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篇文章看懂:交易挖矿 持币分红 千所挖币 万所混战……

2021-01-03 22:40:01
相关推荐

21日晚上币安一改其创始团队对交易挖矿模式的否定态度,宣布交易所联盟计划,支持1000家交易挖矿、持币分红的交易所。币安态度转变及行动之快令市场哗然,行业也从OKEx的百所挖矿扩展到千所挖矿。

自FCOIN携“交易挖矿、持币分红”席卷而来,大小交易所纷纷效仿,OKEx、币安推出挖币联盟,市场躁动不安,一时不分东西,区势传媒Locke今天从经济学角度试图让大家看透交易挖矿、持币分红模式,读懂千所挖币、万所混战的生态格局。

凯恩斯“挖坑理论”:挖矿制造需求,陷入增长谬误

约翰·凯恩斯在1936年所著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一个著名理论“挖坑理论”: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雇两百人挖坑时,需要发两百个铁锹;当他发铁锹时,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了,生产钢铁的企业也生产了;当他发铁锹时还得给工人发工资,这时食品消费也都有了。等他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时,还得发两百把铁锹,还得发工资。

凯恩斯理论源于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供需失衡时期),“挖坑理论”是其主张用“看得见的手”(国家干预)替代“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来解决经济萧条、股市低迷、失业严重等经济危机问题。这个理论形象地描述了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时,政府拿出钱来,雇佣工人挖坑再填坑,这样工人有收入,钢铁厂有业务,带动食品消费增长,刺激经济回升。凯恩斯理论在经济复苏期间将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赶下神坛,在战后占据经济学主流地位。

到19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凯恩斯理论被货币经济学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压制,但是在很多国家至今依然将凯恩斯理论奉为圭臬,当经济陷入萧条时则大肆使用“挖坑理论”,并运用得炉火纯青。一些国家政府由于惯用货币发行权和征税权,通过央行货币超发,大力支持“挖坑”(如重复基建),从而收获巨额税收。

回到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交易挖矿模式,这一模式与“挖坑理论”如出一辙,“挖坑理论”的前提假设是经济不景气,有效需求不足,然后通过挖坑来人为增加供给,然后创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恢复以及循环发展。FCOIN推出交易挖矿模式时,正是数字货币市场陷入熊市,有效交易需求下降,上万家交易所血拼,为刺激需求增加交易用户,解决所谓的“冷启动”,推出交易挖矿模式。

在“挖坑理论”的实践中,政府掌握了货币发行权可以创造货币,而交易所也同样掌握货币发行权——平台币,平台币也就是这样承担了交易所混战的利器。政府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政府超发货币还需要支付较大成本,如外汇占款、国债注资等。而交易所发行平台币的成本则低得多,边际成本接近于零。

在实际运行中,工人只要挖坑就有工资收入,而交易用户只要来回对倒交易(刷量)就有手续费全返还收入(平台币)和持币分红(交易手续费),挖坑和挖矿越多,收益越多。工人和交易用户拿到钱还会使用,工人会买铁铲和食品,这样就带动了流动性,促进其它产业发展;交易用户拿到平台币也可能购买其它币种(也可能持币待分红),这样就产生了更大的流动性。钱(法币、平台币)使用越广,货币的价值就越大。

产生的结果是:挖坑理论中,市场投放了更多货币,释放了更多流动性,就业上升,工人收入增加,经济短期恢复;政府获得更多税收。挖矿模式中,交易所释放了更多平台币,交易用户获得更多的交易手续费及分红,交易量天量增加,流动性极高;交易所获得更多交易手续费(交易所留存天量手续费的20%),相当于政府征收的税收。

判断挖矿模式是否科学、持续,可以参考著名的挖坑理论。虽然今日挖坑理论依然备受不少政府重用,但现代经济学家已经否定了这一理论的价值,后来一个名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又根据“挖坑理论”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来反驳这一理论的荒谬之处。更重要的是,经济实践已经证明,挖坑理论带来通货膨胀、资源浪费、加剧贫富分化、后期经济陷入滞胀等,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深受其害。

挖坑理论的荒谬之处在哪?其违背了两大基本经济常识:一是货币中性原则;二是经济增长动力理论。

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在挖坑理论的实践表现是,政府投放更多货币到市场上去刺激挖坑,表面上人们的收入增加了,实际上只是增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多发货币)形成“货币幻觉”,等人们觉醒后发现除了物价上涨外收入没有增加,经济实际产出也没有增加。

凯恩斯及其信徒坚持货币非中性,他们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增加会导致利率上涨,从而影响投资及经济系统的其它变量。经济系统的实际运行极其复杂,当市场增加流动性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一般不会立即引发物价普涨。商业银行系统对M2流向的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等复杂因素影响货币中性。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最大的“贡献”就是吸收了巨大的流动性,避免货币泛滥引发物价普涨。政府干预促使“挖坑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并未产生完全的货币中性和非中性现象。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一理论带来短期增长却难以持续,并引发更多复杂性、系统性经济问题,如今日中国经济系统的杠杆和信贷问题制约着中国当下经济转型和中美贸易及货币角逐。

