:“好说好说,就是小了点,明天你送他到学校!”

就在三言两语之间,他们结束了我没人管束的生活。第二天,我穿着好久不穿的衣服,搬着一个小板凳,跟着父亲来到学校,交了三元的书杂费,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涯。

2

我的老家研岗地处临颍县东南,和西华、郾城两县搭界,你一看地理位置就知道那是一个偏僻的村庄。距离漯河四十里,距离临颍三十五里,距离许昌斜线行走估计六十里。

据说曹操当年在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在我们村子周边地区屯兵,我们村子北边的高岗就是曹军演马场。我们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是心意六合拳的主要传承地,俗语说,“喝了研岗的水,不会身手也会踢几腿!” 如果据此解释,村子本名应是“演马岗”,只是后来乡贤们崇文抑武,改名为“研岗”。也许是改名缘故,村子里渐渐有了文化氛围,后来我们村陈家人出了两位教授,其中一位还是北大教授。

村子原貌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城,周围有城墙和护城河,城墙多时用土夯成,准确说是土围子。解放前时常有土匪抢掠,先民们就凭此保卫家乡。解放后,因为破四旧之类的运动,城墙几乎全被拆去,只留下几处土丘,成了孩子们玩耍之地。

村子南头有一条小河,小河北岸,也有一座高岗,建立有文峰寺和文峰塔,那里翠柏环绕,也是临颍八景之一。只不过经历文革,遗迹都不复存在。先是寺庙改成了学校,后来由于上学人数太多,学校进行整体迁移,这里就逐渐荒芜。

新的小学就建在村子和文峰寺中间的地段。校园很大,盖了三排房屋,有十多个教室,最多时候有十几个班。

虽然上了学,并没有改变我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那时课下没有作业,偶尔的作业常常是劳动性质的,打扫卫生呀,割草呀,或者浇花除草之类的。所以上学也就是认识几个字,用孔子的话也就是“多识草木鸟兽之名”,但那时是打倒孔老二的。所以,大多就是玩,和更多的人一起玩!

玩就是那时我们童年生活的全部意义。

3

玩的主要游戏有打木耳,打陀螺,或者扔沙包,踢毽子、跳绳、打仗、游泳之类。

没有陀螺,春秋季节,我们就动手找一截白萝卜,自己用刀削成一个,就可以玩一阵,但这种“陀螺”消磨的快,很快就走样了;没有跳绳工具,就找几条红薯穰扭秤一团代替;至于沙包,也大多是自己缝制,模样好不好不要紧,只要能用就成。自己动手,因陋就简,有空就“玩”。

男孩子最爱就是打木耳。这个游戏和外国的打棒球差不多,只是工具要简陋得多。两根木棍。一条50厘米左右作为棒,一条10厘米左右,两头削尖,称为“木耳”。在一个相对宽阔的地面,用木棒在土地上画上一个四十平方厘米地方,作为“城”,击打者把木耳放在“城”中,用木棒击打木耳头部,等木耳跃起时,用木棒像打棒球一样挥击,被击中的木耳沿着抛物线向前飞去,木耳飞落下来的地方,对手站在那里向“城”里投掷木耳,持棒者可以像挥击棒球一样对着飞来的木耳拦击,不论击中与否,第二次木耳飞落的地方,就是成绩。成绩计算是从“城”到木耳飞落的距离,距离的衡定就用手中的木棒作为“丈”单位来计算,一丈,二丈……学校里学到的加减乘除借着这种游戏方式,得到最大化的运用。

那时候,全名皆兵,作为少年儿童,要时刻准备着参军打仗,所以“打仗”也是男孩子常见的游戏。学校体育课时常练习投掷手榴弹,而放学的时候,常常有互不服气的同学拉帮子“打仗”。“打仗”不是打架,不用拳脚,而是用“战斗”方式决一胜负。

