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四个感人故事四个平凡人的美丽人生

2021-01-03 22:45:01
相关推荐

感动的力量

□来井

四个感人故事,四个平凡人的美丽人生。

读着他们的故事,一些场景总是让人挥之不去——84岁退休老师用一双苍老之手捡拾垃圾,写下关爱学生的大爱;七旬老人坚持自己的梦想,造船故事讲述老当益壮的不同创业之路;“95后”女生带着93岁奶奶读大学,用她的柔情让人读懂了一颗善良孝顺的心;29岁的山东姑娘杜银玲正在通过自身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用双手向聋人世界发出最温暖的“声音”。

他们之所以定格在人们眼前,是因为这些平凡的小人物,所做出的不平凡,让人感动。

平凡却真诚的善举,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他们坚守善良、奉献、感恩图报这些可贵的优秀道德品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和力量的源泉。当一些人说当今社会世风日下时,他们却以自己的信念,发出一束明亮的光,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他们用行动,让我们相信世界还有美好的东西存在。

我们礼赞美德,它成为推动我们这个时代前行的动力。感谢这些平凡人,让我们懂得“感动的力量”。

76岁,他成了德阳“网红”——七旬老人的“造船”创业路

邓三民精心绘制图纸,进一步完善垃圾打捞船。

1月5日,邓三民(中)向工人介绍打捞装置的工作原理。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新年伊始,76岁的邓三民便开始为造船的事四处奔波。

他所造的船最近成了德阳的 “网红”——这种2米宽、6米长的垃圾清理船,包含了6项专利,能装1吨垃圾,不仅解决了旌湖过去一直靠人工打捞湖面垃圾的局面,提升效率,更保障了环卫工人的安全。

想着要将这艘船的专利产业化,这位年过7旬的老人一刻不停奔波着,也品尝着创业的喜与愁。

□本报记者 雷倢

喜:历时3年造船成功

2001年,邓三民从德阳安装技师学院退休,养成了在旌湖河边散步的习惯。时间长了,旌湖水面上打捞垃圾的工人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样打捞太慢了,而且船稍微有点晃动,工人就容易掉进水里,安全性比较低。”

2013年,邓三民从德阳市园林局了解到,市面上没有可以自动打捞垃圾的船只销售,于是毛遂自荐,打算自己造一艘这样的船。

在得到园林局的认可后,他重拾旧业,查资料、画草图。一周后,初步的设计便出炉了。紧接着,他又在德新镇找到一家工厂制作,每天守在厂房,不仅每个环节亲自把关,更亲自动手操作。

两个月后,“初始版本”的垃圾清理船出炉了:左右两边设浮箱,中间是过道,安装垃圾收集装置,配套两台低成本柴油机带动。

2014年4月,这一版本第一次下水,皮带滤网漏水不足的问题便显现出来。为此,他又赶往河北安平县参加国际丝网博览会,寻找合适的滤网,将皮带改为了筛网、PVC网。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工人们发现船体只能大转弯。于是邓三民再次拿出设计图,反复研究,终于找出问题——驱动装置与船舵间的距离设计不合理。他又对零部件进行了修改。

三年间,几经修改,邓三民的船终于造成。

愁:资金、资质从何而来

2016年,邓三民的船再次下水作业,得到了工人们的一致点赞。但是他却不满足于此。“我走遍了沱江流域,从金堂到内江到宜宾,都还在靠人工打捞河面垃圾。如果这种船批量化生产,肯定有市场。”

要量产,还需要资金投入。可为了造船,邓三民已前前后后花了近6万元。他想以专利抵押贷款,却遇到障碍。他又想以房产抵押来贷款,又因“年龄太大”被金融机构拒绝。连家人也不支持他,希望他能在家带孙子颐养天年。“年龄大就不能创业吗?”邓三民不想就此歇下。他找到德阳市与旌阳区的科技部门寻求帮助。在德阳科知局的帮助下,他与团队入驻了德阳市创业孵化园。

