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回乡看中国:新春里的新农村

2021-01-03 21:10:01
相关推荐

说起位列“中国三大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齐名的“大吴泥塑”,可谓大名鼎鼎。它就是从大吴村这片土地上诞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的故乡前畔李与大吴村田园接壤、鸡犬相闻,解放初期还曾同是一个行政村。在故乡度过童年的我,在大吴村读过幼儿园和小学。少小离家,近二十年来每次回乡,目睹这片土地发生的变迁,“乡愁”也在发生着变化。

起先,“乡愁”是那首《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后来,“乡愁”是城镇化冲击下乡村日渐凋敝的风土人情,令人感到乡情已无处安放.....近些年,回乡的潮汕公路两旁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楼房变多了、变高了,好几次回家竟然差点认不到让的士停车的站点。

今年回乡,这里的大吴村更是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个巨变让人欣喜,令我振奋!

高铁机场路前的石牌坊

近年来,高铁潮汕站与潮汕机场相继落成。作为配套建设,从潮汕公路前往高铁潮汕站、潮汕机场的“高铁机场路”开辟建成,其入口就在大吴村口对面。“高大上”的“高铁机场路”成为村民走向广阔天地的陆空通途。从大吴村开车到高铁站不到十分钟、到飞机场不到二十分钟,方便快捷。

新年伊始,沿高铁机场路进入潮汕公路,引人瞩目的当是大吴村口刚建成的崭新而又古朴的石牌坊!

牌坊横额由书法家撰写的“大吴村”三个金字光彩夺目,背面则书写着大吴村古时的名称“凤书陇”。石牌坊前面原有的水泥桥修筑成石桥,石桥两侧的石栏上刻着“中国泥塑之乡”“广东艺术名村”的大字,像名片般向来客昭示着大吴村的历史和底蕴。

走入村道,更是眼前一亮!

原先年久失修的村道拓宽了,一眼望去豁然开朗。人行道上铺设了彩色步道砖,竖起了中式古典路灯,村道北边沟渠旁占道经营的小摊档不见踪影,南边原来参差不齐的铺面也变得整齐划一,装修为统一的简式中国风门面,落地玻璃门上一对对充满祝福的大红春联散发着欢乐祥和的喜气。

眼前这些,是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在大吴村的部分落地成果。根据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建设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的规划,大吴村因其原有的建设基础与文化底蕴,被甄选为潮安区五个示范点之一,政府拨款2000万用于建设。大吴结合村民的实际需要与乡村的文化特色,将专项经费规划用于村容美化以及饮水工程的完善,形成了眼前这一焕发现代活力而又不失古典底蕴的乡村新貌。

正值中午,我在村道找了一家餐饮店吃饭。店主阿叔热情好客,寒暄了几句发现原来他还是我家中长辈的老相识,一下子聊得更欢了。谈起新年村里的这一新气象,他更是开心地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作为这里的村民,他为家乡的发展感到开心。他说,村道的拓宽和改造使得很多路边的铺户都需要无偿拆掉原来店面的违建部分,村干部动员,村民配合,大家都在规定日期前自行完成拆迁。一来这是支持自己村的建设,另外也是政府这一政策真正让村民感受到实惠。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与淳朴民风令政府行政人员赞叹不已。

“再过不久,潮汕公路边的绿道就会建成连接到村道口,规划中的‘潮汕环线高速’也将从村边经过,好像还有个出口在附近!”阿叔高兴地说,此时又来了几个顾客,他兴奋的诉说、娴熟麻利的厨艺还有炊具上那升腾的蒸汽,交织成了一幅蒸蒸日上、安居乐业的动人场景。

饮水思源话乡贤

村道旁的店铺百业兴隆,主要源于村里的松昌中学和松昌实验学校众多学生群体的带动。大吴一个村就拥有着两座具备规模的学校!这不得不提及大吴村的乡贤对家乡建设的巨大贡献。