双方找到一个地方,相距二三十米,然后进入各自“阵地”,各自隐蔽,各自寻找“手榴弹”---大多土坷垃,也有黑心的家伙找来小砖头,或者小瓦块之类。等准备差不多了就“开战”!一声令下,双方进入战斗,一时间泥土纷扬,你来我往,把手中的武器尽力投向对方阵地。这样的战斗,起初可能三五人,但到最后,加入的人员越来越多,大有“弹雨纷飞”感觉,这时候自然不敢大意,要寻找有利地形掩护自己,即使出击时候,常常以手护头,如果不幸有人“挂彩”,其余人立即作鸟兽散,唯恐对方家长找到自己。好在那时候尚武,小伤小病不下火线,大家对此习以为常,大多数家长带着孩子包扎了事。有几个队里的大孩子喜欢夜晚“巷战”,在街道上分班对战,那里土坷垃没有,大多是砖头瓦块,傍街居民常常遭殃,窗外“弹雨纷飞”,院子里鸡飞狗叫,主人也只能在屋子里喊停,不敢轻易出去。这时候,村子里常常召集民兵干预,才能制止住这场火爆的“巷战”。第二天一早,你会发现街道上到处都是砖头瓦块,狼藉一片。

为了收束孩子们的“野性”,用大人们的术语给孩子们“上套”。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寻找孩子们中间的种庄稼好手。我们队里一个孩子虽然比我们大不几岁,但各种农具已经样样精通,是公认的“好接班人”。

各种假期的时候,生产队就组织孩子们参见生产劳动。那时候一年有几个假期,除了我们熟知的寒假、暑假外,还有“麦假”、“秋假”,在麦收和秋收的时候放这两个家,每次半月左右。

虽然跟着社员们下地,但小孩子的作用实在有限,大多“拾麦穗”,“拔草”或者“溜红薯”之类。有时候,他们实在看我们碍手碍脚,在村民们古朴的意识里,害怕“使伤”孩子,所以干脆放了我们,于是,我们就在野外漫游,或者到河里游泳。那时候天很蓝,水很多,我们大都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游泳。

春天的花儿,夏秋的果儿、我们知道田地里各种野花野草野果的名字,我们的衣服里都浸染着他们的汁液,头发丝里都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夜晚的时候,常常玩捉迷藏的游戏。捉迷藏不是在室内,而在室外。村边就是坟地,先划定一个大致范围,定一个基本规矩。然后就分班,正面是“八路军”,敌人则是“鬼子兵”。一半人躲藏,一半人查找。躲藏地点在划定范围内,有胆大的孩子常常躲在坟地,或者隐藏在麦秸垛,那时候学生都上过《鲁迅先生踢鬼》的课文,胆子相当壮,坟地也无需害怕。有时候还在坟地打仗,也不怕惊扰了那些在天之灵。这样游戏,多是轮番扮作“鬼子兵”寻找“八路军”,或者是由“八路军”捉拿“鬼子兵”。我们沉浸在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每每夜深,父母再三再四呼唤着回家,才依依不舍回去睡觉。

当然,也有耍奸的孩子。有人躲藏的时候悄悄溜进自己家里睡觉,任你翻天入地也找不到他的踪影;也有负责查找的人悄悄撤了兵,躲藏的人到了半夜不见人找到,还在那里窃喜,也或有人躲藏在麦秸垛不知不觉悄然睡着,等到夜深听到父母的声音才蓦然惊醒。

月白风清,如此不负良夜。

4

5岁上学,那时小学只有五年级,如果我是用功的学生, 10岁就应小学毕业。但事实相反,我几乎是上了两遍学。那时候有留级、越级制度,学习优秀的孩子可以越级学习,而学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则要留级。我在哪个年级留过级,现在已经浑然记不起,但我准确地记得,考初中我考了三次,或者准确说我在五年级至少停留三年时光。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有早晚自习。那时候没有电灯,学生自行准备一个煤油灯。墨水瓶是最好的原材料,往墨水瓶里倒上一小瓶煤油,用剪子沿着瓶口剪下一个圆铁片,找一条棉花线,一个简单的煤油灯就做成了。

