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信陵君为何能位居战国四公子之首?其实原因很简单!

2021-01-04 07:35:01
相关推荐

关于信陵君其人,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是这么介绍的:“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者,魏武王之少子,魏安僖王之异母第也!战国四公子之一。”

战国四公子者:赵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齐之孟尝君、楚之春申君,此四公子皆以养士三千而闻名。在战国四公子中余最钦佩者,魏之无忌也。公子无忌之所以让人钦佩,在于他的礼贤下士,任人为贤,重情重义,在于他的言必信,行必果。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事例来佐证:

一:礼贤下士--东门迎候赢于上宾,传美名于天下。

信陵君之所以与其他几位公子有所不同,是在不他不仅善于养士,而且更重于礼贤下士。关于这点,从他礼遇候赢的事例中就可以很好的看出。

候赢何许人也?魏国都城大梁城东门的一个年迈七十的门吏罢了!因为贤能故为信陵君所知,而对于这样一个小小的门吏,贵为魏公子的信陵君为求一贤,不惜亲自屈尊驾车到东门去诚聘候赢,而且上车的时候还有意让候赢居尊坐,自己亲自为候赢驾车,驶往魏府。对于这样的礼遇,可谓是世间罕见,或许除了后世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与之相比,在待人之诚方面,世间难寻其二。

其实候赢也绝非等闲之辈,当信陵君的车队路过大梁东市的时候,他故意让信陵君把车停下,说是要到东市去见一个朋友,叫信陵君在车上等他回来。对于候赢看似傲慢的要求,信陵君很爽快的答应的,并且耐心地在车上等候赢回来。其实候赢之所以要这么做,他是在用自己的傲慢无礼为信陵君赢得声誉、赢得民心。当他去东市会见自己的朋友,是有意把信陵君凉在一边,他是想看公子的反应如何,若公子此时仍恭恭敬敬地在车上耐心地等他,那么公子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赢得礼贤下士的美名,到那时各国的有才之士就会慕名而来,为公子为魏国所用。而一切也真如候赢所希望的那样,当他去会见自己的朋友朱该后,信陵君依然是恭恭敬敬地在车上等他回来。试问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找到第二对这样的主仆不?

信陵君用他的真诚打动的候赢同时也赢得了天下民心;候赢用他的傲慢无礼成就了信陵君并为他赢得了声誉。

二:窃符救赵--言必行,行必果,方显男儿本色。

信陵君不仅待人真诚,而且在对待朋友方面也是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急而先急。这从他窃符救赵一事中就足以看出。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秦军进而兵围赵都邯郸。当赵都被秦军所围时,以赵相平原君赵胜为代表的赵国重臣,此时采取了合纵抗秦的外交战略,他们派人游说楚、魏、齐、燕等国,希望这些国家能够派援兵救赵国与险境,共同对抗强秦。当赵国的使臣到达魏国的时候,刚开始魏王还答应派兵十万援助赵国,共同抗秦。然而没过几天魏王忽然就反悔的,不打算援助赵国了,而且还令已经出发的十万大军在黄河北岸的安阳停了下来,对秦赵邯郸之战采取观望态度。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魏王改变主意了呢?原来是秦王听说魏王准备派兵增援赵国,于是就派人到魏国去恐吓魏王,秦使对魏王说到:若是大王非要不听秦王的劝告去援助赵国的话,那么待我们大王把邯郸拿下来以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们大梁了!魏王本来就是一个胆小的人,听了这话自然是不敢在派兵援赵了。

然而当平原君知道魏王改变主意的消息后,很是着急,因为他知道,如果魏国的援兵不来,仅凭赵国一己之力,是很难战胜强秦的。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好妹夫信陵君,余是就派人去找信陵君帮忙,并教使者对信陵君说道:“我之所以与公子结为秦晋,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是一个忠义之人,如今赵国有难,而公子却袖手旁观,难道这就是公子的作风吗?公子不看在我的面子上,也应该看在您姐姐的面子上帮帮赵国啊!赵国若是为秦所灭,那么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们魏国了,唇亡齿寒,还望公子三思。”听了这话,信陵君心里挺不好受的,唇忘齿寒的道理他又何尝不知道呢!可是他已经去劝过魏王好几次了,利害关系也说了,可是魏王就是不发兵,他也没办法啊!想到这里,或许此刻信陵君的眼睑已经湿润了,然而为了朋友,为了姐姐,为了魏国,他决定铤而走险,带着自己的三千门客,百乘之兵去援助赵国。当信陵君的车队路过东门时,他想起了候赢,于是就停下车,专程去拜访候赢去了。可是奇怪的是,当公子见到候赢后,候生却一言不发,临走的时候连一句送行的话都没有。当信陵君的军队东出城门之后,一路上他越想越奇怪:我平时待候赢不薄啊!可为什么走的时候连一言半词都没留下呢?他定然是有什么话要说,于是又带领车队奔东门而回。此时候赢早已现在东门外等待信陵君的归来,因为他知道,信陵君若不把事情问个清楚明白,他是不会就这么离去的。当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我真不知道面对爱情此景,他们的内心是作何感想的,或许唯有他们自己清楚明白。