然而船舶制造属于特殊行业,发明专利要实现生产,进入市场,则需要获得设计许可、生产许可。“这个过程比想象中的复杂很多。”

新年一过完,邓三民又来到办公室,将一张张图纸搜集成册,准备申请资质许可。“不出意外,今年春节前我就能拿到生产许可。”邓三民将每艘船的价格定在12万元,“市场这么大,一年卖30艘,就能收回成本了。”说起未来,老人信心满满。

“95后”女生带着93岁奶奶读大学

刘琳为奶奶梳头。

“阿婆,你快看看谁来了。”1月3日下午,刘琳轻轻叫醒小睡的奶奶何必仙,又顺手帮奶奶掖一掖被角。这一天,龙泉驿区文明办的工作人员上门探望祖孙俩,十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也上门为老人做了免费体检。

由于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手臂受伤无法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去年8月3日,即将就读大二的成都大学学生刘琳毅然决定带着已经93岁高龄的奶奶从内江来到成都,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奶奶。

□本报记者 邵明亮 文/图

奶奶胖了5斤,她瘦了10斤

“阿婆,走,我带你到成都去耍!”“好!”

去年8月初的这段对话,刘琳说得轻松,背后却隐藏着辛酸。

2016年3月,何奶奶意外摔倒,造成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只能终日躺在床上;4月,刘琳的爸爸又因病去世。想到父亲一辈的叔伯都过世了,母亲又手臂受伤没法照顾老人,刘琳怎么也放心不下。

她决定带着奶奶一起去成都。

为了能让卧床的奶奶得到更好的照料,刘琳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单间,每天7点多钟,她先要早早地起床给奶奶做饭,再赶去上课;中午12:00一下课,就要返回家里给奶奶做饭吃。“孙女儿把我照顾得好哦。你看看,这几个月我都长肉喽。”提起孙女细心的照顾,何奶奶止不住地夸起了刘琳。

原来,刘琳考虑到奶奶只有一颗半牙齿,每次做饭都按老人的口味来安排伙食。“饭要煮软点,土豆、肉丸、茄子都要软和,她才喜欢吃。”对于奶奶的饮食,刘琳格外用心。5个月来,何奶奶身体状况大有好转,体重增加了5斤,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

但由于课余要照顾奶奶,还要勤工俭学,刘琳半年间却瘦了10斤。一米五几的身高,体重仅80斤多一点。“不过没关系,奶奶我还抱得起。”她说,奶奶无论是下床、洗澡、坐轮椅,都由自己抱着。

“我会一直把她带在身边”

在大一时的辅导员张娜眼里,刘琳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获得过院级一等奖学金。“考虑到刘琳特殊的家庭情况,学院为她申请了勤工助学岗,她会很主动地帮忙打扫卫生。”张娜说。

为了尽量减轻家庭的负担,现在,刘琳要打好几份工。“快要过年了,虽然很想回家,但奶奶身体坐车久了吃不消,很可能不回老家过年了。”刘琳表示,这几天她还在准备期末考试,寒假如果不回老家,她就会在学校附近找份兼职。

带着老人生活,开支不小,但刘琳说自己“钱还够用”,“现在,我跟奶奶一个月生活费是2000元左右,除去房租600元,其他的开支主要是买吃的,还有阿婆偶尔的药费。”她勤工俭学赚钱,在成都打工的弟弟刘盛也很懂事,每月只有2000多元工资,却总会拿1500元给奶奶和姐姐作生活费。

1月3日,十陵街道党政办的工作人员联系到刘琳,给她推荐了几个寒假可以做的兼职。“还有个阿姨想让我寒假去她的工厂打工,另外一个伯伯还请我帮他带孙子。看哪个工作方便照顾奶奶,我到时候综合考虑一下。”对于社会给予的各种帮助,刘琳很感激。但她也表示,不想过多的给社会增加负担,她会跟弟弟一起努力把这个家撑起来。“我初一的时候,有一次赌气离家出走,其间奶奶茶不思饭不想,一直守在村口等我回来。我和弟弟由她一手带大,现在该我照顾她了。”回想曾经奶奶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刘琳表示生活再辛苦,也会跟弟弟一起把奶奶照顾好。