在村道上,隔着围墙就能看见松昌中学内一栋栋新建的校舍拔地而起,与原来的老校舍形成了鲜明对比。松昌中学是国家示范性高中,松昌实验学校也是潮州市标准化学校,这两座学校为附近区域提供了较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三十多年来为高等学府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材,如此成果首先应归功于乡贤吴清亮先生。

吴清亮先生就是国际品牌“立邦漆”的创始人,是根在大吴的新加坡华侨。吴先生在异国他乡事业有成后,不忘根本,秉持一颗赤子之心多次支援家乡建设,报效祖国、故乡和亲人。他先后以其父母亲的名字命名,在大吴捐建了松昌中学、松昌小学、秀英公园、秀英医院、秀英楼、秀英亭等造福桑梓的公共项目,为大吴村的城镇化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

大吴村是著名的侨乡,像吴清亮先生这样热心家乡建设的乡贤不胜枚举。在村里“华侨之家”的捐资芳名榜上,镌刻着一行行旅居海外的吴氏子孙的名字,铭记着他们为家乡发展所做的贡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捐建大吴村第一栋现代化高楼“耀玉楼”的吴耀玉先生也是率先捐资建设家乡的典范。早在1987年,他就与其兄弟吴松俊先生联合捐资建成了凤书敬老院。

在敬老院里,我看到几位老人正在入神观看着潮剧。一提起华侨,老人们如数家珍给我讲起起像吴清亮、吴耀玉等侨胞的事迹,谈到他们在家乡的建设,更是赞不绝口。“大吴的发展幸得有华侨的支持!”自豪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位位在外乡贤饮水思源反哺家乡,而他们也为父老乡亲所感恩和惦记。浓浓的乡情和亲情成为村民与乡贤的纽带,凝聚成家乡建设的重要推力。虽然他们远在异国他乡、大洋彼岸,但仍是关心家乡和参与建设的地道“大吴人”。

耕耘文化的热土

因为“大吴泥塑”远近闻名,大吴村成了众所周知的“艺术之乡”。自宋末元初以来,大吴泥塑在手工业时代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到了近代,在工业化的冲击下,许多手工艺逐渐衰落,但大吴泥塑凭借其艺术性得以成功转型,在艺术品市场日渐受到关注和青睐。

从孩童时期,我就对大吴泥塑颇有兴趣,出外求学之后也一直关注着大吴泥塑的发展。此行原计划造访大吴泥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光让先生,遗憾的是他刚好外出不遇。虽没从光让先生的交谈中了解大吴泥塑的近况,但近些年大吴泥塑传承和发展的好转已是不言而喻,艺人们的收入和待遇比起过去也真不可同日而语。

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视推动了文化部门对非遗的挖掘与弘扬,昔日的民间艺人逐渐成为公众的文化焦点。去年,我还看到吴光让先生亮相在一部以“用心沉淀品质”为主题的商品广告片中。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提高了大吴泥塑在文化市场的价值,缓解了“难为无米之炊”这最基础、最现实的传承困境。

驻足光让先生的工作室门前,我看到一块大吴泥塑的宣传栏。从宣传栏得知,除了老先生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的大儿子吴闻鑫、小儿子吴宏城已经分别成为省级和市级的传承人,俨然形成了传承梯队。

读大学时,我参观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曾特地前往非遗区参观大吴泥塑,就是吴氏兄弟热情地接待了我这位老乡,我观看大吴泥塑的身影也刚好被深圳《晶报》的记者拍摄成为新闻图片。转眼6年过去,放眼当下,更加为吴先生一家以及大吴泥塑的发展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回程的车上,我还看到了像吴维清、吴利强等泥塑艺人工作室的招牌,大吴泥塑后继有人!