再次相遇之后,候生这回是开门见山地跟信陵君讲解当今形势,他对公子说道:“方今天下,秦强而六国弱,若已魏之私力抗衡于秦,绝非秦之对手,唯有联合六国之力以拒秦,方能胜秦。而今赵都邯郸被围,我们若不救之,赵国必亡。而仅凭公子一己之力救秦,此无疑于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唯有调动大王的十万大军方能救赵,除此别无他法,据我说知,公子您曾有恩于大王的宠妃骊姬,若求她帮忙,她一定答应。到时让她在大王熟睡的时候窃得兵符,公子随即北上安阳,调动晋鄙军救赵,若晋鄙肯交出兵权从之固然好,若不从,可使人将起当场击毙,夺得兵符。而此人者,真是在下的好友朱该,此人力大无穷,勇猛过人,现正隐居于东市,只待公子前去。当公子夺得兵符,援兵就赵之时,老朽则会北向而刎,以报公子的知遇之恩……”听到这里,此时信陵君已声泪俱下,不知道还说什么的好,或许这就是古人说推崇的“士为知己者死吧!”人生在世,又有什么能比得一知己更高兴的事呢?后面的故事也真如候赢所预料的那样:信陵君求骊姬窃魏王兵符于卧榻,尊候赢之嘱,会朱该于东市,调晋鄙军于邺城,晋鄙不从,朱该当场击毙之,夺其兵符,待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方率兵北上救赵。

公元前258年,赵国在楚、魏援军的帮助下,里应外合,对秦军实行内外夹击,最终打败秦军,邯郸之围遂解。

从窃符救赵一事足可以看出信陵君的为人: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急而先急;做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或许也真是如何,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信陵君是四公子中唯一一个在各诸侯国中享有崇高声望的人,缘于此,“魏因有公子在,诸侯不敢侵,十余年相安而无事”。

三:智高人胆大--率五国之师伐秦,兵威函谷关,复失地千里。

窃符救赵之后,信陵君害怕回国之后会被魏王怪罪,故便在赵国一住就是十年。十年异国他乡的生活,我不敢想象对了一个堂堂的魏国贵公子来说,这十年意味着什么,然而十年的等待总算是换来了魏王的回心转意,十年之后信陵君归魏,被魏王拜为相国、大将军、上卿,执魏国牛耳,一时间成为了魏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贵。

如今贵为魏相了,按理说功名已成,就应该好好地享受生活了,可是信陵君却一天都没有闲着,他得趁着自己如今大权在握,尽己所能,为魏国争得更多的生存空间,以使魏国能在七雄争霸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要为魏国赢得生存空间,就内而要言自身的改革是必须的,而对外呢?尽量的去削弱强秦的实力则知摆在信陵君面前的一件很棘手的事。因为他知道,方今天下,虽名为七雄争霸,而实则是秦国一家独大,若不削弱秦国的实力,以至使七雄保持尽量均势,那么今后魏国乃至六国很难拜托为秦所灭的命运。可知他又知道,若仅凭魏国一国之力,是很难和秦抗衡的,唯有联合山东六国之力,方能在抗秦中取得优势。为此,信陵君通过自己在六国中的声望和信誉,对山东六国采取了强大的外交攻势,在信陵君的游说下,楚、燕、韩、赵四国答应联魏抗秦。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无忌率燕、赵、韩、楚、魏五国之师击秦,秦军遭到致命打击,节节败退,秦所征服的河内之地尽失,又复退兵至河外陕、华二地。五国之师在信陵君的带领下,直扑秦之东大门函谷关而来。而此时的秦王子楚呢!在如此惨败的打击之下,子楚感到没有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心火上焚,在加上原本体质就不好,很快就兵倒了,没多久就奄奄一息了。秦庄襄王三年(前247)五月,子楚带着满腔喷概撒手人寰,将大秦江山仍给了他年仅13岁的儿子赢政。

可以这么说秦王的直接死因,是因为受不了为信陵君所惨败的打击,“一气而亡的”。但不管怎样说,在这次西征中,五国之师取得了大胜,秦军惨败,丢城失地,国君丧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与信陵君的杰出指挥分不开的。试问在战国争霸中,还有那次战役能和这次相比,让秦军败的如此之惨?没有。

自古以来,凡功成名就者,需急流涌退方能保全性命于乱世,寿终正寝。在这点上做的最好的可能也只有范蠡了!“狡兔死,走狗烹。良弓藏,谋臣灭。”范蠡是深知此理的,当他辅助越王勾践复国灭吴后,他并未因留恋高官厚碌而贪恋权贵,而是及时功成身退,因为在这么多年与越王勾践的共处中,他深知勾践是一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人。范蠡是全身而退了,可信陵君呢?未能明白这个道理,当他率五国之师伐秦大胜归来之后,随着权势、声望的不断提高,引起了魏王的不满和猜忌,后来信陵君虽仍贵为魏相,却不再得到魏王的信任与重用了,或许后来信陵君也明白了其间的道理,故每天也就只能在郁郁寡欢中借酒浇愁………几年之后信陵君带着未能振兴魏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对于信陵君的一生,可以用“精彩”和“绚烂”来作答,而其间又带有几分壮志未筹的忧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鱼作文 评价作文 《路》作文 新的作文 作文一百 自然的作文 张作文 作文800高中 作文影响 作文上的 作文一封信 妹妹作文 清明作文 作文清明 作文 分享 清明 作文 我想作文 《选择》作文 关于的作文题目 作文实验 作文 阳光 介绍景点作文 玩的作文 作文改变 作文节日 600作文初中 作文一件事 作文命题 玩具作文 作文的开头结尾