教室里有窗户,但没有窗扇,更没有玻璃。冬天的时候,有钱的时候学校会买几块塑料布,钉在窗户上。如果没钱,就用柳树条或者杨树条把窗户编制一下,外面再用泥土搅拌麦秸糊住。这时候,教室基本就“暗无天日”了。即使白天也要点灯,学生放学从教室里出来,许多孩子的鼻孔里往往存留着吸入黑烟痕迹,稍微图画,就成了日本鬼子“龟田”的模样。

春秋天,因为有风,煤油灯就需要一个灯罩。依旧因陋就简,用纸糊成一个圆柱体,中下方开一个小窗,透射出一放亮光,我们就在这样一孔光明下看书做作业,如果老师不在,“山人则自由妙计”,在灯罩最上端放上一页纸,将从家里偷出芝麻放上去,煎芝麻吃。当然,只能放一丁点,否则就会塌陷,不但芝麻全部落下去,灯罩也会“灰飞烟灭”!但即使是一丁点,煎好的一丁点芝麻也会四处飘香,常常有一些快枪手似的邻居,趁你一不注意,就把这点芝麻直接倒入嘴中,让你想夺而不能。好在“余粮”还有,再煎,其乐无穷。

那时候,村子里的文艺活动常常是看电影,或者看戏。每当这个时候,学校自然取消晚自习,让师生去看电影或者看戏,美其名曰“学文艺促生产”。

春会的时候,乡人们即使贫穷,也要想方设法地热闹一下。请一台大戏,热热闹闹地唱几天大戏,请附近的亲戚朋友趁机坐一坐,叙一叙感情。本村庙会的时候,学校自然要放假三天假,因为舞台一般搭建在学校的操场上,演员们还要占用教室住宿,照例要放假三天。其他村庙会的时候,学校也常常放半天假,一方面因为老师们也要走亲访友,另一方面家长们都走亲访友之后,孩子在家里没人做饭,干脆就让孩子一同前去,大有阿Q闹革命“同去同去”的意味。学校也就随其自然。

那时,钱特别值钱,孩子手里能有一角钱简直就是富翁,可以一分钱买几粒糖豆,五分钱买一块雪糕,三分钱买上一捧瓜子,还可以用剩下的钱,在舞台下打一分二分的小游戏。也只有这个时候,孩子身上能有几分钱;也只有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心情感觉像过年。

那时候没寄希望学到多少知识,也不知将来干些什么,出路总是有的,大不了就当农民呗!所以老师孩子们的心理上都没有什么负担。

记得有一年我们村里庙会的时候,忽然下起了连阴雨,一下就是二十多天,村里请来的戏团一般都是外地的,那时有没有柏油路,道路泥泞,剧团也无法离开。好在他们都很随和,提出不要以后费用,只要管饭就行,不下雨的时候免费为村民们演出。孩子们自然不能一直放假,于是村里再次发扬革命传统,把演员们分别安置在村民家里,把教室再次还给孩子们上学使用。

那二十多天,常常出现这样一幕:天一住雨,剧团里便当当地敲起锣鼓,乡人们便从各处围拢赶来,老师们赶紧把课讲完,然后全体村民男女老少一起看戏。等雨来的时候,乡民们立即作鸟兽散,我们则重新回到教室上课。那时,每个孩子的心理都期盼着这雨一直下下去。

如果邻村来了好剧团,有些老师也想看戏。常常几个老师一嘀咕,就提前把孩子们放了。胆大的孩子也就相约一同去看戏。三五里的路在乡下孩子脚下不算什么,而且附近村庄都是跑熟的路,能轻而易举找到目的地。当然,我们这些孩子哪懂得什么戏,依旧是往戏台下钻,看一些小把戏而已。常常因为着迷某个玩意儿,伴们走散,那时候也不害怕,等曲终人散,再跟着同乡的人一路回家。