“我会一直把她带在身边。”刘琳说,现在她跟奶奶的关系更亲密了,成了彼此的精神支柱,谁都离不开谁。

84岁退休老师捡废品30余年 攒的钱全部捐给学生

梁妈妈正从垃圾堆里分拣废品。 张渔 摄

每天清晨,随着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的广播响起,一位骑着三轮车的银发老人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的垃圾回收站,从杂乱的垃圾堆中分拣出塑料水瓶、易拉罐、硬纸板……

这位老人是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的退休老师梁有庆,大家亲切地称呼她“梁妈妈”。30余年,不管刮风下雨,梁妈妈一直坚持每天分拣学校垃圾堆中的废品,卖掉换钱,捐给学校的学生。

元旦期间,有媒体报道了梁妈妈的故事,众多网友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动。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关心,老人有点无所适从,不得不躲家里“闭门谢客”,就连德阳市关工委也是在学校老师“撮合”下才见到了老人。

是什么让一位84岁的老人坚持捡废品30余年,攒来的钱还都捐给了学生?梁妈妈不愿意多谈,仅用一句“微不足道”轻松带过,“这些瓶子都是娃娃们的,我只是把他们扔掉的重新捡回来,卖的钱也应该用在他们身上。”

□张渔 本报记者 吴晓彤

摄影师眼中的老人——

“我想,她是打心里认定了这件事。”

赵磊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平时爱好纪实类摄影,在网上得知梁妈妈的故事后,决定用镜头记录下老人的日常。

1月4日天刚蒙蒙亮,赵磊来到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的垃圾回收站,远远地就看到老人骑着红色的小三轮车出现。本就不高的老人,因为年龄关系后背已经有些佝偻,蹲在成堆的垃圾旁显得更加瘦弱。

老人分拣垃圾非常仔细,她双手将地上的垃圾捡起,分拣出里面可以回收的饮料瓶和硬纸壳;遇到有学生吃剩下的馒头、包子,就将它们装在一旁的口袋里,带回去给学校住在附近乡村的工人拿回去喂鸡。

分拣、装袋、再用三轮车拉回家——一个上午,老人分拣了两轮。每轮分拣完,她都要用小铲子将地上油渍泥垢清理干净,再用随身带的毛巾把垃圾桶沿抹得干干净净。“不仅是塑料瓶,就连硬纸壳和卡片她都要擦干净挂起来晾干。”赵磊感慨:老人动作虽然缓慢,但做得非常细致,“我想,她是打心里认定了这件事。”赵磊说,这样的工作,她能坚持30年,太震惊了。

孙子眼中的奶奶——

“这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了。”

今年28岁的林俊是梁妈妈的孙子,从小在她身边长大。“从我有记忆以来,奶奶就一直在捡废品了。”他告诉记者,奶奶是广东人,以前是学校老师兼收发员,50岁退休后就开始在学校捡废品,无论酷暑寒冬,老人风里来雨里去,坚持了30多年。“我们也反对过,可根本拗不过她。”林俊一家也逐渐习惯和接受了,“这已经成为她的生活方式了,只要她身体健康做得开心就好了。”

因为老人不愿意搬到林俊家合住,一家人一直没有买房搬走,就住在老人隔壁的教职工宿舍,方便照顾。

在梁妈妈的住处,有三本特殊的账本,上面记录着废品售卖的时间、数量以及收购人的姓名和红手印。记者翻看了一下,从2013年起,一周不落,天气热时能达到20多元,有时只能卖到几元钱。林俊告诉记者,奶奶其实不缺钱,这么多年捡废品攒的钱全部都用在了学生身上。“她的生活其实挺简单的。”在林俊记忆里,即使像大年三十这样全家团圆的日子,奶奶也没闲着。家里人想带老人出去吃团圆饭,她总说:“你们把饭给我做好,该干啥就干啥。”

