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生活美学流〕为什么说在贝多芬的音乐世界里 众生平等?

2021-01-03 20:15:01
相关推荐

巴赫关乎品味,而贝多芬关乎常识

文/阿斗

用当代娱乐圈的黑话来讲,贝多芬早就红出了圈,这个日耳曼男人,用他超凡入圣的音乐造诣打破了听众之间的柏林墙,几乎将所有的“他们”变成了“我们”,更赢得了几乎所有音乐人的respect。

音乐圈子乱不乱,热评大神说了算。看看各大论坛的评论区就知道了,在音乐界,鄙视链无处不在……如果说好奇心是人类的第一大驱动力,那么鄙视链便是如今热评的第一大贡献力。

热衷于古典音乐的老派绅士认为爵士过于凌乱,在听爵士的性感顽主眼中摇滚过于做作,拿着吉他的嬉皮士则看不上嘻哈的浮夸,当然他们都瞧不起情情爱爱的流行。

而在各自心头好中,还有着更为细化的鄙视链,诸如听old school 的瞧不上newschool,听周杰伦的看不惯听tfboys的.....似乎没有听众能真正脱离鄙视链独活,这仿佛是冥冥中的一种宿命,也是一种循环。很多时候做音乐的人本身还维持着虚伪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听音乐的人早已撕成了白热化。

然而一个日耳曼男人,用他超凡入圣的音乐造诣打破了听众之间的柏林墙,几乎将所有的“他们”变成了“我们”,更赢得了几乎所有音乐人的respect,他叫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的音乐世界里,众生平等

用当代娱乐圈的黑话来讲,贝多芬早就红出了圈。从罗曼·罗兰到弘一法师,贝多芬的拥趸们汇聚在一起,足以组建一个小国家。这绝不是虚言。绝大部分人平生知道的第一位古典音乐家是贝多芬,几乎所有不懂音乐的人唯一知道的音乐家也是贝多芬。

学校的名人画像中可以没有巴赫、莫扎特和肖邦,但绝不能没有贝多芬,前者关乎品味,而后者关乎常识。

上:巴赫

中:贝多芬

下:古典乐四大天王

“在贝多芬面前,我永远是个盲目的狂热粉丝。”现代摇滚泰斗大卫·鲍伊如是说。不同于巴赫作品里浓厚的宗教气息使普罗大众望而生畏。贝多芬的曲子堪称老少皆宜,恒河、布鲁克林、成都、利物浦......他创造的旋律笼罩了五大洲。

实力雄厚的大佬坐在高级餐厅切牛排点上一首《月光曲》,没钱没势的帮派成员蹲在麦当劳啃薯条,破旧的随身听里播放着《命运》,在贝多芬的音乐世界里,众生平等。

所以当听闻傅雷的那句著名的“贝多芬一生为之奋斗和追求的境界,莫扎特一出生就在了”之后,笔者感到万分的诧异,但随后也就释然了。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成年以后拼尽一生努力才最终留在了奥地利。莫扎特出生时就是奥地利人了。这只是一个北漂和一个北京土著的故事,无关音乐,更无关高下……

贝多芬想皮一下

古典时代的PS5?

人类永远不会长久地停留在某一个地方,不谈老祖宗从非洲走向世界这种宏伟叙事,现在甚至连游戏机和手机每隔几年都要更新换代,一不留神就是PS5了,这是永不止息的好奇心在作祟。

音乐也是如此,在流行听一些骚柔小曲的古典时期,突然出现一位“摇滚”大师,听众一开始是懵逼的,甚至有人诋毁他,觉得他的音乐不堪入耳,等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对贝多芬的喜爱就再也抑制不住了。就像美术,一开始是追求画得逼真,但逼真和美是有尽头的,它的尽头就是摄影技术。现在极致追求逼真的画家在绘画界顶多算个“匠人”,因为真正艺术家已经追求艺术表达了。

从达·芬奇到莫奈到马蒂斯

贝多芬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因为他的技艺高超,他还是一个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大师,他是那个时代的“先锋派”,一个真正的破冰者。假设他是以一个巴洛克大师的身份而存在,就算仍拥有同等的技艺,但贝多芬也不再会是贝多芬了。