回到“挖坑模式”中,交易所通过鼓励交易释放平台币就像国家持续增加货币一样不可持续。国家超发货币带来货币贬值,而交易所释放巨量平台币也带来平台币贬值。政府一般会通过提高准备金、市场操作(正回购)等手段收回流动性,而交易所只能通过资金兜底。虽然交易所利用操盘资金做市值管理,助推币价上涨,但是持续放量带来巨额浮筹压力。即使交易所具备强大资金实力和操盘能力可以做好市值管理,但是当平台币被挖后,挖矿模式则走到尽头。根据货币中性,增加平台币供给激励挖矿,并未产生有效需求,带来无效劳动和资源浪费,用户沦为刷量机器。如果把这一模式界定为营销手段,或许能带来一些市场影响力和用户资源。但是,当1000家交易所都复制这个模式时,交易用户沦为羊毛党,交易所除了做市值管理之外,并未带来实际的经济增长。如此推论,市值管理却成为交易所的命门(下面分析平台币市值管理)。

第二就是经济增长理论。根据亚当·斯密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分工与资源配置带来的劳动率提高,以及劳动人口的增加。后来供给需求理论发展了这一学说,实际上,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于有效需求下的供给创造,也就是劳动创造效用。后来熊彼特加入了创新理论,认为创新特别是企业家创新精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也有经济学家将凯恩斯理论总计为凯恩斯增长理论,所说的是,当市场失灵、有效需求不足时,通过增加供给刺激有效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具体做法与挖坑理论类似。这一理论的实践往往能够“立竿见影”、“妙手回春”,这种短期的虚假繁荣容易掩盖事实真相和基本常识——自然灾害和战争都可以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参考破窗理论)。毫无价值的创造只会浪费资源,虚假繁荣难以持续。

互联网补贴,还是变相ICO、非法吸存、“庞氏骗局”?

有些人把这种模式比作互联网的补贴模式,就像美团补贴、滴滴打车补贴一样。但是,在金融领域,这种补贴十分危险,不小心则沦为变相ICO、非法吸存、庞氏骗局。

我们先来揭破这种模式的利益分配制度:交易挖矿,很容易理解,用户交易产生手续费然后全返,但注意返还的是等值的平台币(挖币总量为发行量的51%);持币分红,则是按比例分享平台80%的交易手续费,如BTC、ETH等。如此得出,交易所实际上让渡51%的平台币获得20%的BTC、ETH,由于交易手续费巨大,20%的BTC也是收入不菲。这其实是一种变相ICO,用51%的平台币公开募集BTC、ETH(交易手续费的20%)。

这个模式与之前暴雷被抓的钱宝网类似,钱宝网吸收一万元,然后设计一个无聊游戏给你玩,玩得越多给你高额利息。交易所则用平台币吸收了一万元用户,然后设计一个无聊游戏给你玩,不断地刷量,刷得越多给的利息也多(交易手续费返还、持币分红)。这是典型的非法吸存。当然,国外很多国家不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存,注重契约,但持币分红在国内外都容易涉及非法证券。

如果这么推算,交易所通过变相ICO获利、交易用户又挖矿又分红赚钱,那在这个零和游戏中亏钱了?

交易用户真正获利不是手持平台币、比特币,而是变现,形成实际的收益。所以,平台币上的收益就成了关键,交易用户如此,交易所亦如此。当平台币挖完,交易所让渡了手续费、上币费,赚了20%BTC之后,后续只能依靠平台币获利支撑,而平台币也是交易用户套现的来源途径。在这个零和游戏中,交易所要通过平台币不断获利来维持交易所发展,而交易用户要通过平台币套现来完成交易挖矿的最后变现。二者总有输家,任何一方亏损都意味着这种模式终结。如果二者都是赢家,那么新进来追涨平台币的交易用户则成为韭菜。这种模式路越走越窄,最终走到平台币的获利关口上,交易所和用户分崩离析。

如果交易所走上平台币之路,则容易引发多重道德风险:

一是增发和变相增发平台币。现在已经有交易所增发平台币、拆分平台币。为了避免平台币被挖完,为这种模式提供持续的货币供给,交易所变相发行平台币也就不见怪了。今晚火币发布升级火币全球生态通证的公告,公告称,火币集团子业务线未来也将独立发行TOKEN,并按此比例赠送给HT持有者。火币、币安、OKEx、FCOIN都想通过平台币来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但是火币比其他三位想得更远,他看到了平台币难以为继的问题,就布局了平台币的一堆儿子来支撑。说不定,儿子之后还有很多孙子,子子孙孙,平台币怎么都挖不完。这个逻辑好像,我买了你的母鸡,但这母鸡下得蛋还归你,很多蛋孵出很多小鸡又可以再卖。