学校老师眼中的“梁妈妈”——

“做最小的事情,却温暖别人一辈子”

今年9月,学院相关管理部门收到了梁有庆捐助的总价值1310元的一辆三轮车、四辆手推车以及252.8元的现金,这是梁妈妈捡废品两年积攒的钱。“多年前梁妈妈把自己卖废品积攒的1000多元捐给了学校,此后每年都捐,由于不好入账管理,学校建议她自己保管。”学校学生工作部部长何艺介绍,这次捐赠三轮车和手推车,是因为“她看到学生手抬竹筐做清洁运送垃圾,容易受伤”。

而在学校党群工作部主任谢宏的记忆里,梁妈妈在学校的温暖之举可不止这一件事。“我1995年到德阳安装技师学院工作时,梁妈妈就在学校收发室工作了。只要是经过她手的信件,你绝对可以放心。”谢宏说,梁妈妈在信件分类上十分仔细,经常都要亲自把信交到个人手里。

梁妈妈未退休的时候,每年年末,学校100多名教职员工都能从收发室收到新年日历。“一开始,我们都以为是合作单位寄来的小礼物。”谢宏后来才知道,是梁妈妈自己掏钱请朋友从广东买了寄过来的,“至少坚持了七八年。”“她就是这样做最小的事情,却温暖了别人一辈子。”谢宏说,每当回忆起这些,心里总是暖暖的。

她用十指传递温暖

杜银玲每周定时通过QQ视频,和全国手语爱好者开展交流和培训活动。

成都一家银行的员工用手机拍摄杜银玲(右)的手语示范动作。

杜银玲每日坚持学习最新的手语动作,规范自己的手语。

杜银玲(右)和秦坤(左)代表“欢行手语”团队录制视频,为聋人朋友和手语爱好者送去新年祝福。

“伸出右手食指,指向对方,然后收回食指,竖起大拇指,这是手语‘你好’的意思。”1月1日,29岁的山东姑娘杜银玲用手语向成都一家银行的员工问好,并指导他们进行手语节目的编排。

杜银玲三岁时因药物过敏导致耳朵失聪。在北京读大学期间,她就开始走进许多高校义务为大学生教手语。大学毕业后,杜银玲在北京一家公司从事网络编辑工作,并在朋友帮助下录制原创手语教学视频,还将一些歌曲制作成手语歌曲,上传到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累积发布手语视频600多个,在聋人手语界小有名气。

2013年,成都市金牛区欢行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秦坤力邀杜银玲来成都共同推广手语。在秦坤支持下,杜银玲成为公益性视频栏目“欢行手语”的主持人。在节目设计编排中,杜银玲在手语表现形式上加入面部和肢体语言辅助,将原本枯燥简单的手语形式变得生动欢快。她主持的节目已在网络同步播放100多期。

目前,杜银玲利用业余时间,定期为近3000名手语爱好者开展网络手语培训课。2017年,杜银玲希望开办一个手语培训班,培养更多的手语翻译,她希望通过努力感染更多的人,让越来越多的人用双手向聋人世界发出最温暖的“声音”。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影报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人生的作文 独处作文 磨砺作文 烤鸭作文 星火作文 作文梦想400字 值日作文 禁毒的作文 批改英语作文 身边人的作文 千字作文 旅行记作文 奋斗作文结尾 秋天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模板作文 我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友谊的英语作文 学会作文800字 作文赶集 描写心情的作文 最好的自己作文 写水的作文 机器人英语作文 漫画老师的作文 传承文化的作文 家的幸福作文 人的作文300字 家乡作文200字 作文猜猜他是谁 努力奋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