激发道德正能量

聪明的大吴人用小泥巴捏出了大艺术,而他们身上更没有丢失泥土的质朴与敦厚。在大吴村里,活跃着一群热心慈善公益、践行优秀传统道德的志愿者,他们是修德善堂福利会的会员。

“善堂”是潮汕地区类似古代“义庄”的慈善组织,大吴修德善堂至今已有115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修德善堂积极适应现代慈善事业规范化发展的潮流,注册成立了公益慈善福利会。福利会弘扬中国古代慈善家、潮汕先贤——北宋大峰祖师扶危济困的精神,在民间开展救助贫困、施财济物等公益事业。他们的善举得到了远近善长仁翁的支持,也带动许多村民在工作之余成为福利会的志愿者。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己所能行道德、献爱心、做好事。

在福利会门口,我遇到了正在忙活的福利会理事吴焕光先生。焕光先生高兴地把我带到上一年公示的资助公益芳名榜前,认真介绍善款的收支明细,详细述说公益活动的开展,脸上洋溢着助人为乐的喜悦。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疑,他们是幸福的!

共治共享大家园

在新建成不久的村委会大楼上,“大吴村文化活动中心”九个大字金光闪闪,两个小孩在村委大楼前的树下专注地下棋,身旁的单车上还放着篮球,这大概是他们下棋后的第二玩伴。村委大楼对面就是一个宽敞的文体活动广场,崭新的健身器材与宽阔的球场吸引了不少男女老少前来锻炼。这些是在村委的带领下,大吴村民自筹经费建设起来的。

沿着广场前的新路过去,是村里新规划的工业区。在路口旁边,宣传栏里挂着展示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宣传画。宣传栏边一块庆祝前阵子在大吴村举行的“潮汕地区吴氏宗亲联谊会”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旁边迎风飘扬的彩旗上书写着“崇德尚贤”“谦让开拓”“恢弘先绪”“至德流芳”等词语。这些词是传统美德,也是吴氏宗亲对先祖精神的概括与弘扬。

在宗族观念深厚的潮汕地区,由乡村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组成的宗族理事会“老人组”是乡村基层社会自治的重要力量。“老人组”在传承民俗、宣扬道德、维护乡风等方面是村委会的辅助,村委与宗族理事会一道,带领村民凝心聚力建设共同的新家园。

在村里,我还看到一首中秋节村民记叙活动、抒发情感的“藏头诗”。劳动人民用最朴实的话语描绘出对幸福日子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图景跃然纸上!

后记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对“乡土中国”的继承,城镇化的进程绕不过乡村建设。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乡村如何立足传统实现良好转型,是亟需我们去关注和探索的课题。安顿好乡村,留得住乡愁,也是在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大吴村就是可资参考的蓝本。

大吴的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其长久的基础积累以及政策的倾斜和时代的机遇,有其“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性,并非所有乡村都可以复制。但其背后自强开拓、崇文尚贤、积德行善、敦亲睦族等内生性基因,以及外部政策支持、风貌规划、文明教化、民间公益以及侨乡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却是值得借鉴的,这也印证了当下国家正在推进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新乡贤”、培育文明家风乡风等政策正当其时。

走访采风的当天,恰逢立春节气,这是农民播种开荒的起点,是新一年孕育生机和活力的又一轮开端。我期待,在国家和人民上下一心的努力下,辽阔的华夏土地上能够涌现出更多像大吴这样的新农村,在希望的田野上演绎春天的故事!

作者:李迅驰本文写于2017年新春,为参加人民网2017“回乡看中国·青年观察员”采风活动而作。删节版被评为该活动入围作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老师 打屁股作文大全狠的 青春之放纵作文 关注弱势群体作文 作文素材 适用 运动会作文的结尾 欢庆六一作文 玩的作文300字 放风筝的作文怎么写 优秀作文开头初中 新时代的好少年作文 道是无情却有情作文 作文日记300字 以教育为话题的作文 暑假实践作文800字 妈妈教会我坚强作文 有关蚂蚁的作文 毕业感想作文 我的学校初中作文 三年级美丽的秋天作文 一路什么一路什么作文800字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作文 三级英语考试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500字 春天去春游的作文 珍惜水源的作文 镇江焦山作文 甩掉多余的顾虑作文 我以读书为乐作文 季羡林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