也有一些小迷糊,失散之后,误跟着邻村人走了回去,等进了村子才发现不是自己家乡,急得哇哇大哭。好在乡民们很淳朴,问明原因后,立即有几个乡民把他护送回来。也有因为贪玩跟不上大人的孩子,一个人落单,原野庄稼已经长高,还不时经过一些坟地,那时的我们心正胆大,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走在阒然无人乡间小路上。

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也是随波逐流,没心没肺地过着日子。

5

玩,黑天黑地地玩,就是那时童年生活的全部意义。

那时的电影大多是《地道战》《地雷战》《渡江侦察记》之类的,当“解放军”是男孩子最大的骄傲。哪个男孩子哥参军当了兵,无疑就是崇拜的对象。如果你那个孩子手里有一把《小兵张嘎》剧情里的木制小手枪,那些小伙伴会对你敬若神明。不过,这些玩意儿只有木工的孩子会有。我们依旧因陋就简,比如我们这里盛产烟叶,烟叶全部采摘后还留下躯干,我们就用两根烟竿用线制作成一杆枪的模样,整天背着在街头晃来晃去,好像一群八路军战士。后来巴以冲突的时候,想到为什么那么多孩子甘当人肉炸弹,这里面大都有英雄崇拜的意义。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开始实行联产承包,经济大为好转,收音机开始多了起来,评书随之兴起,单田芳的《隋唐演义》《七侠五义》,刘兰芳《说岳全传》,我们一个个听得入迷。崇拜的对象也由解放军开始转移为那些侠义英雄了。

后来,学校里开始流传这些书籍。因为没钱又没有好亲戚,发现某个同学有就央求着借,借了之后抓紧时间看。晚上还好,可以挑灯夜看,但很多时白天发现,只能在课堂上看。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借来一本《说岳全传》,我把书放在课桌内看得正在起劲,老师忽然喊我的名字,我看得正入迷,自然没有听见,同桌连忙用胳膊肘捅我,我刚想站起,老师的粉笔头已经砸到我的身上,我惊慌失措地站起来,张口就说:“牛牛皋……”

同学们轰然大笑,老师赶过来没收了我的书!那时书被收了可不是小事,那位同学立即前来问责,让我赔他的书,我只有厚着脸皮向老师要。那时老师大多宅心仁厚,如果这本书他没看过,他会迟延几天还你;如果他看过,让你写一份检讨之后就还给你。总之,那一年,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参加升学考试,或者根本不知道世上还有什么升学考试,自然没有考上初中。

可笑的是,没有考上初中我,完全不知道我的小学生涯已经结束,第二年暑假开学依旧背着书包前去上学。老师们也都凑合,来了就给你安排班级,于是我又从四年级上起,但依旧黑天黑地地玩耍,解放军不再是崇拜对象,开始神往古代的那些大侠。没事的时候,就偷偷练习飞镖之类的暗器。还有一段时间,我们迷恋发明炸药,按照男孩子间流传的配方,什么木炭灰,硝之类的东西,我们实验了许久,除了偶尔熏一脸黑外,最终没有发明出什么。

这样我又混了两年时光。

五年级期末的时候,我们几个前去邻村夏城参加升学考试,夏城学校属于完小,有小学有初中,按照序列被称为“乡二中”。二中和一中分数有高低之别,因为老师不看好我们的关系,他给我们推荐上乡二中,于是,我和一些同学听命前去那里参加考试。

考试倒是不怯不战,从容镇定。回来的路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兴致勃勃探讨着一道数学题。其中有一道题我印象深刻:

我们这一队小学生放学回家,我的前面有7名同学,我的后面有8名同学,问这一小队共有几名学生?

15。小儿科,我毫不犹豫列出算式写出答案。

自然,我又一次兵败夏城。

6

暑假结束后,我再次背着书包出现在学校里。当然,我并不是例外,和我一样浑浑噩噩的同学大有人在!