贝多芬的音乐如一架源自蓝翔的挖掘机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他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其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在其众多的音乐作品之中,最集中体现贝多芬的思想发展与艺术追求的则是他的九部交响曲,在他眼中交响曲是向人类致意的理想手段。

向人类致意:命运在敲门

感染力、戏剧精神是贝多芬交响曲的重要特征,其各个乐章在内容与形式上既是对比并置的关系,又相互联系,使用的音乐材料具有连贯性,保持了高度的严谨和统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谐谑曲引入交响曲,取代了具有宫廷典雅气质的小步舞曲,并赋予这种戏谑性质的乐章以豪放、泼辣的气质。

在九部交响曲之中,第九交响曲被誉为贝多芬的封神之作。但论及国民度,“贝九”与《第五交响曲》之间的距离足够博尔特跑上十年,这无关水平,只关乎气质。某些时刻,这首被亚洲人称作“命运”的曲子听起来比滚石乐队更“摇滚”。

《第五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结构简练,简洁,一气呵成,将平民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的第一乐章开门见山的推出主题,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充满了山雨欲来的震慑力,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加上了注解——命运在敲门。

第一乐章的主部音乐代表着命运之神,副部主题则代表和命运抗争中的无助悲哀和对战胜命运的渴望。从另一种角度聆听主部主题也可以代表与命运搏斗的坚定信念,副部主题代表和命运抗争过程中的休息与思考。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是贝多芬对命运的沉思,是双主题的一连串的变奏,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只有内在主题的热力量。这是一个抒情的旋律,温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第一乐章形成对比,它抒发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表现出英雄乐观情绪、以及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念和力量。

第三乐章是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在调性上,回到了动荡不安的情绪,像是艰苦的斗争还在继续,它是通向第四乐章的过渡和转换。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音乐自由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不断扩大,力度由弱到强,调性色彩由暗到明,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响亮的和弦音导入光辉灿烂的最后乐章,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规模宏大的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出现众多主题的交叉变化,表现了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这就是高亢、激昂、催人奋进的命运交响曲。这首在饱尝人生磨难,忍受身体与心灵双重的伤害后,向命运发出的挑战与呐喊,是孤独的诉说,是痛苦的呻吟,是愤懑的宣泄,对人生多舛的拷问。

《第五交响曲》无论在技巧还是情感上都给世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作曲家及音乐评论家亦产生很大的影响。恩格斯说过:“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从黑暗走向光明,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第五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人类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当旋律响起,所有人都能听见另一种味道的“众生平等”。

起初,你会以为住在隔壁用vcd听贝多芬的出租车司机是个疯子,他的车连后视镜都碎了一块,却还每天激昂得像个四十岁的孩子;但你很快就会内疚于自己的武断,只因为你也打开了那个名为“命运”的曲。

无论是否承认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失败,全世界的人都能在贝多芬的音符中找到久违的热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迈油然而生。

如果你想毁掉一个人,请给他大麻和酒精;如果你想拯救一个人,就给他放一曲“命运”。当四声连续的强音响起,每个人都自信能击碎命运与上帝。

文稿/阿斗 图编/阿斗

主编/晨曦 责编/阿斗 美编/SS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批语怎么写 打屁股的作文1000字 包饺子作文350字 偶遇作文开头 优秀写人作文大全 简单也美丽作文 初中游记作文600字范文 细节描写作文200字 我喜欢雨作文 厚积而薄发的作文素材 我们班的俗世奇人作文 河南风景作文 关于网络诈骗的作文 2018河南高考作文 关于花开花落的作文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文 三年级作文海鸥 pte作文 作文开国大典 特殊的一天英语作文 芷江风雨桥作文 写泥鳅的作文 青年的使命作文 我的梦想英语作文120字 向什么学习作文600 法律伴我成长作文 关于奋斗的作文题目 关于成长的作文开头 遥控汽车的作文 如何做蛋炒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