二是平台币作为管理交易所的工具,很容易发生寻租问题。交易所投票免费上币,表面上不用上币费,但背后的贿选很难防范,而且就以当前的行业自律情况来看,贿选发生的概率极大,交易所及平台币大量持有者依然获益。本来是正大光明受上币费,却变成了寻租行为。

三是交易所可能操控平台币的供应、价格以及分配。交易所有没有可能根据操盘资金及操盘规划,调控平台币解冻的规模和速度。很多交易所及其平台币都是中心化的,没有公布“挖矿”的获取规则及规模,也不是按照智能合约分配,应该是由中心化算法系统人工设定分配。是否可以做个假设,在平台币在高位时交易所人为减少挖矿解冻数量,在低位时放大挖矿解冻数量,方便低价回收筹码再做波段。如果人为根据市场及操盘策略调控供应数量,又是否涉嫌操控市场?还有,交易所可以自己的账户刷量,自己挖自己的矿,提高平台币的控盘程度。

最糟糕的还是交易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看着后台用户的底仓、价格来操盘平台币。这就相当于,明牌对暗牌,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是所有市场都应该禁止的行为。目前交易所押宝平台币或许是竞争使然,或许是平台币容易收割。

三是容易涉及庞氏骗局。像互联网交叉补贴一样,平台币的利润补跌交易所有错吗?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里交叉补贴是常见的商业模式,但是在金融领域,不但受到严格的限制和风控管理,而且容易陷入庞氏骗局。

很多人认为,金融就是资金在时间和空间中高效配置。这种理解不准确且风险巨大,金融实际上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按风控要求配置资金。金融产生效益太容易,只要向市场释放风险就能产生效益,所以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混业金融的效益历史证明是显而易见的,但混业金融曾经带来巨大的经济灾难。以至于,工业时代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欧洲、中国在内都是限制混业金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混业金融的资金配置(混业补贴)具有高风险性。所以,世界各主要国家,即使具有金融全牌的巨头,其保险、基金、银行、信托等各业资金配置都有严格的限制。

很多庞氏骗局就是通过高利息吸存,然后试图将钱投到高回报行业中赚钱利润以实现交叉补贴,而资金链一旦断裂就成了庞氏骗局。我们过去看到的资金盘、消费返利、P2P都是这种玩法。如今交易所通过高息吸引交易会员,通过平台币获利来补贴交易所,这种行为涉嫌庞氏骗局。在金融体系中,各业必须具备可行的、持续的盈利模式,不能完全依靠他业补贴资金;各业资金应该独立账户,或第三方监管,做好风险隔离,资金混用投资是大忌。

平台币最终成为压舱石,一旦平台币出问题,交易所模式、信誉及行情也就崩塌了。交易所作为金融交易平台,应当视信誉为灵魂、风控为生命,如今灵魂与生命都押在平台币上,成了交易用户的对手盘,而放弃和失去了作为中立机构创造信用的职能。平台币模糊了平台的定位,光明正大地搞关联交易,交易所抱着压舱石,实际上毁掉了信誉基石。

平台币是反区块链的,打着通证管理的旗号,用平台币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管理中心化的交易所。这种治理结构是进步的,但是平台币本身是反区块链的。平台币中心化、可操纵以及与平台之间发生关联交易,都是反区块链的。记住,去中心化的自治社区的背后,藏着一个反区块链的平台币。

行业陷入“囚徒困境”,劣币驱逐良币

有人说,现在交易所越来越没有底线。其实,Locke早就说过,只有更糟糕没有最糟糕。因为行业陷入“囚徒困境”,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或许没有交易所真正愿意免手续费、免上币费,但是一旦有人这么干,币安、OKEx都会跟。在没有监管的市场,必然陷入劣币驱逐良币,市场最终被自己做烂。由于受政府干预经济的影响,区块链世界的人太渴望自由、太渴望去中心化、太渴望自由竞争,以至于忘记了监管、法治的重要性。自由竞争与法治经济一定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饭店没有监管,那么饭店会成为投毒的圣地。在交易所里面,你刷量,我刷天量,我快乐星期五,我免费,你免费,我300%补贴,你操纵平台币,我联合项目方操纵市场……

平台币是交易所的救命稻草,确实是市场的毒药,最终会成为这个行业最大的毒瘤。交易挖矿、持币分红,里面藏着太多经济学的荒谬常识;千所挖币、万所混战,中间难有交易所能够独善其身。

【钛媒体作者介绍:更多区块链资讯请关注区势传媒,本文来源:区势传媒 作者为Locke 责任编辑:Byzantiu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一年级 写小作文 英语初中作文 作文读书 山作文 精神作文 议论作文 作文50 信作文 作文家 美丽的作文 美丽的 作文 作文《家》 初中的作文 450作文 我们作文 作文翻译 作文美食 作文动物 推荐作文 事作文 作文优秀 作文家乡 作文优秀作文 的故事作文 自己作文 篇作文 作文800字作文 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