学校好像是我们那时的宿命,主要是除了上学校,我不知道在哪里还能有那么多同学可以一起玩。所以我自然而然地继续上学校,交上书杂费,老师们再度给我安排留在五年级。

这一年,有两件事让我记忆深刻,准确低说,都是糗事,有一件还被载入口说村史。

暑假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从田野间漫游归来。那一次我们远足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毒辣辣的太阳,把我们早已晒成黑蛋,后来近乎烤成木炭了。我们回到村子里,一屁股坐在树荫下,四脚朝天躺在土地上休息。这时候,我石破天惊地说了一句大实话:

“怎么玩着还这么累!”

不想这句话,被树荫下也在休息的一位村人听去,他感到不可思议,于是逢人说项,到处宣扬着我的这句话,这话渐渐传到父母耳朵了。父母感到脸面无光,自然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而我出门在时候,常常遭到乡邻打趣:“你说说,怎么玩着还比干活累!”

我拙于回答,只能落荒而逃!

再后来,我成了公家人,村民们于是改口说:“你看看人家,玩着还觉得累,人家生来就不是干活人!”

这是后话。当时没有人看好我,我的老师更是把我视为榆木疙瘩。

我这年的数学老师是吕老师,年轻,还算是我的亲戚。因为这层关系,他对我一开始还是很照顾。有一次,为了解决我们几个学习上老大难,他把我们几个学生叫他办公室,单独给我们开小灶,什么鸡鸭同笼,什么追击问题,什么水库放水进水问题,我听了头大如坠云雾,很快就心不在焉,吕老师一见我的情形,“朽木不可雕也”,就毫不客气把我推出门外,连说“对牛弹琴”!

我没有丝毫惭愧之意,依旧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只是因为上次危机并没解除,外出活动不便,怕遭到邻居问我“玩累还是干活累”之类的问题,常常呆着家里了。

还有一件事,因为经济好转,家家户户都有了自行车,我们男孩子自然第一时间学会了骑自行车。但那一年拍了一部电影,名字已经不记得,只记得是八路武工队之类的,那部电影男主角依旧是“高大全”,各种技能无所不会。我们最佩服的是他骑着自行车,大撒把,而且可以就地旋转,使用双枪,左右开弓,神出鬼没,让我们革命的英雄情结再度高涨。

高涨的结果是临近春节的时候,我有一次骑着自行车外出,路上也想试试骑车“大撒把”。这类玩意已经练过,还不十分熟练,更想试试如何把自行车玩得团团转。结果一不小心,骑车栽进沟里,我的手臂骨折了。

父亲那时常在家,听到消息后,连忙找了两个年轻人,和他一路骑着自行车,轮流带着我到了郾城骨科医院,我第一次进了城,但是无无心看风景。

伤筋动骨一百天,因为摔伤了手臂,我老实了许多。这一年升学考试,我终于拿到了乡二中的入学通知书。

第三次考试,我终于考上了乡二中。但我并没有在那里上学,命运的指针悄悄发生了变化!

后记:

我小学毕业确切地算了已经十五岁,也许在许多人看了蹉跎了许多时光,但我依然认为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的野蛮式生长。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子“十有五有志于学”。心中蓦然一喜,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觉醒永远不会晚。敬请期待我的下篇《华严寺:我的初中生涯》,看一位屌丝如何逆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老师初一作文600字 关于雨的作文600 英语习惯作文 最美心头一亮时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歌作文400字 家乡的小河作文300字四年级 伤感的作文 你的样子作文 赞美人的作文 描写老师作文的开头 遇见作文 亲情的作文200字 高考作文素材书推荐 爱使我坚强作文 家庭新闻作文 五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我获奖了作文 瘦西湖的作文 我被爸爸打屁股作文 未来的汽车作文600字 写摔跤的作文 我的小学生活作文800字 职校初体验作文 公鸡作文400字 万州大瀑布作文 有关新年的作文300字 寿县古城墙作文 心儿怦怦跳作文200字 月考之后作文400字 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